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监测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监测
中国环境监测

李国刚

双月刊

1002-6002

010-84943034;84943035;84943036

100012

北京市朝阳区安外大羊坊8号(乙)

中国环境监测/Journal Environmental Monitoring in ChinaCSSCI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环境监测领域内唯一一份中央级科技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本刊一贯坚持学术性、专业性与实用性普及性相结合的办刊原则,以宣传总局对环境监测工作的指示精神。全面介绍国内、外先进的环境监测技术,广泛交流环境监测的科研成果为办刊宗旨。使《中国环境监测》在环境监测领域内得到了广大读者的关注、认可和欢迎。本刊所载文章具有一定的导向性、针对性、实用性和权威性,从而体现了《中国环境监测》杂志的办刊特色。《中国环境监测》杂志具有稳定的读者群。主要包括全国环境监测行业4000多个环境监测站、近10万名监测技术人员以及各环保科研机构、各部委及企业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及大专院校的科技人员。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走航监测的威海市VOCs污染特征分析

    王丽敏苗斌丛子翔李侃...
    88-9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城市空气质量精细化管理工作的实施,实现VOCs污染源精准治理,利用质谱双通道分析系统,结合手工监测,于2022年9月对威海市重点区域进行了 VOCs污染摸排.走航监测期间,VOCs浓度整体表现为工业园区>主城区>郊区,并且3类区域的VOCs组成差别较大.共发现52个异常点位,工业园区最多,占比高达88.5%.根据异常点位物种分析结果,威海市主城区异常点位VOCs主要来自加油站加油时的瞬时排放,郊区异常点位VOCs主要来自道路施工排放和汽修喷涂排放,工业园区VOCs主要来自有机化工、表面涂装、包装印刷等行业的无组织排放.根据臭氧生成贡献主要因子和B/T特征值,建议主城区应加强对机动车尾气排放、加油站油品挥发、化石燃料燃烧排放等的管控,郊区要重视对机动车尾气、工业溶剂挥发物等的排放管控,工业园区及工业企业较为集中的区域应主要对涉及溶剂使用、涂料使用等相关工艺过程的企业开展针对性排查和管控.

    VOCs走航监测臭氧生成潜势威海

    西安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评价

    麦尔哈巴·图尔贡王鑫鑫史兴民
    100-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探索西安市区主要大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及健康风险状况,基于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问卷调查数据,使用GIS方法、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健康风险评价模型和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2015-2020年西安市区6种主要大气污染物(PM2.5、PM10、SO2、NO2、CO和O3)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征,以及年均健康风险、季均健康风险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①西安市区2015-2020年PM2.5、PM10和NO2年均浓度值均超出了环境空气质量二级标准.除O3外,其余5种污染物的年均浓度在2O20年最小,整体呈下降趋势,说明西安市区空气质量逐年好转.②PM2.5、PM10、CO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SO2和O3的空间分布特征基本一致.经开区和阎良区监测点空气污染较严重,兴庆小区(碑林区)和曲江文化产业集团(曲江新区)监测点空气质量相对较好.③PM2.5、PM10、SO2、NO2和CO等5种污染物的非致癌风险指数(HI)在冬季最高,在夏季最低;O3的HI在夏季最高,在冬季最低.在冬季,PM2.5和PM10的HI平均值均大于1,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SO2、NO2、CO和O3等4种污染物的HI平均值均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在夏季,O3存在一定的非致癌健康风险,超阈值天数占4%;其余5种污染物的HI平均值和最大值均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从年均值来看,6种污染物的HI年均值均小于1,不存在非致癌健康风险.④男性、户外劳动者和老年人面临更高的大气污染物健康风险.

    大气污染物暴露水平健康风险西安市区

    2012-2021年广州市八大湖泊水环境变化趋势分析

    王丽萍解常鑫李丹丹刘乾甫...
    111-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广州市主要城市湖泊(白云湖、东山湖、荔湾湖、南湖、晓港湖、麓湖、流花湖、海珠湖)为研究对象,探究了2012-2021年各湖泊环境因子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的变化趋势,并运用自组织映射(SOM)分析方法对八大湖泊进行了聚类.结果表明,2012-2021年,八大湖泊水体在pH、溶解氧、氨氮、总氮、总磷、化学需氧量和综合富营养化指数等方面均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通过比较八大湖泊不同季节的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发现,3个湖泊处于中营养与重度富营养水平之间,其余5个湖泊均处于中营养与富营养水平之间.同时,基于SOM分析方法,八大湖泊可聚类为5个类群,且5个类群的综合富营养化指数呈现显著性差异.此外,将广州市八大人工湖与其他城市湖泊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东山湖和晓港湖水质较好,处于中营养水平.研究结果可为广州市湖泊环境治理和污染防控提供参考.

