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高迁移率组蛋白B1/高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HMGB1/RAGE)通路和脂肪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完成于2023年2-9月,实验平台位于嘉兴学院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及嘉兴学院实验室.30只小鼠采用数字耳号进行标识,并通过耳号数字随机分为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哮喘组)、Ⅲ组(肥胖型哮喘组)、Ⅳ组(哮喘+维生素D组)和V组(肥胖型哮喘+维生素D组),每组6只.单纯肥胖小鼠模型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哮喘模型小鼠需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方式诱导,维生素D干预模型小鼠则按照1mL/d连续灌胃2周方式完成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脂联素及瘦素等因子水平,使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HMGB1和RAGE基因的表达,最后对上述结果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Ⅱ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1.34±0.48)×105/L,与Ⅳ组的(4.07±0.14)×105/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8,P<0.001);Ⅲ组 BALF 中白细胞计数(9.61±0.91)xl05/L,与 V组的(4.89±0.38)x105/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P<0.001).Ⅱ组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75±1.94)%,与Ⅳ组的(11.51±1.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0,P<0.001);Ⅴ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2.50±1.42)%,与 Ⅲ组的(29.80±1.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4,P<0.001).ELISA结果显示,与Ⅲ组相比,Ⅴ组血清IL-4、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4、9.65、2.26、5.83、10.86、2.50,均P<0.001);Ⅲ组血清IL-10表达水平为(4.97±0.25)pg/mL,与V组的(8.84±0.6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9,P<0.001);V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1.95±0.85)mg/L,与Ⅲ组的(1.15±0.13)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P<0.001);Ⅳ组肺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为1.42±0.09,与Ⅱ组的1.91±0.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01);Ⅳ组肺组织中RAGE mRNA表达量为1.35±0.11,与Ⅱ组的1.55±0.1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Ⅴ组肺组织中HMGB1表达量为1.51±0.10,与Ⅲ组的2.44±0.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P<0.001).结论 维生素D可能通过上调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HMGB1和RAGE的表达来减轻肺损伤,这为肥胖型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