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耿世刚

双月刊

1008-813X

yurenxz52@sina.com

0335-5315724

066004

河北省秦皇岛市河北大街西段73号

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College of China - EMCC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管理干部学院主办的综合性环境与资源研究学术期刊。主要刊登环境科学,环境保护与管理,环境监测与监察,环境法学、生态学、环境工程与产业等学科及其交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的学术论文、简报、文献综述等。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我国技术评估工作的现状与展望

    秦晓鹏杜平陈娟贾俊峰...
    1-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我国的技术评估工作主要集中在技术推广、 项目管理和评估等方面,忽视了技术对环境、 社会和经济的影响,缺乏针对工程中所采用技术的评估工作,给相关部门的管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本研究中,结合美国等发达国家在技术评估方面的经验,提出了建立与完善土壤与地下水污染防治领域专家库、 开展技术评估工作、 公开技术评估报告、 颁布技术评估指南规范的建议.

    技术评估土壤地下水污染防治专家库

    淇澳岛红树林湿地水域碳密度时空差异

    宋焱王塑莫华强刘贤赵...
    4-9,77页
    查看更多>>摘要:比较淇澳岛红树林湿地东北、 西北和西南水域DOC、DIC、POC和PIC的年内差异、群落差异和区位差异,结果表明:(1)与对照区域相比,真红树林和半红树林水域碳汇效应较为明显;(2)红树林水域碳输运以无机态碳和可溶性碳为主;(3)DOC和POC冬春季节高于夏秋季节,DIC和PIC冬春季节低于夏秋季节,年内差异明显;(4)因地理位置、 物质来源及红树林碳素吸收累积特征的差异等原因,3条样带上东北DOC、DIC、POC和PIC等在平水期、 枯水期和丰水期均较高.

    水域碳密度红树林湿地时空差异珠海淇澳岛DOCDICPOCPIC

    淮河经济带安徽段经济-生态耦合协调分析

    阮君
    10-1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整体为研究对象,利用安徽段整体包括蚌埠、 淮南、 阜阳等8座城市2013—2017年相关数据,运用熵权法确定权重,通过构建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模型,对其发展状况和耦合协调性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结果表明:2013—2017年,淮河经济带安徽段整体耦合度为0.49~0.50,始终处于拮抗阶段;耦合协调度从轻度失调阶段转化为初级协调阶段,一直呈增长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

    经济发展生态环境耦合协调性淮河生态经济带安徽段

    河流断面考核现状与措施建议

    李少飞于虎
    14-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从机构设定和河长制等方面阐述了河流断面考核概况,指出考核存在重复监测、 弄虚作假、 监测和监察能力不足等问题.通过分析提出避免重复监测、 数据造假处罚、 监测时间和项目合理设置、 加强监察和监测能力建设等改进措施,并提出因地制宜制定考核方法、延长河道整治时间、 提高公众参与度、 落实考核政策、 水利和环保合作等建议.

    河流考核监测措施

    从自然保护到生态保护的发展历程及原因分析

    孔繁德魏国印刘小丹秦津...
    18-20,9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对自然保护认识的深化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提出,我国自然保护逐步过渡到生态保护,进而发展成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研究这个发展历程以及产生原因,分别从自然保护、 自然保护学开创与发展,生态保护、 生态保护学开创与发展回顾总结了这一发展历程,并对其原因总结如下:一是目前原始的自然生态已十分罕见;二是自然生态与农村生态、 城市生态都需要保护与建设;三是一系列生态保护工程实施的必然;四是各种生态系统既要严加保护,也要合理利用,实现人与自然融合共处与和谐发展.

    自然保护生态保护发展历程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

    中国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研究进展

    杨利钟佩君石彩霞
    21-25,49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中国知网关于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样本,系统梳理我国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研究内容与方法,发现该主题研究内容倾向性大,偏重于景观生态健康的评价研究.同时,研究方法借助于软件技术手段,以实证研究为主.在此基础上,认为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研究应跨学科、 多样化,以丰富湿地公园研究体系,推动湿地公园建设.

    湿地公园景观生态健康研究综述中国

    银川市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及驱动力分析

    郭婉婷邓宇
    26-29,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银川市为例,运用土地利用动态度、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价法及线性回归模型对其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变化及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银川市土地利用变化较大;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由2008年的164.56亿元下降至2018年的158.57亿元;灵武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高,兴庆和金凤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最低;生态系统单项服务价值逐年下降;从驱动力影响因素来看,人口密度越低、 工业产值越低、 旅游收入越高,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就越高.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驱动力分析多元回归银川市

    环境保护督政问责制度研究

    吕志祥谯丽
    3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环境保护督政问责制度是自2009年原环境保护部发布《环境违法案件挂牌督办管理办法》 以来,逐渐在我国形成的被广为接受且落实到具体实践当中的环保制度,自产生至今已得到充分的发展.但任何新的制度都是经实践的检验并不断修改才最终茁壮成长,环境保护督政问责制度也不例外.基于其在实施过程中所存在制度体系不完备、 处罚规定不明确、公共参与力度小等问题,通过进行细致分析,提出进一步细化环保督政问责制度、 加强异体性问责机制的建议.

    环境保护督政问责异体性问责制度细化

    环境法视角下的遗传资源信息保护

    吕小容
    34-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生物遗传资源负载着物品使用价值、 生态功能价值等显性价值,也负载着遗传信息的代际传递等隐性价值.其中,"遗传资源信息"是遗传功能的关键所在,也是遗传资源保障的核心需求.但现行的知识产权制度和物权制度对遗传资源信息的保障有所缺失.在环境法的视角下审视遗传资源信息的保护,能够补充私权保障制度的缺失,体现对环境正义的价值追求,发挥环境法的保障优势.

    遗传资源信息物权知识产权环境法

    世界遗产地敦煌莫高窟生态保护的法律机制

    穆永强米瑞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自1985年我国加入《世界遗产公约》,莫高窟的法律保护体系开始逐渐完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 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 的实施,标志着莫高窟的保护走向了法治化轨道.但是,莫高窟仍面临着生态环境恶化、 遗址损坏修复、 缺乏具体明确保护环境的法律规定等问题,以《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 为切入点,提出加强遗址周边的环境保护、 完善《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 平衡莫高窟的保护与利用等若干建议.

    生态保护文化遗产法律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