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基层医药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基层医药
中国基层医药

吴孟超

半月刊

1008-6706

cjpmpvip@163.com

0554-6665318

232001

安徽省淮南市洞山中路16号

中国基层医药/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rimary Medicine and PharmacyCSTPCD
查看更多>>1994年创刊,中华医学会、安徽医科大学主办。本刊是我国主要面向基层医药卫生工作者的学术类、综合性、实用型医药卫生期刊,2003年成为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主要栏目有:述评、专家论坛、论著、研究与实践、医药新进展、综述、讲座、健康教育、护理学、病例报告等。读者对象为全国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医药卫生工作者。《中国基层医药》杂志已被《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数据库》等数据库收录,并于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2008年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2009年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收录。2009年被评为“安徽省优秀期刊”。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BALF tNGS在老年人肺结核诊断中的价值

    马永贞程东帅陆月明
    961-9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通过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应用靶向高通量测序技术(tNGS)在肺部感染性疾病中发现老年人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横断面研究,分析上海德济医院2021年1月至2023年7月收治的肺部感染性疾病患者370例的临床资料,经支气管镜检留取BALF样本370份,通过tNGS确诊肺结核患者28例.通过电子病案系统调取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年龄、临床特征、合并疾病、发现方式、影像学表现及病原学检测结果.结果 患者年龄范围70~93岁,中龄组(>70~80岁)16例,高龄组(>80岁)12例;临床表现:乏力9例(32.1%),咳嗽、咳痰8例(29.6%),胸闷4例(14.3%),食欲减退4例(14.3%),体质量减轻3例(10.7%);合并糖尿病12例,合并肺部感染性疾病10例,合并肺癌4例,合并肝肾功能不全2例;均通过tNGS检测被动确诊肺结核;影像学表现累及2个及以上多肺野病变24例(85.7%),与累及单肺野4例(14.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79,P<0.001);28例患者传统病原学检测阳性率为14.3%,与BALF tNGS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8.55,P<0.001).结论 老年人肺结核起病隐匿,合并症多导致临床症状及影像学无特异性,病原学阳性检出率低,非结核病定点医院在呼吸道感染性疾病中开展支气管BALF tNGS能提高老年肺结核患者的阳性检出率,为老年人肺结核的早诊、早治及防止传播提供帮助.

    结核,肺呼吸道感染支气管镜检查支气管肺泡灌洗液高通量核苷酸序列分析诊断老年人

    血管腔内介入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58例临床分析

    张伟谭永胜王梁石宝琪...
    965-9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导管定向溶栓、抗凝治疗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回顾性分析内蒙古自治区人民医院2021年8月至2023年8月确诊的急性肺栓塞患者58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分为两组,单纯肺动脉栓塞组(单纯组,n=14)行经定向导管溶栓联合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组(合并组,n=44)行下腔静脉滤器置入联合定向导管溶栓及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观察两组肺循环术前、术后改善情况,比较两组肺动脉置管溶栓前后动脉血氧分压、指尖氧饱和度、肺动脉主干血栓/肺动脉主干面积占比和呼吸频率等指标改善情况.结果 患者手术均成功,呼吸急促症状均明显缓解.术后,单纯组呼吸频率、平均肺动脉压、动脉血氧分压、指尖氧饱和度分别为(22.75±4.38)次/min、(32.53±3.63)mmHg(1 mmHg=0.133 kPa)、(81.46±7.24)mmHg、(90.53±4.57)%,合并组分别为(23.35±5.8)次/min、(31.34±4.53)mmHg、(82.34±4.62)mmHg、(92.57±3.45)%,两组均高于术前(t=6.33、12.12、17.32、8.13,6.86、13.02、15.52、7.20,均P<0.001);单纯组肺动脉主干血栓/肺动脉主干面积占比为(19.56±7.53)%,合并组为(20.63±4.83)%,两组较术前均缩小(t=19.36、18.23,均P<0.001).结论 经导管定向溶栓联合下腔静脉滤器置入的手术方法对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是有效的,且安全性高.

    肺栓塞肺动脉瓣下狭窄静脉血栓形成机械溶栓腔静脉滤器抗凝药治疗结果

    关于杜绝和抵制第三方机构代写代投稿件的通知

    中华医学会杂志社
    969页

    维生素D调节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HMGB1/RAGE通路和脂肪因子水平的研究

