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马旭

月刊

1004-8189

zjx1992@163.com

010-62185784

100081

北京市海淀区大慧寺路12号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Family Planning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由国家人口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创办、主管,国家人口计生委科研所主办,是全国惟一集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与专业技术于一体的国家级综合指导类科技期刊。该刊创办于1992年,主要读者群为全国各级计划生育/生殖健康科技管理、科研和临床技术服务人员,以及相关技术与产品研制营销人员。读者可从中了解计划生育科技工作重点和思路,掌握计划生育/生殖健康最新科技成果,交流计划生育科技管理和临床工作经验,学习新技术、新方法、新知识,是广大计划生育科技工作者和相关学科工作者的良师益友。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激素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

    陈洪郑琴仙林洁君管珊...
    2020-20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治疗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对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和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将将2021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就诊80例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常规激素治疗+盆底仿生物电刺激治疗)与对照组(n=40,常规激素治疗),两组均以1个月经周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个疗程后两组子宫内膜情况(子宫内膜类型、子宫内膜厚度、子宫内膜容积),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搏动指数、阻力指数、血流速度峰谷比)及性激素水平,统计两组治疗结束后1年内妊娠情况.结果:治疗3个疗程后,观察组A型子宫内膜占比(67.5%)、子宫内膜厚度(9.48±0.65mm)、子宫内膜容积(2.34±0.38 cm2)以及血清雌二醇、孕酮水平均高于对照组(32.0%、8.23±0.79mm、1.71±0.36 cm2),子宫动脉血流动力学参数、血清黄体生成素、睾酮、卵泡刺激素、泌乳素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年内,妊娠率观察组(42.5%)高于对照组(20.0%)(均P<0.05).结论:盆底仿生物电刺激辅助激素治疗,可有效提高薄型子宫内膜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改善患者血流动力学和性激素水平,对提高妊娠率有积极作用.

    不孕症薄型子宫内膜仿生物电刺激子宫内膜容受性妊娠结局

    补肾活血方治疗PCOS合并不孕的妊娠结局及对性激素、卵巢功能改善的作用

    赵云霞王晨瑶
    2025-20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补肾活血方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不孕效果及对患者性激素水平、卵巢功能改善作用.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10月本院收治的PCOS不孕患者120例,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口服枸橼酸盐氯米芬片治疗,观察组口服补肾活血方治疗,两组疗程均为3个月经周期,观察两组治疗后子宫内膜容受性、卵泡发育情况、性激素水平、排卵率及妊娠结局.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排卵率(93.3%)、妊娠率(55.0%)高于对照组(80.0%、33.3%),自然流产率(3.3%)低于对照组(16.7%);子宫内膜厚度(9.36±0.77 mm)高于对照组(8.42±0.59 mm),子宫动脉搏动指数(2.02±0.21)、子宫动脉阻力指数(0.59±0.08)低于对照组(2.31±0.26、0.71±0.11),最大卵泡直径(2.23±0.42 cm)、优势卵泡数(2.68±0.51个)均高于对照组(1.92±0.40 cm、2.23±0.42个),卵泡数(19.85±3.98个)少于对照组(24.28±4.06个),血清卵泡刺激素(3.77±0.86 U/L)、黄体生成素(8.11±2.21 U/L)、睾酮(0.51±0.07 ng/ml)水平均低于对照组(4.61±0.79 U/L、9.95±2.61 U/L、0.64±0.14 ng/ml),孕酮(0.89±0.09 nmol/L)水平高于对照组(0.72±0.04 nmol/L)(均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有助于改善PCOS患者子宫内膜容受性,促进卵泡正常发育,纠正性激素紊乱,提高排卵率,改善妊娠结局,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多囊卵巢综合征合并不孕补肾活血方卵巢功能性激素妊娠结局

