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汤林华

双月刊

1000-7423

zgjsczz@vip.163.com;zgjsczz@126.com

021-54562376,021-64377008-1305

200025

上海市瑞金二路207号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Parasitology and Parasitic Diseas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学术性刊物。主要报道有关人体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的科研成果和防治经验,介绍新理论、新技术和新进展。主要读者对象为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专业的研究、防治、教学人员及医务工作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2023年全国疟疾疫情特征分析

    张丽夏志贵
    135-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收集、整理监测报告管理系统中2023年全国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未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上报的疟疾流行病学个案调查表,对疟疾疫情特征进行统计分析.2023年全国报告疟疾病例2 488例,较2022年(845例)增加了 194.4%.其中境外输入性病例2 487例,输血感染病例1例;恶性疟 1561 例(占 62.7%,1 561/2 488),间日疟 615 例(占 24.7%,615/2 488),卵形疟 234 例(占 9.4%,234/2 488),三日疟66例(占2.7%,66/2 488),混合感染 12例(占0.5%,12/2 488);中国籍2 313例(占93.0%,2 313/2 488),外国籍175例(占7.0%,175/2 488);男女性别比为11.6:1;30~39岁年龄组的病例最多(占29.1%,725/2 488).31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均有疟疾病例报告,病例数位居前5位的省份依次为云南(398例)、河南(234例)、广西(195例)、山东(178例)和广东(174例),累计报告1 179例(占47.4%,1 179/2488).全国24个省份共报告危重症病例85例(占3.4%,85/2 488),死亡病例12例(占0.5%,12/2 488).我国已连续7年无本土原发蚊传疟疾病例报告,但输入病例及其再传播风险持续存在.应继续加强监测与响应,及时发现和规范治疗疟疾病例,减少危重症或死亡病例,防止出现本地再传播.

    疟疾疫情特征中国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2024年征稿启事

    139页

    2017-2022年山东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

    许艳王龙江孔祥礼李曰进...
    140-1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2017-2022年山东省输入性疟疾流行病学特征,为进一步做好防止输入再传播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寄生虫病防治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7-2022年山东省输入性疟疾疫情、病例流行病学个案调查等资料,建立数据库,采用SPSS 26.0软件对疟疾病例分类、感染来源、流行病学特征、病例诊治情况等进行统计分析,率的比较采用X2检验,时间间隔分布的比较用非参数检验,利用SaTScan v10.1软件对疟疾病例的空间聚集性进行扫描分析,利用GraphPad Prism 8.3.0软件进行绘图.结果 2017-2022年,山东省共报告输入性疟疾820例,均为境外输入性病例.新冠疫情前(2017-2019年)、新冠疫情期间(2020-2022年)分别报告670例、150例.820例均为实验室确诊病例,恶性疟、卵形疟、间日疟、三日疟病例分别占69.5%(570/820)、19.0%(156/820)、7.3%(60/820)和4.1%(34/820),无混合感染和未分型病例.感染来源地以非洲为主(95.9%,786/820).全省16个市均有病例报告,济宁、烟台、威海、青岛和济南5个市共报告511例,占62.3%(511/820).空间扫描分析发现7个病例聚集区,其中威海环翠、烟台牟平等13个县(市、区)为一类聚集区(相对危险度=3.98,P<0.01).按报告地统计,全省共191例跨地区就诊病例,占23.3%(191/820).全省18所疟疾救治定点医疗机构共报告本市就诊病例421例(55.3%,421/762).患者发病到初诊、初诊到确诊时间间隔中位数分别为1、0 d.患者初诊单位为省级、市级、县级、县级以下医疗机构的分别占 9.9%(81/820)、36.1%(296/820)、31.5%(258/820)和 16.6%(136/820),疟疾诊断正确率分别为88.9%(72/81)、84.1%(249/296)、76.4%(197/258)和5.2%(7/136);初诊单位为其他机构(疾控机构、检验检疫机构等)的占6.0%(49/820),诊断正确率为87.8%(43/49).不同机构疟疾诊断正确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21.959,P<0.01).共报告重症疟疾74例,占9.0%(74/820),死亡病例5例.结论 2017-2022年,山东省输入性疟疾病例多、分布广,存在输入再传播的风险.

