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不同身体质量指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病时间分布及影响因素分析

    左鹏王政田学峰
    16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不同身体质量指数(BMI)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发病时间的分布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 收集2016年1月至2022年11月在黑龙江省医院住院治疗的AMI患者1000例的临床资料进行横断面研究,按照BMI不同分为<18.5 kg/m2组49例、18.5~24 kg/m2组369例、>24~28 kg/m2组338例、>28 kg/m2组244例,分析不同BMI的AMI患者在昼夜、星期和季节等发病情况.结果 该研究共纳入1 000例患者,男648例,女352例;中位年龄65岁(范围56~74岁);中位体质量70 kg(范围60~76 kg);中位身高 1.69 m(范围 1.60~1.72 m);中位BMI 24.49 kg/m2(范围22.22~26.79 kg/m2);不同BMI的AMI患者发病时间在0:00~5:59、冬季、星期三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7、0.029、0.005),总样本中BMI在18.5~24kg/m2的患者数量最多,为369例.结论 不同BMI的AMI患者的发病在昼夜、季节和星期等方面均存在时间规律分布.

    心肌梗死发病到治疗时间人体质量指数气候昼夜节律交感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

    NLR与AMI患者PCI后心功能和预后的相关性研究

    杨晓明郑祥陈达开
    165-1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与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后心功能指标的相关性,及其用于预测患者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20年3月至2023年2月在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就诊并接受PIC的AMI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分析AMI患者PCI后第1天与术后第5天NLR的差值(△NLR)、术后3个月心功能超声指标、术后第1天心肌损伤及炎症生化指标的相关性,随访患者PCI后3个月内MACE发生情况,评价术后早期△NLR对AMI患者PCI后MACE的预测价值.结果 120例AMI患者PCI后3个月发生MACE共13例(10.83%),发生MACE患者△NLR为(3.55±0.47),显著高于非MACE患者的(2.06±0.34)(t=17.25,P<0.001).△NLR用于预测AMI患者PCI后MACE的最佳临界值为2.7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972,灵敏度为90.70%,特异度为91.10%.结论 AMI患者PCI后早期NLR升高与术后心功能下降和心肌损伤、炎症反应的加剧密切相关,AMI患者PCI后NLR变化对预测MACE具有较高的价值.

    心肌梗死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粒细胞淋巴细胞心脏功能试验心肌再灌注损伤

    血清Nesfatin-1、NT-proBNP、CysC与STEMI患者心肌酶和心功能的相关性

    罗伟俊陈东海吴仙军
    170-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血清摄食抑制因子1(Nesfatin-1)、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胱抑素C(CysC)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心肌酶和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丽水市人民医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100例为STEMI组,另选取该院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健康体检者80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血清Nesfatin-1、NT-proBNP、CysC及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钙蛋白Ⅰ(cTnⅠ)),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两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和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STEMI组血清 Nesfatin-1 [(89.96±15.25)ng/L]低于对照组[(226.36±37.47)ng/L],而NT-proBNP[(1 325.12±378.48)ng/L ]和 CysC [(1.37±0.24)mg/L ]均高于对照组[(78.95±13.42)ng/L 和(0.79± 0.1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3.15、-29.42、-18.56,均P<0.001).STEMI组CK-MB[(46.51± 12.14)U/L]和 cTnI[(1.13±0.25)U/L]均高于对照组[(12.23±4.01)U/L 和(0.09±0.02)U/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06、-37.09,均 P<0.001).STEMI 组 LVEF [(37.84±5.45)%]低于对照组[(72.41± 4.26)%],而 LVDD[(40.92±5.25)mm]和 LVDS[(58.98±6.25)mm]均高于对照组[(19.86±3.36)mm 和(34.21±4.38)mm],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49、-31.13、-30.03,均 P<0.001).血清 Nesfatin-1 与LVEF 呈正相关(r=0.572),而与 CK-MB、cTnⅠ、LVDD 和 LVDS 均呈负相关(r=-0.498、-0.617、-0.506、-0.534,均P<0.05);NT-proBNP 和 CysC 与 LVEF 呈负相关(r=-0.653、-0.607),而与 CK-MB、cTnⅠ、LVDD 和 LVDS 均呈正相关(r=0.582、0.526、0.712、0.565,0.631、0.578、0.659、0.635,均 P<0.05).结论 急性STEMI患者血清Nesfatin-1水平降低,而NT-proBNP和CysC水平升高,且Nesfatin-1、NT-proBNP、CysC与心肌酶和心功能密切相关.

