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外周血NLR、PLR及血清LDH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的预测价值

    李莹陈仔含冯志婧陆昭雪...
    321-3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LR)、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R)和血清乳酸脱氢酶(LDH)水平对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放射性肺炎(RP)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徐州市肿瘤医院2019年9月至2022年9月治疗的小细胞肺癌患者84例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采用图像引导下放射治疗.根据是否发生RP将其分为RP组25例与非RP组59例,比较两组放疗开始前和放疗后外周血NLR、PLR及血清LDH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外周血NLR、PLR及血清LDH单独和联合检测对小细胞肺癌发生RP的诊断价值.结果 放疗前,两组外周血NLR和PL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放疗后,RP组外周血NLR(3.39±0.81)、PLR(129.06±24.90)均明显高于非RP组的(2.54±0.71)、(104.76±26.2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3.61、3.83,均P<0.05).RP组患者中分级为2级的NLR(2.86±0.30)和PLR(110.07±10.05)最低,分级为4级的NLR(4.49±0.63)和PLR(168.88±14.11)最高,RP级别与外周血NLR、PLR呈正相关.外周血NLR对RP的诊断灵敏度为88.0%,特异度为66.1%,曲线下面积(AUC)为0.791;PLR对RP的诊断灵敏度为48.0%,特异度为94.9%,AUC为0.735;NLR联合PLR对RP的诊断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59.3%,AUC为0.801.两组放疗前后血清LDH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NLR、PLR为小细胞肺癌患者发生RP的危险因素(OR=2.309、1.037;95%CI分别为1.061~5.024、1.004~1.071).结论 发生RP的小细胞肺癌患者,其外周血中的NLR和PLR明显升高,两者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小细胞肺癌的RP有很高的价值.

    癌,非小细胞肺放射疗法辐射性肺炎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L-乳酸脱氢酶预测

    CT三维重建联合血清CA19-9、CEA检查用于肝门部胆管癌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

    朱静张洪彬
    327-3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CT三维重建联合糖类抗原19-9(carbohydrate antigen 19-9,CA19-9)、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对肝门部胆管癌可切除性淋巴结转移术前诊断和可切除性评估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9年6月至2022年6月于义乌市中心医院就诊的疑似肝门部胆管癌患者65例作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体检的健康人30例为对照组.患者均给予CT三维重建检查,同时使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检测血清CA19-9、CEA水平,以经皮肝穿刺胆管造影检查所得的结果为"金标准",分析CT三维重建、CA19-9、CEA及三者联合检出肝门部胆管癌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的一致性,分析CT三维重建、CA19-9、CEA及三者联合对肝门部胆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 观察组血清 CA19-9[(62.71±10.63)U/mL、CEA[(62.71±10.63)ng/mL]均显著高于对照组[CA19-9(12.37±7.39)U/mL、CEA(1.31±0.97)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43、11.59,均P<0.05);淋巴结转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CA 19-9[(71.69±12.37)U/mL]、CEA[(8.89±3.51)ng/mL]均显著高于淋巴结未转移的肝门部胆管癌患者[CA19-9(56.78±10.16)U/mL、CEA(6.45±2.11)ng/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14、2.76,均P<0.05).CT三维重建技术分型结果与组织病理学检查比较,其分型准确率为85.00%;与"金标准"诊断结果相比,CT三维重建、CA19-9、CEA及三者联合检出肝门部胆管癌分别为22例(55.00%)、26例(65.00%)、31例(77.50%)、38例(95.00%),且相比CT三维重建、CA19-9、CEA水平检查,三者联合检查肝门部胆管癌的检出率最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8.15,P<0.05);与CT三维重建(AUC值:0.808)、CA19-9(AUC值:0.721)、CEA(AUC值:0.703)单项检测相比,三者联合检测(AUC值:0.913)诊断价值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CT三维重建、CA19-9、CEA对肝门部胆管癌均有一定的诊断价值,但使用CT三维重建联合CA19-9、CEA对肝门部胆管癌患者进行诊断,其诊断价值更高,为临床上术前对肝门部胆管癌进行可切除性评估提供有效的参考依据.

