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

李国刚

双月刊

1002-6002

010-84943034;84943035;84943036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乙)

中国环境监测/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内唯一一份中央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一贯坚持学术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以宣传总局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广泛交流环境监测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使《中国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和欢迎。本刊所载文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从而体现了《中国环境监测》杂志的办刊特色。《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主要包括全国环境监测行业4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近10万名监测技术人员以及各环保科研机构、各部委及企业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重庆某工业园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风险及源解析

    刘坤李雨桐余海周炼川...
    74-83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市某工业园区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土壤重金属在不同季节的污染特征,利用污染指数法、健康风险模型和主成分/绝对主成分得分受体模型进行风险评价和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季节土壤样品间各重金属含量差异显著.35.5%的样品中汞含量超出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其他元素未超标.与土壤背景值相比,各元素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富集,汞超标约 110~1300 倍.内梅罗指数显示土壤整体和汞元素处于轻度污染及以下,其他元素为安全.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显示,土壤整体和汞属于极强污染,镉属于轻微~强污染,其他元素为轻微污染.土壤重金属总致癌风险为2.6×10-7~1.0×10-5,总非致癌风险熵均小于 1,砷存在致癌风险,主要通过经口摄入暴露.秋季中,汞、六价铬、铅、镍、砷和铜来自工业源,镉主要来源于自然成因.春季中,镉和铅来自交通、冶金和燃煤等排放,镍、砷和铜源于冶炼和金属表面处理等排放,汞主要来自化工生产和燃料燃烧.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和燃料燃烧等污染的排放是土壤重金属的主要来源,今后应加强园区内汞、砷和镉的源头减排和治理.

    工业园区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人体健康风险源解析

    宜都市PM2.5与O3季节性分布特征及潜在源区分析

    张嘉迪王东旭王振楠朱汉民...
    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宜都市 PM2.5 与 O3 的污染特征及潜在来源,利用宜都市 2020 年 3 月至 2022 年 2 月在线监测数据及气象数据,对宜都市PM2.5 与O3 质量浓度变化特征、气象影响因素及潜在源区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宜都市PM2.5 质量浓度冬高夏低,日变化呈双峰特征,O3 质量浓度夏高冬低,日变化呈单峰特征.高湿、静稳的气象条件以及较强偏北风作用下的区域污染传输对 PM2.5 污染有重要影响,高温以及中湿度对 O3 污染过程有重要作用.春、夏、秋季偏南方向气流轨迹占主导,且携带较高的污染物浓度,冬季来自湖北东北及西南方向的气流占比较高且携带的 PM2.5 浓度较高;宜都市PM2.5、O3 的潜在源区具有季节性差异,总体来看,主要分布在河南南部、湖北东部及湖南的北部区域.

    宜都市PM2.5O3气象因子污染特征后向轨迹潜在源分析

    釜溪河自贡城区段季节性低氧成因研究

    刘壮魏峣陈强刘晓聪...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釜溪河为沱江一级支流,在自贡城区段设有国考碳研所断面.收集碳研所断面近 10 年来水质自动站数据,分析溶解氧(DO)变化特征,采样调查釜溪河自贡城区段水质及河道底泥污染状况,采用相关性分析、数值模拟等,研究分析釜溪河自贡城区段溶解氧分布特征及碳研所断面季节性低氧成因.研究结果表明,碳研所断面的溶解氧质量浓度变化特征呈现春末夏初最低,白天高晚上低的特征.釜溪河碳研所断面河水耗氧类污染物质量浓度较沱江流域内其他断面高,耗氧强度较大,溶解氧质量浓度较沱江流域其他断面偏低;其次,研究河段中釜溪河污水厂以下河段受污水厂低氧水排入和金子凼堰底层低氧水下泄影响,其溶解氧水平整体较污水厂以上河段低;最后,河段底泥有机质含量较高,春夏季气温升高将导致微生物分解活性增强大量消耗溶解氧,同时,闸坝和外来水体排入的水文扰动造成污水厂以下河段水温梯度弱,表层溶解氧易受底层低氧水影响,促使断面形成季节性低氧现象.溶解氧预测模型结果也进一步证实了温度变化和垂向温度梯度弱是碳研所断面溶解氧质量浓度季节性偏低的主要因素.