    疟疾流行病学特征空间聚集性跨地区就诊山东省

    2012-2022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文静郭明权张蓓张腾飞...
    147-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输入性疟疾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为上海市疟疾消除后输入性疟疾的监测与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信息管理系统中2012-2022年的疟疾报告病例资料,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报告病例的感染虫种、感染来源、三间分布、就诊和确诊情况等进行分析.结果 2012-2022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共报告疟疾病例248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中国籍病例228例(占91.9%),外国籍病例20例(占8.1%).报告病例以恶性疟为主(83.9%,208/248),2017年报告病例数最多(16.5%,41/248).报告病例感染来源主要为非洲国家(229例,占92.3%),其余为亚洲国家(13例,占5.2%)、南美洲国家(1例,占0.4%)和未知地区(5例,占2.0%).各月均有病例报告,输入病例数量无季节性分布.报告病例现住址在外地的为126例,上海114例,未知地区8例,其中上海以浦东新区(24例)、闵行区(14例)和松江区(11例)的疟疾报告病例数居前3位.男性报告病例234例(占94.4%),女性报告病例14例(占5.6%),男女性别比为17:1;报告病例年龄主要集中在20~49岁,占81.9%(203/248);职业分布以外出务工人员为主,占75.4%(187/248).于非上海市医院和上海市医院就诊的病例总数分别为14、234例,其中上海市三甲医疗机构的疟疾诊出率为96.3%(154/160),上海市三甲以下医疗机构疟疾诊出率为81.1%(60/74).248例报告病例从发病到初诊的时间间隔均数为4.5 d,中位数为2(0,4)d,其中3d以内的189例(占76.2%),4~10 d的51例(占20.6%),10 d以上的8例(占3.2%),不同年份病例从发病至初诊中位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39,P<0.05).248例报告病例从初诊至确诊时间间隔均数为1.2 d,中位数为1(0,2)d,初诊当天确诊112例,3d内确诊共223例,超过3d确诊25例,不同年份病例从初诊至确诊中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1.24,P>0.05).结论 2012-2022年上海市公共卫生临床中心报告的疟疾病例均为境外输入病例,以恶性疟为主,感染来源主要为非洲国家.上海市应持续加强输入性病例监测和处置,提升医疗机构诊治能力,加强出境人员健康教育,以巩固消除疟疾成果.

    疟疾输入性病例流行病学特征上海

    2010-2018年云南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抗磺胺多辛-乙胺嘧啶药物基因多态性分析