    温阳化湿逐瘀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观察

    封洪君季晓黎
    2030-203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温阳化湿逐瘀汤治疗盆腔炎性疾病后遗症寒湿瘀滞型慢性盆腔痛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将64例寒湿瘀滞型慢性盆腔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2例:观察组接受温阳化湿逐瘀汤治疗,对照组接受桂枝茯苓胶囊治疗.对比两组治疗后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盆腔体征评分变化.结果:治疗12周后,温阳化湿逐瘀汤组总有效率96.9%,高于桂枝茯苓胶囊组的75.0%(x2=16.74,P<0.05);两组各时间节点VAS评分、中医证候评分及盆腔体征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治疗后4、8d和12周观察组VAS评分下降程度(1.46±1.62、2.50±1.62、3.34±1.80)均大于对照组(0.65±0.65、1.31±0.86、1.68±1.02)、同时中医证候和盆腔体征改善程度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温阳化湿逐瘀汤治疗寒湿瘀滞型慢性盆腔痛临床疗效确切,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疼痛症状、盆腔体征,且具备安全性.

    慢性盆腔痛温阳化湿逐瘀汤疼痛评分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免疫力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

    符芳慧许远芳林洁
    2034-20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不同止血方式对患者机体免疫力及卵巢储备功能的影响.方法:纳入2022年10月—2023年10月本院拟行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患者,其中术中采用电凝止血的56例为电凝组,缝合止血 56例为缝合组,对比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机体免疫功能指标(CD8+T、CD69、CD30)、卵巢基质血流及储备功能情况.结果:电凝组手术时间(54.1±2.3 min)及术中出血量(41.1±2.7ml)均低于缝合组(68.1±2.1 min、49.9±3.1 ml)(均P<0.05),两组住院时间无差异(P>0.05).术后1 d,两组CD8+T水平均降低,CD69、CD30水平均升高,但电凝组变化幅度低于缝合组;术后3个月,电凝组卵巢基质搏动指数(1.26±0.10)、阻力指数(0.78±0.07)高于缝合组(1.19±0.22、0.74±0.13),舒张期最低流速(2.57±0.18 cm/s)低于缝合组(2.93±0.31 cm/s),血清促卵泡刺激素、促黄体生成素高于缝合组,雌二醇、基质血流收缩期峰速(9.04±1.04 cm/s)及卵巢窦状卵泡数(5.57±0.68个)低于缝合组(10.98±1.01 cm/s、7.13±0.55个)(均P<0.05).结论:在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中,相较于缝合止血,电凝止血手术时间更短、术中出血量更少,对患者免疫功能影响更轻,但对患者卵巢基质血流及储备功能影响相对较大.

    腹腔镜下卵巢囊肿剥除术电凝止血缝合止血手术指标机体免疫力卵巢储备功能

    不同剂量芬吗通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脂代谢、内分泌功能影响

    郭蜜甜景志英张继
    2039-204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剂量芬吗通对更年期综合征患者脂代谢及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8月—2023年5月在本院治疗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106例,随机分为两组各53例,分别给予常规剂量芬吗通(常规组)、低剂量芬吗通(低剂量组).比较两组的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Kuppeman)评分、血脂、性激素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两组Kupperman评分下降,且常规组(8.61±2.13分)低于低剂量组(9.57±2.24分)(P<0.05);两组治疗后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下降,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均上升(P<0.05),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o治疗后雌二醇均上升但常规组(40.58±3.25ng/L)高于低剂量组(34.16±3.12ng/L),促卵泡生成素、促黄体生成素水平均下降但常规组(37.52±4.28 mU/ml、21.04±2.68mU/ml)低于低剂量组(44.67±4.86 mU/ml、25.14±2.77mU/ml)(均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常规组(17.0%)与低剂量组(9.4%)无差异(P>0.05).结论:不同剂量的芬吗通均可有效改善更年期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脂代谢及内分泌紊乱,但常规剂量的芬吗通应用疗效更佳且未增加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更年期综合征芬吗通常规剂量低剂量更年期综合征症状评分内分泌脂代谢不良反应