    城市河流溶解氧分布特征温度梯度底泥低氧

    山东省O3污染概况及预报效果评估

    王桂霞解军丁椿张淼...
    105-112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山东省各市 2018-2021 年的O3 污染特征进行了分析,并对 2021 年 5-9 月O3 污染较重月份空气质量模型的O3 预报结果进行了分析评估.结果表明:山东省 2018-2021 年 O3-8 h第 90 百分位数(O3-8 h-90per)先升高后降低,O3污染呈现波动变化,污染月主要集中在 5-9 月,并呈现内陆高、沿海低,中北部高、南部低的空间分布特征.集合预报模式对O3 模拟效果最好,预测结果与O3 监测值的相关性最大、偏差最小,但较难预测出O3 的峰值浓度,易漏报O3 重度污染.WRF-Chem、CMAQ、CAMx、NAQPMS对 O3 的模拟效果比集合预报稍差,CMAQ、CAMx存在系统性偏低的情况,但对优级别的模拟效果明显好于其他模式;WRF-Chem、NAQPMS存在系统性偏高的情况,WRF-Chem 能较好地模拟出 O3 超标日,对中度、重度日的 24h级别准确率分别达 94.08%、100%,对 O3 超标预报尤其是中至重度污染的预测预报有重要指导意义.

    山东省臭氧模式预报评估

    徐州市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特征及组分差异性分析

    殷献茹苗欣慧李辉孙瑞...
    113-1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经过多年的大气污染防治,我国空气质量有了大幅改善,但重污染过程仍有发生.对 2018-2021 年徐州市 3 种不同类型颗粒物重污染过程的污染特征、演变趋势、PM2.5 组分特征和相关性及污染成因分析结果表明:在不同类型的重污染过程中,二次无机离子 NO-3、SO2-4、NH4+ 在 PM2.5 中的占比均是最高.在累积型重污染期间,NO-3、SO2-4、NH4+分别增长 144%、142%、183%,二次无机离子对 PM2.5 的增长贡献较大.结合相关性分析及 SOR、NOR 值发现,硝酸盐和硫酸盐的二次生成作用显著.在沙尘型重污染期间,结合雷达监测结果及后向轨迹图可以看出,沙尘沉降至高空与近地面污染物叠加造成颗粒物高值.化学组分中 Ca2+、Mg2+浓度对 PM2.5 浓度的影响最大,二次生成和转化对其影响较小.在烟花燃放型重污染期间,和烟花爆竹有关的 K+、Mg2+、Cl-离子较污染前分别上升 1 112%、2 058%、和 239%,对污染过程影响显著.

    重污染化学组分相关性分析后向轨迹

    基于空间计量模型的四川省大气污染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黄欣悦刘海隆
    124-131页
    查看更多>>摘要:四川省细颗粒物污染问题越来越受到重视,为有效识别四川省大气污染空间分布情况及影响因素,利用 2015-2020 年 PM2.5 监测数据,综合分析了四川省大气污染时空分布特征,选取同期气象要素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区分出全省及省内不同经济区大气污染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2015-2020 年四川省的 PM2.5 浓度逐年下降,日变化存在明显的双峰双谷趋势,且具有明显季节性特征,空间分布上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现象;PM2.5 的排放与人口密度、经济水平和气温呈显著正相关,与城市绿化、风速呈显著负相关.该研究为经济增长方式优化、产业结构调整、绿化水平改善等提供了政策建议,可为污染防治、优化人居环境提供参考.