    广州市城市湖泊水质富营养化

    基于IsoSource模型的沿海流域硝酸盐氮溯源研究

    孙健安李智渊罗纲刘懂...
    122-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过量的硝酸盐氮负荷在导致水质下降的同时,也会对流域生态和人类生产生活造成危害,尤其是在东南沿海地区,硝酸盐氮污染现状堪忧.因此,亟需对沿海流域开展氮污染调查,以阐明氮污染分布格局,识别主要污染来源并量化其贡献,进而保障流域水环境安全,促进沿海城市可持续发展.基于此,以东南地区沿海流域——白溪流域为例,结合2016-2020年长时序水质监测数据和硝酸盐氮氧稳定同位素溯源数据,采用IsoSource质量守恒模型,对氮污染分布格局和污染来源进行定量解析.结果表明:①该流域水体中的总氮主要以溶解性无机氮的形态存在.其中,总氮在2019年呈现整体偏高的态势.硝酸盐氮是干流水车国控断面和支流屠岙胡市控断面的主要氮污染形态.水车断面的总氮浓度范围为1.46~1.83 mg/L,屠岙胡断面的总氮浓度在2.12~2.36 mg/L之间.②流域硝酸盐氮污染主要来自流域内村庄排放的污水和粪便,其贡献率达到了 44%;其次是土壤有机氮、大气沉降物、化学合成肥,贡献率分别为25%、16%、15%.③从减少氮污染物排放、提高作物氮吸收率、改进养殖策略和完善污水处理设施角度出发采取相关措施,可以有效缓解流域氮污染.另外,还需要全面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进一步规范库区内各类水资源开发利用活动,继续做好对库区周边生产经营活动的监督管理,从而减少陆源污染物排放,更好地保护饮用水水源地.

    白溪流域稳定同位素IsoSource模型分布格局氮溯源

    巢湖浮游植物群落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朱超孙逊杨晓冉唐晓菲...
    129-14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巢湖浮游植物群落的季节动态变化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分别于2022年1月(冬季)、4月(春季)、7月(夏季)和10月(秋季)对巢湖水质状况和浮游植物变化情况进行了调查与分析.结果显示,在监测时段内,共鉴定出浮游植物7门60属110种,以绿藻门、蓝藻门和硅藻门为主.浮游植物细胞密度和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时空差异.其中,不同季节的全湖平均密度由高到低依次为秋季(10月)、春季(4月)、夏季(7月)和冬季(1月),水华发生区域呈现由东向西逐步发展的趋势.优势种/属主要有微囊藻、水华长孢藻、水华束丝藻、土生假鱼腥藻、具尾逗隐藻、啮蚀隐藻和针形菱形藻.其中,冬季(1月)和春季(4月)由水华长孢藻占据绝对优势,夏季(7月)和秋季(10月)由微囊藻占据绝对优势,表现出明显的季节演替特征.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溶解氧、电导率和pH为影响巢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水华长孢藻和微囊藻的季节演替与总磷、水温、溶解氧、透明度、浊度、电导率等环境因子显著相关.研究结果可为掌握巢湖水生态系统状况以及支撑巢湖水环境管理提供一定的基础数据.

    巢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季节动态环境因子

    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的水质变化及营养盐释放特征

    郭西亚常闻捷杨志伟陆隽...
    143-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研究蓝藻消亡分解对湖泊水质及水体营养盐的影响,从巢湖藻类水华易发区收集新鲜藻浆,在室内进行了蓝藻消亡分解实验,探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的水体溶解氧(DO)、总氮(TN)、总磷(TP)等理化指标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水体DO和氧化还原电位(ORP)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下降,最低值分别达0.1 mg/L和-200 mV,使水体处于厌氧强还原状态;蓝藻中的营养盐会快速向水体中释放,导致水体氮磷浓度持续升高,使水体TN、氨氮(NH3-N)、TP最大浓度分别达到初始浓度的2.15、1.18、2.6 0倍.在蓝藻消亡分解过程中,水体营养盐浓度与藻类生物量呈显著负相关.对蓝藻聚集区内的蓝藻开展快速有效打捞,对于遏制蓝藻污染十分必要.

    富营养化蓝藻分解水质变化营养盐释放

    上海黄浦江水系常见鱼类重金属含量及健康风险评价

    张亚唐振郭弘艺唐文乔...
    153-165页
    查看更多>>摘要:黄浦江是兼具饮用水源、航运、排洪排涝、渔业、旅游等功能的上海"母亲河",鱼类资源丰富.为了解黄浦江水系鱼类重金属污染状况,测定了黄浦江水系15种优势鱼类和主要经济鱼类肌肉中Cu、Zn、Fe、Mn、Pb、Cd、Cr、As、Hg的含量.结果表明,除As外,所有鱼体中的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国家标准限值或农业行业标准限值.综合污染指数分析结果显示:淀山湖水域翘嘴鲌、大鳍(鱊)为重金属中度污染(2.0<P综≤3.0),(鱼)为重度污染(P综>3.0);苏州河水域翘嘴鲌、兴凯(鱊)为中度污染,大鳍(鱊)为重度污染.健康风险分析结果显示,除As外,Cu、Zn、Pb、Cd、Cr、Hg、Mn等的健康风险指数均小于1,对人群的健康风险不显著.复合重金属危害系数(TTHQ)分析结果显示:黄浦江水域似鳊的TTHQ值为0.957;苏州河水域光泽黄颡鱼、刀鲚、似鳊、翘嘴鲌、(鱼)、大鳍(鱊)、日本鳗鲡、兴凯(鱊)的TTHQ值均大于1;淀山湖水域泥鳅的TTHQ值接近1,翘嘴鲌、黄颡鱼、(鱼)、大鳍(鱊)的TTHQ值大于1.以上鱼类均存在复合重金属健康风险.目前,淀山湖水域仍有专业渔民开展捕捞作业,因此,应对当地居民重金属健康风险作长期监测.