    胆管肿瘤淋巴结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成像,三维癌胚抗原

    经阴道超声造影对附件包块良恶性的定性、定量诊断

    王佳佳余彩茶胡明子
    333-33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估经阴道超声造影对附件包块良恶性的定性、定量诊断价值.方法 选取温州市人民医院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常规超声检查发现的附件包块患者49例,分别对其进行经阴道二维超声、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和超声造影检测,判定包块良恶性.以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各种检测方式的定性诊断效能.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经阴道超声造影相关参数对附件包块良恶性鉴别诊断的能力.结果 49例患者中,恶性肿瘤10例.超声造影诊断准确率为93.88%(46/49),其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0.00%(9/10)、94.87%(37/39)、81.82%(9/11)、97.37%(37/38).McNemar 检验结果显示,二维超声(x2=0.37,P=0.546)、二维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x2=0.17,P=0.683)、超声造影(x2=0.00,P=1.000)三种诊断方式与金标准检测结果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一致性评估(Kappa检验)结果显示,超声造影诊断结果与金标准一致性最高(Kappa值=0.82,P<0.001).ROC曲线分析提示,超声造影中的始增时间、峰值强度、平均渡越时间表现出了较高的量化诊断效能,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0.82、0.84,诊断临界值分别为17.30 s、21.65 dB和92.60s.结论 超声造影对附件包块良恶性鉴别具有一定的定性、定量诊断价值,可为进一步的治疗提供更多依据.

    腔内超声检查超声检查,多普勒,彩色子宫附件疾病诊断,鉴别敏感性与特异性ROC曲线

    3D技术与传统2D技术用于儿童腹部实体肿瘤的诊治效果比较

    吴昌耀李强辉周维模龙雪峰...
    338-34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数字医学3D技术与传统2D技术用于儿童腹部实体肿瘤的诊治效果.方法 选取2018年1月至2022年1月贵港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腹部实体肿瘤患儿80例,纳入观察组,均使用数字医学3D技术指导手术治疗;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12月贵港市人民医院小儿外科收治的腹部实体肿瘤患儿80例,均使用传统2D技术指导手术治疗,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患儿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儿的手术时间[(111.8±28.9)min]、术中出血量[(26.8±25.2)mL]、手术后排气时间[(2.2±1.2)d]、术后住院时间[(7.5±1.4)d]均明显短于、少于对照组[(193.1±66.0)min、(86.2± 47.0)mL、(3.7±0.9)d、(12.2±3.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00、6.88、5.87、7.53,均P<0.05);观察组手术完整切除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2.5%(74/80)比81.3%(65/80),x2=4.44,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3%(5/80)比16.3%(13/80),x2=4.00,P<0.05].结论 数字医学3D技术用于儿童腹部实体肿瘤手术中可明显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促进术后恢复,手术切除率高,术后并发症低等.

    外科手术,计算机辅助腹部肿瘤失血,手术住院时间手术后并发症疗效比较研究

    细针抽吸细胞学联合检测BRAFV600E在甲状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黄晓萍贺军
    342-3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细针抽吸细胞学(FNAC)联合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BRAFV600E)基因突变检测在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温州市中心医院2022年1月至2023年1月经手术后常规组织病理确诊的126例甲状腺结节术前FNAC及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结果,并与单用FNAC检查所获得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FNAC联合检测BRAFV60E基因突变与单用FNAC对甲状腺结节检测特异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NAC联合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对甲状腺结节检测敏感度[97.6%(82/84)]高于单用FNAC[85.5%(65/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7.82,P<0.05);FNAC联合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对甲状腺结节检测总准确率[96.8%(122/126)]高于单用FNAC[85.0%(96/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47,P<0.05).结论 FNAC联合检测BRAFV600E基因突变在术前甲状腺结节诊断价值良好,可提高诊断敏感性和准确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甲状腺结节癌,乳头状病理学抽吸细胞学技术敏感性与特异性蛋白质丝氨酸苏氨酸激酶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NSCLC疗效观察

    刘孝凤潘鑫福卢洁
    347-3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化疗方案治疗中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及其对患者免疫功能、生存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舟山医院2021年5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中晚期NSCLC患者104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52例)和B组(52例).A组采用吉西他滨+顺铂或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治疗,B组采用替雷利珠单抗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顺铂或培美曲塞+顺铂化疗方案治疗,21 d为1个周期,两组患者治疗3个周期.比较两组患者近期疗效,治疗前后Ⅲ期、Ⅳ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免疫功能指标,生存质量评分以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B组近期总有效率[51.92%(27/52)]高于A组[32.69%(17/52)])(Z=4.11,P<0.001).治疗后,两组Ⅲ期、Ⅳ期患者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CD8+百分比均比治疗前低,且B组均低于A组(均P<0.05);两组CD4+百分比、CD4+/CD8+比值、功能子量表、症状子量表、总评分均高于治疗前(均P<0.05),且B组均高于A组高(均P<0.05).B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4.23%(23/52),高于A组的21.15%(11/52)(x2=6.29,P=0.012).结论 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方案用于NSCLC患者的治疗中,可降低血清肿瘤标志物水平,调节免疫功能,提升患者生活质量,临床疗效确切.

