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阴道镜检查联合HPV L1壳蛋白、p16蛋白检测筛查宫颈上皮内瘤变效果

    王颖陈飞苏展贺竞...
    2415-2418,2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宫颈病变筛查中阴道镜检查、人乳头瘤病毒L1(HPV L1)壳蛋白检测、多肿瘤抑制基因(MTS1,p16蛋白)检测和联合诊断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6月本院妇科门诊因疑存宫颈病变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女性201例,均行HPV L1壳蛋白、p16蛋白检测和阴道镜检查,以阴道镜下宫颈组织活检病理结果为诊断依据,对HPV L1壳蛋白、p16蛋白检测、阴道镜检查及3项联合诊断的效果进行分析.结果:宫颈病理诊断无病变121例,病变80例(CIN1级54例、CIN2级25例、CIN3级1例).阴道镜CIN检出率为53.7%,灵敏度81.3%,特异度64.5%,准确度为71.1%;HPV L1壳蛋白检测CIN检出率为55.2%,灵敏度73.8%,特异度为57.0%,精确度为63.7%.p16蛋白检测CIN检出率为53.7%,灵敏度83.8%,特异度66.1%,精确度73.1%.3项联合检测CIN检出率为64.2%,灵敏度97.5%,特异度57.9%,精确度74.6%.筛查灵敏度阴道镜、HPV L1壳蛋白、p16蛋白检测无差异(x2=2.667,P>0.05),但3项联合诊断的灵敏度高于各单独指标检测(x2=11.123、18.331、8.901,P<0.05),特异度3项联合诊断与单独指标无差异(x2=3.233,P>0.05).结论:阴道镜检查联合HPV L1壳蛋白,p16蛋白检测筛查CIN的灵敏度可显著提高,可为临床提供有价值的诊断证据.

    宫颈上皮内瘤变阴道镜HPVL1壳蛋白p16蛋白灵敏度

    阴道内镜诊治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效果

    王丽萍张月孙滨洲王岩岩...
    2419-2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阴道内镜在诊治子宫切除术后阴道上皮内瘤变(VAIN)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20年10月-2022年10月收治的120例子宫切除术后VAIN患者资料,均为术后复查发现薄层液基细胞学结果异常及(或)高危人乳头瘤病毒(HPV)阳性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阴道镜及阴道内镜检查.以最终病理诊断为标准,探究阴道内镜在诊断子宫切除术后VAIN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20例子宫切除术后VAIN患者,共计167处病变,其中阴道壁125处(74.9%),阴道顶角42处(25.1%);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113处(67.7%),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4 处(32.3%);VAIN Ⅰ 级 54 处(32.3%),Ⅱ 级 74 处(44.3%),Ⅲ 级 39 处(23.3%);有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史65例(54.2%),合并高危HPV阳性89例(74.2%).阴道镜联合阴道内镜检查VAIN检出率、不同程度VAIN检出率均高于单纯阴道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联合阴道内镜检查阴道顶角VAIN检出率高于单纯阴道镜检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阴道壁VAIN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20例VAIN患者随诊观察45例(37.5%),CO2激光汽化治疗39例(32.5%),药物治疗27例(22.5%),阴道局部切除手术治疗9例(7.5%),89例合并高危HPV患者均接受抗HPV治疗.结论:联合阴道镜与阴道内镜检查有助于提高子宫切除术后VAIN检出率,有利于指导疾病管理措施,保证患者生命健康.

    子宫切除术阴道镜阴道内镜阴道上皮内瘤变

    宫颈鳞癌组织中ELF5、Ki-67、p53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关系

    施卓钰闫洪超
    2423-242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宫颈鳞癌病变组织中Ki-67、p53及ELF5表达情况及与宫颈鳞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方法:选择2019年9月-2022年12月在医院接受手术且手术后病理诊断为宫颈鳞状细胞癌患者50例的肿瘤组织样本,良性疾病手术后病理确诊为慢性子宫颈炎患者30例组织样本为对照组.免疫组织化学(IHC)技术检测样本组织中Ki-67、p53、ELF5的表达水平,统计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结果:宫颈鳞状组Ki-67、p53、ELF5的阳性表达率(92.0%、72.0%、60.0%)、高于对照组(3.3%、10.0%、13.3%)(均P<0.05).宫颈鳞癌组Ki-67的表达与淋巴血管间隙侵犯(LVSI)有关,p53表达与病理分级、浸润深度有关,ELF5表达与宫颈鳞癌的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分期、浸润深度、肿瘤径线有关,Ki-67表达与宫颈鳞癌的病理分级、LVSI正相关,p53表达与病理分级和浸润深度正相关,ELF5表达与宫颈鳞状细胞癌的FIGO分期、病理分级、浸润深度和肿瘤径线正相关,Ki-67与p53、ELF5的表达呈正相关(均P<0.05),而p53与ELF5之间无明显相关性.结论:ELF5蛋白、p53蛋白与Ki-67蛋白在宫颈鳞癌发生发展中表达存在相关性,有助于宫颈癌诊断,为早期治疗提供有益帮助.