    燕贺黄芳丰俊尹建海...
    153-159,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云南中缅边境地区恶性疟原虫抗叶酸类药物磺胺多辛-乙胺嘧啶抗性基因的多态性和抗性回复突变趋势.方法 收集2010-2018年中缅边境恶性疟病例滤纸血样品,巢式PCR扩增恶性疟原虫二氢叶酸还原酶(pfdhfr)基因和恶性疟原虫二氢蝶酸合酶(pfdhps)基因,采用Geneious Prime软件比对测序结果,Microsoft Excel 2016和GraphPad prism 8.0.2软件分析突变频率和单体型分布差异,卡方检验分析抗性相关基因位点单核苷酸多态性特征和不同年份单体型分布差异,Haploview软件分析pfdhfr和pfdhps基因连锁不平衡情况.结果 共收集中缅边境地区190份恶性疟样品,PCR扩增出pfdhfr180份、pfdhps 178份.测序结果显示,pfdhfr和pfdhps均出现等位基因的多重感染,其中pfdhfr检出17个多重感染,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51、59、108、164位氨基酸密码子,其表型为511/59R/108N/164L;pfdhps检出4个多重感染,突变位点分别位于第436、437、540、581位氨基酸密码子,其表型为436A/437A/540E\N/581G("\"表示并列关系).pfdhfr第N51I、C59R、S108N、I164L位点的突变率分别为 57.8%(108/187)、90.1%(172/191)、93.3%(168/180)、59.6%(109/183);pfdhps第 S436A\C、A437G、K540E\N、A581G 位点抗性突变率分别为 54.7%(99/181)、86.5%(154/178)、84.9%(152/177)、28.7%(51/178).pfdhfr单体型主要集中在三点、四点突变型(51I59R108N/59R108N164L、51I59R108N164L),分别占44.9%(84/187)和36.9%(69/187).pfdhfr和pfdhps野生型在2010年均未检出.2011年的pfdhfr三点、四点突变单体型(同上)分布频率分别为 35.9%(23/64)、37.5%(24/64),均小于 2010 年的 46.2%(30/65)、49.23%(32/65)(P<0.05),与 2014-2018 年的 53.4%(32/58)、22.4%(13/58)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8年的pfdhps三点突变单体型(436A\C437G540E\N,437G540E\N581G)分布频率为62.1%(36/58),小于2010年的82.3%(51/62)和2011年的78.7%(48/61)(均P<0.05).连锁不平衡分析显示,pfdhfr C59R与S108N基因关联性强(D'=1,r2=0.8),pfdhps S436A 与 A581G 关联性强(D'=1,r2=0.6),且 S108N 与 K540E 存在较强关联性(D'=0.8,r2=0.2).结论 云南中缅边境恶性疟原虫pfdhfr和pfdhps基因的抗性分子突变单体型仍是优势基因,且随着停药时间延长突变频率逐渐降低.

    恶性疟原虫抗叶酸耐药性pfdhfrpfdhps中缅边境

    脑型疟炎症微环境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及对神经元损伤的研究

    仝国栋朱卿昊王军刘晓冉...
    160-1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脑型疟发病过程中,星形胶质细胞被脑血管周炎性微环境诱导活化及其机制,及其对神经元损伤的影响.方法 4~5周C57BU6雄性小鼠经腹腔接种5 × 106个感染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红细胞,7~10 d后死亡,作为实验型脑型疟模型.新生3~5d的乳鼠,安乐死后分离脑皮层原代星形胶质细胞;24h内的乳鼠,安乐死后分离脑皮层原代神经元.以20 ng/ml γ干扰素(IFN-γ)、1 ng/ml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感染疟原虫的小鼠红细胞(pRBC)诱导星形胶质细胞活化,作为活化组,同时设置未处理静息态细胞作为对照组.24 h后用细胞裂解提取液提取总RNA测序,聚类分析生成热图,选取代表性的数个基因绘制小提琴图.ELISA测定细胞培养上清中CXCL10表达水平.