    西药联合固冲汤治疗异常子宫出血疗效及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和预后的影响

    罗文娜黄震孙丽丽秦珍珍...
    2044-2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固冲汤加减辅助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对患者临床症状改善及预后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9月本院门诊收治的异常子宫出血患者102例,采用双色球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1例,两组均给予地屈孕酮片治疗,观察组同时联合固冲汤加减治疗,均治疗6个月经周期,并接受6个月随访.对比两组疗效、促卵泡生成素(FSH)、雌二醇(E2)及孕酮(P)水平、子宫内膜厚度、不良反应、复发及预后生活质量.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治疗有效率(94.1%)高于对照组(78.4%),两组E2均升高,FSH、P均降低,且观察组变化幅度大于对照组,两组子宫内膜厚度均降低,且观察组内膜厚度(0.78±0.19cm)低于对照组(1.09±0.24cm),不良反应发生率(9.8%)低于对照组(27.5%),两组生存质量测定量表汉化版(WHOQOL-BREF)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90.10±1.73分)高于对照组(84.56±2.95分),复发率(6.0%)低于对照组(23.5%)(均P<0.05).结论:应用西药联合固冲汤加减方治疗异常子宫出血,可显著提升临床疗效,改善患者性激素水平及子宫内膜厚度,提升预后生活质量,降低复发率.

    异常子宫出血固冲汤加减地屈孕酮片性激素子宫内膜厚度生活质量复发

    剖宫产术后口服二甲硅油促进产妇胃肠道功能恢复的疗效观察

    朱晓英杨凡李爽
    2048-205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口服二甲硅油对产妇胃肠道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2月本院行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150例,随机分为二甲硅油组和常规组各75例,均给予术后常规处理,二甲硅油组术后给予二甲硅油片治疗,直至排便后停止.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情况、泌乳、并发症以及满意度.结果:二甲硅油组剖宫产后首次排便时间(62.53±5.72h)、肛门排气时间(27.46±3.82h)、肠鸣音恢复时间(19.58±2.93h)以及首次泌乳时间(30.52±6.91h)均早于常规组(69.84±6.36h、33.01±4.45h、21.39±3.17h、34.39±7.24h),产妇术后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胃肠并发症总发生率(5.3%)低于常规组(17.3%),对剖宫产术后满意率(89.3%)高于常规组(74.7%),术后住院时间(4.62±0.87 d)少于常规组(5.38±1.14 d)(均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口服二甲硅油可加速产妇术后胃肠道功能恢复,缩短首次泌乳时间以及住院时间,降低术后腹胀和腹痛等并发症风险,提升了医疗服务满意度.

    剖宫产胃肠道功能二甲硅油腹胀疗效

    吲哚美辛栓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用于子宫动脉栓塞术后镇痛效果

    宋福婷聂琦李小珍张万华...
    2052-2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行子宫动脉栓塞术(UAE)患者术后镇痛中应用吲哚美辛栓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24年1月本院诊治的行UAE患者80例,随机数字分组标准分为两组各40例,术后对照组采取氨酚羟考酮片镇痛,联合组采取氨酚羟考酮片联合吲哚美辛栓镇痛,对比两组术后疼痛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生命体征[舒张压(DBP)、脉率(PR)、收缩压(SBP)]、舒适程度[布氏舒适评分法(BCS)]评分、不良反应、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术后3 h、6 h、12 h、24 h、48 h时,两组VAS评分均较术后即刻降低,两组BCS评分均较术后即刻升高,且联合组各时点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BC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术后6 h、12 h,两组DBP、PR、SBP均较术后即刻降低,且联合组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药物不良反应率(5.0%、12.5%)无差异(P>0.05).联合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19.52±3.25 h)、术后住院时间(10.65±3.93 d)均短于对照组(25.26±3.46 h、14.64±3.85 d)(均P<0.05).结论:吲哚美辛栓联合氨酚羟考酮片用于UAE术后镇痛效果显著,且患者舒适度高,术后恢复更快.