    宫颈鳞癌ELF5Ki-67p53病理特征相关性

    GDM患者血清CCL11、IL-13水平预测PE发生风险价值

    郑皓文戚挺周甜甜马善朵...
    2429-24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趋化因子配体11(CCL11)、白介素-13(IL-13)水平对妊娠期糖尿病(GDM)患者发生子痫前期(PE)风险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9月-2023年8月本院收治的GDM患者144例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发生PE分为GDM合并PE组(n=52)和单纯GDM组(n=92),同期产前检查正常孕妇1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血清CCL11、IL-13水平;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评估血清CCL11、IL-13对GDM患者发生PE的预测价值;采用二分类logistic逐步回归分析探讨GDM患者发生PE影响因素.结果:血清CCL11水平GDM合并PE组(77.98±8.35 pg/ml)、单纯 GDM 组(44.69±5.13 pg/ml)、对照组(25.73±4.05 pg/ml)依次降低,血清 IL-13 水平GDM 合并 PE 组(12.43±2.84 pg/ml)、单纯 GDM 组(18.23±3.37 pg/ml)、对照组(27.42±4.14 pg/ml)依次升高(均P<0.05).血清CCL11、IL-13及两项指标联合预测GDM患者发生PE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68、0.853、0.911,特异度分别为56.1%、65.6%、86.4%,灵敏度分别为90.7%、90.7%、84.5%.回归分析显示,孕前BMI高(OR=2.073)、HOMA-IR 高(OR=2.333)、CCL11≥61.10pg/ml(OR=2.697)、IL-13≤15.31pg/ml(OR=0.299)是 GDM患者发生PE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结论:GDM患者血清CCL11高表达、IL-13低表达与发生PE有关,且这两项指标可作为预测GDM患者发生PE风险的生物标记物.

    妊娠期糖尿病子痫前期趋化因子配体11白介素-13预测价值危险因素

    麻醉诱导前经皮电刺激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修补患者术后的影响

    宋天昊陈晓媛韩一
    2434-2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麻醉诱导前经皮电刺激(TENS)联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对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修补患者术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12月在本院行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修补术治疗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对照组在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干预,观察组麻醉诱导前给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联合TENS干预.比较两组静息和咳嗽时视觉模拟(VAS)评分、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残余尿量、舒适度(BCS)评分、疼痛应激因子水平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排气时间短于对照组,两组残余尿量、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4h、12h、24h、48h的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前疼痛应激因子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24h时皮质醇(Cor)、神经肽Y(NPY)、β-内咖肽(β-EP)均较术前升高(P<0.05),术后24h观察组Cor、NPY、β-EP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恶心呕吐、口干、心动过缓、皮肤瘙痒等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阴道子宫切除联合阴道修补术麻醉诱导前采用TENS复合右美托咪定静脉注射,可减少术后疼痛因子的释放,减轻疼痛,提高舒适度,从而促进术后恢复.

    经阴道子宫切除阴道修补术经皮电刺激右美托咪定疼痛舒适度

    四维彩超筛查孕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价值

    朵列娜田海燕
    2440-24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四维彩超对孕中晚期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临床筛查价值.方法:回顾性选取1500例2020年3月-2023年9月于本院行产前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的中晚期孕妇临床资料,孕妇均行产前四维彩超检查,根据胎儿娩出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合随访6个月是否出现先天性心脏病症状为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确诊依据,分析四维彩超对胎儿先天性心脏病的筛查效能.结果:1500例胎儿中20例(1.3%)胎儿为先天性心脏病,四维彩超检出真阳性17例、真阴性1474例、假阳性6例、假阴性3例,检出敏感度85.0%、特异性99.6%(1494/1500)、准确率99.4%(1491/1500)、阳性预测值73.9%(17/23)、阴性预测值99.8%(1474/1477).20例先天性心脏病胎儿中,6例室间隔缺损、5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三尖瓣反流、3例大动脉转位、2例主动脉弓缩窄;四维彩超检出5例室间隔缺损、5例右心室双出口、4例三尖瓣反流、1例大动脉转位、2例主动脉弓缩窄.四维彩超检测中,6例误诊,其中5例房室瓣处花色血流、1例心室舒张异常;3例漏诊,其中2例大动脉转位、1例室间隔缺损.结论:孕中晚期采用四维彩超检查筛查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效能较高;孕中期(13~28周),尤其22~28周为最佳检查时期,可降低误诊漏诊情况.

