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月刊

2095-252X

1022gk@sina.com

010-66848868/9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为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鹏博骨肿瘤研究所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承办的骨肿瘤骨病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广大骨科临床医师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骨肿瘤骨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领先的科研成果,以及对骨肿瘤骨病临床有指导作用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成果。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的骨肿瘤骨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骨肿瘤骨病的学术交流。投稿内容:骨肿瘤、骨质疏松症、各种骨与软组织疾病的临床诊疗的实践经验及科研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及与此有关的基础研究的文稿。本刊采用临床论著、专题、讲座、综述、进展、经验交流、临床病理讨论、疑难病例析评、短篇报道、案例报道等形式,报道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                   Brief introduction                 ZHONGGUO GUZHONGLIU GUBING  ‘The Journal of Bone Tumor and Disease of China’ is a medical periodical authoris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Medical Doctors’ Association and Beijing Pengbo Institute of Bone Tumor, and undertaken by 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target readers are orthopedic doctors and surgeons,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engaging in related areas, and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This journal acquaints readers with clinical working experience, advance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relevant basic theories and findings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to clinical work on bone diseases. It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s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unites clinical work and basic science. It also report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made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bone tumors and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among doctors.   Contributions are requested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bone tumor, osteoporo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bone and soft tissue disease of all kinds; new developments,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concerning orthopedi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This journal supplies information to readers through treatise, special topics, lectures, summaries, exchange of experience, discussion on clinical pathology, analysis of and comments on difficult cases, reports of cases et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尺骨冠突骨折的诊治

    铉令哲黎逢峰
    961-964页

    尺骨骨折肘关节矫形外科手术保守治疗

    欢迎订阅2025年《中国骨与关节杂志》(月刊)

    964页

    基于X线及CT三维重建的肱骨远端低位通髁骨折影像学特征分析

    花克涵公茂琪查晔军蒋协远...
    965-9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本研究拟基于肘关节正侧位 X 线及 CT 三维重建等影像学资料,采用定量化的评估方法,分析肱骨远端低位通髁骨折的形态特点.方法 回顾性纳入 2013 年 1 月至 2019 年 11 月,就诊于我院创伤骨科的肱骨远端低位通髁骨折患者,排除不具备医学数字成像和通信格式的术前肘关节正侧位 X 线及肘关节 CT 资料的患者.将 X 线及 CT 数据导入 Mimics 20.0,通过该软件测量并计算 X 线正位片中内侧/外侧骨折线高度,内/外上髁高度,骨折线内侧/外侧髁上高度,骨折线-关节面倾角及骨折线-内外上髁倾角(均取锐角,夹角开口向尺侧则为正值,开口向桡侧则为负值);测量 X 线侧位片中的侧位骨折倾角(肱骨前缘线与近端骨折线的背侧夹角);测量模拟骨折复位后 CT 三维重建下骨折线分割鹰嘴窝的上下部分占比.对于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 (x)±s 表示,对于不符合正态分布的数据,用中位数(第 25 百分位,第 75 百分位)描述.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 51 例,年龄 74(56,79)岁,范围 14~94 岁,男女比例 15:36,右肱骨伤 30 例,左肱骨伤 21 例.骨折线内侧髁上高度[5.26(3.79,6.97)mm]显著大于骨折线外侧髁上高度[1.05(0.24,2.28)mm](P<0.001),骨折线-关节面倾角[11.21(6.40,15.14)°]及骨折线-内外上髁倾角[5.60(3.00,7.75)°]均显著>0°(P<0.001),侧位骨折倾角[123.98(119.45,129.11)°]显著>90°(P<0.001).骨折线分割鹰嘴窝的上部分占比[64.3(57.50,68.01)%]大于下部分占比[35.63(31.99,42.50)%](P<0.001).上述指标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上述测量指标的观察者内信度均>0.75.结论 肱骨远端低位通髁骨折具有独特的形态特征,骨折线呈现"内高外低"和"前高后低"分布,绝大多数表现为"类屈曲型"损伤,且骨折线贯穿鹰嘴窝的中间偏下部分.不同性别间骨折线的分布特征无显著差异.