    癌,非小细胞肺抗肿瘤药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生物标记,肿瘤免疫,细胞生活质量替雷利珠单抗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352页

    MET、Cyclin D1和MET基因拷贝数对非小细胞肺癌的预后价值

    钱奕丞林江李晓东
    353-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间质上皮转化因子(MET)、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和MET基因拷贝数(GCN)对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预后价值.方法 选取台州恩泽医疗中心(集团)恩泽医院2018年1月至2019年6月诊治的NSCLC患者61例,免疫组化法检测MET和Cyclin D1表达,量化聚合酶链反应(Q-PCR)评估MET GCN.比较不同表达水平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Spearman相关评估MET、Cyclin D1和MET GCN的关系.Kaplan-Meier法分析生存率,单变量和多变量Cox分析MET、CyclinD1和METGCN与生存率的相关性.结果 MET阳性36例(59.02%),主要在胞质和胞膜表达;Cyclin D1 阳性36例(59.02%),主要在胞质表达.MET阳性(x2=6.89,P=0.009)和 MET/Cyclin D1 阳性(x2=4.05,P=0.044)患者组织学低分化比例较高,METGCN ≥3患者淋巴结转移(x2=8.11,P=0.004)和TNM Ⅲ~Ⅳ期比例(x2=3.91,P=0.048)较高,MET GCN ≥ 3/Cyclin D1阳性患者淋巴结转移比例较高(x2=6.73,P=0.009).MET与 MET GCN显著相关(r=0.39,P=0.002).MET和 Cyclin D1 显著相关(r=0.39,P=0.002),MET GCN与Cyclin D1显著相关(r=0.30,P=0.017).MET阳性和阴性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24.0个月和32.5个月,METGCN ≥3和<3患者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1.0个月和30.5个月.多变量分析显示,TNMⅢ~Ⅳ期、MET阳性表达和MET GCN ≥ 3与较高的死亡风险显著相关.结论 MET阳性表达和MET GCN ≥ 3可能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不利因素,MET/Cyclin D1信号通路的激活可能有助于NSCLC的发生和发展.

    癌,非小细胞肺上皮-间质转化细胞周期蛋白D1影响因素分析生物标记,肿瘤预后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活质量及骨髓抑制的影响

    应卫平钟国美王胜杨旭...
    361-36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质量及骨髓抑制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浙江金华广福肿瘤医院2018年8月至2022年2月收治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60例的临床资料,按照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分别采用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吉西他滨及顺铂化疗方案、吉西他滨及顺铂化疗方案.采取功能状态评分表(KPS)评分评价患者生存质量,比较两组治疗前后KPS评分变化情况、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治疗效果等.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疾病控制率[86.67%(26/30)]、客观缓解率[60.00%(18/30)]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0.00%(18/30)、30.00%(9/30)(x2=4.18、4.31,均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KPS评分分别为(70.68±3.75)分和(70.29±5.11)分(t=0.34,P=0.790),治疗后试验组患者KPS评分[(67.02±5.87)分]高于对照组的(62.37±3.59)分(t=-5.29,P<0.05).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0.00%(12/30)]高于对照组的36.67%(11/3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7,P=0.790);试验组骨髓抑制发生率[56.67%(17/30)]显著低于对照组的86.67%(26/30)(x2=6.90,P=0.030).结论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化疗相比于单纯化疗,能够缓解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症状,改善患者预后.

    癌,非小细胞肺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生活质量药物相关性副作用和不良反应预后康莱特注射液

    超声联合血清Tg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N分期及手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价值研究

    周蓉刘奕余秀华
    366-37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联合血清甲状腺蛋白(Tg)在甲状腺癌患者术前N分期及手术治疗效果评估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三医院接受甲状腺全切术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125例的临床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分为N0、N1a、N1b期,采用一致性检验分析超声检查与病理结果诊断的一致性;比较N0期与N1期组血清学指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对抗甲状腺过氧化物(TPOAb)、Tg与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进行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清Tg、超声检查以及超声检查联合血清Tg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结果 125例患者中,51例病理结果为N1期,其中N1a期36例,Nib期15例;74例病理结果为N0期.超声检查结果显示N0期96例,N1a期7例,Nib期22例.超声检查甲状腺癌患者术前N分期与病理结果分期中等一致(Kappa值=0.44,P<0.001).N1期组血清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Tg比N0期组高(P<0.001),血清TPOAb比N0期组低(P=0.017).因变量为淋巴结转移,自变量为FT3、TPOAb、Tg,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得出Tg与淋巴结转移有相关性(OR=1.02,P<0.001);ROC曲线结果显示,血清Tg、超声诊断淋巴结转移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7、0.65,比联合检测的0.76低(P<0.001).结论 采用超声联合血清Tg对甲状腺癌术前患者N分期进行判定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且超声联合血清Tg对淋巴结转移的诊断价值高于单纯采用超声检查,因此临床在对术前淋巴结转移进行判定时可参考超声以及血清Tg的检测结果,以指导手术,并对手术治疗效果进行评估.

    甲状腺肿瘤肿瘤分期外科手术超声检查甲状腺功能试验治疗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