    子宫动脉栓塞术术后镇痛吲哚美辛栓氨酚羟考酮片效果不良反应

    子宫保留程度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身心健康的影响

    杨涛刘义彬
    2057-206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全子宫切除术与次全子宫切除术对子宫肌瘤患者术后身心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3月—2024年5月本院收治的子宫肌瘤患者86例,按手术方式分为两组分别行全子宫切除术或次全子宫切除术(全子宫组、次全子宫组)各43例.记录两组术前、术后3个月和6个月时卵巢功能[窦卵泡数、雌二醇(E2)、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激素(FSH)]、负面心理[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匹茨堡睡眠质量量表(PSQI)、性生活质量[女性性功能指标量表(FSFI)]、是否持续出现术前症状及并发症.结果:术后3个月,次全子宫组窦卵泡数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血清E2、SAS、SDS、PSQI、性欲望、阴道润滑及性交痛、性唤起及性高潮、性满意度及FSFI总分均降低,LH、FSH、SAS、SDS、PSQI均增高,但全子宫组窦卵泡数、E2、性欲望、阴道润滑及性交痛、性唤起及性高潮、性满意度及FSFI总分均低于次全子宫组,LH和FSH均高于次全子宫组(P<0.05);术后6个月,全子宫组SAS(56.24±2.19 分)、SDS(60.34±2.58 分)、PSQI(11.95±2.71 分)均低于次全子宫组(62.05±2.34 分、66.18±3.19 分、14.09±2.48分)(P<0.05).术后并发症全子宫组(11.6%)与次全子宫组(20.9%)无差异(P>0.05).结论:对存在全子宫切除术指证的子宫肌瘤患者,相比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对患者术后卵巢功能、性生活质量的影响较小,但次全子宫切除术埋下的隐患可能导致负面情绪.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与患者共同讨论并帮助患者做出更理性的决定.

    子宫肌瘤全子宫切除术次全子宫切除术心理卵巢功能性生活质量

    硬膜外麻醉镇痛对初产妇产程及分娩结局的影响

    吴清清蔡温和
    2064-2067,20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硬膜外麻醉镇痛不同介入时机对初产妇产程进展与分娩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23年1-12月在本院行阴道试产分娩的420例初产妇资料.其中240例实施分娩镇痛,依据镇痛时机分为潜伏期镇痛组(宫口扩张<4cm,120例)、活跃期镇痛组(宫口扩张≥4cm,120例).未镇痛者列为对照(180例).对比3组产程时间、分娩结局、软产道损伤及新生儿Apgar评分情况.结果:潜伏期镇痛组第一、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均长于未镇痛组(q=4.71、6.57、6.02;P<0.05);活跃期镇痛组第一产程、总产程时间均短于潜伏期镇痛组(q=5.06、4.23;P<0.05);潜伏期镇痛组、活跃期镇痛组宫颈裂伤率、会阴侧切率均低于未镇痛组(x2=5.91、4.54、7.30、3.86;P<0.05);活跃期镇痛组胎窘发生率、中转剖宫产率均低于潜伏期镇痛组(x2=4.7l、4.55;P<0.05),胎位异常发生率高于未镇痛组(x2=3.87;P<0.05),3组会阴Ⅱ度裂伤率、产后24h出血量、阴道助产率、新生儿Apgar评分对比均无差异(均P>0.05).结论:硬膜外麻醉镇痛虽延长产程,但未增加新生儿不良结局及产后出血发生风险,且有助于降低宫颈裂伤及会阴侧切率.活跃期镇痛产妇总产程、胎儿窘迫、中转剖宫产发生率较潜伏期更低,故考虑宫口 ≥4cm为更适宜的镇痛时机.

    初产妇硬膜外麻醉镇痛时机产程分娩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