    范宜佳祝峰朱晓凤
    970-97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维生素D对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高迁移率组蛋白B1/高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HMGB1/RAGE)通路和脂肪因子水平的调节作用.方法 实验完成于2023年2-9月,实验平台位于嘉兴学院第二医院实验中心及嘉兴学院实验室.30只小鼠采用数字耳号进行标识,并通过耳号数字随机分为Ⅰ组(正常对照组)、Ⅱ组(哮喘组)、Ⅲ组(肥胖型哮喘组)、Ⅳ组(哮喘+维生素D组)和V组(肥胖型哮喘+维生素D组),每组6只.单纯肥胖小鼠模型通过高脂饮食诱导,哮喘模型小鼠需采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致敏和雾化吸入方式诱导,维生素D干预模型小鼠则按照1mL/d连续灌胃2周方式完成干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法检测小鼠血液中白细胞介素4(IL-4)、IL-6、IL-10、脂联素及瘦素等因子水平,使用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qRT-PCR)方法检测HMGB1和RAGE基因的表达,最后对上述结果采用SP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Ⅱ组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计数(1.34±0.48)×105/L,与Ⅳ组的(4.07±0.14)×105/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8.28,P<0.001);Ⅲ组 BALF 中白细胞计数(9.61±0.91)xl05/L,与 V组的(4.89±0.38)x105/L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75,P<0.001).Ⅱ组BALF中的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28.75±1.94)%,与Ⅳ组的(11.51±1.99)%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5.20,P<0.001);Ⅴ组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为(12.50±1.42)%,与 Ⅲ组的(29.80±1.96)%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74,P<0.001).ELISA结果显示,与Ⅲ组相比,Ⅴ组血清IL-4、IL-6、白介素17(IL-17)、白介素1β(IL-1β)、免疫球蛋白E(IgE)、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均显著降低,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5.24、9.65、2.26、5.83、10.86、2.50,均P<0.001);Ⅲ组血清IL-10表达水平为(4.97±0.25)pg/mL,与V组的(8.84±0.64)p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89,P<0.001);V组血清脂联素水平为(1.95±0.85)mg/L,与Ⅲ组的(1.15±0.13)mg/L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67,P<0.001);Ⅳ组肺组织中HMGB1表达水平为1.42±0.09,与Ⅱ组的1.91±0.1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55,P<0.001);Ⅳ组肺组织中RAGE mRNA表达量为1.35±0.11,与Ⅱ组的1.55±0.15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19,P<0.05);Ⅴ组肺组织中HMGB1表达量为1.51±0.10,与Ⅲ组的2.44±0.10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2,P<0.001).结论 维生素D可能通过上调肥胖型哮喘模型小鼠HMGB1和RAGE的表达来减轻肺损伤,这为肥胖型哮喘的治疗和预防提供了新的概念和方法.

    哮喘小鼠,肥胖维生素D高迁移率族蛋白质类高级糖基化终产物特异性受体

    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的影响

    熊永辉李修平胡晓蓉滕文彪...
    976-9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对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的影响.方法 按照前瞻性研究收集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在兰溪市中医院治疗的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3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150例,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治疗)、治疗组(150例,常规有创机械通气+氧气驱动雾化吸入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痰液黏稠度、炎症指标、血气分析指标,记录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情况及患者机械通气时间、重症监护病房(ICU)时间、住院时间.结果 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痰液黏稠度分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7.09,P<0.05);治疗组治疗后血清白细胞介素6、10水平为(8.19±0.91)µg/L、(19.26±2.17)µg/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2.01±1.34)μg/L、(32.57±3.85)μg/L(t=28.88、36.88,均P<0.001);治疗组治疗后动脉血氧分压为(95.75±3.51)mmHg(1 mmHg=0.133 kPa),显著高于对照组的(90.14±3.64)mmHg(t=13.58,P<0.001),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为(40.65±4.03)mmHg,显著低于对照组的(44.81±4.12)mmHg(t=8.84,P<0.001);治疗组治疗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Z=14.00,P<0.001);治疗组机械通气时间、ICU时间、住院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t=25.82、18.23、15.28,均P<0.001).结论 给予重症肺炎并发呼吸衰竭患者氧气驱动雾化吸入联合有创机械通气治疗可稀释痰液,减轻患者炎症反应,改善其血气分析指标,降低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风险,促进患者康复.

    肺炎氧吸入疗法呼吸功能不全呼吸,人工雾化器和汽化器随机对照试验炎症血气分析

    《中国基层医药》被Scopus数据库收录

    981页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联合倍氯米松对COPD患者免疫功能及ESR、PCT水平的影响