分离脑型疟小鼠脾脏CD8+T细胞,与活化的星形胶质细胞共孵育,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免疫突触及与CXCL10抗体共孵育后的CXCL10水平,流式细胞仪检测CD80等分子表达水平.原代神经元加入两组星形胶质细胞培养上清,在MAP2抗体中孵育,设置空白培养基作为空白组,乳酸脱氢酶(LDH)检测试剂盒检测神经元损伤程度,CCK-8试剂盒检测神经元活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STAT1、STAT3及其磷酸化分子水平,活化组加入STAT1通路抑制剂氟达拉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神经元形态.采用PRISM Graph Pad 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两比较采用t检验.结果 活化组星形胶质细胞形态由扁平星状变为长梭形,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相对含量为(1.36±0.03),高于对照组的(1.00±0.00)(t=13.33,P<0.01);活化组细胞培养上清中的CXCL10含量为(7.07±0.81)ng/ml,高于对照组的(2.57±0.28)ng/ml(t=9.05,P<0.01).转录组分析显示,活化组抗原加工、提呈与T细胞趋化因子转录水平上调(均P<0.01),CD80、CD86、MHC Ⅰ表达水平上调.活化组和CD8+T细胞共孵育形成"免疫突触",CD8+T细胞CD69表达量提高.LDH结果显示,活化组上清刺激后神经元相对死亡率为(50.2±2.4)%,高于空白组(0%)和对照组(0%)(t=20.62、20.62,均P<0.01);CCK-8检测结果显示,活化组上清刺激后神经元相对活力为0.52±0.03,低于空白组(1.00±0.00)和对照组(1.42±0.06)(t=18.92、16.65,均P<0.01);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神经元经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上清刺激后β-淀粉样前体蛋白(β-APP)相对表达量为0.44±0.02,低于空白组(1.00±0.00)和对照组(0.55±0.02)(t=37.28、4.93,均P<0.01);促凋亡蛋白Bax与抑凋亡蛋白Bcl-2的比例为1.01±0.07,与空白组(1.00±0.00)、对照组(1.00±0.0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1、0.13,均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活化组胞浆中STAT1、p-STATl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3.40±1.08、4.00±0.82,均高于对照组(1)(t=3.13、5.13,均P<0.05);活化组胞浆中STAT3、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分别为1.00±0.03、1.01±0.05,与对照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7、0.52,均P>0.05).在活化组胞核中p-STAT1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78±0.21,高于对照组(1)(t=5.081,P<0.01)、p-STAT3蛋白相对表达量为1.02±0.02,与对照组(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8,均P>0.05).对MAP2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活化组上清可造成明显的神经元损伤,经STAT1抑制剂处理后损伤得到缓解.结论 脑型疟发病过程中血管周炎性微环境可通过STAT1分子诱导神经毒性星形胶质细胞产生,可导致神经元死亡.活化星形胶质细胞与活化的CD8+T细胞相互作用,进一步加重中枢神经系统损伤.

