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激光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激光
中国激光

周炳琨

月刊

0258-7025

cjl@siom.ac.cn

021-69918427

201800

上海市嘉定区清河路390号 上海800-211邮政信箱

中国激光/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CSCD北大核心CSTPCDEI
查看更多>>本刊是我国唯一全面反映激光领域最新成就的专业学报类期刊。主要发表我国在激光、光学、材料应用及激光医学方面卓有成就的科学家的研究论文。涉及领域包括激光器件、新型激光器、非成性光学、激光在材料中的应用、激光及光纤技术在医学中的使用,锁模超短脉冲技术、精密光谱学、强光物理、量子光学、全息技术及光信息处理。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空间超稳激光技术(特邀)

    陈迪俊李唐周翠芸汪凌珂...
    342-354页
    查看更多>>摘要:围绕我国空间激光应用重大需求,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持续开展空间超稳激光技术研究,推动空间超窄线宽激光器和高精度激光稳频等一系列超稳激光技术持续创新发展。研制的系列具有超窄线宽、超低噪声、超高稳定性的空间超稳激光器已经成功应用到空间引力波探测、风云气象卫星、空间站、空间激光遥感等国家重大航天工程中,在轨频率稳定性也从10-7稳步提升到10-12甚至10-15,线宽小于1 Hz。介绍相关空间超稳激光器的技术方案、性能测试结果及在轨工作性能的情况。

    空间激光器稳频超窄线宽频率噪声

    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

    周军何兵漆云凤杨依枫...
    355-37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功率光纤技术是目前发展最为迅速的激光技术之一,其在通信、科研、工业、国防等领域有着卓越表现。通过对激光技术发展的研判,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国内率先开展光纤激光技术的研究,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为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激光技术和高功率光纤激光合成技术。针对光纤激光的特点,在高功率窄线光纤激光方面,为了抑制非线性效应,逐渐凝练出单频种子光谱调控结合多级放大技术,该技术能够在单光纤激光器功率放大的同时,保持线宽不变并最小化光束质量的劣化。在高功率光纤激光合成方面,同样结合光纤激光的特点,率先开展了全光纤环形腔相干合成(CBC)技术和光谱合成(SBC)技术的研究。近年来,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一系列关键技术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这些成果推动了高功率光纤激光技术的推广和应用,使其成为目前国内外实现高能光纤光源的主流技术。

    高功率窄线宽光纤激光相干合成光谱合成

    激光晶体研究进展

    赵呈春李善明徐民房倩楠...
    379-404页
    查看更多>>摘要:以激光晶体为增益介质的固体激光器具有脉冲能量大、峰值功率高等特点,在前沿科学、精密制造、医疗、国防军事等领域均有重大战略应用,比如超强超短激光、高能重频激光、中红外光电对抗、蓝绿激光通信等。激光晶体由激活离子和基质晶体构成,在激光的发明、发展过程以及应用中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作为固体增益介质,激光晶体具有热导率高、各向异性等特点。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在可见、近红外、中红外激光波段的激光晶体的主要研究进展,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激光晶体和金刚石/激光晶体复合材料方面的研究成果。

    材料激光晶体晶体生长光学性能稀土离子过渡族离子

    2~5 μm高功率氟铟基传能光纤

    赵文凯张龙飞王在洋刘瑞特...
    405-409页
    查看更多>>摘要:2~5µm波段包含了"大气传输窗口"和众多分子的"指纹吸收峰",是尖端中红外光学系统的核心工作频谱之一。氟铟基玻璃光纤在该波段具有较低的传输损耗和较高的激光损伤阈值,是众多中红外光学系统的主选传能介质。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红外玻璃与光纤团队经过多年努力,发展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氟铟基玻璃光纤产品研制平台,初步实现了氟化物光纤的国产化替代。

    材料氟铟基光纤传能光纤中红外激光

    超高密度光存储研究进展

    阮昊胡巧赵苗
    410-4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全球数据量正处在爆发式增长阶段,为光存储领域带来了巨大的发展机遇。受光学衍射极限的制约,传统光存储技术的密度难以满足海量数据的存储需求。为了提升光存储密度,人们开发了三维空间、偏振、波长等多维信息复用技术,同时,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现已突破衍射极限实现超分辨纳米信息存储。本文介绍了超高密度光存储领域的发展现状,总结了多维信息复用技术和超分辨光存储技术的代表性研究成果,梳理了不同技术方案可提升存储密度的理论极限。此外,本文还介绍了本课题组基于双光束超分辨光存储技术实现单盘拍比特(Pb)存储量级的最新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超高密度光存储面向大数据应用的挑战和发展趋势。