    肱骨骨折影像诊断

    关节镜与开放桡骨头成形术治疗桡骨头骨折引发肘关节僵硬的回顾性研究

    王龑懋陆晟迪郁诗阳丁坚...
    972-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肘关节镜下与开放术式治疗桡骨头骨折引发肘关节僵硬的疗效.方法 在本院肘关节外科治疗组的肘关节僵硬患者中,选取 2020 年 1 月至 2022 年 1 月由于桡骨头骨折行保守或手术治疗后产生桡骨头畸形愈合、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导致桡骨头存在骨性阻挡的患者 47 例进行回顾分析.收集患者围术期资料,包括手术方式、桡骨头骨折改良 Mason 分型、术前与术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肘关节屈伸和旋转活动度、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系统(Mayo elbow performance score,MEPS)评分以及术后并发症和二次手术,对比关节镜与开放桡骨头成形术两种手术方式的疗效.结果 共纳入 47 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开放组(26 例)和关节镜组(21 例).男 29 例、女 18 例,平均年龄(34.70±7.90)岁,平均随访时间(15.19±3.86)个月,Mason Ⅰ 型 10 例、Ⅱ 型 20 例、Ⅲ 型 17 例.两组患者终末随访的肘关节活动度、VAS 评分和 MEPS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周关节镜组屈伸活动度(124.38±8.25)° 显著高于开放组(115.92±8.38)°,术后第 2 天和术后 6 周 VAS 评分关节镜组显著低于开放组[(4.48±1.12)vs.(5.88±1.14)、(3.48±1.08)vs.(4.19±1.9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节镜组未发现感染、关节不稳、二次关节僵硬、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开放组出现 2 例异位骨化,其中 1 例关节僵硬明显予以二次手术处理.结论 无论是开放还是肘关节镜桡骨头成形术均可处理由于桡骨头骨折引发的关节僵硬,并取得较满意的效果,肘关节镜具有创伤小、伤口美观、康复速度快等优势.

    桡骨骨折关节镜肘关节矫形外科手术

    关于论文的作者署名与志谢

    977页

    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治疗中青年创伤后肘关节僵硬并肘关节炎远期疗效观察

    张永祥杨颇罗明辉徐浩然...
    978-9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创伤性肘关节僵硬(traumatic elbow stiffness,TES)合并肘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分析 2013 年 3 月至 2021 年 6 月我院收治的 11 例 TES 并肘关节炎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 7 例,女 4 例;年龄 18~47 岁,平均(37.46±8.80)岁.创伤原因:肱骨远端骨折 4 例、陈旧性肘关节脱位 2 例、髁间骨折 2 例、鹰嘴骨折 2 例、桡骨头骨折 1 例,病程 6 个月至 20 年;其中桡骨头骨折术后僵硬患者入院后先行内固定取出术,再行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治疗,其余患者均一期手术治疗.比较患者术前、术后末次随访时肘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肘关节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Mayo 肘关节功能评分(Mayo elbow-performance score,MEPS)及 Barthel 指数评定量表.结果 11 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并获得随访,平均随访 88.27(43~130)个月.末次随访时,ROM由术前(45.45±17.40)° 提高至(105.55±15.59)°,VAS 疼痛评分由术前(7.45±1.21)分降低至(2.55±1.13)分,MEPS 评分由术前(41.36±8.39)分提高至(79.09±5.39)分,Barthel 指数由术前(78.64±5.05)分提高至(92.27±4.6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所有患者术后随访期间均未发生神经血管损伤、关节失稳、再发僵硬等并发症.结论 间隔式肘关节成形术治疗中青年患者 TES 合并肘关节炎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肘关节功能及减轻疼痛,远期疗效满意,可作为无肘关节置换意愿的 TES并肘关节炎患者的一种替代性治疗手段.

    肘关节关节成形术关节炎移植,自体

    锁骨远端-肩峰下表面角对锁骨钩钢板治疗效果影响的临床研究

    薛禹伦郑伟伟胡丹吴恺伦...
    983-98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锁骨远端-肩峰下表面角(α 角)与治疗效果的关系并分析其作为预期锁骨钩钢板疗效因素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分析 2013 年 1 月至 2021 年 6 月收治的 267 例肩锁关节脱位及锁骨远端骨折采用锁骨钩钢板治疗的患者,其中交通事故伤 125 例,跌倒伤 86 例,坠落伤 42 例,砸压伤 14 例;Neer Ⅱ 型锁骨远端骨折 98 例,Rockwood Ⅲ 型、Ⅳ 型、Ⅴ 型分别为 128 例、15 例、26 例.根据 α 角大小将其分为3 组:A 组 110 例,0°<α<20°;B 组 101 例:20°<α<30°;C 组 56 例:α>30°.统计其并发症率与 α 角的关系,同时统计锁骨远端骨折分型和肩锁关节脱位分型对并发症率的影响.结果 总并发症为 38 例,其中螺钉松动 3 例,钢板断裂 1 例,锁骨钩断裂 1 例,脱钩 6 例,骨折移位 3 例,钢板近端骨折 1 例,严重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 23 例,其中确诊肩袖损伤 12 例.锁骨远端骨折分型和肩锁关节脱位分型对并发症率没有影响(P>0.05).C 组的总并发症率、脱钩率、肩袖损伤率均大于 A 组和 B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 组的严重肩关节疼痛伴活动受限率小于 A 组和 C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α 角是锁骨钩钢板治疗效果的一个影响因素,α 角增大会增加锁骨钩钢板治疗的并发症率,尤其是脱钩率,它可作为术前手术疗效的一个参考指标并帮助选择术中钩钢板,改善患者预后.

