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护理管理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护理管理
中国护理管理

郭燕红

月刊

1672-1756

melizhxi@sina.com,zghlgl@263.net

010-63318760 63312986

100191

北京市西城区南滨河路31号华享大厦816室

中国护理管理/Journal Chinese Nursing Management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主管,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主办,《中国护理管理》编辑委员会编辑、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护理中心出版,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新闻出版署批准、公开发行的正式护理类综合性科技期刊,刊号ISSN1672-1756,CN11-4979/R本刊以宣传报道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政策,促进护理改革,交流、推广护理管理科学方法和先进经验,追踪国内外护理管理发展动向,多视角传递护理管理信息,提高我国护理管理水平为宗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家庭主要照顾者分级居丧支持干预策略清单的构建

    马晓晓国仁秀杨红闻利红...
    1175-118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基于风险评估的家庭主要照顾者分级居丧支持干预策略清单,指引护士为家庭主要照顾者提供居丧照护.方法:在充分回顾文献基础上构建策略清单,采用德尔菲法对17名专家进行函询,根据专家对各级指标重要性、可行性的评分及提出的意见对清单内容进行修改和增删.结果:共开展两轮专家函询,最终确立的"家庭主要照顾者分级居丧支持干预策略清单"包括 2 个一级指标,7 个二级指标,22 个三级指标,其中18 个指标应用于所有居丧人群,4 个指标仅应用于高居丧风险人群.两轮专家函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均为100%,熟悉程度系数为 0.88,判断依据系数为 0.93,权威系数为 0.91.结论:家庭主要照顾者分级居丧支持干预策略清单具有较好的科学性、可信性、适用性、系统性及针对性,可为临床护士提供规范、便捷的实践指引.

    居丧照护家庭主要照顾者风险评估清单德尔菲法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现况及其临床结局分析

    沈静丽杨玉霞顾莺陆国平...
    1181-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调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肠内营养支持的现况及其临床结局,为提高重症护理质量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连续抽样法,选取 2022 年 7月至 2023 年1月在上海某三级甲等儿童专科医院重症监护病房的330 例患儿为研究对象,调查并分析早期肠内营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情况及患儿临床结局.结果:330 例患儿中,实施早期肠内营养的有275例(83.3%),发生营养延迟的有55例(16.7%),能量摄入不合理的有125例(37.9%),蛋白质摄入不足的有155例(47.0%),幽门后喂养的有6 例(1.8%),发生肠内营养中断的有210 例(63.6%),发生肠内营养并发症的有77例(23.3%).早期肠内营养组患儿体质量增加值、机械通气时间、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与肠内营养延迟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能量摄入合理组患儿体质量增加值、多脏器功能不全发生率、PICU住院时间与能量摄入不合理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蛋白质摄入合理组患儿机械通气时间、PICU住院时间与蛋白质摄入不足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儿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营养中断及营养并发症发生率高、能量及蛋白质摄入不合理率高、幽门后喂养率低,早期开展肠内营养、能量及蛋白质摄入合理的患儿PICU住院时间等临床结局更佳.需要规范肠内营养支持管理,以提高PICU患儿护理质量.

    儿童儿科重症监护病房肠内营养营养支持临床结局

    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体验的研究

    李艳娇常立阳田荣荣张红梅...
    1187-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的体验,为制订该人群护理干预方案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质性研究,按照目的抽样法,于2023 年 6月—10月选取在杭州市某三级甲等中医院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的14 例尿毒症患者进行半结构式深入访谈,并以内容分析法归纳和提炼主题.结果:将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社会疏离的体验提炼为 4 个主题:社交逃避、自我封闭、自由受限、发现支持系统的力量.结论:中青年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由于身体健康受损、心理状态不佳、社会支持不足等原因存在社会疏离,医护人员应加强对该人群的症状管理和心理疏导,强化多维支持,以帮助其重返和适应社会.

    维持性血液透析中青年患者尿毒症社会疏离质性研究

    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理念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构建

    朱小雨乔晓斐刘恋蕊蒋亚琴...
    1192-119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构建基于加速康复外科的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为科学评价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提供客观工具,为加速康复外科护理实践持续改进提供科学参考.方法:以结构-过程-结果三维质量结构模型为理论框架,通过检索文献、小组讨论并采用德尔菲函询法进行 2 轮专家函询,通过计算专家积极系数、变异系数、专家权威系数和肯德尔和谐系数等条目来验证函询结果的可靠性.结果:共进行了2 轮专家函询,2 轮函询的问卷回收率均为100.0%,专家的权威系数分别为 0.900、0.892.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 0.119、0.173,经显著性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经过 2 轮函询,最终确定包括3 个一级条目、17个二级条目、48 个三级条目的ERAS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结论:构建的加速康复外科理念下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标准体系科学、可靠,适用范围广,可作为围手术期护理质量评价的客观工具.

    加速康复外科围手术期护理质量标准体系德尔菲法

    基于流程再造理论的急诊科信息化分诊挂号流程设计与应用

    唐彩云王莎郭美英曹敦...
    1198-12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流程再造理论设计急诊科信息化分诊挂号流程并分析其应用效果,为提高工作效率及患者满意度提供参考.方法:通过文献回顾、小组会议讨论构建急诊科信息化分诊挂号流程,同时开放电子诊疗卡申请权限、重新设计分诊挂号单、完善分诊信息系统功能.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 2022 年1月—12月长沙市某三级甲等医院急诊科就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对照组为 2022 年1月—6月的 600 例患者,实验组为 2022 年 7月—12月的600 例患者.对照组采用常规就诊流程,实验组采用信息化分诊挂号流程.比较两组分诊挂号各环节用时(分诊耗时、挂号耗时、信息录入耗时、总耗时)、患者满意度与工作人员满意度,并采用半结构式访谈收集工作人员对该流程的看法.结果:实验组分诊耗时、挂号耗时、信息录入耗时和总耗时均短于对照组(均P<0.001);实验组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P<0.05);信息化分诊挂号流程应用后工作人员满意度较前有所上升(P<0.05).结论:应用信息化分诊挂号流程有效减少了患者分诊挂号各环节耗时,提升了患者整体满意度和就诊体验,同时整体提高了工作人员工作效率和满意度.