    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利钠肽,脑肌酸激酶,MB型肌钙蛋白心脏功能试验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摄食抑制因子1胱抑素C

    AMI后早期Q-T间期延长的危险因素研究及风险预测模型建立

    李思凡肖莹王冬波刘思宁...
    175-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早期Q-T间期延长危险因素的预测模型,帮助预防急性恶性事件发生.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就诊于黑龙江省医院的AMI后发生Q-T间期延长患者100例,再选取与其同一周入院的AMI后未发生Q-T间期延长患者100例,将其一半作为建模组(Q-T间期延长组50例、非Q-T间期延长组50例),一半作为验证组(Q-T间期延长组50例,非Q-T间期延长组数50例).通过logistic回归分析构建预测模型并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下面积(AUC)对模型进行评价,并在验证组中检验该模型的价值.结果 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显示,女性(0R=2.307,95%CI:0.09~0.91,P=0.041)和心力衰竭(OR=3.087,95%CI:1.15~8.27,P=0.025)是影响AMI后发生Q-T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的预测模型的AUC为0.770,灵敏度84.0%,特异度66.0%,约登指数为0.44,所对应最佳临界值为0.43,模型拟合程度较好.结论 女性和心力衰竭是AMI后Q-T间期延长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危险因素构建的模型拟合度好,预测价值高,有助于减少AMI后早期Q-T间期延长事件发生.

    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危险因素预测Logistic模型女性心力衰竭ROC曲线

    超声心动图评估妊娠期高血压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价值

    叶海燕杨建享陈明明赵悦子...
    180-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组织多普勒成像超声心动图评价妊娠期高血压(PIH)患者左心室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选取温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2019年5月至2022年5月就诊的PIH患者100例和同期健康妊娠期女性100例为研究对象,均行二维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和组织多普勒检查,采集左心室形态和功能超声指标参数.比较不同类型PIH患者与健康受试者左心室形态和功能超声指标差异,分析不同类型PIH患者左心室功能超声指标数值与血清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含量的相关性.结果 PIH、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健康受试者舒张期室间隔厚度[(10.24±1.18)mm、(11.39±1.24)mm、(11.57±1.29)mm 比(8.81±0.95)mm]、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7.31±2.81)mm、(49.82±2.89)mm、(52.03±2.94)mm 比(46.82±2.76)mm]、左室后壁厚度[(9.73± 1.06)mm、(10.62±1.13)mm、(11.75±1.21)mm 比(8.96±0.97)mm ]、左心室内径[(32.82±2.34)mm、(35.48±2.39)mm、(36.04±2.45)mm 比(30.41±2.27)mm]和左室质量指数[(98.41±7.83)g/m2、(105.73± 8.26)g/m2、(108.63±8.57)g/m2 比(96.59±7.69)g/m2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3.47、12.61、16.59、13.26、19.73,均P<0.001);PIH、轻度子痫前期、重度子痫前期患者与健康受试者E峰与A峰比值(E/A)、收缩期运动幅度(S)、舒张早期与舒张晚期峰速比值(Ea/Aa)和心肌做功指数(Tei)等左心室功能性超声检测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2.84、11.27、14.64、21.43,均P<0.001);PIH患者E/A、S和Ea/Aa与血清 NT-proBNP 含量均呈中等负相关(r=-0.56、-0.43、-0.54,P=0.029、0.042、0.031),Tei 数值与血清NT-proBNP含量呈正相关(r=0.77,P=0.003).结论 二维超声心动图、脉冲多普勒结合组织多普勒检查可有效评估不同类型PIH患者左心室结构和功能,通过组织多普勒监测Tei可更加准确有效地反映左心室损伤程度及功能变化,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超声心动描记术,压力超声检查,多普勒,脉冲高血压,妊娠性先兆子痫子痫心室功能,左利钠肽,脑评价研究

    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房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观察

    李澈褚振亮蒋芬芬陆琴...
    185-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曲美他嗪治疗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导致房性心律失常患者的疗效,分析曲美他嗪对患者心功能及房性心律失常的影响.方法 选取嘉兴市第二医院2018年12月至2020年6月收治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79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1例、对照组38例.对照组予常规药物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曲美他嗪缓释片35 mg/次,2次/d,治疗24周.分析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B型脑钠肽(BNP)、6 min步行距离(6MWD)]、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指数[E峰与A峰比值(E/A)、左心室短轴缩短率(LVFS)]、心电图参数[P波最大时限(Pmax)、P波最小时限(Pmin)与P波离散度(Pdisp)]、动态心电图参数[单个房性早搏数量、短阵房速总数及持续时间、阵发性房扑/房颤总数及持续时间、RR间期的标准差(SDNN)、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高频功率(HF)、低频功率(LF)]和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的变化.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LVEF、BNP、6MWD、Pmax、Pdisp、房扑/房颤总数、房扑/房颤持续时间分别为(51.05±7.68)%、(1 615.59±1 129.78)ng/L、(350.02±62.99)m、(99.73±11.60)ms、(22.44± 12.03)ms、(0.22±0.61)、(4.59±12.30)min,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的(46.82±7.34)%、(2 267.47±1 539.03)ng/L、(294.16±58.20)m、(111.71±10.00)ms、(36.77±15.07)ms、(0.76±1.13)、(15.66±22.30)min,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95、2.16、-4.08、4.89、4.68、2.69、2.76,均P<0.01).结论 曲美他嗪能改善缺血性心肌病心力衰竭患者的房性心律失常,改善其预后,值得临床推广.

