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超高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分析

    刘楚妙李志萍黄超华吴晓宾...
    446-4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粤东地区超高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及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前瞻性纳入2020年6月-2022年4月本院诊断并治疗的超高龄经产妇120例,根据妊娠结局分为良好组及不良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使用多元回归分析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结果:不良组与良好组分娩孕周(39.0±1.0、37.7±1.8)周、新生儿体重(3160.1± 380.5g、3040.9±591.1g)、甲状腺功能障碍(15.6%、3.6%)、妊娠期糖尿病(43.8%、25.0%)、糖尿病(23.4%、7.1%)、子宫肌瘤(43.8%、23.2%)有差异(均P<0.05).相关性分析,分娩孕周、新生儿体重、甲状腺功能障碍、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子宫肌瘤与不良妊娠结局具有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回归分析显示,分娩孕周较低、新生儿体重较高、合并甲状腺功能障碍、妊娠期糖尿病、糖尿病、子宫肌瘤均是造成超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的危险因素.结论:临床应及时监控超龄经产妇上述危险因素以降低不良妊娠结局发生.

    超高龄经产妇不良妊娠结局危险因素

    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构建

    李晶刘艳娇
    450-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LEDVT)的影响因素,并构建Nomogram.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0月到本院接受剖宫产术的202例高龄产妇临床资料,依据其术后住院期间有无发生LEDVT分为发生组(n=51)与未发生组(n=151),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危险因素;用R软件绘制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Nomogram,且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校准曲线、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估.结果:202例发生LEDVT51例,占25.3%.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口服避孕药史(95%CI 1.847~9.183,P=0.001)、血栓史(95%CI 1.336~5.512,P=0.006)、妊娠高血压疾病(95%CI 1.391~7.302,P=0.006)、妊娠期糖尿病(95%CI 1.059~5.257,P=0.036)是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0.763(95%CI 0.693~0.833).校准曲线斜率接近1,且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x2=5.911,P=0.315.结论: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受口服避孕药史、血栓史、妊娠高血压疾病及妊娠期糖尿病的影响,依此构建的Nomogram可预测高龄产妇剖宫产术后住院期间LEDVT发生风险,为LEDVT的早期预警、及早预防、临床诊疗提供依据.

    高龄产妇剖宫产住院期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预测模型

    GDM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25-羟维生素D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关系

    黎国春周春兰
    455-4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妇血清甲状腺激素、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与新生儿低血糖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21年9月-2022年6月在本院分娩的305例GDM产妇临床资料,根据新生儿是否发生低血糖分为低血糖组58例与血糖正常组247例,检测血清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25-(OH)D水平,采用pearson法分析血清FT3、FT4、25-(OH)D水平与血糖指标相关性,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新生儿发生低血糖的影响因素.结果:血糖正常组与低血糖组年龄、孕前体质指数、确诊时孕周、孕次、分娩方式、新生儿性别及空腹胰岛素、稳态模型胰岛素抵抗指数无差异(P>0.05),低血糖组分娩期血糖控制不佳、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出生1min Apgar评分≤7分患儿占比、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高于血糖正常组,血清 FT3(6.25±1.47 pmmol/L)、FT4(13.95±1.44 pmmol/L)、25-(OH)D(27.56±3.28 ng/ml)水平均低于血糖正常组(6.76±1.51 pmmol/L、18.43±1.56 pmmol/L、36.42±5.24 ng/ml)(均 P<0.05),两组血清 TSH 水平无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FT3、FT4与FBG、HbA1c呈负相关(P<0.05),与FINS、HOMA-IR无关(P>0.05);25-(OH)D与FBG、HbA1c、FINS、HOMA-IR呈负相关(P<0.05).分娩期血糖控制欠佳、FBG升高、低出生体重儿、HbA1c升高、FT3降低、FT4降低、25-(OH)D降低是GDM孕妇分娩低血糖新生儿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生儿低血糖与GDM孕妇血清FT3、FT4、25-(OH)D水平降低有关.