    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四维彩超漏诊误诊

    孕妇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TSP-1、Lp-PLA2检测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效果

    戴秀丽王会
    2444-2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孕妇超声心动图联合血清血小板反应蛋白-1(TSP-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检测诊断胎儿先天性心脏病(CHD)效能.方法:选择2022年5月-2023年5月在本院产前检查疑似胎儿心脏异常孕妇157例,根据妊娠结局是否发生CHD分为对照组(n=85)和CHD组(n=72).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系统对孕早期胎儿进行心脏检查并记录主动脉血流参数和肺动脉血流参数,检测血清TSP-1、Lp-PLA2水平;Pearson相关性分析TSP-1、Lp-PLA2水平与血流参数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胎儿发生CHD的影响因素;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超声心动图联合TSP-1、Lp-PLA2水平对胎儿发生CHD的诊断价值.结果:CHD阳性CHD组检出48例、对照组检出3例;与对照组相比,CHD组ESRV、VRI、PVmax/AVmax以及血清TSP-1、Lp-PLA2水平升高,PSV、PSV/ESRV、ET、ACT 下降;血清 TSP-1、Lp-PLA2 水平与 ESRV、VRI、PVmax/AVmax 呈正相关,与 PSV、PSV/ESRV、ET、DT、ACT呈负相关;TSP-1、Lp-PLA2水平升高是胎儿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超声心动图、血清TSP-1、Lp-PLA2单独诊断胎儿发生CHD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16、0.811、0.806,3项联合诊断的AUC为0.950,优于各自单独诊断(均P=0.000),其敏感度84.7%、特异度94,3%.结论:CHD组血清TSP-1、Lp-PLA2水平异常升高,两者与胎儿主动脉血流参数和肺动脉血流参数具有相关性,其水平升高是胎儿发生CHD的独立危险因素,超声心动图联合TSP-1、Lp-PLA2诊断胎儿发生CHD有较高临床价值.

    胎儿先天性心脏病超声心动图血小板反应蛋白-1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相关性影响因素诊断效能

    盆底超声检查定量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前盆腔功能的近期影响

    张欣郑兴亚王美赞
    2450-24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盆底超声检查定量评估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前盆腔功能的近期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2023年12月本院超声医学科行盆底检查的初产妇102名临床资料,根据产妇不同分娩方式分为经阴道分娩组(n=58)和剖宫产组(n=44),均分娩后6~8周行盆底超声检查,比较两组盆底超声检查参数以及前盆腔功能异常发生率.结果:两组初产妇年龄、体质指数及新生儿身长无差异(P>0.05).经阴道分娩组和剖宫产组静息状态下超声参数膀胱颈距离(25.1±4.4 mm、25.6±4.2 mm)°、膀胱后角(117.6±6.8、118.2±7.5)°、尿道倾斜角(29.1±2.4、28.2±2.5)°比较均无差异(P>0.05).经阴道分娩组最大Valsalva状态下超声参数膀胱颈下降距离(27.17±7.38mm)、膀胱后角(132.91±10.57)°、尿道倾斜角(53.82±12.35)°均高于剖宫产组[15.26±6.14mm、(124.93±9.18)°、(34.71±10.02)°];经阴道分娩组膀胱膨出发生率(53.5%)高于剖宫产组(27.3%),尿道内口扩张发生率(19.0%)高于剖宫产组(4.6%)(均P<0.05).结论:盆底超声检查可有效、定量评估不同分娩方式产妇前盆腔结构变化及盆腔功能,阴道分娩者盆腔结构和功能变化大于剖宫产者.

    分娩方式盆底超声定量评估前盆腔功能

    NO应用于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治疗的研究进展

    蔡冬霍开明
    2454-2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PPHN)是新生儿期常见的危重疾病,死亡率高达20.6%.目前针对PPHN的药物治疗主要以肺血管扩张剂为主,一氧化氮(NO)作为选择性的肺血管扩张剂,成为治疗新生儿PPHN的首选药物,但是NO同样具有一定局限性.本研究主要是针对NO治疗新生儿PPHN的优劣势,以及联合其他药物在治疗新生儿PPHN的临床效果及存在问题进行了研究综述.

    新生儿持续性肺动脉高压非特异性血管扩张剂一氧化氮联合用药临床效果

    IGFBP5在生殖与糖脂代谢方面的研究进展

    尹倩倩郑建华严晓南曹义娟...
    2459-2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信号系统是调节机体生长、发育和衰老的关键途径之一.IGFs的信号转导受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IGFBPs)的调节.IGFBP5,作为IGFBPs家族中的一员,有该家族成员中跨物种最保守的序列,却具有最多样的生物学作用.IGFBP5的表达水平及功能作用在不同背景下可能不同.多项研究结果显示,IG-FBP5 水平的升高可能会降低机体的生殖能力.然而,关于IGFBP5升高对糖脂代谢紊乱及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仍存在较多矛盾.总之,IGFBP5是一种多功能蛋白,它的作用效果及作用机制有很强的背景特异性,其能够在特定的空间和时间内,通过不同的途径,发挥着正向或负向的调节作用.

    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5生育力糖脂代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