    贝震吴俊沛
    982-9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联合倍氯米松混悬液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免疫功能及红细胞沉降率(ESR)、降钙素原(PCT)水平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义乌市中心医院收治的COPD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A组(n=51)、B组(n=51).A组:对症治疗+倍氯米松混悬液,B组:A组+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运动耐力、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免疫功能、血清ESR、PCT水平.结果 B组总有效率为96.08%(49/51),明显高于A组的82.35%(42/51)(x2=5.14,P<0.05).A组治疗后的6min步行试验(6MWT)、CD3+、CD4+及CD4+/CD8+[(317.19±46.70)m、(54.53±7.98)%、(34.76±4.23)%、(1.20±0.28)]均明显长于、高于治疗前[(266.49±43.01)m、(49.38±8.27)%、(28.75±3.33)%、(0.85±0.21)](t6WMT=5.70、tCD3+=3.20,tCD4+=7.97,tCD4+/CD8+=7.14,均 P<0.001).B 组治疗后的 6MWT、CD3+、CD4+及 CD4+/CD8+[(328.19±41.48)m、(60.02±5.17)%、(36.89±5.59)%、(1.37±0.27)]均明显长于、高于治疗前[(265.69±49.60)m]、(44.33±7.34)%、(28.59±4.35)%、(0.83±0.12)](t6WMT=6.90、tCD3+=12.48,tCD4+=8.36,tCD4+/CD8+=13.05,均 P<0.001);且 B 组治疗后 6MWT、CD3+、CD4+及 CD4+/CD8+均长于、高于 A 组(t6WMT==3.35,tCD3+=10.94,tCD4+=5.83,tCD4+/CD8+=8.42,均P<0.05).A组患者治疗后的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会呼吸问卷(mMRC)、COPD 评估测试(CAT)评分、CD8+、ESR、PCT[(1.30±1.04)分、(14.37±4.58)分、(30.61±8.32)%、(24.28±4.88)mm/h、(0.44±0.16)µ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53±0.85)分、(20.10±6.34)分、(35.90±9.71)%、(33.26±6.28)mm/h、(0.72±0.16)µg/L](4mMRC=6.54、tCAT=5.23、tCD8+=4.21、tESR=8.06、tPCT=8.83,均P<0.05).B 组患者治疗后的 mMRC、CAT 评分、CD8+、ESR、PCT[(1.09±0.90)分、(13.58±3.59)分、(27.63±5.24)%、(23.16±6.71)mm/h、(0.34±0.14)µg/L]均明显低于治疗前[(2.47±0.93)分、(19.93±4.60)分、(34.93±5.52)%、(33.25±77.59)mm/h、(0.72±0.12)](tmMRC=7.61、tCAT=7.77、tCD8+=6.85、tESR=7.11、tPCT=14.71,均P<0.05);且 B 组治疗后的 mMRC、CAT 评分、CD8+、ESR、PCT 均明显低于 A 组(tmMRC=2.87、tCAT=2.57、tCD8+=5.74、tESR=2.57、tPCT=8.77,均P<0.05).结论 乙酰半胱氨酸泡腾片联合倍氯米松治疗COPD患者具有明显的临床疗效,在提高运动耐力、改善临床症状、生活质量及免疫功能方面具有明显效果.

    肺疾病,慢性阻塞性血沉CD4阳性T淋巴细胞CD8阳性T淋巴细胞乙酰半胱氨酸倍氯米松治疗结果

    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比较

    潘光明曹权王帮成刘泽生...
    988-99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与T管引流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疗效.方法 选择贵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1年2月至2023年2月收治的胆总管结石患者52例为研究对象,均行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采用随机对照(RCT)研究方法,以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各26例,对照组术后行T管引流进行治疗,观察组术后行一期缝合进行治疗;两组术后均观察3 d,比较两组术后临床指标、血清皮质醇、肾上腺素、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直接胆红素(DBIL)、总胆汁酸(TBA)、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肽酶(GGT)、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为(105.30±5.89)min,显著短于对照组的(121.36±5.86)min(t=9.86,P<0.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为(40.31±4.53)mL,少于对照组的(45.20±4.76)mL(t=3.80,P<0.001);观察组住院时间为(12.01±2.86)d,短于对照组的(14.32±2.73)d(t=2.98,P=0.005);观察组胃肠功能恢复时间为(31.42±2.59)d,快于对照组的(37.62±2.63)d(t=8.57,P<0.001);观察组胆汁引流量为(168.69±15.41)mL,少于对照组的(275.62±15.32)mL(t=25.09,P<0.001).两组应激指标(术后)比较:观察组皮质醇为(469.63±20.62)mmol/L,高于对照组的(359.65±19.87)mmol/L(t=19.58,P<0.001);观察组肾上腺素为(274.62±20.21)ng/L,高于对照组的(198.64±20.16)ng/L(t=13.57,P<0.001);观察组 CRP为(3.42±0.37)mg/L,高于对照组的(2.74±0.25)mg/L(t=7.77,P<0.001);观察组IL-6(112.36±8.94)μg/L,高于对照组的(87.62±8.63)μg/L(t=10.15,P<0.001).两组肝功能指标(术后)比较:观察组DBIL为(24.52±4.62)µmol/L,低于对照组的(35.62±4.87)µmol/L(t=8.43,P<0.001);观察组 TBA 为(10.62±4.21)U/L,低于对照组的(17.64±4.16)U/L(t=6.05,P<0.001).观察组 ALP为(100.21±10.24)mg/L,低于对照组的(112.74±11.25)mg/L(t=4.20,P<0.001);观察组 GGT 为(122.36±8.94)μg/L,低于对照组的(142.62±5.63)μg/L(t=9.78,P<0.001).两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观察组[7.69%(2/26)]显著低于对照组[30.77%(8/26)](x2=4.46,P=0.035).结论 与T管引流相比较,腹腔镜胆总管探查取石术后一期缝合可以减轻患者应激反应,改善肝功能,术后恢复时间短,且并发症发生率更低.

