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

月刊

2095-252X

1022gk@sina.com

010-66848868/9

100048

北京市海淀区阜成路51号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Bone and Joint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基本情况介绍  《中国骨肿瘤骨病》杂志为国家卫生部主管,中国医师协会和北京鹏博骨肿瘤研究所主办,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原304医院)承办的骨肿瘤骨病医学类学术期刊。以广大骨科临床医师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及基础研究工作者、医学院校教师和学生为主要读者对象。报道骨肿瘤骨病的临床诊治经验及领先的科研成果,以及对骨肿瘤骨病临床有指导作用并密切相关的基础理论研究及成果。本刊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方针,反映国内外的骨肿瘤骨病临床科研工作的重大进展,促进国内外骨肿瘤骨病的学术交流。投稿内容:骨肿瘤、骨质疏松症、各种骨与软组织疾病的临床诊疗的实践经验及科研的新进展、新理论、新技术及与此有关的基础研究的文稿。本刊采用临床论著、专题、讲座、综述、进展、经验交流、临床病理讨论、疑难病例析评、短篇报道、案例报道等形式,报道国内外最新学术动态。                   Brief introduction                 ZHONGGUO GUZHONGLIU GUBING  ‘The Journal of Bone Tumor and Disease of China’ is a medical periodical authorised by the Ministry of Health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It is supported by the Chinese Medical Doctors’ Association and Beijing Pengbo Institute of Bone Tumor, and undertaken by the First Affliated Hospital of the General Hospital of the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The target readers are orthopedic doctors and surgeons, basic science researchers engaging in related areas, and the faculty and students in medical colleges. This journal acquaints readers with clinical working experience, advanced scientific achievements and relevant basic theories and findings which can provide guidance to clinical work on bone diseases. It integrates theory and practice, combines popularization and improvement, and unites clinical work and basic science. It also reports the significant progress made in clinical research on bone tumors and diseases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fore promoting communication among doctors.   Contributions are requested in the following fields: bone tumor, osteoporosis,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for bone and soft tissue disease of all kinds; new developments, theories and techniques concerning orthopedic and related basic research. This journal supplies information to readers through treatise, special topics, lectures, summaries, exchange of experience, discussion on clinical pathology, analysis of and comments on difficult cases, reports of cases etc.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膝关节康复现状与展望

    宁超石秀秀李晓郭全义...
    241-244页

    膝关节康复述评

    本体感觉训练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站立姿势稳定性和步态功能的影响

    王雨生李晓展嘉文董继革...
    245-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本体感觉训练对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患者站立姿势稳定性和步态功能的影响.方法 于 2022 年 9 月至 2023 年 5 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关节科选取 43 例单侧重度膝骨关节炎行 TKA 患者,并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n = 20)和对照组(n = 23).两组患者均接受为期6 周的康复训练,其中对照组执行常规的康复训练方案,观察组在此基础上执行系统的本体感觉训练方案.应用 DC-G-150-F2 足底压力测试与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分别于训练前和训练后 6 周对两组患者睁眼和闭眼站立状态的姿势稳定性与 10 m 直线行走过程的步态功能进行测评.结果 治疗前,两组患者在睁眼和闭眼站立状态的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重心移动轨迹的长度(Length)、包络面积(Area)、侧向偏移(Sway-ML)及纵向偏移距离(Sway-AP)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步行过程中的摆动时间变异性(swing time variability,STV)、步态不对称指数(gait asymmetry index,GAI)、步长、步幅、步频、步速及患侧支撑相和摆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治疗后 6 周,观察组睁眼站立状态的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重心移动轨迹的 Length、Area、Sway-ML 及 Sway-AP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和 Sway-AP 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心移动轨迹的Length、Area 及 Sway-ML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闭眼站立状态的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重心移动轨迹的 Length、Area、Sway-ML 及 Sway-AP 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患侧足底压力百分比及 Sway-AP 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重心移动轨迹的 Length、Area、Sway-ML 及 Sway-AP 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步行过程中的 STV、GAI、患侧支撑相和摆动相、步幅、步宽、步频及步速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步行过程中的 STV、患侧支撑相和摆动相、步幅、步频、步速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 STV、GAI、患侧摆动相、步幅、步宽、步频及步速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体感觉训练可有效改善单侧 TKA 患者的站立姿势稳定性和步态功能,在其康复方案中应积极纳入,同时应充分应用足底压力测试和三维步态分析系统开展全面深入的疗效测评.