    肩锁关节关节脱位骨折锁骨骨板

    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Neer Ⅱ型锁骨远端骨折后并发锁骨中段骨折的回顾研究

    李一汉田庆显郭蒙冷昆鹏...
    990-9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应用锁骨钩钢板治疗 Neer Ⅱ 型锁骨远端骨折后并发锁骨中段骨折的危险因素以及避免出现这一并发症的手术技巧.方法 回顾分析 2010 年 2 月至 2022 年 1 月,于我院诊断为 Neer Ⅱ 型锁骨远端骨折并接受锁骨钩钢板内固定治疗的 385 例患者.根据是否出现钩钢板治疗术后锁骨中段骨折,分为并发症组(1 组,17 例)和对照组(2 组,368 例).收集了患者一般资料,钩钢板最内侧螺钉的类型,钩钢板是否在术中得到了塑形,钩钢板的长度及深度.组间比较采用 χ2 检验,后采用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钩钢板固定锁骨远端骨折术后并发锁骨中段骨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与 2 组相比,1 组内老年患者占比显著更高(12.5%vs.41.2%,P=0.001),且术中使用未塑形钩钢板的患者也显著更高(44.0%vs.82.4%,P=0.0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提示,老年患者更可能出现这一并发症(未调节 OR 值为4.900,P=0.002;调节 OR 值为 4.041,P=0.008),术中使用未塑形钩钢板的患者也更可能出现这一并发症(未调节 OR 值为 5.934,P=0.006;调节 OR 值为 5.176,P=0.012).结论 应用锁骨钩钢板来治疗锁骨远端骨折时,术后有一定概率出现锁骨中段骨折,老年和术中钩钢板未进行塑形是出现这一并发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改进手术技术可能会降低该并发症的发生率.

    锁骨骨折手术后并发症骨板

    1395例单纯性单侧成人髌骨骨折病例性别相关的流行病学研究

    苏琳徐强刘磊肖刻...
    996-10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分析单纯性单侧成人髌骨骨折性别相关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以 2018 年 1 月至2023 年 12 月在本院住院手术治疗的单纯性单侧成人髌骨骨折 1395 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集其性别、年龄、暴力损伤类型、损伤侧别及月份分布等资料并予以统计学分析.结果 患者中女 808 例、男 587 例,女性患者占比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各年龄段男女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男性在16~45 岁年龄段的发病占比显著高于女性,女性在 46~70 岁年龄段的发病占比显著高于男性(P<0.05).患者左、右侧损伤分别为 805 例、590 例,男女患者的左侧发病占比均高于右侧,左侧损伤患者中女性占比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患者低、高能量损伤分别为 1168 例、227 例,男女患者的低能量损伤发生率均高于高能量损伤,其中女性患者低能量损伤占比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男性患者高能量损伤占比显著高于女性患者(P<0.05).各月份分布中男女患者例数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女性患者损伤好发于1-2 月及 7-10 月.结论 单纯性单侧成人髌骨骨折好发于围绝经期及绝经后中、老年女性患者,以摔倒、滑倒等低能量损伤为主;男女患者的左侧损伤发生率均高于右侧;在寒冷、降雨量大及降雨天数多的月份女性患者损伤发生率更高.

    髌骨骨折流行病学性别分布年龄分布

    原发性肩周炎患者肩胛骨稳定性训练可行性分析

    梁媛张博贾国红季长高...
    1001-10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原发性肩周炎(primary frozen shoulder,PFS)患者肩胛骨稳定性训练(scapular stabilization exercise,SSE)的干预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 2022 年 5 月至 2023 年 5 月收治的 85 例 PFS 患者进行单盲、随机临床对照研究,其中观察组 43 例,年龄 28~62 岁,男 26 例,女 17 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18.23~32.68;对照组 42 例,年龄 26~65 岁,男 22 例,女 20 例,BMI 19.13~31.88.对照组常规物理治疗方案.观察组在常规物理治疗方案中增加 SSE.测定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肩部疼痛和残疾指数(shoulder pain and disability index,SPADI)、患者特定功能量表(patient-specific functional scale,PSFS)、肩关节活动度和 36 项健康调查简表(the short form 36 health survey,SF-36).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interleukin 1,IL-1),IL-6 和IL-8 水平.结果 在治疗后 4 周和 8 周时,观察组 NSR-运动和 NSR-静息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2 周、4 周和 8 周时,观察组 SPADI 低于对照组(P<0.05);在治疗后 1 周、2 周、4 周和 8 周时,观察组PSFS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8 周,观察组患侧肩关节活动度(外展、前屈和外旋)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8 周,观察组 TNF-α 和 IL-6 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 8 周,观察组 SF-36 评分各维度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PFS 患者 SSE 干预能有效减轻患肩运动和静息疼痛,改善肩关节功能和活动度,包括外展、前屈和外旋;降低 TNF-α和 IL-6水平,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肩胛骨关节不稳定性关节炎功能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