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

刘春涛

双月刊

1671-6205

huxizazhi@vip.163.com

028-85422382

610041

四川省成都市武侯区国学巷37号

中国呼吸与危重监护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spiratory and Critical Care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主管,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及华西医院主办的专业性学术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其办刊宗旨是:尊重学术自由,提倡学术争鸣,鼓励学术创新,促进学术交流。主要以述评、论著、论著摘要、病案报道、临床病理讨论、影像学诊断分析、综述与讲座、学术动态与通讯及国外进展等形式,报道国内外呼吸与危重医学领域领先的科研成果和临床诊疗经验,以及对临床有指导作用,且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每期常设栏目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与气道炎症,急性肺损伤机械通气,睡眠与呼吸,感染性疾病,肿瘤,危重监护等。根据杂志全年报道计划,每期开设l-2个重点栏目。主要读者对象为呼吸与危重医学及相关专业的临床医生、护理工作者及科研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焦虑抑郁现况及其影响因素

    裴文婧李萍汪若文刘辉...
    457-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焦虑抑郁现况,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对2022年8月-2023年10月入住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的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包括基本人口学信息、焦虑和抑郁评分、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及呼吸困难症状,同时收集电子病历系统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焦虑或抑郁评分将慢阻肺患者分为焦虑组和无焦虑组或抑郁组和无抑郁组,比较组间各项观察指标并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164例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合并焦虑的患者123例(75.0%),合并抑郁的患者125例(76.2%),同时合并焦虑抑郁有105例,占64.0%.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月收入、吸烟指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assessment test,CAT)评分与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焦虑有关(均P<0.05),其中较高的CAT评分是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合并焦虑的独立危险因素.居住地、月收入、吸烟指数、CAT评分、改良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分级、实际碳酸氢盐、中性粒细胞百分比(neutrophil percentage,NEU%)、淋巴细胞百分比(lymphocyte percentage,LYM%)、嗜碱性粒细胞百分比(basophile percentage,BASO%)、碱性磷酸酶、总二氧化碳浓度、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与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抑郁有关(均P<0.05),其中较高的CAT评分、PLR值是慢阻肺急性加重合并抑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合并焦虑抑郁的患病率较高,影响因素有慢阻肺患者生活质量、呼吸困难症状、受教育程度、居住地、月收入、吸烟指数、酸碱平衡、NEU%、LYM%、BASO%、NLR和PLR等.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焦虑抑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评估测试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

    吸气努力对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的影响

    高攀李宁郭淑芬牛净姿...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健康成人吸气努力与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内径变异度的关系,探讨吸气努力对IVC内径变异度评估及液体反应性的影响.方法 对2022年10月-2023年5月符合标准的健康受试者进行横断面研究,采用便携式肺功能仪测量受试者平静呼吸、中等力量吸气和深吸气3种状态下的吸气量,用于评估吸气努力程度.同时床旁超声测量IVC内径,计算IVC内径变异度.对吸气量和IVC内径变异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绘制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预测吸气努力诱发出现液体反应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 共有95名受试者完成全部筛查,年龄(27.13±5.77)岁,其中男30名(32%).平静呼吸时,41.1%的受试者IVC内径变异度≥50%;中等力量呼吸时,这一占比为68.4%;最大力量呼吸时,这一占比超过85%.吸气量与IVC内径变异度呈中度正相关,相关系数r=0.45.以IVC内径变异度≥50%为液体反应性阳性判断标准,吸气努力诱发出现液体反应性的曲线下面积为0.73(95%置信区间0.67~0.78,P<0.001),约登指数最大为0.41时,吸气量阈值为13 mL/kg理想体重,即中等力量呼吸便可诱发出现液体反应性,敏感性为79.57%,特异性为61.62%.结论 吸气努力程度明显影响IVC内径变异度,自主呼吸情况下根据IVC内径变异度评价液体反应性可能会出现假阳性.