    关节成形术,置换,膝本体感觉姿势平衡步态

    关于对一稿两投和重复发表问题的处理原则

    252页

    基于患者居家需求的情境模拟康复管理在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应用研究

    刘璐栾星仪佟帅
    253-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患者居家需求的情境模拟康复管理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后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 2021 年 3 月至 2022 年 9 月我院收治的 90 例老年 TKA 术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对照组(n = 45)和试验组(n = 45).对照组采用术后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术后常规康复训练基础上加用基于患者居家需求的情境模拟康复管理.比较两组患者的美国特种外科医院(The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HSS)评分、6 min 步行试验(6 minutes walk test,6MWT)、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 74,GQOLI-74)以及术后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和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结果 术后 2 个月,HSS 评分:对照组 50.62±6.43,试验组 56.42±6.87;6MWT:对照组(342.45±12.98)m,试验组(366.09±13.56)m;ROM:对照组(91.22±6.01)°,试验组(96.35±6.32)°;术后 6 个月,HSS 评分:对照组 76.87±6.11,试验组 84.21±8.25;6MWT:对照组(395.34±12.07)m,试验组(429.65±14.14)m;ROM:对照组(115.27±5.27)°,试验组(119.31±5.84)°;术后 2 个月和 6 个月,试验组的 HSS评分、6MWT、ROM 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VAS 评分对照组术后 1 个月、2 个月、3 个月分别为 3.33±0.85、1.67±0.41、0.99±0.23,试验组分别为 2.87±0.77、1.25±0.32、0.78±0.12;术后 1 个月、2 个月、3 个月,两组患者的 VAS 评分均随时间降低,且试验组的 VAS 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 6 个月,试验组的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2).术后 6 个月,试验组患者的术后假体松动、深静脉血栓和感染的并发症发生率为 8.89%,对照组为 15.5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基于患者居家需求的情境模拟康复管理可以提升老年 TKA 术后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降低术后疼痛程度,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康复关节成形术,置换,膝生活质量

    本刊被美国化学文摘数据库收录的公告

    《中国骨与关节杂志》编辑委员会
    259页

    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对膝骨关节炎的远程康复疗效观察

    石秀秀郭全义赵宁秦江...
    260-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新模式对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 2022 年 10 月至 2023 年 3 月,于我科就诊的 43 例 KOA 患者,其中男 13 例,女 30 例;年龄 42~80 岁,平均(62.66±11.97)岁.进行为期 4 周的远程康复治疗,包括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指导.所有受试者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 4 周评估,主要结果使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estern Ontario and McMaster Universities Osteoarthritis index,WOMAC)评分量表.次要结果指标包括:疼痛数字评分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生活质量调查表(short form-36,SF-36)、日常生活能力(instrumental activity of daily living,IADL)、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SDS)、起立行走试验(timed"up&go",TUG),并在治疗后记录患者对治疗的满意度和不良反应.结果 所有患者远程康复后 4 周,WOMAC 总分、疼痛、僵硬及功能评分较治疗前均降低,疼痛从治疗前 13.85±9.09 降至 9.69±8.63,僵硬从治疗前 5.04±3.14 降至 4.46±3.78(P 均<0.05).NRS 从治疗前 4.40±2.52 降至 2.42±2.30,SAS 从治疗前 40.62±8.89 降至 35.88±7.55,SDS 从治疗前46.18±11.94 降至 39.05±8.37(P 均<0.05),TUG 从治疗前 10.73±6.10 缩短至 8.88±3.66(P<0.05),SF-36从治疗前 107.61±20.62 增加至 115.01±16.06(P<0.05).所有患者未出现不良反应,患者满意度为 100%.结论 基于物联网的脉冲磁疗联合运动疗法的远程康复治疗显著改善 KOA 患者的膝关节疼痛和僵硬,焦虑及抑郁心理状态改善明显,显著提高步行能力及生活质量.