    光数据存储超高密度多维信息复用超分辨光存储技术

    二维材料非线性光学及超快动力学研究进展

    王艳董宁宁王俊
    425-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二维材料因其在物理、化学、生物和能源等领域中的潜在应用受到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二维材料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已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总结了几种二维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优缺点,阐述了二维材料非线性光学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多种二维材料的非线性光学特性的测试手段。重点介绍了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二维材料非线性光学特性方面的研究进展,总结了其在调Q/锁模、激光防护和光调制等方面的应用,分析了当前二维材料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非线性光学二维材料超快非线性光学脉冲激光超快载流子动力学

    低维半导体微纳激光研究进展

    董红星常浩高新宇刘靓...
    454-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半导体微纳激光是纳米技术与纳米光子学交叉研究的前沿领域之一。利用光波长量级的光学谐振腔在光泵浦或电激励下实现激光输出,具有物理尺寸小、可高度集成、低阈值以及低功耗等优点。在未来光子器件、光学集成、光通信以及激光显示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探讨了低维半导体微纳激光领域所取得的成果与研究进展,并对基于新型钙钛矿材料的微纳激光研究进行了总结概述,最后对低维微纳激光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光学谐振腔钙钛矿材料微纳激光超快光学片上集成

    连续激光色谱合束高陡度薄膜设计及制备

    陆叶盛王胭脂陈宇朱晔新...
    474-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基于高陡度双色膜的激光合束是在单路连续激光输出能量达到瓶颈时,实现更高功率激光输出的有效技术方案之一。从设计、精密制备、测试表征的角度系统性地分析了膜系结构的优化设计和精密制备策略,制备了具有更高陡度、反射率、透过率、吸收率等性能的高陡度双色膜。对比了法布里-珀罗腔叠加带通和反射带叠加长波通基础膜系结构在透过率、反射率、陡度等光谱性能和膜层电场分布方面的差异,反射带叠加长波通膜系结构更适用于高功率连续激光的低吸收传输。基于双离子束溅射薄膜沉积设备,采用加权宽光谱监控方法进行了制备,采用分光光度计对制备样品进行了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了误差分析。制备的高陡度双色膜陡度达到8nm,1060 nm和1080 nm激光的合束效率达到99%以上,合束输出7。16 kW连续激光180 s时,双色膜温升不超过4 ℃。

    连续激光激光合束高陡度双色膜精密制备

    近红外强激光与反射式全息平面衍射光栅的交织发展

    晋云霞韩昱行曹红超孔钒宇...
    480-499页
    查看更多>>摘要:强激光领域目前正处于取得重大突破和开拓应用的关键阶段,尤其以面向高峰值功率的超强超短激光和高平均功率的高能连续激光为代表。近五年来,国内外基于啁啾脉冲放大及其衍生技术的超强超短激光大科学装置已经突破十拍瓦量级峰值功率,数百千瓦平均功率高能光谱合束连续激光装备已交付使用,其中反射式全息平面衍射光栅作为当前强激光技术发展的关重件,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在最大口径脉冲压缩光栅和高性能合束光栅研制方面领先国际;未来五年,国际范围内百拍瓦超强超短激光装置建设任务将陆续上线、高能连续激光也将一举迈向新台阶,由此拉动千亿级行业的发展,其中高性能衍射光栅的支撑和功率引领作用不可替代。综述了强激光与反射式全息平面衍射光栅的交织发展,重点介绍国内外金属型和全介质型光栅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追逐新时代强激光之旅中光栅领域面临的新任务及其挑战。

    超强超短激光高能连续激光脉冲压缩光栅合束光栅强激光衍射光栅

    达曼光栅50年:历史演进与新机遇

    余俊杰郑奉禄张瑾吴志伟...
    500-525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达曼光栅的相关原理及理论,并从历史演化发展脉络出发,梳理了达曼光栅在50余年发展历程中的标志性进展与代表性成果,同时简略介绍了达曼光栅在相关领域的应用。达曼光栅是衍射光学、计算机全息图与二元光学等学科交叉的产物,如今已发展成为现代光学中的重要基础元器件之一。随着光计算的再次兴起,达曼光栅与液晶、超表面及平面集成光路等技术的融合使其在未来的发展中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

    达曼光栅达曼涡旋光栅达曼波带片光计算超表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