    下腔静脉内径变异度吸气努力液体反应性

    床旁肺部超声与肺牵张指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肺复张中对最佳呼气末正压导向价值的比较

    刘晓静王文涛李家琛郑乃升...
    470-4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床旁肺部超声与肺牵张指数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肺复张中对最佳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的导向价值.方法 选取2021年2月-2023年10月在郑州大学第二附院重症医学科(intensive care unit,ICU)需要有创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90例,根据肺复张后PEEP设置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超声组(45例)和牵张组(45例).两组均采用PEEP递增法进行肺复张,肺复张后超声组采用床旁超声导向法设置PEEP,牵张组采用肺牵张指数法设置PEEP.监测两组患者肺复张前、肺复张后15 min、1 h、6 h、24 h的氧合指数(PaO2/FiO2)、动态顺应性(dynamic compliance,Cdyn)、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的动态变化;监测两组患者肺复张前、肺复张后24 h心率、平均动脉压和中心静脉压水平;探求两组最佳PEEP值及对应的复张末容积;记录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气压伤发生率、肺外器官功能衰竭发生率及28天病死率.结果 肺复张后,超声组患者的氧合指数、Cdyn、平均气道压、气道峰压在复张后15 min、1 h、6 h、24 h均高于牵张组(均P<0.05);肺复张后24 h,两组患者的心率、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肺复张后,超声组患者滴定的最佳PEEP值及对应的复张末容积均大于牵张组(均P<0.05),超声组患者的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短于牵张组(均P<0.05).两组患者的气压伤发生率、肺外器官功能衰竭率、28天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床旁肺部超声与肺牵张指数导向的PEEP均可改善氧合和呼吸系统顺应性,对血流动力学无不良影响,而床旁肺部超声导向的PEEP更能使肺泡充分膨胀,更有利于改善患者的氧合和呼吸系统顺应性,导向价值高于肺牵张指数.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肺复张呼气末正压床旁肺部超声肺牵张指数

    曲美他嗪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衰弱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王琴林宁王家雨白玉杰...
    478-4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曲美他嗪(trimetazidine,TMZ)在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衰弱(intensive care unit-acquired weakness,ICU-AW)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 选取野生型雄性C57BL/6小鼠70只并采用不同浓度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腹腔注射构建ICU-AW小鼠模型,观察各组小鼠体重、抓力、96h存活率,筛选出最佳LPS浓度和取材时间,进一步检测小鼠腓肠肌萎缩蛋白Atrogin-1和肌肉细胞特异性泛素蛋白连接酶1(muscle-specific RING finger protein 1,MuRFl)mRNA和蛋白表达验证造模是否成功,根据前期结果以LPS(12 mg/kg)为后续造模浓度.另取70只小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ormal组)、LPS溶剂(Vehicle)组、LPS组、LPS+TMZ 溶剂组、LPS+TMZ 组、LPS+TMZ+AC-YVAD-CMK(AC)溶剂组、LPS+TMZ+AC 组,每组 10 只.Normal组不做任何干预,Vehicle组腹腔注射LPS等体积生理盐水,剩余各组均腹腔注射LPS(12 mg/kg);LPS注射完成后,LPS+TMZ组、LPS+TMZ+AC溶剂组、LPS+TMZ+AC组予以TMZ(5 mg/kg)灌胃,每天1次,持续4 d;LPS+TMZ溶剂组予以TMZ等量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次,持续4 d;其中,LPS+TMZ+AC组在LPS注射前 1 h 腹腔注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抑制剂 AC-YVAD-CMK(AC,6.5 mg/kg),LPS+TMZ+AC溶剂组注射等量AC溶剂磷酸盐缓冲液.TMZ治疗结束后,检测各组小鼠体重、抓力、96 h 存活率,腓肠肌 MuRF1、Atrogin-1、Caspase-1、消皮素 D(gasdermin D,GSDMD)的 mRNA 和蛋白表达,以及小鼠血清IL-1β和IL-18的浓度,腓肠肌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Normal组相比,LPS(12 mg/kg)组和LPS(14 mg/kg)组小鼠体重、抓力均显著下降且在3~5d时衰弱最明显(P<0.05),但LPS(12 mg/kg)组存活率高于LPS(14 mg/kg)组(P<0.05),LPS(12 mg/kg)组小鼠腓肠肌较Normal组骨骼肌明显萎缩,且MuRF1和Atrogin-1的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升高(P<0.05),最终选取注射LPS(12 mg/kg)4 d(96 h)为后续实验造模和取材条件.LPS组骨骼肌中Caspase-1、GSDMD的mRNA和蛋白表达较Normal组和Vehicle组明显升高(P<0.01),血清IL-1β和IL-18的浓度明显升高(P<0.01);TMZ组小鼠体重、抓力、存活率、肌肉萎缩程度均较LPS组及TMZ溶剂组明显改善(P<0.05),腓肠肌MuRF1、Atrogin-1、Caspase-1、GSDMD的基因和蛋白含量明显降低(P<0.05),血清IL-1β和IL-18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LPS+TMZ+AC组小鼠体重、抓力、存活率、肌肉萎缩程度较 LPS+TMZ 组、LPS+TMZ+AC 溶剂组明显改善(P<0.05),腓肠肌 MuRF1、Atrogin-1、Caspase-1、GSDMD的基因和蛋白含量降低(P<0.05),血清IL-1β和IL-18的浓度降低(P<0.05).结论 TMZ能够通过抑制Caspase-1/GSDMD介导的细胞焦亡发挥骨骼肌保护作用,对ICU-AW的防治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重症加强治疗病房获得性衰弱曲美他嗪脓毒症细胞焦亡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消皮素D

