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

李宗开

双月刊

hzsw@chinajournal.net.cn

0571-87326198

310024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科海路288号

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HangzhouCHSS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紧密结合改革实践,发表高质量的研究成果,鼓励和提倡对现实问题和理论经问题进行大胆探索和争鸣。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第二个结合"与中华民族主动精神力量

    陈立旭
    4-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鸦片战争以来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精神上也陷入了被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物质力量,也需要积极主动的精神力量."第二个结合",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但激活了中华文明基因,发展出中华文明的现代形态,而且推动了中国人民精神的现代转型,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历史创造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过程,也是一个中国人民精神上从被动转向主动、中华民族积极主动精神力量不断提升的过程.可以说,基于"第二个结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才不断地拥有了精神上复兴、思想上主动的标志性成果.这也意味着,我们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不仅有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而且也有了强大的、主动的精神力量.

    马克思主义"第二个结合"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化主体性精神力量

    新时代党内监督的实践历程、理论创新与经验启示

    肖剑忠张星月
    1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基于新时代我们党对党内监督的探索和实践,提出许多关于党内监督的新观点新论断,从而丰富了党的自我革命战略思想,指导党内监督顺利推进并取得显著成效.习近平总书记所提出的一系列关于党内监督的新观点新论断,既有对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党内监督思想的坚持和继承,更有对后者的丰富和发展.新时代我们党探索党内监督的实践历程,留下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上率先、强化制度建设、钉钉子精神和系统观念等宝贵经验.

    党内监督全面从严治党权力制约反腐败

    党建引领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与实现机制

    沈在蓉
    2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公企业以其坚韧的生命力与成长性,历经从无到有、由小变大、从弱到强的跨越式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非公企业的党建工作日益成为执政党健全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手段.但非公企业与国有企业在产权性质、治理模式与经营方式的特殊差异,决定了党建引领非公企业高质量发展机制更多地体现为政治引领机制、组织动员机制和资源链接机制.这三重机制有利于实现枢纽链接重塑企业发展关系结构、组织嵌合激活企业发展资源、工作创新赋能企业转型发展等诸多方面的赋能增效.为了更好促进非公企业党建链接发展,还需要进一步激活非公企业党建工作的"政治势能",实现非公企业党建激励机制的有效兼容,发挥非公企业党建赋能工具效用,完善非公企业党建队伍的选育体系.

    非公企业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基层公务员进取精神向担当作为转化的过程机制与条件

    郑建君马瑾霏杨安琪
    30-3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公务员是贯彻党的大政方针、落实各项政策的"一线执行者",在当前加快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重要时期,激励基层公务员干事创业、担当作为已成为刻不容缓的理论和实践命题.本研究通过 901 份基层公务员样本的分析,以工作投入、公共服务动机为中介变量和调节变量,探究进取精神向担当作为转化的过程机制及边界条件.研究发现:(1)进取精神能有效促进基层公务员的担当作为表现.(2)工作投入在进取精神与担当作为关系中发挥中介作用,即进取精神通过增强基层公务员的工作投入来促进其担当作为.(3)公共服务动机在进取精神与工作投入之间发挥调节效应,并对工作投入的中介作用具有强化效果;当基层公务员具有较高公共服务动机时,进取精神能够有力提升其工作投入水平,进而使其更多表现出担当作为.本研究丰富了基层公务员进取精神和担当作为的实证研究成果,对激励基层公务员在新时代尽职履职、担当作为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基层公务员进取精神公共服务动机担当作为

    利益聚合、协商赋权与乡村治理共同体构建——基于长兴县H村的个案研究

    帅佳于秋颖王尧
    40-4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市场化不断推进和现代化持续转型过程中,乡村社会治理内容远远超过了传统乡村的治理事务范围,不同治理主体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和利益冲突复杂化越来越明显.这些乡村治理难题的解决有赖于乡村治理共同体重塑.乡村治理共同体作为一种呈现的治理结果,既与乡村社会各个治理主体之间的个体利益以及村庄公共利益密切相关,又需要通过灵活有效的协商方式避免利益博弈和冲突.因此,利益聚合和协商赋权共同构成了乡村共同体建设的核心要素和逻辑起点.对此,本文建立了一个"利益聚合—协商赋权"的乡村治理分析框架,通过对 H村的个案考察,试图分析基层政府、村两委、村民、工商企业等利益相关者之间利益博弈和协商互动.研究发现,在 H村从一个环境污染严重的低小散工业村发展为新能源产业为主导的现代化新农村过程中,基层政府、村民和工商企业多元主体产生利益冲突,鲜明地呈现出乡村多元主体利益冲突博弈、户主大会协商赋权促进利益聚合、乡村利益主体关系联结及其共同体生产三个阶段特征,形成了乡村精英的人格化形塑机制、伦理规范的标识性感召机制和协商平台的制度化嵌入机制,进而推动乡村治理共同体的良序发展.

