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采用水体三维荧光光谱(3D-EEMs)结合平行因子分析(PARAFAC)方法,研究了温榆河-北运河水系溶解性有机物(DOM)的荧光组分及其空间分布特征,并对沿岸污水处理厂、支流、干流的水质参数及其 DOM 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温榆河-北运河水系干流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与各支流接近,总磷浓度从上游到下游逐渐降低,氨氮和总磷污染严重.水体 DOM 共存在 2 类(4 种)荧光组分,包括类腐殖质组分(类腐殖酸,C1;类富里酸,C2)和类蛋白组分(类色氨酸,C3;微生物代谢产物,C4).污水处理厂出水汇入各支流后,水体 DOM 中的类腐殖质组分的比例上升.荧光比例显示,各河流 DOM 以 C3 组分为主,占比为 24.76%~40.27%.水体荧光指数(1.58~1.72)、自生源指数(0.96~1.17)及腐殖化指数(0.74~0.81)计算结果指明,该水体的 DOM 组成具有内源和外源的双重特性,整体腐殖化程度低且自生源特性强.DOC与 C1、C2 和 C4 组分呈现极显著正相关,表明荧光组分可用于动态跟踪河流有机物;总氮与 C1、C2 组分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类腐殖质组分会对氮污染物浓度产生重要影响;总磷与自生源指数呈显著负相关(P<0.05),表现为 DOM 腐殖化程度越高,总磷浓度越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