    污染特征影响因素空间相关性空间计量模型

    2018-2021年安徽省PM2.5和O3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健康风险分析

    逄妮妮赵旭辉王含月王倩...
    132-14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利用 2018-2021 年安徽省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分析了 PM2.5 和 O3 时空分布特征及其引发的健康风险.结果表明:从时间分布来看,2018-2021 年安徽省 PM2.5 年均值下降 25.5%,而 O3-8 h年均值则保持持平;PM2.5 和 O3-8 h月均值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PM2.5 月均质量浓度和超标天数均在冬季达到最大值,O3-8 h月均值和超标天数则在夏季达到最大值.从空间分布来看,PM2.5、O3-8 h年均值和超标天数均为皖北最高,其次为皖中,最后为皖南.夏季 O3 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冬季 PM2.5 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当 PM2.5超标时,除 2021 年皖北地区外(PM10 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PM2.5 均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当 O3-8 h超标时,O3 是主要的健康风险因子.

    安徽省PM2.5O3时空分布健康风险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忻州市生态格局时空变化分析

    陈孟涤覃鑫浩王砚峰李青...
    141-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厘清改革开放以来忻州市各类生态系统及生态系统格局的时空特征,使用忻州全市 1980、2000、2018 年的土地利用和覆盖(LULC)二级分类数据,经过土地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指数计算,探讨分析了忻州市改革开放以来近 40年的 LULC及格局的长时间序列时空变化特征,以揭示忻州市的生态环境变化态势.研究区近 40 年来以城镇用地和其他建设用地增加为主,其他各类减少,城镇化和人口增长带来的土地和生态压力主要集中在草地、耕地以及湿地上;其中2000-2018 年的变化更剧烈,人类活动对自然的干扰加剧,但同时在这一阶段已经开始了森林、湿地的保护,开展经济发展与生态文明同步建设.

    土地利用和覆盖景观格局时空变化特征

    基于灰色关联和系统聚类的大连市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分析

    苏静王甡
    152-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灰色关联度和系统聚类分析方法,定量分析大连市社会、经济、自然、人口、能源资源和污染排放等有代表性的指标与生态环境质量的关联程度.结果表明,大连市社会经济发展与环境质量关联度为中等,经济指标与环境质量指标关联度较强,社会、人口、污染排放指标关联度中等,能源和自然指标关联度较弱.金普新区、甘井子区和长兴岛是潜在环境风险区域,需要重点关注环境质量变化趋势.普兰店区、瓦房店市和庄河市虽然属于低排放区域,但环境质量风险相对较大,应进一步加强环境风险管控.

    灰色关联度系统聚类分析环境质量

    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北京大气中33种多氯联苯

    李红华李英明李晓敏孙慧中...
    158-1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用包覆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吸附层的搅拌子作被动大气采样器,建立了搅拌子吸附-热脱附-气相色谱-质谱法(SBSE-TD-GC-MS)分析大气中多氯联苯(PCBs)的方法.优化后的热脱附温度为 280℃,热脱附时间为 6 min,聚焦冷阱的温度为-40℃,33 种 PCB单体的热脱附残留比例低于 7%.验证了方法的线性、精密度和重复性.标准曲线 5 个点线性关系良好,33 种 PCB单体的相关系数 r>0.998.方法精密度验证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为 0.79%~20.2%(n= 8),日内重复性实验的 RSD 为 0.43%~29.8%(n = 10),日间重复性实验的 RSD 为 3.20%~29.6%(n = 20),方法检出限(LOD)为 0.01~2.51 pg,回收率为 98%±18%.将建立的方法用于北京大气中 PCBs 的分析.检出 8 种 PCB 单体,质量为 2.94~129 pg.在 32 d的采样周期内PCB-52、PCB-123、PCB-155 一直处于线性吸附阶段,而PCB-1 和PCB-3 经过了线性吸附阶段、曲线吸附阶段和平衡阶段.研究结果表明,SBSE-TD-GC-MS 可以用于大气中 PCBs 的样品采集和快速分析.

    搅拌子吸附热脱附多氯联苯被动大气采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