    妊娠期糖尿病新生儿低血糖甲状腺激素25-羟维生素D相关性影响因素

    青少年人工流产女性避孕现状及避孕指导

    张娜张晟宁田舒桐樊杨...
    460-4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青少年性行为特点及避孕现状,分析青少年非意愿妊娠原因,为青少年优选避孕方法提供意见.方法:收集2018年1月-2022年12月在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医院行人工流产的14~19岁青少年共24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18-2022年青少年妊娠流产占比为3.9%;240例中未采取避孕措施101例(42.1%),采取避孕措施者139例(57.9%);主要采用男性避孕套避孕74例(53.2%),其次为口服紧急避孕药物23例(16.6%)、安全期避孕22例(15.8%),体外射精20例(14.4%).未采取避孕措施的主要原因为避孕药具获取不方便(47.5%),其次为既往不舒服的性体验(38.6%)及心存侥幸心理(33.7%).对青少年人工流产者在术前及术后进行咨询教育服务后,避孕知识问卷评分优级的占比明显提高,避孕知识知晓率显著高于咨询教育服务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青少年的避孕措施使用率低和缺乏科学避孕节育知识、接受性教育不足是意外妊娠的主要原因.呼吁教育部门、学校、医院和社区加强对青少年避孕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避孕药具可及性及流产后服务水平.以降低青少年妊娠率,保护青少年生殖健康.

    青少年人工流产避孕现状避孕指导

    腹腔镜下宫角妊娠改良荷包缝扎法11例疗效分析

    张敏鸽田科宁单玉珍
    464-466,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腹腔镜下改良的宫角妊娠荷包缝扎法用于止血预处理.方法:收集2022年2月-2023年2月于本院因宫角妊娠在腹腔镜下行改良荷包缝扎法的11例患者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治疗效果.结果:11例术中出血 5~100ml,手术时间35~90min,无一例发生副损伤及紧急中转开腹.术后6例因血hCG下降满意未口服米非司酮,5例单次口服200mg米非司酮片1片巩固治疗.11例血清β-hCG于术后1月内均降至正常,术后月经均正常.结论:改良的腹腔镜下宫角妊娠荷包缝扎法安全、有效,值得临床应用.

    宫角妊娠腹腔镜改良荷包缝扎

    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的应用分析

    邓猛聪王昕吴尚纯茅群霞...
    467-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中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简称ROC曲线)的应用情况,为规范应用ROC曲线提供建议.方法:在中国知网检索2018年1月1日-2022年12月31日《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发表的与ROC曲线相关的文献,根据是否使用多指标联合预测结局,将文献分为单独组和联合组,分析文献的发表数量变化趋势、研究领域、应用条件、统计软件和模型.结果:共获得323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排除11篇文献,最终纳入312篇,其中单独组125篇、联合组187篇.最常用的统计软件为SPSS,数量达303篇,占97.1%,286篇文章仅提及使用ROC分析诊断价值,而未指出具体的拟合方法.2018-2022年的文章发表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所纳入学科领域文献数量的排名前3位的依次是围产医学(187篇,59.9%)、妇科肿瘤学(45篇,14.4%)和普通妇科学(40篇,12.8%).纳人文献样本量M(P25,P75)为180.5(127,242),其中样本量<100例的文章29篇,占9.3%.整体的AUC 值M(P25,P75)为 0.812(0.747,0.881),68.3%的 AUC 值位于 0.7~0.9,<0.5 的 AUC 值共 7 个,占 0.6%.在≥2个指标的诊断试验研究中,149篇文章中未进行AUC值统计学差异性检验,仅报告指标间诊断价值的高低;29篇文章仅报告统计学比较的P值,未报告具体使用的统计学比较方法.结论:在ROC曲线的应用中,需选择合适的模型,并建议在文章的方法部分详细报告所用的ROC模型和统计软件,若存在多个指标的比较,需进行统计学检验,并报告相应的Z值和P值.

    ROC曲线AUC应用现状计划生育

    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进展

    朱韵怡王宇丛晶吴效科...
    474-479页
    查看更多>>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是一种高度异质性生殖内分泌紊乱性疾病,对女性生活产生极大影响.卵泡刺激素(FSH)通过与分布在性腺上的特异性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结合,起到促进和维持正常的性腺发育和生殖功能,FSHR是PCOS易感基因的位点之一.近年来,FSHR基因多态性相关研究较多,FSHR基因突变可降低FSH敏感性,雄激素水平升高,导致排卵功能障碍,影响辅助生殖等.本文对FSHR基因多态性及其对PCOS的影响进行综述,为PCOS发病风险的评估及其遗传学相关研究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多囊卵巢综合征卵泡刺激素受体基因多态性相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