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本刊提醒作者严防各种形式诈骗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910页

    肩峰骨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张澎井成谢文鹏肖毅...
    911-915页
    查看更多>>摘要:肩峰骨是发育过程中肩峰骨化中心融合失败而形成的无骨性结合的骨块,总发病率约为7%,主要表现为肩峰处的疼痛以及肩关节主动活动受限,多被误诊为肩峰下撞击症和肩袖损伤.目前临床上肩峰骨患者的治疗方式多样,但最佳治疗方式存在争议.由于发病率低,且部分患者无明显症状,因此准确的体格检查、影像学筛查以及个体化的治疗对尽早恢复运动功能非常重要.本文从病理与发病、症状体征与影像学表现、鉴别诊断、保守与手术治疗等方面对肩峰骨的诊疗进行综述,并阐述各种治疗方式的优缺点,以期为肩峰骨的个体化、精准化诊疗提供依据.

    肩峰骨肩峰肩峰撞击综合征关节镜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衰老潜在生物标志物的筛选

    白贵文许世林王胜张仲宁...
    916-9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分析学方法,筛选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软骨细胞衰老潜在生物标志物,为揭示OA的发生机制及探索新的治疗方法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获取OA软骨组织数据集,使用RStudio软件筛选出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并进行富集分析,再将DEGs与SenMayo衰老基因集取交集获得Hub基因,并进行验证,最后用miRNet在线平台及Cytoscape软件构建竞争性内源性RNA(competing endogenous RNA,ceRNA)网络.[结果]数据集GSE169077和GSE114007经差异分析并取交集后共得到DEGs 272个;对DEGs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细胞外基质组织、细胞外结构组织等条目中;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发现其主要富集在PI3K-Akt信号通路,黏着斑信号通路等;经筛选及验证,得到了 2个Hub基因:IGF1和MMP2;构建ceRNA网络并筛选出3组RNA调控途径:KC-NQ1OT1/XIST-hsa-mir-16-5p-IGF1,KCNQ1OT1/XIST-hsa-mir-424-5p-MMP2,KCNQ1OT1/XIST-hsa-mir-377-3p-IGF1/MMP2.[结论]1GF1 和 MMP2 可作为 OA 软骨细胞衰老的 Hub 基因,KCNQ1OT1/XIST-hsa-mir-16-5p-IGF1,KCNQ1OT1/XIST-hsa-mir-424-5p-MMP2,KCNQ1OT1/XIST-hsa-mir-377-3p-IGF1/MMP2 可能是调节 OA 软骨细胞衰老的潜在 RNA 调控途径.

    骨关节炎软骨细胞衰老SenMayo衰老基因集生物标志物RNA调控途径生物信息学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开设播客栏目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923页

    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

    张月雷王刚万里甫邓颖...
    924-9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关节内截骨治疗陈旧性胫骨平台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15例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患者行关节内截骨治疗.显露原始骨折线,骨折未愈时经原始骨折线插入骨刀,劈开骨折块行关节内截骨;骨折已愈时在畸形最明显处打入2枚平行的克氏针,沿克氏针行关节内截骨.截骨块翻开后,骨刀插入软骨下骨撬拨,恢复胫骨平台高度,骨缺损区植骨,支撑钢板固定.[结果]所有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119.1±26.3)min.所有患者骨折均愈合,临床愈合时间平均(19.3±3.1)周.末次随访时Lysholm膝关节评分平均(89.9±4.6)分,优良率93.3%.均无内固定松动和断裂、骨折复位丢失等并发症发生.[结论]关节内截骨术能够有效恢复胫骨平台关节面的平整性、重建下肢力线,在陈旧性胫骨平台关节内骨折治疗中具有较好的疗效.

    陈旧性骨折胫骨平台骨折关节内截骨术畸形愈合

    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长段粉碎性盖氏骨折

    刘栋曹录民王啸江波...
    928-9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的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18年12月-2022年2月采用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患者14例,采用桡侧腕屈肌与桡动脉间微创切口入路,自腕横纹水平向近端纵向切开约3.0cm,先在远端桡侧切口腕屈肌桡侧分离,将桡侧腕屈肌牵向尺侧,桡动脉牵向桡侧,显露旋前方肌,用骨膜剥离器在旋前方肌下方贴骨膜剥离,建立"肌-骨隧道"后经皮插入合适规格的锁定钢板,复位骨折,三点定位钢板位置,分别拧入螺钉,固定骨折.[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5.1±15.0)min,术中出血量平均(38.2±30.3)ml,.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平均(24.6±10.9)个月.术后6个月Mayo评分:疼痛评分(23.6±2.3)分,满意度评分(23.9±2.1)分,活动范围评分(17.1±4.1)分,握力评分(23.6±3.5)分,所有患者均骨性愈合.[结论]保留旋前方肌钢板内固定治疗长段粉碎性Ⅱ型盖氏骨折具有创伤小、内固定确切、患肢功能恢复迅速等优点.