    黄浦江苏州河淀山湖鱼类重金属污染人类健康风险

    某市供水系统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毒性及其影响因素

    刘俊玲韩雪王艳王怀记...
    166-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解某市饮用水中有机物的生物毒性及其影响因素,在2018年6月至2019年9月期间采集该市A、B两个水厂的水源水、出厂水和管网水,测定水样有机提取物对费式弧菌(Vibrio fischeri)发光的抑制作用,计算引起50%发光抑制的浓度(EC50),并分析其与水样在254 nm波长处的紫外吸光度值(UV254)、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的关联.结果表明:饮用水有机提取物EC50值范围为0.23~98.97 REF(相对富集系数),中位数为3.37 REF.水文期、常规饮用水处理工艺、管网输送过程及水源水UV254和DOC浓度水平对饮用水中有机物的毒性无明显影响.饮用水UV254、DOC浓度与有机提取物EC50的Spearman相关系数分别为-0.025(P=0.807)、-0.237(P=0.020),表明不能用UV254、DOC浓度检测代替毒性测试来监测饮用水有机物污染的潜在健康风险.

    饮用水水质监测有机提取物费式弧菌生物毒性

    华北典型区域地下水重金属来源解析及健康风险识别

    常帅宋圆梦陈慧赵鑫宇...
    172-182页
    查看更多>>摘要:科学评估地下水重金属健康风险并识别主要风险因子,对保障地下饮用水安全和开展地下水风险管控具有重要意义.选取华北典型区域地下水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地势和地下水流向选定了 14个采样点,于2017-2019年采集了122个地下水样品,并对样品中的Cr6+、Cd、As、Mn、Fe、Cu、Hg、Pb、Se和Zn进行了检测,以多元统计分析和健康风险评价模型相结合的方式,明晰了地下水重金属的来源和主要风险因子.结果表明:①研究区域地下水中重金属的浓度均值排序为ρ(Fe)>ρ(Zn)>ρ(Mn)>ρ(As)>ρ(Se)>ρ(Cu),其余元素未检出.根据综合污染评价结果,研究区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好.②就空间分布而言,S12 采样点处的 As(5.04 μg/L)、Mn(4.36 μg/L)、Fe(18.52 µg/L)和 Cu(0.38 μg/L)浓度最高,Se在S5采样点(0.52 μg/L)处浓度最高,Zn在S4采样点(12.88 μg/L)处浓度最高.③多元统计分析结果显示,As、Cu、Fe和Mn可能来源于工业活动,Se可能来源于地质环境.④健康风险评价结果显示,儿童面临的风险高于成人,饮水是主要的重金属暴露途径,潜在风险主要来源于As.为保障居民地下饮用水安全,应当将As作为今后加强地下水保护的优先控制指标.

    华北地下水重金属空间分布多元统计分析健康风险

    典型锰矿区河流沉积物重金属分布特征、来源解析及生态风险评价

    张永江李希希邓茂吴丽君...
    183-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重庆市溶溪镇典型锰矿区河流沉积物为研究对象,探究了该区域河流沉积物中重金属(Cd、Zn、Cr、Cu、Mn、Ni、Pb和As)的污染特征,评价了其可能产生的生态风险,并解析了这些重金属的来源.监测结果表明,大部分采样点沉积物中的Cd、Zn、Cu、Mn、Ni和As含量超过了重庆土壤背景值和中国土壤元素背景值.春季和冬季沉积物中各重金属的平均含量高于夏季和秋季.单因子污染指数表现为Mn>Zn>As>Ni>Cd>Cu>Pb>Cr,其中Mn表现为极强污染,Zn和As表现为重度污染.地质累积指数表现为Mn>Zn>Cd>As>Ni>Cu>Cr>Pb,其中Mn表现为偏重污染.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评价结果显示,该区域为中等生态风险.其中,仅Cd和Mn分别出现了强和中等生态风险,说明Cd和Mn是造成当地重金属潜在生态风险的主要贡献因子.此外,相关性分析结果和主成分分析结果进一步揭示:Cd、Zn、Cu、Mn和Ni具有相似的污染来源,主要为锰矿开采;Cr和Pb的来源属于自然源;As主要来自农业活动.因此,应对该锰矿区沉积物中Mn、Zn、Cd和As的污染情况予以重视,并加强矿区重金属来源管控和污染防治.同时,应关注其他同类锰矿区沉积物中重金属的污染情况,并采取相应的污染治理策略.该研究结果可为锰矿区重金属污染治理提供参考.

    锰矿区重金属分布特征生态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