    胆总管结石病胆囊切除术,腹腔镜缝合技术引流术应激障碍,创伤性肝功能试验随机对照试验手术后并发症

    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预测模型构建

    何珍张滟
    994-9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构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的验证.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陕西省第二人民医院接受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治疗的患者243例的临床资料,对术后出血患者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多因素分析,采用列线图的方法构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预测效能分析.结果 243例患者中,男147例,女96例;年龄(25.94±11.47)岁.纳入研究的患者中,共有21例发生术后出血,术后出血发生率为8.6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扁桃体包埋程度、既往出血史、术后继发呼吸道感染、术后进食不当可能与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有关(t=-4.73、x2=6.58、16.55、14.49、13.19,均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既往出血史、术后继发呼吸道感染是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OR=0.911、4.154、6.891,均P<0.05).依据多因素分析所筛选出来的变量构建列线图风险模型,C-index为0.713.利用回归模型的独立影响因素以及P值预测概率,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对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情况的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实施分析,约登指数分别为0.53、0.40、0.29、0.64.结论 年龄、既往出血史和术后继发呼吸道感染是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后出血的独立影响因素,据此建立的列线图模型具有较为良好的预测效能,有望为临床工作提供有效的指导.

    扁桃体切除术手术后出血预测比例危险度模型列线图

    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对疗效的影响

    张暹梅陈静辛延峰
    1000-100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纳入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2020年11月至2022年11月收治的佩戴直径10.5 mm Paragon CRT角膜塑形镜的近视患者100例(196眼)为研究对象.年龄范围8~13岁,男47例,女53例,屈光度:球镜-0.75~-4.00 DS,柱镜-0.25~-1.50 DC,矫正视力≥0.6,初始眼轴23.40~25.83 mm,按照不同光学区直径进行分组,将其中50例(98眼)角膜塑形镜光学区为5.0 mm的患者纳入5.0组,另50例(98眼)角膜塑形镜光学区为6.0 mm的患者纳入6.0组.统计两组的一般社会学特征和疾病相关特征,对于存在差异的资料进行logistic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不同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的疗效.结果 佩戴1年后,两组平均非侵入性泪膜破裂时间(NIKBUTav)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组表面规则性指数(SRI)[(0.35±0.09)]、表面非对称性指数(SAI)[(0.69±0.21)]、眼轴长度(A L)[(0.19±0.04)mm]、相对周边屈光度(RPR)[(-0.65±0.20)D、(-0.84±0.26)D、(-0.48±0.13)D、(-0.76±0.23)D、(-0.77±0.21)D、(-0.56±0.17)D]均显著低于 6.0 组(t=5.94、3.34、4.64、2.03、2.07、4.23、2.27、2.25、5.55,均P<0.05),裸眼视力(UCVA)[(0.71±0.20)LogMAR]、等效球镜度(SE)[(-0.25±0.05)D]均显著高于 6.0 组(t=3.31、13.64,均 P<0.05).佩戴1年后,5.0组光学治疗区直径[(3.35±0.28)mm]、面积[(7.50±1.10)mm2]均显著低于6.0 组[(3.68±0.38)mm,(8.50±1.50)mm2](t=6.92、5.32、11.16,均P<0.05),5.0 组在重叠光学治疗区面积/瞳孔面积比值(TZR)[(0.53±0.16)]显著低于6.0组[(0.81±0.19)](t=11.16,P<0.05).经logistic线性回归方程、Pearson计算,发现TZR和选择的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呈现正相关性(P<0.05).5.0组并发症的发生率[8.16%(8/98)]和6.0组[12.24%(12/98)]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89,P>0.05).结论 一年眼轴动态变化提示,角膜塑形镜光学区直径为5.0mm时,矫正近视的效果更好,且安全性高.通过统计TZR评价不同光学区角膜塑形镜的疗效,为保障近视控制效果提供参考,同时该研究具备显著创新性和科学性,可为角膜塑形镜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近视视觉,眼屈光,眼角膜瞳孔表面角膜镜片术角膜塑形术光学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