    脑型疟星形胶质细胞CD8+T细胞神经元炎性微环境

    肝细胞局部补体活化对疟原虫红外期发育影响的研究

    谭涅焦世铭丁艳朱成宇...
    169-1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肝细胞局部补体对疟原虫红外期发育的影响.方法 分别提取Hepa1-6和HepG2-CD81细胞RNA,逆转PCR扩增C3、C3aR1、C5、C5aR1基因.Hepa1-6细胞和HepG2-CD81细胞悬液分别加入蛋白酶和磷酸酶裂解,2,2-联喹啉-4,4-二甲酸二钠(BCA)法测定蛋白浓度,用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ting)测定肝细胞内补体和受体表达情况.将表达红色荧光蛋白(RFP)的约氏疟原虫BY265-RFP株、伯氏疟原虫ANKA株的昆明小鼠供斯氏按蚊吸血,17~19 d后解剖分离斯氏按蚊唾液腺,收集子孢子,在24孔板中按50 000个子孢子/孔加入HepG2-CD81细胞(105个/孔)孵育6、12、24 h;另设置共孵育3 h后加入C5aR拮抗剂(40nnmol/L,每孔500 μ1)的组别.经4%多聚甲醛固定、封闭,非透膜组加入一抗C3a兔抗人IgG抗体(1∶500)或rC5a兔抗人IgG抗体(1∶500)4 ℃孵育过夜,加入绿色Dylight 488荧光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二抗(1∶400)孵育1 h,加入DAPI染色液孵育5 min;透膜组加入一抗UIS4山羊多克隆抗体(1∶500)4 ℃孵育过夜,加入绿色IFKine™荧光标记的驴抗兔IgG二抗(1∶400)孵育1h,加入CD88兔多克隆抗体(1∶400)4 ℃孵育过夜,加入红色Dylight 649荧光标记的山羊抗兔IgG二抗(1∶400)孵育1h,加入DAPI染色液孵育5 min,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补体在纳虫空泡周围的富集情况.取眼镜蛇毒因子(CVF)腹腔注射至C57BU6小鼠,为CVF组;并设置C3-/组(C3全基因敲除C3-/-小鼠)和对照组(C57BU6小鼠).取10 000个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各组小鼠,取肝脏提取总RNA后逆转录合成cDNA,荧光定量PCR测定疟原虫18S rRNA含量,肝脏虫荷用18S rRNA的相对含量表示.以尾静脉注射方式,用200个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对照组(C57BU6小鼠)10只、C3aR-/-小鼠10只;1 000个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对照组(C57BU6小鼠)5只、C5aR全基因敲除C5aR-/-小鼠6只和肝脏C5aR条件性敲除Alb-cre+/+C5aRflox/flox杂交小鼠5只;1 000个伯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对照组(C57BU6小鼠)6只和C5aR-/-小鼠6只,感染后3d开始取尾静脉血,制成薄血膜涂片,吉氏染色后观察,至所有小鼠均出现红内期疟原虫为止.采用Graphpad prism 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正态分布的数据采用t检验比较连续变量,两两差异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OVA)进行多重比较;非正态分布数据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 PCR结果可见,Hepa1-6细胞株内扩增出C3(358 bp)、C5(267 bp)及其受体C3aR(222 bp)、C5aR(388 bp)基因;HepG2-CD81 细胞株内扩增出 C3(202 bp)、C5(220 bp)、C3aR(299 bp)和 C5aR(374 bp)基因.Western blotting 检测结果发现,两种细胞均有 C3、C5、C3aR和C5aR蛋白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成像可见,细胞核经DAPI染色呈蓝色荧光,约氏疟原虫红外期呈红色自发荧光,非透膜组HepG2-CD81细胞内高表达的C3a和C5a呈绿色荧光,与纳虫空泡分布区域重叠;透膜组C5aR(粉色)与纳虫空泡膜(绿色)重叠;加入C5aR拮抗剂组别的纳虫空泡膜上仍有C5aR表达.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后,对照组、CVF组、C3-/-组的肝脏虫荷(18S rRNA相对含量)分别为0.954±0.523、0.958±0.231、0.638±0.437,3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后,对照组和C3aR-/-小鼠分别在(5.30±0.78)d和(5.30±0.78)d后出现红内期;伯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后,对照组和C5aR-/-小鼠分别在(3.67±0.47)d和(3.83±0.69)d后出现红内期;2组基因敲除小鼠红内期出现时间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约氏疟原虫子孢子感染后,对照组、Alb-cre+/+C5aRflox/flox小鼠和C5aR-/-小鼠红内期的出现时间分别为(4.00±0.00)、(4.00±0.00)、(4.17±0.37)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肝细胞局部补体活化对疟原虫红外期发育无显著影响.