    蟛蜞菊内酯通过抑制AMPK/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减轻脂多糖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焦亡

    朱鹏飞赖晓蓉熊沿肖祝...
    488-4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蟛蜞菊内酯(wedelactone,WEL)对脂多糖(lipolyaccharide,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焦亡及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denylate activates protein kinase,AMPK)/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ound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1,Caspase-1)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 使用 5~200 μmol/L 的 WEL 处理 BEAS-2B 细胞,MTT法检测细胞活性.将BEAS-2B细胞分为对照组、脂多糖组(LPS组)、10 μmol/L蟛蜞菊内酯组(WEL-L组)、20 μmol/L蟛蜞菊内酯组(WEL-M组)、40 μmol/L蟛蜞菊内酯组(WEL-H组)、40 μmol/L蟛蜞菊内酯+10 μmol/L AMPK 抑制剂 Compound C 组(WEL-H+Compound C 组)、20 μmol/L Caspase-1 抑制剂 Z-YVAD-FMK 组(Z-YVAD-FMK组).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炎症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8 水平.免疫荧光检测 Caspase-1、Gasdermin 家族蛋白(gasdermin family proteins,DGSDMD);Western blot 检测 AMPK、NLRP3、Caspase-1 表达水平.结果 选择浓度为10、20、40 μmol/L的WEL进行后续实验.与对照组相比,LPS组细胞活性下降,损伤严重,细胞皱缩,线粒体嵴断裂且数量减少,TNF-α、IL-1β、IL-8水平及GSDMD、NLRP3、Caspase-1表达升高,p-AMPK/AMPK表达下降(P<0.05).WEL处理可明显改善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焦亡(P<0.05)o Compound C可部分逆转WEL对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焦亡改善作用(P<0.05).Z-YVAD-FMK处理同样可明显改善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焦亡(P<0.05).结论 WEL可以通过抑制AMPK/NLRP3/Caspase-1信号通路抑制LPS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焦亡.

    蟛蜞菊内酯急性肺损伤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1脂多糖肺泡上皮细胞焦亡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通过前列腺素E2调控NLRP3抑制肺泡巨噬细胞相关炎症反应