    流程再造理论急诊科预检分诊挂号信息化

    基于大数据反馈的急诊预检全流程管理实践

    杨旻斐吴爱娜吴爱青沈卫娣...
    1204-12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基于大数据反馈的急诊预检全流程管理的效果,为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提供借鉴.方法:采用历史对照研究方法,便利选取杭州市某三级甲等医院 2021年 4月22 689 位急诊预检患者作为改进前组,接受常规急诊预检分诊管理;以 2022 年 4月22 236 位急诊预检患者作为改进后组,接受大数据反馈的急诊预检分诊全流程管理,包括预检前、中、后端质量的动态评估及持续改进.比较改进前后急诊预检分诊质量和效率.结果:实施基于大数据反馈的全流程预检管理后,患者分诊信息完整率、分诊级别符合率、响应时间符合率显著高于改进前(P<0.05),分诊候诊时间、候诊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改进前(P<0.05).结论:基于大数据智能化及可视化的全流程管理可有效提高急诊预检分诊质量与效率,保障急诊患者安全.

    急诊预检分诊大数据全流程质量管理

    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信息系统的构建与应用

    闫琳刘庚刘周周张辰...
    1209-12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指标构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系统并应用于临床,以期为各医院和行业提供数据支持和指导,促进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持续改进.方法:应用兰德公司-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专家共识法构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根据美国国家护理质量数据库敏感性指标的开发流程,选择部分医疗机构进行指标数据采集试点,在指标体系中筛选、确定敏感性和数据可得性较好的指标,并依此搭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填报信息系统,依托国家心血管病专家委员会护理专业委员会招募医疗机构进行指标的数据填报.结果:初步构建的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包含18 个指标,经过部分医疗机构试点后,最终确定了7个指标.共有来自全国各地区的 28家医疗机构145 个心血管疾病相关病区参与了数据填报工作.结论:构建的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指标科学性好、可操作性强;信息系统的搭建为开展全国范围内的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监测提供了可能性,信息系统可实现各机构数据的集成、分析、反馈和资源共享,为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控制和提升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心血管疾病护理质量质量指标信息系统

    ICU护士实施患者早期活动护理体验与需求的Meta整合

    阮旭刘倩孙尚雪李阳洋...
    1215-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整合ICU护士实施患者早期活动护理的体验和内心需求,为制定ICU患者早期活动方案提供参考.方法: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关于ICU护士实施患者早期活动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从建库至 2023年10月,运用汇集性整合法进行整合.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分析形成 9 个类别,整合为3 个整合结果,包括护士实施患者早期活动面临的问题和挑战,护士实施患者早期活动的促进因素,护士对实施患者早期活动的需求.结论:护理管理者应重视ICU护士在实施患者早期活动中所遇到的障碍,减轻护士身心压力,引入科学的早期活动流程、开展相关培训,建立多学科团队,同时提供与开发个性化康复设备,为患者早期活动的广泛开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ICU护士早期活动体验需求Meta整合

    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程蕾孙静连冬梅王菲...
    1221-1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针对不同运动方案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效果进行Meta分析,为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精准运动指导提供依据.方法:按照PICOS原则,在国内外相关数据库中检索从建库至 2023 年11月发表的运动干预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生活质量影响的实验性或类实验性研究,按照澳大利亚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于2016 年发布的干预性研究文献质量评价工具评价.应用RevMan 5.4 进行分析.结果:纳入 9 篇文献进行Meta分析,共529 例研究对象,运动方案包括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亚组分析结果显示,运动频率≥3 次/周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SMD=0.69,95%CI(0.48,0.90),P<0.001]及心理健康领域[SMD=0.90,95%CI(0.45,1.35),P<0.001]改善更为显著;单次运动时长为30~50 min的患者在生活质量躯体健康领域[SMD=0.72,95%CI(0.41,1.04), P<0.001]及心理健康领域[SMD=0.81,95%CI(0.36,1.26), P<0.001]改善更为显著.结论:每周运动≥3 次,每次锻炼持续 30~50 min的患者生活质量改善更显著.建议未来研究进一步规范红斑狼疮患者精准运动方案,以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系统性红斑狼疮精准运动干预生活质量Meta分析

    老年医源性功能下降预防与管理的证据总结

    鲁闻燕刘晓玲夏江柳朱英华...
    1227-12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系统检索、评价并整合老年医源性功能下降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预防并管理老年人医源性功能下降提供循证依据.方法:遵循"6S"模型依次检索计算机决策系统、指南、专业学会网站以及数据库中有关老年医源性功能下降的相关证据,包括指南、临床决策、最佳实践、专家共识、证据总结、系统评价和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为建库至 2024 年3月10日.由2 名研究者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及质量评价,结合主题及专业判断提取证据.结果:共纳入 15 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10 篇系统评价、4 篇随机对照试验,最终形成评估、风险识别、运动、营养、老年专用病房5 个方面18 条证据.结论:该研究总结了老年医源性功能下降预防与管理的证据,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循证依据,医护人员可结合临床情景、证据的促进或阻碍因素以及患者意愿,有针对性地选择证据,尽量避免老年医源性功能下降.

    老年医源性功能下降证据总结循证护理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