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工业经济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工业经济
中国工业经济

金碚

月刊

1006-480X

zggyjjbjb@cass.org.cn;gjbjb@sina.com

010-68032678

100836

北京阜外月坛北小街2号

中国工业经济/Journal China Industrial EconomicsCSSCICHSSCD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以工业经济和工商管理为主要内容,以产业及企业管理干部、经济理论作者为主要对象。发表了大量有影响、高质量、多角度、全方位反映我国产业经济和企业发展的优秀研究成果,得到政府决策部门、企业高层经理人员、经济理论工作者及高等院校师生的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人工智能供给约束、技术异质性与国际比较优势

    夏晓华陈哲昂巫佳潞
    5-23页
    查看更多>>摘要:厘清人工智能供给约束如何重塑全球生产模式与产业结构,是理解人工智能技术对全球产业竞争格局影响的关键.本文通过构建包含人工智能因素的全球多部门投入产出模型,分析了全球人工智能投入如何作用于产业国际比较优势,着重探讨供给约束下人工智能投入的非线性影响.进一步,基于2011-2020年亚洲开发银行发布的多区域投入产出表(ADB-MRIO)以及全球人工智能投入数据,本文评估了人工智能投入在全球产业中的异质性影响.研究发现,人工智能投入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的影响存在倒U型关系,人工智能的供给约束是引致上述现象的关键原因.从异质性角度看,劳动密集型部门和低创新国家更容易出现倒U型关系,进而影响人工智能技术对产业国际比较优势的作用.研究还发现,要素成本、增加值率和中间品需求是引致上述倒U型关系的重要机制,人工智能资本存量的上升则会缓解产业国际比较优势的下降,这进一步印证了人工智能的供给约束的作用.上述研究结论表明,合理的人工智能投入规模需要充分考虑生产部门的要素结构特征、人工智能供给约束、全球投入产出网络等因素.这一发现对于促进中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中合理规划人工智能产业发展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人工智能产业比较优势技术异质性多部门投入产出结构

    土地配置如何影响城市人口空间分布

    程开明高东东洪真奕
    2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土地资源日益稀缺的背景下,中国城镇化进程中人地不匹配现象频出.本文将政府主导的土地配置行为引入量化空间模型,从"以地引人"视角解析与检验地方政府土地配置对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影响机制及其效应.研究发现,地方政府土地配置偏向对城市内部人口迁移方向产生明显的导向作用,政府更多地向城市中心区配置土地,能引导人口向中心集聚;同时,地方政府"以地引人"政策的有效性受到城市中心与外围生产率差距的制约,二者之间生产率差距越小,地方政府土地配置引导城市内部人口空间分布的作用越大;当二者之间生产率差距过大,地方政府土地配置优化城市人口空间分布的效果被大幅削弱甚至彻底失灵,难以撼动那些生产率颇具优势区块对人口集聚的吸引力.人口流出型城市和中小规模城市因土地市场需求不足,地方政府"以地引人"政策往往失灵,而人口流入型城市和大规模城市的政府"以地引人"策略更能奏效.进一步研究显示,虽然现实中偏向城市外围的土地配置能引导人口向外围流动,但也造成城市居民总福利降低和城市蔓延等问题.本文认为,地方政府需尊重市场规律,结合城市及其圈层特征,以生产率提升与土地配置协同为目标,有效引导城市人口空间布局优化,实现人地协调和高质量发展.

    人地协调以地引人土地配置城市人口空间分布量化空间模型

    看不见的数字屏障: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与全球跨国并购

    彭晴高凡李杰
    43-61页
    查看更多>>摘要:跨国并购是企业跨越传统贸易壁垒寻求海外市场扩张的关键方式之一.在数字经济时代,出于技术和数据的安全考虑,各国纷纷实施跨境数字监管条例,形成了新型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但是,跨国并购可以跨越这种新型贸易壁垒吗?本文利用2014-2021年OECD数据库与Zephyr全球并购交易库的合并数据,考察了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全球跨国并购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东道国的数字服务贸易壁垒通过数据孤岛效应、算法逆向披露风险与双重技术门槛三个渠道抑制了企业跨国并购.其中,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算法和数据的特殊要求是其区别于传统贸易壁垒的新机制.并且,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将传统的单一技术门槛拓展到包含常规技术与数字技术的双重技术门槛.进一步研究发现,在兼顾跨境数据安全的前提下,制度型开放应以协调为重心,即通过缩小数字监管规则差异或签订区域贸易协定来增强跨境制度协调,可在一定程度上削弱数字服务贸易壁垒对跨国并购的不利影响.此外,增强人际沟通、文本沟通和语言沟通的替代信息传递渠道是针对数字服务贸易壁垒的另一种应对之策.最后,本文从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共建"中式模版"和加入区域贸易协定三方面为中国从流动型开放向制度型开放转变提供了经验启示.

