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环境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环境科学
中国环境科学

王文兴

月刊

1000-6923

zghj@chinajournal.net.cn;zghjkx1981@126.com

010-62215145

100082

北京市海淀区红联南村54号

中国环境科学/Journal China Environmental ScienceCSSCICSCDCHS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国环境科学学会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学术刊物。本刊的宗旨是紧密围绕我国重大的环境问题开展学术研究与讨论,包括环境自然科学基础理论、环境战略思想、环境管理的理论与方法、区域性环境污染综合整治等。《中国环境科学》近年来对环境科学研究领域中的诸多学科如环境地学、环境化学、环境生态学、环境医学、环境工程等基础理论研究;对各种环境污染物的监测、分析及其防治;对区域环境的综合整治与规划;以及对全球环境问题等多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全面综合报道,反映了中国环境科学的发展方向、研究水平、最新成就与突破性进展。《中国环境科学》2002年荣获第二届国家期刊奖提名奖;并荣获第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奖一等奖。目前《中国环境科学》在国内外环境界都具有很大的影响,对我国环境保护事业和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起到了积极推动作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中国省际农作物生产碳公平及其驱动因素

    汤李琛曾贤刚陈慧李洁...
    7063-70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采用生命周期评价法测算2006~2021年全国及31个省份农作物生产碳排放量的基础上,从碳汇角度构建农作物生产碳公平系数,利用XGBoost模型识别碳公平的关键驱动因素及其非线性响应关系。结果表明,考察期内,全国农作物生产碳公平整体趋于降低,碳公平系数由1。025下降至0。944。全国农作物生产碳公平的区域差异性显著,整体表现为"粮食主产区>产销平衡区>粮食主销区"。碳公平程度总体呈由西北向东南递减,并存在高值聚集与低值聚集减弱的趋势。除农田灌溉条件、城乡收入差距、科技创新水平因素外,其他驱动因素对碳公平的影响具有复杂的非线性特征。从时间效应来看,农业生产结构是影响碳公平的最重要因素,农田灌溉条件、粮食单产因素的重要性始终排名靠前;从区域效应来看,农业生产结构因素排名靠前,其他驱动因素的重要性存在一定的差异。

    农作物生产碳公平驱动因素XGBoost模型

    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

    仝昊天夏恩君孙聪黄洁萍...
    7079-7094页
    查看更多>>摘要:通过核算农业碳排放效率及评价设施农业的发展现状,探究了设施农业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影响。在方法上选用超效率SBM模型,从"农牧渔"维度测算农牧渔维度的农业碳排放效率(ACEE),运用核密度估计对结果进行分析;通过熵权法构建设施农业发展指数(FADI)评价指标;应用STIRPAT面板回归模型对设施农业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具体影响进行实证研究。ACEE与FADI的研究结果显示,2010~2020年间全国农业碳排放效率平均提升了 49。13%,其中东部西部上升最明显,分别提升了 56。72%与52。96%;全国大部分省份的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皆有提升,平均增长率为2。88%,但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欠发达地区较为落后。STIRPAT模型结果显示设施农业的发展对农业碳排放效率的提升有显著的正向作用,经济发展向好、人口规模增长、产业结构升级等因素都对提升农业碳排放效率有促进作用。但正向效应目前仅出现在东部地区,西部、东北与中部仍然为负。研究结果表明,设施农业发展对全国农业碳排放效率有正向影响,主依托东部地区的拉动效应,各区域间农业碳排放效率仍有较大差异,设施农业现代化水平有待提高。

    设施农业农业碳排放效率核密度分析熵权法面板回归模型

    省域高速公路网车辆碳排放量测算方法

    闫晟煜王钊龙武瑾白书铭...
    7095-7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提出一种基于联网收费数据测算省域高速公路碳排放量的方法,通过车辆理论油耗模型,结合车型差异、车辆总质量、汽车运行工况等因素,实现路段级碳排放的精细计算。依托高速公路收费数据,通过数据清洗和聚合,计算路段平均速度,运用TransCAD实现交通分配;运用Python实现Dijkstra算法确定实际行驶路径矩阵,结合路段平均速度和NEDC工况曲线构建汽车行驶工况;通过MOVES数据库反推燃油消耗率来计算油耗并转化为碳排放量;以宁夏回族自治区为例,计算月度省域高速公路碳排放量,并分析碳排放分布特征,通过MOVES、COPERT模拟及对比国家统计局数据发布的各类燃料消耗量,验证测算方法的可行性。结果表明,2019年9月宁夏回族自治区高速公路碳排放总量为21。04万t,客货分布比为1:3。92;5轴及以上的重型货车碳排放量占货车总量的82。34%;乘用车碳排放量占客车总量的83。18%;碳排放量主要集中在连接省会城市和周边地级市的路网干道;模型测算结果较MOVES高出15。86%,较COPERT高出32。16%,与由国家和地方统计部门公布的燃油消费量折算为碳排放量的偏差率仅为4。29%。研究可揭示省域高速公路上各车型的碳排放量及各路段的碳排放分布特征。

    交通运输高速公路碳排放量测算收费数据汽车运行工况燃油消耗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