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

李国刚

双月刊

1002-6002

010-84943034;84943035;84943036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乙)

中国环境监测/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内唯一一份中央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一贯坚持学术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以宣传总局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广泛交流环境监测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使《中国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和欢迎。本刊所载文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从而体现了《中国环境监测》杂志的办刊特色。《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主要包括全国环境监测行业4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近10万名监测技术人员以及各环保科研机构、各部委及企业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欧美新污染物监测进展及启示

    王超邢冠华薛荔栋吴静...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污染物监测是新污染物环境和健康风险评估及管控的重要基础.欧美发达国家环保部门在 20 世纪 70 年代就开展了新污染物监测工作,并且 2000 年后形成了相应的监测制度,而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正处于业务化起步阶段.通过深入调研欧美国家水中新污染物监测为主的发展历程、监测清单、监测要求等内容,总结出 3 个特点:建立动态更新的新污染物清单监测机制;将规范的新污染物监测方法作为开展监测的重要前提;充分考虑监测可行性和经济成本.结合我国现阶段新污染物监管需求及监测现状,提出我国新污染物监测工作的 3 点建议:明晰国家、地方新污染物监测的职责分工,建立优先监测新污染物清单动态更新机制;加强新污染物监测能力建设,建立新污染物监测标准体系;循序渐进开展新污染物监测,注重监测的可行性和可持续性.

    新污染物监测清单分析方法水体欧洲美国

    中国水泥行业2011-2022年二氧化碳和大气污染物排放分析

    王鑫李玉华何立环张震...
    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2011-2021 年,熟料产量呈波动上升趋势.水泥行业整体生产运行水平不断提高,熟料单条生产线平均规模由43.8 万 t/条提升至 115.3 万 t/条,熟料单位产品综合能耗下降 14.4%,熟料单位产品CO2 排放强度下降 6.3%,但CO2 排放总量增加了 13.8%,与氮氧化物减排趋势形成较大反差,碳污治理水平差距明显.熟料生产中石灰石分解和煤炭燃烧过程的 CO2 排放合计占比为 92.9%~93.8%,是 CO2 排放的主要来源.由于熟料系数偏高、非碳酸盐原料替代不足、综合能耗仍然较高等原因,安徽等 7 个熟料产量大的省份的 CO2 排放强度高于全国.建议实行碳酸盐熟料产量总量控制,逐步降低熟料应用比例,加快建材市场熟料产品和非碳酸盐原料替代,降低高标号水泥使用比例.应大力推广水泥行业节能降耗增效技术,加快熟料落后产能淘汰.对熟料产量大、碳排放强度高的地区,应结合当地碳排放特点,实行差别化降碳策略.各大气污染防治重点区域应因地施策推进水泥行业减污降碳工作.

    碳排放水泥行业减污降碳综合能耗

    2024年六五环境日主题

    生态环境部公众号
    18页

    基于地基监测的人为源温室气体排放通量反演研究进展

    杨珺越徐正宁裴祥宇王志彬...
    1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不同尺度下温室气体的空间分布及变化趋势是研究气候变化的基础,也是评估相关减排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依据.当前碳排放核算主要基于排放清单,不确定性较大.基于监测数据的碳排放核算能够有效评估和修正排放清单结果,是对当前方法的有效补充.国内温室气体的监测主要针对污染源和环境浓度,对于人为源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的监测研究较少.该文分析了近年来国内外基于地基监测的人为源温室气体排放通量研究,主要的研究方法可分为 2 类:柱浓度空间分布结合三维风场数据反演排放通量;结合实测体积分数、大气扩散模型和统计优化模型修正先验排放通量结果,以获取更准确的后验排放通量.通过分析和对比 2 种方法的优势和局限,讨论不同通量反演方法的适用场景.建议我国未来应构建适用于不同空间尺度的温室气体通量监测反演体系,综合利用多种监测手段,以校核验证排放清单,并为制定温室气体减排策略和评估应对气候变化工作成效提供技术支撑.