    数字服务贸易壁垒跨国并购跨境制度协调

    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与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来自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证据

    郑世林汉馨语郭锡栋张子盈...
    62-8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形成国家实验室体系,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在构建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本文手动收集了 2005-2018年A股上市企业设立国家和省级重点实验室的数据,检验了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对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的影响.研究发现,重点实验室设立提高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水平,相对于未设立重点实验室的企业,设立企业申请关键核心技术专利数量增长约12.31%,且重点实验室设立对"卡脖子"领域企业技术突破作用更大.机制检验表明,重点实验室设立主要通过政府财税支持、基础研究促进、吸收转化能力提升、研发投入激励等渠道实现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进一步研究发现,设立重点实验室不仅促进了企业自身关键核心技术突破,还对下游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产生正向溢出效应.本文对评估企业重点实验室建设成效做了有益的尝试,对进一步完善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具有重要的政策启示.

    重点实验室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企业基础研究技术创新

    公共科研机构绿色研发介入与企业绿色创新——基于环境外部性视角

    王辉冯峥袁礼林伟芬...
    81-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创新的"双重外部性"导致企业绿色研发动机不足,完全依靠市场机制难以有效激励企业绿色创新,公共科研机构的绿色研发介入能对创新要素形成"绿色补贴".本文结合企业层面的专利数据集,从"双重外部性"视角探究公共科研机构绿色研发介入对企业绿色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发现,公共科研机构绿色研发介入能够有效提高企业绿色创新能力.进一步研究绿色创新"双重外部性"的影响,发现环境正外部性尚未得到有效矫正时,公共科研机构绿色研发介入对企业绿色创新的提升作用更为显著.机制分析表明,公共科研机构绿色研发介入通过绿色"人才池"和"知识池"机制为企业提供绿色知识和人力资本补贴,驱动企业绿色创新.而且,由于环境正外部性未有效矫正,公共科研机构绿色研发介入更能通过绿色"人才池"和"知识池"机制显著促进企业绿色创新.此外,在绿色技术重点领域、企业主导型研发合作模式以及具备绿色研发基础的企业中,公共科研机构绿色研发介入的绿色创新驱动效应更为明显.本文有助于弥合企业从事绿色创新的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缺口,赋能企业打造绿色创新的新引擎.

    公共科研机构绿色研发介入绿色创新

    企业技术网络结构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速度——基于组合创新逻辑

    徐霞赵明明吴福象
    100-11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当前全球科技竞赛的激烈角逐中,快速推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并抢占技术先机,成为各国科技竞争的关键.本文基于组合创新逻辑,将关键核心技术的组合创新过程纳入传统经济学的一般均衡框架,依托企业授权专利数据构建其技术网络,从而聚焦技术网络规模、集聚度以及密度三项核心结构特征,深入剖析这些特征如何独立及交互作用于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速度.研究发现,企业技术网络的规模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速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机制分析表明,企业技术网络规模通过改变组合创新过程影响了企业关键核心技术的创新速度.企业技术网络规模的扩大,一方面促进了组合创新规模(以网络连边数量和边权数量为表征)的持续增长,另一方面引发了组合创新效率(以网络连边增长率和边权增长率为表征)的非线性变化.这两种变化的叠加效应最终导致技术网络规模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速度之间呈倒U型关系.进一步研究发现,企业技术网络的集聚度正向调节了技术网络规模与关键核心技术创新速度之间的关系,而技术网络的密度却负向调节了二者之间的关系.本文的政策启示是:为加快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企业需重视组合在创新中的重要性,既要着力优化内部创新资源结构,力求达到研发投入与技术网络规模的最佳配比,又要综合技术网络的集聚度和密度,合理估量企业创新潜能,科学制定创新战略.

    关键核心技术技术网络组合创新

    供应链冲击、多元化战略与企业发展韧性——来自中国重大自然灾害的证据

    魏龙蔡培民潘安
    118-136页
    查看更多>>摘要:如何更好应对供应链不利冲击是当前各界关注的重要命题.本文在借鉴异质性企业跨区域采购模型的基础上引入供应链冲击以进行比较静态分析,从理论上探究企业采购多元化战略应对供应链不利冲击、提升企业韧性的作用机理.进一步地,本文从重大自然灾害引致供应链中断视角,利用全球紧急灾难数据、中国上市公司供应链数据等对上述命题进行实证检验.研究发现,自然灾害冲击具有沿供应链纵向传播的特征,不仅会增加客户企业跨区域采购的边际成本,而且破坏企业基于商业信用的资金链,导致销售收入增长率显著下滑.同时,供应链多元化程度更高的企业具有较高的成本弹性和更多的商业信用支持,受不利冲击的影响较小,表明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是提升企业发展韧性的有效选择.拓展分析发现,灾害等级、供应商受灾地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口密度越高,对下游客户的负面冲击越大;对于非国有企业、原材料低库存企业、劳动密集型企业,更需要通过供应链多元化战略提升企业的发展韧性.本文从供应链环节出发,为理解企业发展韧性提供新的视角,也为企业构建"灾害适应型"供应链提供策略启示.