    疟原虫红外期肝细胞局部补体

    湖北省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分析

    易佳吴冬妮董小蓉朱红...
    177-181,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了解湖北省消除疟疾前后输入性疟疾实验室检测的能力.方法 从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收集2017-2022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资料,并收集病例血液样品和复核检测登记单.由湖北省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专业技术人员对血涂片和血样进行疟原虫检测复核.血涂片采用镜检法复核,并对血涂片的制片、染色和清洁度进行评价;血样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核酸复核.以省级疟疾诊断参比实验室的复核结果为标准,分析比较消除疟疾前(2017-2019年)和消除疟疾后(2020-2022年)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检测结果阳性符合率、虫种符合率、血片合格率、送样及时性等情况.结果 2017-2022年湖北省网络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501例,其中2017-2019年报告409例,2020-2022年报告92例.2017-2019年的样品收集率为99.3%(406/409),收集到的样品合格率为99.3%(403/406);2020-2022年的样品收集率为94.6%(87/92),收集到的样品合格率为82.8%(72/87).501例报告病例中,经省级疟疾复核确诊疟疾病例451例.2017-2019年确诊疟疾病例373例,其中恶性疟261例(70.0%)、间日疟48例(12.9%)、卵形疟52例(13.9%)、三日疟12例(3.2%);2020-2022年确诊疟疾病例78例,其中恶性疟34例(43.6%)、间日疟20例(25.6%)、卵形疟19例(24.4%)、三日疟5例(6.4%);消除疟疾前后的4种疟疾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0.037,P<0.05).2017-2019年送样时间中位数为3d(0~16d),平均4d;2020-2022年送样时间中位数为4d(0~224 d),平均8d;消除疟疾后各地送样时间更长(x2=25.591,P<0.05).2017-2019年和2020-2022年湖北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阳性符合率分别为 91.9%(373/406)和 89.7%(78/87)(x2=0.452,P>0.05);虫种符合率分别为 88.7%(331/373)和78.2%(61/78),消除疟疾前的虫种符合率更高(x2=6.296,P<0.05).2017-2019年各市(州)级疟疾实验室共误判75例,误判率为18.5%(75/406),其中定性误判33例,病种误判42例;2020-2022年共误判26例,误判率为29.9%(26/87),其中定性误判9例,病种有误17例.消除疟疾前后各地对于恶性疟的定种符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71,P<0.05).2017-2019年共复核血片492张,制片合格率85.2%(419/492),染色合格率83.3%(410/492),清洁度合格率85.8%(422/492);2020-2022年共复核血片209张,制片合格率71.8%(150/209),染色合格率76.1%(159/209),清洁度合格率76.6%(160/209);消除疟疾前后的血片制作、染色和清洁度评价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7.213、5.054、8.842,均P<0.05).结论 消除疟疾后湖北省的输入性病例数下降,疟疾实验室检测能力略有下降,但仍维持在稳定水平.

    疟疾消除参比实验室检测

    基于EQ-5D-5L量表的甘肃省棘球蚴病患者手术前后生命质量研究

    刘泽航张小娟杨国兵雷家希...
    182-19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甘肃省棘球蚴病患者手术前后生命质量的变化,评价手术治疗措施对患者生命质量的影响.方法 调查甘肃省中央转移支付地方棘球蚴病防治项目县中纳入项目管理并进行手术的棘球蚴病患者,采用调查问卷和EQ-5D-5L量表收集患者基本情况、首诊情况、手术情况和手术前后的生命质量情况.用SPSS 19.0、Origin 2021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收集病例856例,其中男性417例,女性439例.年龄最小为7岁,最大为85岁,平均为53岁.CE患者737例,AE患者14例,未分型患者105例.棘球蚴病患者首次手术术后时间最长的为17.5年,最短的为1个月;调查时间与首次手术时间的平均时间间隔为7.4年(89个月).棘球蚴病患者手术前后的健康效用值分别为0.910±0.142和0.967±0.067,术后较术前提高了 6.3%(Z=-12.081,P<0.05);患者手术前后的视觉模拟标尺(VAS)评分分别为(79.10±16.00)和(86.25±11.64)分,术后较术前提高了9.0%(Z=-15.292,P<0.05).棘球蚴病患者的健康效用值差值和VAS评分差值的取值范围分别为[-0.308,1.348]和[-55,90].42.8%(366/856)的棘球蚴病患者手术后健康效用值增加,62.7%(537/856)的患者手术后VAS评分增加.五维度困难程度减轻的占19.1%(818/4 280);困难程度不变的占76.5%(3 275/4 280),整体健康状况不变组患者的术前健康效用值和VAS评分均高于其他组(Z=-16.580、-8.606,P<0.05);困难程度加重的占4.4%(187/4 280),健康效用值下降组患者的首次手术年龄高于其他组(Z=4.393,P<0.05);VAS评分下降组患者的首次手术年龄高于其他组(Z=3.154,P<0.05).趋势性检验结果显示,患者的健康效用值(F=12.957,Ptrend<0.05)和VAS评分(F=10.808,Ptrend<0.05)均与术后呈线性正相关趋势.结论 手术治疗措施可改善棘球蚴病患者的生命质量.

