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高校科技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高校科技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月刊

2095-2333

zggxkj@126.com

010-62511446 62510226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1103室

中国高校科技/Journal Chinese University Science & TechnologyCSSCI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立足高校、面向社会、宣传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科技发展政策,服务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计划,指导全国高校科技和产业化工作,推介高校科研机构、创新团队和高校最新科技成果,辅导高校科技人员申报国家科技及产业化计划、基金、传播科技创业知识、总结、交流科技管理和校企管理工作经验,促进科技与金融结合,架起科技、资本、产业联姻的桥梁。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一代信息技术"专栏特邀专家寄语

    马亮
    1页

    "数智+思政"赋能农科专业基础课程建设的策略探索

    顾欣葛婧王新谱
    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教育数字化转型和新农科建设背景下,数智教育技术与课程思政融合成为农科专业基础课程创新实践的重要动力.农科专业基础课程在改变课程结构、增加实践教学内容、运用混合教学模式、融合多元教学方法、丰富教学资源、创建数智化环境、开展多维教学评价等方面积极融入数智技术和课程思政,助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新农科人才.

    数智技术课程思政农科专业基础课程

    AI技术赋能大规模个性化英语教学创新实践

    熊英郑霁鹏
    6-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AI)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日益广泛,特别是在个性化英语教学中显示出巨大的潜力和价值.国家开放大学实施智慧教学创新实践,探讨AI技术如何赋能个性化英语教学,既满足了300多万英语学习者的多样化学习需求,又实现了教学媒介与方法的创新,提高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为未来人工智能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人工智能技术赋能大规模个性化教学英语教学创新实践

    新时代高校应用云服务模式探索实践

    郭晓明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育信息化进入新时代,提出了高质量、高安全、高效能的新发展要求.纵观高校信息化应用落地部署模式,从本地化部署、私有云、公有云到混合云各有特点,不同部署模式决定了应用的建设方式.因担心通过公有云构建应用云服务这种模式存在数据泄露、安全风险不可控等问题,高校很少采用此类方式构建应用.但从全局最优来看,应用云服务模式有其特点和优势,值得高校部分场景采纳,高校离校业务是其中场景之一.通过采用云服务模式支持离校业务开展,是高校信息化值得探索实践的点,也将为其他业务云化提供很好的借鉴和参考.

    新时代高校应用云服务离校业务云中大学

    新质生产力视域下水利型公共实践基地的建设逻辑与路径探索

    姚祖军张强叶继强
    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实践基地是推动产教融合、科教融汇,整合社会资源的重要具体举措,是推动高职院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对区域及行业高技术人才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从理论逻辑来看,公共实践基地的建设应符合新质生产力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文章以湖北水利水电职业技术学院参与建设的水利行业产教融合型公共实践基地为例,深入分析了新质生产力指导实践基地建设的理论逻辑,探讨了水利行业背景下公共实践基地的建设路径.

    新质生产力水利行业产教融合公共实践基地

    国家大学科技园高质量发展对策研究

    姚磊
    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国家大学科技园是承接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主阵地,是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成为支撑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但是,对标全球最高标准,依然存在孵化项目超前挖掘机制尚未健全、高端项目孵化人才队伍不够精干、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程度较低、科技金融赋能产业发展有待加强、区域创新集聚辐射能力还需提升等问题.为更好地支撑科技自立自强,国家大学科技园宜采取积极探索前沿科技成果超前孵化新模式、努力锻造高端成果项目孵化人才新团队、奋力开拓全面融入世界科技创新网络新局面、加快构建科技金融赋能创新发展新机制、不断增强环高校区域创新集聚辐射新势能等有力举措,加快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

    国家大学科技园科技成果孵化创新创业教育区域创新辐射科技金融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行机制研究——以MIT全球产业联盟为例

    谢笑珍刘妍菲
    25-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作为各类创新主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联通创新主体、组织、整合集成资源、专业服务、赋能等五大功能,在科技成果转化中发挥基础性、关键性作用.高校作为科技成果主要供给方,亟需通过构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协同其他创新主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文章探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内涵和功能,构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行机制,并以MIT全球产业联盟为实例,进一步解析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的机制,提出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路径以及对我国建设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的思考和启示.

    高校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成果转化平台运行机制全球产业联盟

    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创新型大学建设

    赵曜孙宁华
    3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质生产力发展与创新型大学建设,是当前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文章主要研究了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新质生产力与传统生产力的对比、新质生产力形成的必要性和可行性以及如何通过创新型大学建设来推动新质生产力的发展.高校作为创新型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需要通过营造创新环境、培育新兴学科、构建协同创新平台和开展决策咨询服务来助推新质生产力的形成和发展.

    新质生产力创新型大学建设战略性新兴产业

    新文科视域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机制研究

    吴文嘉罗堰
    36-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培养和造就更多创新人才是关键.党的二十大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面对新使命新要求,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创新,必须推进学科交叉和新文科教育创新发展.以智能化为特征的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在创新型国家建设和科技强国战略驱动下,国家对创新创业人才的需求愈加强烈.文章在探究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困境的基础上,构建出新文科视域下的创新创业教育生态系统,并结合实际,从体制机制、资金保障、师资队伍、课程体系等方面提出优化创新创业教育的政策建议,为促进创新创业教育高质量发展、加快推进教育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

    新文科学科交叉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与高校研究生"招培体系"协同优化研究

    刘康平
    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文章以新质生产力为视角,探讨电子信息产业集群与高校研究生招生、培养体系的协同优化路径与策略.新质生产力强调创新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核心作用,而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的发展对高层次、专业化的研究型人才需求又极为迫切.因此,优化地方高校研究生"招培体系",培养符合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对提升区域和国家创新能力及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文章旨在分析两者内在联系,提出优化策略,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推动新质生产力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大作用.

    新质生产力电子信息产业集群招培体系协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