    供应链冲击自然灾害供应链多元化企业发展韧性

    供应链持股与企业高质量发展——基于全要素生产率视角

    胡海峰白宗航王爱萍
    137-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供应链企业间的协同合作,帮助供应链上下游企业间重塑稳定安全的合作共生关系,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重要任务.本文立足企业高质量发展这一微观视角,基于2008-2022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数据,系统地考察了供应链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供应链持股能够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分析表明,降低企业融资约束和提高供应链关系稳定是供应链持股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潜在作用机制.进一步研究发现,供应链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在非国有、低市场竞争优势、低供应链话语权、低数字化转型、低企业可持续发展目标和供应链地理分布较远的企业中更为显著.经济后果分析表明,供应链持股对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推动作用虽然能够扩宽企业经营边界,但降低了同行业内企业的数量,提高了行业挤出风险.本文阐明了供应链持股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为构建安全稳定的现代化供应链体系和优化上市公司融资结构、提高上市公司直接融资比重提供了政策参考.

    供应链持股企业高质量发展全要素生产率融资约束供应链关系

    公共数据开放能否拓展资本跨区域流动距离——基于异地并购视角

    蓝发钦胡晓敏徐卓琳
    156-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共数据作为数字经济时代重要的基础性战略性资源,为政府引导市场需求、优化资本空间配置提供了全新的解题思路.本文聚焦于城市公共数据开放平台的上线这一政策冲击,通过网络爬虫技术与大语言模型对公共数据集信息进行归集和分类,以异地并购地理距离刻画国内资本空间配置的动态特征,考察了公共数据开放对资本跨区域流动的赋能作用.研究发现,标的企业所在城市公共数据开放显著拓展了资本跨区域流动距离,表现为异地并购交易双方地理距离的增加.机制分析发现,公共数据开放通过优化地区信息环境和改善地方政府治理,有效降低了企业异地投资的信息成本与制度成本;同时,公共数据开放有助于强化当地禀赋优势,提升企业预期收益.在多重机制共同作用下,地区吸引力不断增强,最终促进远距离资本流入.进一步发现,在标的企业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发展较为落后、交易双方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差异较大的样本中,公共数据开放对远距离资本跨区域流动的推动作用更大,表明公共数据开放有利于弥合地区间"数字鸿沟".本文研究结论为数字经济时代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了全新的可行路径参考,对于异地投资场景驱动下释放公共数据资源价值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公共数据开放资本跨区域流动异地并购地理距离

    从"低端满足"到"高端引领":时序性意义建构视角下中国企业的价值主张跃迁

    林海芬孙宇胡严方
    175-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产业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加速构建背景下,大量中国优秀企业开展高端化变革.高层管理者的核心任务在于重塑指导企业价值创造行动的底层思维逻辑,即从满足低端市场需求向引领高端市场需求的价值主张跃迁,这直接关乎后续高端化行动的成败,更深层次影响产业核心竞争力的提升和向中高端跃升目标的实现.本文采用多案例研究方法,对4家高端化变革企业进行分析,探索时序性意义建构视角下高层管理者价值主张跃迁机理.研究表明:企业高端化变革代表一个从低端需求满足型价值主张最终跃迁为高端需求引领型价值主张的过程;价值主张与时序性意义建构互为因果、协同演化,高层管理者在高端化变革的立基、破局和守局阶段,依次形成以学习逻辑、杠杆逻辑和塑造逻辑为核心的高端需求迎合型、高端需求重塑型和高端需求引领型价值主张;在高端化变革过程中,高层管理者依次采取3种回顾性与前瞻性建构思维间的张力应对模式和相应的意义建构机制,即通过时序性意义建构过程的不同组合型建构方式促使价值主张实现跃迁;依据价值主张跃迁过程的差异性特征,凝练出4种价值主张跃迁思维模式,即"内向型思维模式""外向型思维模式""由内及外型思维模式"和"由外及内型思维模式".本文旨在为高端化变革、价值主张、时序性意义建构理论发展作出贡献.

    高端化变革价值主张跃迁时序性意义建构价值创造逻辑多案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