    盖氏骨折微创手术旋前方肌掌侧钢板

    股骨远端和胫骨近端联合截骨矫正复杂膝内翻畸形

    徐会法崔海峰汤国良刘峙辰...
    932-9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胫骨高位截骨(high tibial osteotomy,HTO)和股骨远端截骨(distal femoral osteotomy,DFO)矫正青少年膝关节复杂畸形的可靠性和有效性.[方法]2015年7月-2022年6月10例(12膝)患者接受了 DFO、HTO联合截骨,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本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术中无血管、神经损伤等并发症.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平均随访时间(21.9±10.3)个月.下地行走时间(36.9±18.2)d.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 HSS 评分[(86.6±5.1),(97.2±1.2),P<0.001]及 Lysholm评分[(77.5±15.3),(95.7±2.7),P<0.001]均显著增加,VAS 评分[(4.2±1.2),(0.7±0.3),P<0.001]显著降低.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胫骨近端内侧角(proximal medial tibial angle,MPTA)[(72.3±6.6)°,(85.2±1.9)°,P<0.001]、股骨远端外侧机械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78.2±5.3)°,(87.4±0.9)°,P<0.001]、股胫角(femorotibial angle,FTA)[(182.8±4.4)°,(176.6±2.1)°,P<0.001]均显著改善.双下肢长度差[(24.6±6.8)mm,(11.9±4.3)mm,P<0.001]和机械轴偏移[(30.9±11.3)mm,(10.4±3.8)mm,P<0.001]显著减少.[结论]DFO、HTO联合截骨有效矫正膝内翻畸形的同时还可以增加患肢长度,短期的随访结果满意.

    膝内翻畸形胫骨高位截骨股骨远端截骨

    后稳定全膝置换衬垫安放次序的影响

    栗磊苏振炎张益宏邱文奎...
    936-9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posterior-stabiliz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PS-TKA)衬垫安放次序的影响.[方法]2021年1月-2021年10月本院骨科收治的初次TKA患者93例,随机分为先安组47膝和后安组46膝,比较两组临床与影像资料.[结果]先安组的手术时间显著少于后安组[(49.1±3.8)min vs(55.3±4.2)min,P<0.001],两组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地时间、切口愈合情况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出院时VAS评分、HSS评分、膝ROM均显著改善(P<0.05).出院时,先安组HSS评分[(75.3±5.9)vs(72.2±5.6),P=0.011]显著优于后安组.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两组患者术后髋-膝-踝角(hip-knee-ankle angle,HKA)、胫骨近端内侧角(medial proximal tibial angle,MPTA)、股骨机械轴远端外侧角(mechanical lateral distal femoral angle,mLDFA)均显著增加(P<0.05).术前两组间上述影像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先安组的mLDFA显著大于后安组[(91.1±1.1)° vs(90.6±1.3)°,P=0.011]o[结论]后稳定型全膝关节置换术中优先装配衬垫能够减少手术操作步骤,缩短手术时间,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聚乙烯衬垫影像学参数预后

    罗哌卡因浓度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的影响

    李小娜马成才蒋宇刘伟...
    941-9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罗哌卡因浓度对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方法]2022年1月-2023年8月100例全麻联合腰丛神经阻滞下行初次单侧髋关节置换术的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抛硬币法随机分为三组,所有患者术前均行腰丛神经阻滞,其中,32例采用0.25%罗哌卡因,34例采用0.30%罗哌卡因,另外34例采用0.35%罗哌卡因.比较三组围手术期资料.[结果]三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下床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0.25%组术中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mHg)[(98,8±1.2),(96.4±3.4),(90.4±4.8),(84.8±2.5),P=0.208]和心率(次/min)[(78.5±6.0),(77.4±6.9),(74.7±7.3),(75.2±6.3),P=0.076]均无显著变化,相比之下,0.30%组和0.35%组术中平均动脉压和心率均有显著变化(P<0.05).但是,三组间不良反应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疼痛情况方面,三组术后VAS评分、首次补救镇痛时间、镇痛泵按压次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次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髋关节置换术中腰丛神经阻滞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镇痛效果较更高浓度罗哌卡因无明显差异.

    髋关节置换术腰丛神经阻滞罗哌卡因浓度血流动力学

    郑重声明《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将依法追究冒充编辑部开设网站、征集稿件、乱收费的相关机构和个人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94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