    乡村治理利益相关者基层协商治理共同体

    "一带一路"倡议的话语阐释及价值表达——基于词频数据的分析

    朱宸逸李京普
    49-5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一带一路"倡议从愿景到现实已有十年,其精神蕴含于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国际合作与发展议题所作出的一系列重要论述之中.采用词频统计的方法对"一带一路"倡议发展至今的历史逻辑和实践价值进行考察,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文本挖掘进行的研究表明,"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这十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顺应世界发展潮流,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上坚持以共商共建共享为原则,以实现合作共赢为核心,推进各国合作发展,用中国智慧打造了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彰显了中国共产党坚持胸怀天下的情怀表达.

    "一带一路"词频统计合作发展人类命运共同体

    论公共服务均等化与农民共同富裕——基于平等权视角的绍兴研究

    李建兴
    58-6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平等权是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政府公平均等地向社会提供基本公共服务,以保护个人最基本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是其应有之义.但由于受长期推行的城乡二元体制的影响,我国城乡公共服务的供给还存在明显的差异,导致我国农村居民难以充分地享有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务,即使是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也不例外.公共服务供给的不均衡已成为当前阻碍农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因素,因此从公共服务的维度看,迫切需要通过强化全社会的宪法意识推进合宪性审查工作,强化各级政府对农村公共服务的责任,量化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标准,构建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民意测评需求征集机制,推动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多元化等,合力推进城乡一体均等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保障农民基本公共服务的平等权,为农村和农民实现共同富裕奠定坚实的基础.

    平等权共同富裕基本公共服务城乡差异

    公平与均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贫富调节与分配正义

    阎瑞雪
    68-78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新发展阶段,社会公平和共同富裕问题需要更加重视.在调节贫富方面,什么样的分配是正义的,不同时代、不同文化传统对其有着不同的认识.中华传统文化中对于分配正义的理解并非简单的"平均",而是具有丰富的内涵,并且随时代变化的.基本上,贫富差别从何而来,决定了这种分配是否符合正义,人们更多认可个人努力带来的贫富差距,意味着经济机会平等重于经济水平平等.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贫富差别从主要源于等级特权转向主要源于个人的才能和努力,因此对富民的肯定逐渐增多,出现了较多反对无差别的"夺富与贫"的声音.然而,另一方面,许多学者也赞美救助贫弱的行为,甚至认可紧急情况下采取强制性手段"劫富济贫"的行为.与近代以来国家才从教会手中接过救助穷人的责任的西方传统不同,在中国对穷人的救助始终是国家责任的一部分,这是我们研究中国传统思想中的贫富调节与分配性问题,进而助推共同富裕需要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

    贫富调节公平均富分配正义共同富裕

    双重整合:基层数字减负的实现路径——以杭州市上城区"基层治理数据底座"建设为例

    李颖王潞孙茂阳
    79-88页
    查看更多>>摘要:数据是社会治理现代化的新资源要素,数据治理也已成为治理能力的重要内容,关乎治理转型的实现程度.但在实践中,数据质量参差不齐,治理机制尚不完善,已成为制约治理能力提升的普遍桎梏.基层面临数据采集任务超载和数据资源匮乏并存困境,陷入"越减越负"的悖论.本文通过讨论杭州市上城区"基层治理数据底座"案例,提供数字减负增能的一种可行性路径.它以拆分和重构数据背后的条块关系和权责关系为突破口,通过技术逻辑和组织机制的适配整合,打造基层治理的"数字化基础设施",以期同时实现向上整合、向下减负和上下交互赋能的多重目标.而要在更大范围和更深层次实现创新复用,提升数据质量与治理能力,还有待更高层级的数据治理共识建构和治理共同体的搭建.

    数据治理基层治理数据底座标签体系组织协同

    试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高质量建设之路

    王寅
    89-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的设置因时代而需,应实际而拓,具有时代性、实践性、价值性等特质.要推进该课程高质量建设,重点可从以下三方面着手:将课程建设的界域从全面设置聚焦于重点建设、从单向度规治跃迁为体系铺陈、从依托他设递归至单独开设;始终把控好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性认识,掌握好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深邃价值,权衡好学生理论接受与教师教学匡正的辩证关系等价值意涵;不断将"概论"课"拓讲精读、讲深讲透讲活、活学活用",在"上"与"下"的承接中、在"内"与"外"的接榫中、在"守"与"变"的交互中,统筹推进"大思政课"内涵建设、永续发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大思政课课程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