    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心性心肌疾病冠心病心电描记术,便携式利钠肽,脑曲美他嗪

    腹膜透析患者发生超滤衰竭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王书龙谭红梅王劭亮汪次奎...
    19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持续不卧床腹膜透析(CAPD)患者超滤衰竭(UFF)的发生情况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武警湖北省总队医院和中部战区总医院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行CAPD治疗的患者65例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病史、吸烟史、腹膜透析龄、腹膜炎发生率、血红蛋白、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临床指标.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CAPD患者发生UFF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65例CAPD患者中,UFF发生率为35.4%(23/65).UFF组与无UFF组腹膜透析龄、腹膜炎、2型糖尿病史、血清白蛋白、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4,x2=11.51、6.83,t=5.91、-3.28、-2.83,均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白蛋白与UFF呈负相关(r=-1.06,P<0.05),腹膜透析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腹膜炎与UFF呈正相关(r=0.43、2.20、1.67,均P<0.05).结论 腹膜透析龄、腹膜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是CAPD患者发生UFF的危险因素,白蛋白是阻止CAPD患者发生UFF的保护性因素.

    腹膜透析,持续不卧床超滤血清白蛋白腹膜炎胆固醇甘油三酯类因素分析,统计学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195页

    rTMS与FES治疗卒中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效果比较

    潘蓉蓉周夏慧余梅程志清...
    196-2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与功能性电刺激(FES)治疗卒中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的临床效果.方法 选取温州市中医院2021年7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卒中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60例进行随机对照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rTMS组30例和FES组30例.rTMS组给予rTMS治疗,FES组给予FES治疗,均每天1次,持续治疗8周.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手指总活动度(TAM)、Fugl-Meyer评定量表(FMA)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量表(ADL)评分和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评分、肩关节活动度及安全性.结果 FES组总有效率为86.7%(26/30),高于rTMS组的83.3%(25/30),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09,P=0.930).治疗后,两组TAM评分、FMA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44、0.262),两组MBI评分、ADL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肩关节活动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TMS、FES治疗卒中后复杂区域性疼痛综合征均有显著的效果,均可改善患者上肢活动功能,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帮助重塑脑神经功能.

    卒中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障碍经颅磁刺激电刺激疗法上肢肩关节日常生活活动疗效比较研究

    超声引导下不同区域阻滞用于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镇痛的效果比较

    严厚福杜津孙建良
    201-20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老年人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实施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与腰方肌阻滞的镇痛效果.方法 选取2019年4月至2022年5月于武警海警总队医院就诊的老年腹股沟疝患者15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对照研究方法,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75例)和研究组(75例).两组均择期行腹腔镜无张力疝修补术,对照组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腹横肌平面阻滞,研究组术后行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比较患者术后48 h内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和Ramsay评分变化,检测术后24h和48 h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醇(Cor)等炎症及应激因子水平变化,比较术后48 h内补救镇痛次数、镇痛药物不良反应及神经阻滞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4h、8h、12h、24h和48 h时间点Ramsay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4 h和8 h时间点VAS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研究组患者术后 12 h、24 h 和 48 h 时间点的 VAS 评分[(1.36±0.57)分、(2.05±0.56)分、(1.79± 0.55)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1.92±0.59)分、(2.68±0.62)分、(2.36±0.59)分](t=6.65、7.31、5.86,均P<0.001);研究组术后 24 h 和 48 h 血清 TNF-α、IL-6、NE 和 Cor水平[术后 24 h:(63.89±4.65)ng/L、(156.59±8.62)ng/L、(97.02±6.95)g/L,(36.95±3.26)g/L,术后 48 h:(49.66±3.74)ng/L、(131.45±7.73)ng/L、(74.63±5.91)g/L、(30.41±2.96)g/L ]均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 24 h:(76.42±5.17)ng/L、(189.32± 10.41)ng/L、(105.53±7.83)g/L、(45.16±3,74)g/L,术后 48 h:(58.15±3.94)ng/L、(162.74±8.49)ng/L、(89.51±6.37)g/L、(36.92±3.31)g/L](t=10.49~26.38,均P<0.001);研究组术后48 h 内实施补救镇痛的患者比例[8.00%(6/75)]显著低于对照组[25.33%(19/75)](x2=8.11,P=0.004);研究组术后48 h内镇痛药物不良反应总体发生率[6.67%(3/75)]显著低于对照组[11.00%(11/75)](x2=4.61,P=0.032).结论 超声引导下腰方肌阻滞较腹横肌平面阻滞更有助于缓解老年腹股沟疝患者术后疼痛,抑制炎症及应激反应,减少镇痛药物用量,降低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

    疝,腹股沟疝修补术超声检查麻醉神经肌肉阻滞镇痛炎症应激,生理学疼痛,手术后老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