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检察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

周洪波

半月刊

1008-6676

zhjcg@vip.163.com

010-67089313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香山南路111号

中国检察官/Journal ZHONGGUO JIANCHAGU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新型网络传销犯罪的司法认定——以检例第41号指导性案例的应用为视角

    邹利伟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互联网时代来临后,新型网络传销成为传销活动的主流,且发展态势迅猛.最高人民检察院第41号指导性案例对于办理新型网络传销案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在组织、领导传销活动罪的客观构成要件特征认定上应坚持实质判断的原则,在主观构成要件特征的认定上应准确区分主观故意与违法性认识,同时应通过把握骗取财物的本质特征区分金融创新与传销犯罪.

    新型网络传销实质判断骗取财物

    专门用于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及打码行为的审查认定——以第68号检察指导性案例为视角

    李剑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计算机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犯罪形态也在不断发生变化.阐述清楚涉案程序的功能特性,才能作出一个正确的法律评价.第68号检察指导性案例指出对于在案证据能充分证明涉案程序是专门设计用于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的,可以直接认定为"专门用于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司法鉴定或检验不是必要条件.对于此类涉案程序的认定,应注重对能体现涉案程序功能特征的相关证据的收集;注重审查涉案程序是否具有避开或突破安全保护措施、非法获取数据的特征.对打码行为应注重审查是否与网络犯罪的犯罪嫌疑人构成共犯.对于主观明知,应注重客观性证据的收集提取和审查判断.

    打码撞库专门用于侵入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程序指导作用

    网络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的难点问题分析

    孙秀丽金华捷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网络侵犯著作权刑事案件中,复制发行的认定、未经许可的认定和涉案数额的认定是三个难点问题.复制发行的认定可以通过委托鉴定的方式,证明被告人客观上实施了复制发行的行为,并为提取侵权作品提供合法性依据.未经许可的证明可以采取"三步审查"的证明方式,在"排除合理怀疑"的前提下,灵活、综合地研判证据.这类案件中的网站运营费用可以认定为非法经营数额,在选择量刑标准时,须兼顾量刑标准竞合问题.

    网络侵犯著作权未经许可司法证明非法经营数额

    网络洗钱犯罪的刑事规制

    王新
    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洗钱犯罪行为人依托于金融科技的发展和新出现的金融产品,衍生出翻新变化和日趋复杂化的洗钱犯罪手段,这不仅对传统的反洗钱法律机制带来挑战,而且导致在办理洗钱刑事案件司法实践中出现许多新问题.对此,我们应在司法观念上进一步提升打击洗钱犯罪重要性的认识,在抓住洗钱本质特征的基础上,辩证地确立打击网络洗钱犯罪的司法理念,透过网络外在的表象来进行穿透式的审定,并且结合网络洗钱的特性来予以刑事规制.

    互联网洗钱国家安全金融行动特别工作组(FATF)

    虚拟货币洗钱黑产链演变及治理对策初探

    万毅
    19-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伴随比特币等虚拟货币价值认同度不断提升,非法活动以虚拟货币为通道,全球年均流转资金已达百亿美元.虚拟货币洗钱具有隐匿性强、跨境流通快、价值兑换多元化等特点.受反洗钱监管趋严影响,虚拟货币洗钱黑产链历经不断演变,逐步呈现规模化、专业化趋势.面对日益庞大的虚拟货币市场,监管机构如何破解监管难题,司法机关如何有效追诉犯罪,亟待从"法律+技术"的复合路径探索有效治理对策.

    虚拟货币比特币洗钱黑产链区块链分析洗钱犯罪

    提供规避著作权技术措施行为的刑法应对

    胡春健陆川
    23-2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互联网技术迅速发展的环境中,仅规定著作权专有权利和相关的直接侵权行为已经很难对作品提供充分保护.打击提供规避技术措施是强化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的必由之路.应从维护市场竞争秩序的角度出发,准确把握刑罚适用的入罪要件,实现文学艺术作品与网络文化产业的永续创新.

    网络著作权犯罪规避技术措施刑事规制

    "断卡"行动案件若干问题研究

    叶玉秋桑涛沈盼盼
    26-3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断卡"行动全面激活了帮助信息网络犯罪活动罪等罪名的适用,有效遏制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及其关联犯罪,呈现出此类犯罪分工精细化、形式隐蔽化、手段多元化、人员低龄化等特点,同时暴露出案件管辖、罪名认定等困扰及相关部门监管不力等问题,也给电信网络诈骗治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对此,应通过完善立法、加强案例指导工作、健全风险防控机制、落实行业监管职责、健全部门联动、加强法治宣传引导等方式,形成全方位网络安全治理格局.

    网络诈骗断卡规律治理

    广告联盟产业的刑事风险

    纪敬玲李涛
    32-37页
    查看更多>>摘要:广告联盟是互联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新型的产业,在快速蓬勃发展的同时蕴含了大量的刑事风险.对于广告联盟的商业模式、技术合法性、主体责任的研究不仅仅是网络生态治理的题中之义,也是开展刑法规制的必备前提,打击广告联盟商业模式中的不法行为,可以有效倒逼广告联盟参与方依法合规经营,落实网络安全管理义务,促进产业良性发展.

    广告联盟计算广告刑法规制数据安全

    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之辨析——以短缩的二行为犯为视角

    李刚李涛
    38-41页
    查看更多>>摘要:对刑法第286条第2款字面化的理解,导致在实践中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已经具有沦为新型口袋罪名的趋势.通过引入"短缩的二行为犯"概念,将犯罪嫌疑人的主观犯罪目的与计算机信息系统功能之间的关系作为核心判断要素,有助于准确区分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与非法控制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界限,合理限定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的适用范围,维护罪刑法定原则.

    非法获取计算机信息系统数据破坏计算机信息系统罪短缩的二行为犯

    新型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类型化明晰与刑法回应

    于冲
    4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考察诈骗犯罪的变迁过程,主要经历了从撒网式诈骗到精准式电信网络诈骗的转变,而其中关键的助推力便是公民个人信息数据的集团化盗取.面对电信网络诈骗的精准化、链条化、网络黑灰产化,刑法罪名的解释适用思路应当同犯罪的网络异化态势相同步.对于已逐渐成为"必要的共同犯罪"的电信网络诈骗,刑法打击的重点应从制裁"各罪"转而兼顾制裁"犯罪组织";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精准化,及其同集资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的勾连化,继续强化源头犯罪、伴随犯罪的制裁;同时在证据的认定上,应体现电子证据思维,从一一印证转向综合性认定.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网络黑灰产证据标准犯罪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