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

刘晓钟

双月刊

1672-6359

huamjn@21cn.com

0531-82919037

250014

山东省济南市千佛山南路11号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Journal Journal of the Party School of CPC Jinan Municipal CommitteeCHSSCD
查看更多>>本刊是中共济南市委党校、济南市行政学院、济南市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哲学社会科学综合性理论刊物。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基于习近平文化思想的中国式文化现代化路径探析

    丁威李代奇
    1-9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在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新征程中焕发出了强大伟力,为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提供了有力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导思想,不断推进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是我国文化建设的新方向,也是文化现代化的新起点.要紧紧围绕"树旗帜、凝众力、兴文化、担使命、展新风"等方面,以中国式文化现代化助力新时代文化建设取得新成就,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取得新辉煌.

    习近平文化思想中国式文化现代化文化强国

    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逻辑缘由与实现路径

    李海龙刘晓萱
    10-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现实背景下,在马克思主义和平观和中国传统和平思想的指导下,以对和平发展的坚定追求和胸怀天下的情怀表达为价值支撑,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的重要论断.新时代新征程上,走和平发展道路的中国式现代化的实现,需要统筹推进发展和安全,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加快构建中国式现代化话语体系,全面加强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

    中国式现代化和平发展逻辑缘由实现路径

    中国式现代化蕴含的独特文明观

    王永凤吴凤
    17-2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实现了对马克思主义文明观的守正创新、对中华民族传统文明观的转化发展以及对西方资本主义文明观的批判超越.中国式现代化在发展过程中秉持人民至上理念、采取和平发展方式、选择并联式发展道路、坚持文明交流互鉴.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的独特价值在于其深化了党对文明发展规律的认识,激发了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活力;能够切实解决现代化进程中的难题,彰显中国的实践方略和智慧;开辟了全新的现代文明发展道路,引领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创造.

    中国式现代化文明观理论渊源核心理念独特价值

    习近平关于绿色生活方式重要论述的生成逻辑、理论蕴涵及时代价值

    燕芳敏王淑娜
    23-29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围绕绿色生活方式提出了系列新观点新论断,形成了科学系统的关于绿色生活方式的重要论述.这一论述的生成,源自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资本主义生活方式的批判思考,传承于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等优秀传统文化,发展于中国共产党人一以贯之的优良作风,植根于习近平领导的生态文明建设的伟大实践.这一论述深刻阐明了推动形成绿色生活方式的科学内涵、重大意义与实践要求,具有时代性、科学性、人民性、民族性和实践性等理论特征.这一论述不仅丰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党的绿色生活理念,而且为新时代践行绿色生活方式提供了思想保证和行动指南,为全球生活方式绿色化转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习近平绿色生活方式生成逻辑理论蕴涵时代价值

    习近平关于系统思维的重要论述:核心要义、思想渊源及价值意蕴

    程旺刘孙怡
    3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共产党人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程中,始终运用系统思维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习近平关于系统思维的重要论述强调立足整体、关注结构、厘清层次、保持开放、防范风险,与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一脉相承,是中国传统系统思想的时代表达,实现了对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宝贵经验的凝练升华.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进程中,应继续坚持系统思维的理论原则与实践逻辑.

    习近平系统思维系统观念治国理政

    习近平文化思想的科学构建、核心要义及时代意蕴

    张怀宇
    37-41页
    查看更多>>摘要:习近平文化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立足文化发展要求,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形成的科学理论体系.这一思想的形成有着科学的理论逻辑、坚实的历史逻辑和深刻的价值逻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对文化建设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了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形成了习近平文化思想.习近平文化思想既创新发展了文化理论,又科学回答了新时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要求,为丰富人民文化生活提供了科学的价值导向,为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提供了重要的文化基础,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精神力量.

    习近平文化思想科学构建核心要义时代意蕴新时代

    调适赋能:党建引领农村自治的运行逻辑——以华北S省A村重构治理体系为例

    刘金海张静洁
    4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村庄治理的多元主体出现多元化和分散性,只有通过基层党组织发挥其强大的组织和动员能力,调适多元主体之间的关系,才能发挥基层治理单元的最大合力.华北S省A村在重构治理体系过程中通过调整治理单元、增设行动单位、搭建整体性治理平台等方式,在纵向上形成镇村党委联动的多级组织架构,横向上构建扁平化的治理结构,成功调适党政关系和党组织功能,实现对村庄的下沉赋能、统筹赋能和治理与服务赋能,为村庄治理有效提供新路径.

    党建引领调适治理赋能基层治理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逻辑因由、思路方法与实践要求

    张亚东宋孟韩
    50-56页
    查看更多>>摘要:"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重大举措的提出,对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深入推进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具有重要意义.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生成,体现了理论逻辑、历史逻辑和实践逻辑的辩证统一,既是基于马克思主义政党建设学说的必然要求,源于全面从严治党百年历程的重要经验总结,也是解决当前大党独有难题的实践需求.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就要坚持党的各方面建设间的有机衔接与联动协同,坚持体制机制与法规制度的科学完善,坚持运用科学思想方法管党治党建设党.在具体实践中,全面从严治党要突出全面性,做到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和制度上全贯通,从而不断促进党的建设高质量发展.

    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科学思想方法全面性党的建设

    《共产党宣言》有效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实践路径研究

    宋伟孙铭坤
    57-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党宣言》是思政教育实践的典范,蕴含着丰富的思政教育意蕴,重温其中的思政教育内容、方法和原则等理论意蕴,能够为高校思政教育丰富教育内容、提供教育方法、明确教育原则,对新时代开展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新形势下,我们要通过深入探究将《共产党宣言》融入高校思政教育的有效路径,以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的理论发展和实践创新.

    《共产党宣言》高校思政教育有效融入

    理论理性、工具理性、实践理性:工匠精神嵌入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考察

    邢玲
    65-73页
    查看更多>>摘要:培育和弘扬工匠精神是时代呼声,是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的必由之路.高职院校作为培养技能型人才的重要基地,思想政治理论课是落实立德树人的关键课程,旨在培养担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从理论理性维度来考察,教育目标的一致性、教学内容的契合性、教学价值的相通性为两者融合奠定了可能性、可行性、可欲性的基础;从工具理性角度来审视,新时代发展目标决定了两者融合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从实践理性向度来思考,需从教育理念、制度、文化构筑两者融合的有效路径.

    工匠精神高职院校思政课有效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