    棘球蚴病EQ-5D-5L量表手术患者生命质量甘肃省

    抗寄生虫中药活性成分体外抗细粒棘球蚴作用

    李昆雷夏俊邱美龄胡美荷...
    191-19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评价抗寄生虫中药水提物和有机溶剂粗提物体外对细粒棘球蚴的作用效果.方法 从感染绵羊肝脏细粒棘球蚴包囊中分离原头节,体外培养24h后,取活性大于95%的原头节(100 μl,约100个)加入96孔板,分别加入终浓度为0.8 mg/ml(低浓度组)、1.6 mg/ml(中浓度组)、3.2 mg/ml(高浓度组)的鸦胆子、苦楝皮、辣蓼、石榴皮、使君子、槟榔、贯众、鱼藤、马蔺子、五倍子和仙鹤草等11种抗寄生虫中药的水提物,体外作用72 h后,伊红染色法检测原头节活性,倒置显微镜观察下观察原头节的形态,计算死亡率;同时设相同浓度的阿苯达唑组和空白对照组.从具有体外抗原头节作用的中药中提取黄酮、多糖、皂苷和生物碱等粗提物,分别以终浓度1.00 mg/ml体外作用于原头节72 h后,观察原头节形态,计算死亡率;同时设空白对照组.对体外抗原头节效果明显的粗提物进行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分析.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ANOVA分析,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结果 中药水提物作用72h后,鸦胆子、苦楝皮、辣蓼水提物高浓度组原头节边缘模糊,结构松散,基质溶解;其余8种中药水提物高浓度组原头节形态正常,各部分结构清晰;阿苯达唑组原头节生发层有轻微损伤;空白对照组原头节形态正常.体外培养72 h后,鸦胆子、苦楝皮和辣蓼水提物高浓度组原头节的死亡率分别为(99.63±0.57)%、(90.89±1.10)%和(51.93±0.60)%,中浓度组分别为(85.97±1.50)%、(81.14±1.19)%、(42.46±0.56)%,低浓度组分别为(78.34±1.35)%、(77.27±0.92)%、(36.66±0.60)%,与空白对照组[(0.62±0.51)%]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80 678.22、41 488.99、44 346.38,19 543.86、27 887.32、34 590.79,20 059.467、41 953.68、17 993.77,均 P<0.01),与阿苯达唑组[(30.03±2.02)%]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 585.72、4 210.84、646.46,2 956.80、2 849.68、210.83,2 365.92、2 712.28、58.12,均 P<0.01);其余8种中药水提物高、中、低浓度组原头节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鸦胆子黄酮、苦楝皮黄酮、鸦胆子皂苷、辣蓼皂苷和辣蓼生物碱组原头节皱缩、结构松散、基质溶解,原头节死亡率分别为(98.33±2.89)%、(96.67±5.77)%、100%、(99.33±1.15)%和(56.67±2.11)%,与空白对照组[(10.33±2.51)%]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 584.00、563.71、3 808.47、3 099.52、14.65,均P<0.01);其余中药粗提物组原头节的死亡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分析结果显示,正、负离子模式下分别鉴定出741、398种代谢产物,其中正离子模式下从鸦胆子黄酮粗提物中鉴定出差异显著的黄酮类化合物4种,分别为漆黄素、5-甲基-7-甲氧基异黄酮、儿茶素和甜橙黄酮;负离子模式下鉴定出8种,分别为原花青素B2、槲皮素-3β-D-葡萄糖苷、枸桔苷、橙皮素、槲皮素、木犀草素、芹菜素和黄豆黄素.结论 鸦胆子、苦楝皮和辣蓼水提物,鸦胆子黄酮、苦楝皮黄酮、鸦胆子皂苷和辣蓼皂苷有明显体外抗细粒棘球蚴的作用,且效果优于阿苯达唑.

    细粒棘球蚴抗寄生虫中药水提物粗提物液相色谱与串联质谱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