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耿世刚

双月刊

1008-813X

yurenxz52@sina.com

0335-5315724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73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 EMCC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环境与资源研究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监测与监察,环境法学、生态学、环境工程与产业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简报、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山东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研究

    窦旺胜王成新王召汉
    39-43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建立耕地资源利用的投入产出指标体系,选取2005—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基于CCR与BCC模型计算山东省耕地利用效率;基于自然断裂点分级法对山东省17地市的耕地利用效率进行空间分析.结果表明:2005—2017年山东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较高,农业生产技术要素投入较大;综合效率值与纯技术效率值走向基本一致,纯技术效率值始终高于规模效率值,且纯技术效率值贡献较大;山东省耕地资源利用效率空间差异较为显著.

    耕地资源DEA利用效率山东省

    我国绿色消费促进法律制度的完善

    任继尧
    44-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模式造成环境破坏与资源的浪费,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出现了巨大矛盾.而绿色消费制度成为了解决问题的重要手段.当前我国绿色消费制度的法治不健全,执法水平不高,缺乏相应的保障制度,使得绿色消费制度在我国难以施行.我国亟待完善绿色消费促进立法,提高执法水平,建立合理的保障制度,以促进绿色消费制度的有序推进.

    绿色消费制度促进型立法激励机制信息优势

    中国产业低碳发展的影响因素及对策

    张宏武
    48-51,73页
    查看更多>>摘要:运用因素分解法对我国1980—2016年产业CO2排放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能源效率因素是最大的减排因素,而产业规模因素则是最大的增排因素,能源结构因素一直起减排作用,产业结构因素则基本上起增排作用;各个影响因素都对第二产业的影响作用最大,对第一产业的作用最小;第一产业实现了能源结构、 能源效率和产业结构三个因素的减排,而第二、 第三产业仅实现了能源结构因素和能源效率因素的减排.今后应注重能源结构的转换、 能源效率的改善、 产业结构的升级与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中国产业低碳因素分解法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研究

    万李红程云鹤余乾
    52-55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2008—2017年的统计数据,利用改进的熵权-TOPSIS模型、ArcGIS软件、 障碍度模型对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进行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的绿色发展水平有明显的差距,整体呈现出东部>中部>西部的趋势;11个省(市)绿色发展的影响因素在地域上有差别,存在生态环境脆弱、 产业结构不够合理、 工业污染严重、 政府的绿色投资较少等问题.最后提出了东部带动中西部、 环境保护以及产业转型等相关对策.

    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水平空间分异影响因素

    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山东半岛城市群为例

    刘曰庆孙希华李翠艳
    56-59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熵值法、 综合水平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方法对山东半岛城市群的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显示,在2007—2010年山东半岛城市群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度呈上升趋势,2010—2014年呈小幅度的下降趋势,2014—2016年又再次呈现上升趋势.综合水平指数和协调发展程度基本呈正相关.2007—2014年协调发展度呈一种严重失调状态,2015年呈中度失调状态,2016年呈轻度失调状态,表明山东半岛城市群越来越重视社会经济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山东半岛城市群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综合水平指数协调度

    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治理绩效评价

    李健斌
    60-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DPSIR模型构建雾霾治理绩效综合评价体系,分析京津冀城市群2004—2016年间雾霾治理的时空演化特征.研究发现:2004—2016年间,北京市和天津市的雾霾治理效果显著,其余11个城市的雾霾治理水平仍有进一步上升的空间;2004—2016年间,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治理指数总体呈现"N"型上升趋势;在2004年和2016年对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治理绩效产生较大作用的主要是状态维度、 压力维度和响应维度;在2004—2016年间样本城市各维度雾霾治理指数总体呈现上升趋势.

    京津冀城市群雾霾治理绩效时空特征DPSIR模型评价

    南昌市PM2.5与其他大气污染物的关系研究

    陈水琳李佩佩
    65-69页
    查看更多>>摘要:选取2015—2018年南昌市月度空气质量数据,采用向量误差修正模型(VECM)分析PM2.5与其他大气污染物之间的动态关系,并运用脉冲响应函数和方差分解两种方法分析其他大气污染物对PM2.5的长短期冲击影响.结果发现:PM10、SO2、CO、NO2、O3对PM2.5浓度的影响存在一定的滞后性,且SO2、CO、NO2浓度的增加在短期内会引起PM2.5浓度增加,而PM10、O3浓度的增加对PM2.5浓度产生一定的抑制影响.鉴于此,建立严格的空气质量监控体系,调整产业结构等都有利于缓解空气污染.

    PM2.5VECM模型大气污染物

    南昌市环境空气PM2.5化学组分的时空分布特征

    徐义邦邓磊张美芳张吴...
    7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5年在南昌市6个国控点分四个季度采集了大气PM2.5样品,分析了其主要化学组分,并对PM2.5质量浓度进行了重构.结果表明:南昌市PM2.5的主要化学组分为SO42-、OC、NO3-、NH4+和EC,占比具有明显的时空变化特征,硫酸盐在第二、 三季度最大,硝酸盐在第一、 四季度最大,SO42-和NH4+在石化点位最高,NO3-在京东镇政府点位最高,OC和EC在省外办点位最高;重构后,南昌市PM2.5以硫酸盐、 有机物、 地壳类物质为主,说明2015年南昌市扬尘和二次硫酸盐源类对PM2.5的贡献可能是主要的.

    PM2.5化学组分分布特征质量重构南昌

    2018年秦皇岛市声环境质量特征

    狄楠楠
    74-76,89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2018年秦皇岛市声环境质量现状与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2017年相比,秦皇岛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下降了2.3 dB(A);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上升了10.3 dB(A);0类、1类功能区分别上升了0.4 dB(A)、1.2 dB(A),2类、3类和4类功能区分别下降了1.7 dB(A)、3.6 dB(A)、3.2 dB(A).通过分析秦皇岛市声环境污染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定期开展噪声治理专项行动,进一步修订《秦皇岛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条例》,加大增林扩绿面积等噪声污染防治对策.

    秦皇岛声环境变化污染问题防治对策

    铜川市空气中降尘变化特征及污染防治

    靳楠
    77-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秩相关系数法对2008—2017年铜川市空气中降尘量变化趋势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3年以来,降尘呈向好趋势,降尘量春季最高,冬季次之,夏季最低,且降尘与可燃物无明显相关性.铜川市降尘的主要来源为风沙扬尘、 水泥和煤炭运输扬尘等道路扬尘、 建筑工地扬尘及燃煤等.铜川市采取的增绿、 道路清洁、 建筑施工场地规范化管理、 淘汰落后产业、 拆改燃煤锅炉等污染防治措施对降尘治理取得了显著效果.

    降尘秩相关系数法变化趋势污染来源对策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