    温室气体排放通量柱浓度扩散模型排放清单

    温室气体光声光谱检测系统的建立及效果分析

    杨开宇毛知新
    3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双碳"目标下,温室气体在线长期稳定监测技术是全面掌握温室气体排放及其环境、气候效应,并预测未来变化趋势的重要保障.为了实时在线监测工业生产现场等环境温室气体浓度及其变化趋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在分析光声光谱信号产生机理及多组分气体混合监测原理的基础上,根据温室气体的主要成分,分析其吸收光谱特性,基于光声光谱的多组分温室气体的定性和定量监测技术,搭建温室气体光声光谱在线监测实验平台,分析监测器内部噪声和环境温度、湿度等外部影响因素,并通过现场测试,分析试验数据,应用吸附法降低内外部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称安装传声器和非共振式光声腔能有效削弱外部噪声对测试结果的影响;空气净化器能降低空气中水蒸气和其他气体对测试结果的影响;低、高浓度混合气体监测结果偏差均小于 0.5,与 GC测试结果偏差小于 10%.应用光声光谱技术的环境温室气体监测技术监测范围宽,选择性好,且监测精度达 10-6,适用于环境温室气体浓度在线监测.

    光声光谱温室气体浓度监测吸收光谱影响因素

    大气14CO2的加速器质谱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崔晓宇邢冠华王超于建钊...
    4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加速器质谱技术测定大气14 CO2 以示踪大气化石源 CO2 成为当前减污降碳工作的热点.该文从加速器质谱14C分析基础出发,系统介绍了加速器质谱的工作原理、大气样品的采集及纯化、石墨化样品的制备和测定,阐述了大气碳监测领域14 CO2 测试的研究进展.随着加速器质谱技术的不断发展,大气14 CO2 的研究将会更加广泛和深入,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大气化石源 CO2 的来源,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减污降碳工作.未来应统一制定14 CO2 监测方法标准,规范操作流程和质控手段,完善实验仪器配套设施,加快提升监测能力和水平.

    加速器质谱14CO2分析技术研究进展

    《中国环境监测》2022年度优秀论文评审结果

    52页

    2022年春季南京臭氧污染特征及成因分析

    张良瑜丁峰王鸣张丽娟...
    53-62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2 年春季,受新一轮新冠疫情影响,长三角各城市采取了一系列管控措施,使得大气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对 2022 年春季(3-5 月)南京及长三角地区的六项污染物尤其是臭氧(O3)的变化特征进行了分析,从气象因素和 O3 前体物方面,同时利用基于观测的模型(OBM)对南京 O3 污染变化原因进行了研究,并分析了南京挥发性有机物(VOCs)的关键活性组分和来源.结果表明:2022 年春季,南京PM2.5、PM10、NO2 和CO均值浓度均同比下降,但O3 日最大 8 h滑动平均质量浓度(O3-8 h)同比上升 19.8%,O3-8 h超标时间同比增加 9 d;长三角区域O3-8 h同比上升 17.9%,O3-8 h超标天数为 2021 年同期的 2.5 倍.南京 O3 浓度上升的原因:一方面是由于不利的气象条件,另一方面是由于南京 O3 生成处于 VOCs控制区,但氮氧化物(NOx)降幅大于 VOCs 降幅,同时结合 O3 前体物削减方案的分析结果发现,VOCs 和NOx 不当的削减比例会导致 O3 浓度不降反升.南京 O3 生成的关键 VOC 活性物种依次为乙醛、丙烯、间/对二甲苯、丙烯醛和乙烯;正定矩阵因子分解(PMF)解析结果显示,机动车尾气是南京城区 VOCs的主要来源,其次为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使用和石油化工.

    臭氧挥发性有机物臭氧生成敏感性来源解析

    珠海金鼎工业园地下水水质演变及其对水污染防控的提示

    何志东叶珊杨虹王萌...
    63-7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珠海金鼎工业园这一典型的滨海工业园为研究对象,对比分析了工业园建成后不同时期(2005-2007 与2015-2022)园区地下水环境监测数据与稳定氢、氧、氮等多种环境同位素数据,探讨了该园区浅层地下水水质时空演变特征,分析了园区地下水水质的超标问题与诱因,并识别了园区地下水、主要离子与无机氮等成分的来源,明确了该浅层含水层特征指标对海水入侵的指示,为滨海工业园区地下水污染的管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滨海工业园地下水水质超标重金属无机氮

    《中国环境监测》连续第十次入选中文核心期刊

    7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