    骨关节炎,膝物联网磁疗法运动疗法远程康复

    关于作者姓名、单位在论文中的脚注方法

    266页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不同速度行走时步态运动学特征及其变异性研究

    王颖鹏王虎军李瑛琦王丛笑...
    267-2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 reconstruction,ACLR)术后 6 个月患者在舒适速度行走和最快速度行走时的步态运动学特征及其变异性.方法 招募 21 例 ACLR 术后 6 个月受试者以及 21 名健康受试者,使用三维动作捕捉系统采集受试者在舒适速度行走和最快速度行走时的步态数据,计算步态时空参数和髋膝踝关节的运动学参数,并计算各参数跨步间变异系数以反映步态变异性,比较两种速度下 ACLR 受试者和健康受试者各参数间的差异.结果 舒适速度行走时,与健康受试者相比,ACLR受试者的手术侧步频[(106.03±11.27)steps/min vs.(112.25±5.80)steps/min]、步速[(1.13±0.24)m/s vs.(1.26±0.12)m/s]、步长[(0.63±0.08)m vs.(0.67±0.04)m]偏小,跨步时间延长[(1.15±0.13)m vs.(1.07±0.05)m],膝关节活动范围[(53.77±11.09)° vs.(61.27±5.67)°]、踝关节活动范围[(29.00±4.92)° vs.(32.62±5.13)°]、站立后期跖屈幅度[(28.99±4.92)° vs.(32.59±5.17)°]偏小;变异性参数中仅伸髋幅度变异性[(3.00±1.98)%vs.(4.58±1.92)%]偏小.最快速度行走时,手术侧膝关节活动范围[(53.93±11.58)° vs.(59.53±6.44)°]仍然偏小,站立前期跖屈幅度[(6.38±2.48)° vs.(4.83±1.97)°]增加;变异性参数中步频[(3.20±1.31)%vs.(5.75±4.25)%]、步速[(4.77±2.88)%vs.(8.73±7.89)%]、步长[(3.94±1.72)%vs.(5.72±3.21)%]、跨步时间[(3.19±1.29)%vs.(5.88±4.50)%]、伸髋幅度[(4.06±1.92)%vs.(6.49±3.27)%]、踝关节活动范围[(5.84±3.15)%vs.(13.12±7.50)%]、站立后期跖屈幅度[(6.05±3.43)%vs.(14.54±11.00)%]的变异性偏小.结论 舒适速度行走时,ACLR 受试者形成较为稳定的步态模式,但该模式相比于健康受试者更为保守;最快速度行走时,ACLR 受试者步态模式更为接近健康受试者,但相对比较僵化,灵活性降低.这可能与 ACLR 术后 6 个月患者本体感觉和神经肌肉功能并未完全恢复有关,患者应采取更加积极的康复策略,注重本体感觉与神经肌肉控制训练,改善步态模式,提升步态控制能力.

    前交叉韧带重建步态分析步行跨步间变异性

    数字与统计学符号的使用方法

    274页

    前交叉韧带损伤术后患者骨密度及骨代谢标记物特征学分析

    崔成文石秀秀李小娅周莹...
    275-2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损伤术后患者的骨密度和骨代谢标记物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 2022 年 7 月至 2023 年 7 月,于我科住院行康复治疗的 ACL 损伤术后患者作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人员作为对照组.回顾性采集两组人员临床数据,包括骨密度、腰椎 T 值、股骨颈 T 值、骨代谢标记物、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及吸烟饮酒情况,并比较组间差异,将观察组按照受伤时长不同分层对比临床数据组间差异,并将骨密度与临床指标间进行相关性分析,进一步探究骨密度下降的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骨密度、腰椎 T 值、股骨颈 T 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BMI、吸烟饮酒情况、25-羟维生素 D3、全段甲状旁腺激素、Ⅰ 型胶原氨基末端前肽(procollagen type Ⅰ N-terminal propeptide,PIN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受伤时长不同,将观察组患者分为 4 组(<3 个月、3~6 个月、6~12 个月、>12 个月),组间比较除 PINP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它临床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以观察组患者骨密度检查结果(骨量正常、骨量低下、骨质疏松)为因变量,与其它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骨密度下降与年龄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r = 0.237,P<0.05),与骨钙素、β-异构化 Ⅰ 型原交联羧基端肽(beta crosslaps,β-CTX)数值之间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关系(r =-0.376,P<0.01;r =-0.242,P<0.05).结论 ACL 损伤患者较正常人群存在较为普遍的骨密度下降情况,不同受伤时长分组患者中骨密度检查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反映破骨细胞活动的 PINP 随受伤时间增长呈现显著性波动变化.年龄、骨钙素和 β-CTX是骨量下降的显著危险因素.

    前交叉韧带损伤骨质疏松骨密度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