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检察官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检察官
中国检察官

周洪波

半月刊

1008-6676

zhjcg@vip.163.com

010-67089313

100144

北京市石景山香山南路111号

中国检察官/Journal ZHONGGUO JIANCHAGUANCHSS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铁路运输检察院对新型专门法院集中监督相关问题探讨

    3-6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型专门法院的设立对检察机关法律监督专业化水平提出更高要求.铁路运输检察院与新型专门法院都具有跨区划管辖、不依附某一行政区划设立等特点,由铁路运输检察院对新型专门法院进行集中监督具有可行性.应扎实推进铁路运输检察院转型发展,从理顺管理体制、整合办案力量、充实人才队伍等方面入手,提升铁路运输检察院对各新型专门法院集中监督的有效性.

    跨行政区划检察改革新型专门法院铁路运输检察院集中监督

    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规定的理解与思考

    钟明陈恺
    7-10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十一)》在现行刑法第17条中增加第3款规定,对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情节和启动程序进行严格限定,体现了立法者对追究该年龄段未成年人刑事责任的审慎态度.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实施故意杀人、故意伤害以外的行为,又同时符合刑法第17条第3款追诉条件的,应当以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承担刑事责任.在结果加重犯、转化犯、数罪并罚等情形中,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的人的行为同时符合刑法第17条第3款追诉条件的,行为人也应以故意杀人罪或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

    已满12周岁不满14周岁刑事责任追诉条件

    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犯罪中"公民个人信息"范围探析

    詹星
    11-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公民个人信息构成要素中最重要的标准是识别性.根据识别方式,公民个人信息分为可以直接识别和可以间接识别的信息.间接识别应当遵循合理性标准,倘若行为人所在领域的一般人利用某个人信息并通过合理的途径进行查询后即可识别到个人,该信息属于可以间接识别的公民个人信息.收集已经在网上公开的公民个人信息再向他人出售的行为是否违法的重要判断依据是作为信息权主体的公民个人是否对其个人信息作出承诺或概括同意.

    合理性标准间接识别概括同意

    直接销售走私犯罪之"物"的"自洗钱"行为及其罪数认定

    赵拥军
    15-20页
    查看更多>>摘要:刑法中的违法所得应当限缩解释为犯罪所得,犯罪所得与组成犯罪之物、犯罪对象和违禁品尽管属于不同的概念,但可能会竞合在同一之物上.走私违禁品、国家禁止进口之"物"、未取得国家限制进口货物许可证或者超出配额数量之外的货物属于犯罪所得,而走私普通货物、物品以及获取相应许可证或者配额数量之内等货物的犯罪所得应为偷逃应缴的税额等税费.对于直接销售走私犯罪之"物"的行为人、直接收购的行为人以及二次收购的行为人的行为应定性为走私犯罪、洗钱罪以及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罪或走私毒品罪,在数罪并罚时结合想象竞合分情形具体认定.

    直接销售走私犯罪自洗钱数罪并罚想象竞合

    金融诈骗犯罪中非法占有目的证明问题研究

    21-25页
    查看更多>>摘要:非法占有目的的证明标准一直是金融诈骗犯罪中的核心问题,其认定难点包括主观目的主要依靠事后行为进行推定、法律条文相对有限且适用标准难统一、案情刑民交叉且核心事实难穿透等.基于此,有必要对现有证明方法和证明标准进行完善,运用穿透式审查方法厘清刑民边界,运用证明和推定二元法综合判断行为人主观故意,准确把握非法占有目的产生时间,在立法中注重增加反向列举,同时充分发挥指导性案例作用,以对现实中易出现的错误做法进行纠偏.

    金融诈骗犯罪非法占有目的证明标准

    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的价值及完善进路

    李宁汤晓慰陈小炜
    26-30页
    查看更多>>摘要: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是退回补充侦查有关立法和制度操作层面的具体化,其中引导侧重形式,强调多措并举,说理着眼于内容的深广度和持续性.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具有重要价值,但是司法实务中存在引导方式单一、说理不深不透等问题.对此,应在正确的理念指导下,将退回补充侦查引导融入引导侦查大格局,静态引导和动态引导配合使用,打造退回补充侦查说理机制的体系化工程,并建立健全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保障机制.

    退回补充侦查引导和说理机制审查起诉检察监督

    对法院不采纳认罪认罚量刑建议的实践考察

    钱地虎
    31-3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认罪认罚案件中,检察机关能否提出合理的量刑建议并被法院采纳,是犯罪嫌疑人自愿认罪认罚的关键.当前,落实认罪认罚从宽制度,既存在检察官对刑期计算、是否适用缓刑把握不够准确等量刑建议能力不足的问题,也存在法院对量刑建议审查程序不规范的问题,同时还存在检察人员对法院不采纳情况监督意识不强的问题.对此,一方面要进一步细化认罪认罚量刑建议法院审查的制度规定,另一方面还需要从提高检察官量刑建议能力、强化对法院不采纳量刑建议的检察监督着手,有效推进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落实.

    认罪认罚从宽制度量刑建议检察监督抗诉

    超期羁押问题检视及其解决路径——以H市检察院调研数据为样本

    柏嵘
    35-37页
    查看更多>>摘要:2020年以来超期羁押人数呈现回升趋势.对H市超期羁押数据分析发现,文书送达不及时、制度执行不规范、借期羁押不易发现、监督手段刚性不足、流程制度存在弊端、疫情导致工作停滞等是导致超期羁押的主要原因.要有效降低乃至消除超期羁押,应针对问题背后制度层面的不足,推动顶层设计,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发挥检察职能,强化法律监督机制;加强信息共享,完善联动配合机制;加强工作研究,建立应急状态应对机制.

    看守所检察超期羁押监督机制

    派驻检察对监狱高度戒备管理正当性审查探析

    任磊李峰
    3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取正当性审查的方式来强化对监狱高度戒备管理的检察监督,是推进监狱检察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探索,也是检察机关在参与监狱治理中贡献检察智慧的有效方式.为了增强检察监督效能,优化监狱治理,有效保障罪犯合法权益,可通过派驻检察对监狱高度戒备管理进行正当性审查.遵循监督而不干涉、主动同步动态监督等原则,派驻检察的正当性审查具体可包括决定前审查、执行中审查、提出意见建议、异议解决等内容.

    派驻检察检察监督高度戒备管理监狱治理

    基层检察机关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息诉工作路径分析

    沈佼
    41-44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层检察机关办理民事诉讼监督案件中,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占了较大比例.加强对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的息诉工作,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会稳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不支持监督申请案件息诉难度加大,在办案中应当树立监督与息诉并重的理念,强化专业素养,注重职业风貌,精准分析当事人心理,实行案件全程动态分析评估,重点把控案件受理、审查及答复三个节点,疏通信息源头,规范案件审查,强化释法说理,加强内外协作,形成息诉工作合力.

    基层检察机关不支持监督申请民事案件息诉工作民事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