    潘天宇邓圣洁林婷婷万慧敏...
    495-5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炎症反应中肺泡巨噬细胞相关炎症通路的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 采用慢病毒转染ptges及ptges shRNA至BMSC,建立稳定的ptges过表达BMSC细胞株[BMSC-PGE2(+)]及ptges沉默的BMSC 细胞株[BMSC-PGE2(-)].将巨噬细胞分为对照组、LPS 组、LPS+BMSC 组、LPS+BMSC-PGE2(+)组、LPS+BMSC-PGE2(-)组,收集各组细胞,Western blot检测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nucleotide-bound oligomerized domain-like receptor 3,NLRP3)、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 1 前体(precursor 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pro-Caspase-1)、Caspase-1 及白细胞介素 1β 前体(precursor interleukin-1β,pro-IL-1β)蛋白表达水平;RT-PCR测定NLRP3、Caspase-1 mRNA表达水平;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IL-1β、IL-10、IL-18 及前列腺素 E2(prostaglandin E2,PGE2)的表达水平.结果 LPS的干预显著升高了巨噬细胞内NLRP3、pro-Caspase-1、Caspase-1和pro-IL-1β的表达,与BMSC共培养后,各蛋白表达量明显减少.加入PGE2过表达后,蛋白表达差异进一步下降.LPS组NLRP3、Caspase-1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与BMSC共培养后表达显著降低,PGE2过表达可以加大这种差异,而PGE2沉默组无明显变化.ELISA结果显示细胞上清液中TNF-α、IL-1β及IL-18含量在LPS组中最高,加入BMSC及过表达PGE2后可使得相关炎症因子下降.LPS组IL-10和PGE2水平较对照组有升高趋势,在LPS+BMSC组和LPS+BMSC-PGE2(+)组中水平进一步升高且有显著差异.结论 当LPS诱导的炎症反应发生时,BMSC能够显著减轻巨噬细胞中的炎症反应,这一过程可能是通过过表达PGE2从而抑制NLRP3介导的细胞焦亡通路来实现的.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炎症反应前列腺素E2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3炎症小体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继发诺卡菌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一例并文献复习

    任洁汤荣杨锴谢国钢...
    504-5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继发诺卡菌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患者的临床特征,提高临床医师对诺卡菌病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患者继发诺卡菌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病例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病原学结果及治疗,并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结果 患者女,72岁,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长期反复发热、咳嗽和咳痰,胸部CT提示双肺炎症,痰涂片抗酸染色阴性,常规痰培养未见可疑致病菌,最终通过肺泡灌洗液宏基因组学二代基因测序发现圣乔治教堂诺卡菌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经针对上述病原体抗感染治疗后患者病情显著缓解.文献复习显示诺卡菌感染在免疫缺陷患者中的风险高,其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时易出现漏诊和误诊.目前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期间或感染后出现的诺卡菌病例仅有少数报道,尚未检索到类似本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继发诺卡菌病合并活动性肺结核的病例报告.结论 诺卡菌病的临床症状、体征和影像学缺乏特异性,病原学培养耗时长,因此对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后出现反复发热患者,应注重基于分子生物学的病原微生物检测,考虑是否存在诺卡菌合并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可能,避免因漏诊、误诊而延误治疗.

    诺卡菌病结核分枝杆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发热

    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致大面积脑梗死一例并文献复习

    韩文雅陈沛沛肖传勇庹亚鑫...
    509-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的病例特点,提高临床医生对矛盾栓塞的认识,减少误诊、漏诊,对该疾病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方法 在"知网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检索1998-2023年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的文献,结合十堰市太和医院收治的1例患者,汇总分析相关临床资料.结果 肺栓塞合并矛盾栓塞患者共99例,其中91例为临床诊断病例,8例为尸检确诊病例.其中男51例,女48例,年龄15~77岁.矛盾栓塞最常见部位为脑47例(47.5%),其次是四肢动脉18例(18.2%),肾脏11例(11.1%).右向左分流的通路主要为卵圆孔未闭.91例临床诊断病例中,13例(14.3%)患者死亡.结论 面对肺栓塞/静脉血栓栓塞患者及反复发生动脉栓塞的患者,应警惕卵圆孔未闭等因素存在造成矛盾栓塞的可能,诊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者病情变化,更加仔细询问相关病史,加强筛查,减少漏诊、误诊,降低患者死亡风险.

    肺栓塞矛盾栓塞卵圆孔未闭

    流产衣原体致重症肺炎一例报告

    董鹏飞
    515-517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前期的早期识别、预测与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

    陈玥姚庆美黎友伦王丹...
    518-5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