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修复软骨损伤的研究进展

    李林臻刘琪焦泓焯张君涛...
    1486-1491页
    查看更多>>摘要:软骨是关节的重要结构,在关节腔内起润滑关节、缓冲压力的作用.软骨损伤会导致膝骨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临床用于治疗KOA的手段并不能修复受损软骨.近年来,滑膜间充质干细胞(sy-novi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SMSCs)以其在软骨损伤修复方面的独特优势,成为修复受损软骨的热点研究领域.本文对SMSCs修复软骨损伤的机制及体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推动SMSCs修复软骨损伤向临床转化.

    滑膜间充质干细胞膝骨关节炎软骨损伤软骨修复

    康复机器人在下肢功能障碍康复中的应用

    洪理徽李洪叶吕南宁刘明明...
    1492-1496,1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前下肢功能障碍的患者日益增加,下肢康复机器人的技术也在不断进步.下肢功能障碍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而下肢康复机器人的合理运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症状,做到精准康复,使康复策略更加优化.本文分别就不同下肢机器人的关键技术、装备特点,结合国内外研究现状进行阐述;对下肢机器人应用于不同关节和疾病的临床效果进行了分析;最后,对下肢康复机器人今后的发展进行了总结与展望.

    下肢功能障碍康复机器人脊髓损伤

    人工智能THA术前规划的尸体验证研究

    郑勇强王泽峰方阳振刘晓峰...
    1497-150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验证"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在大体标本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TH A)中恢复下肢长度的作用.[方法]在4具尸体行闭孔外肌肌腱止点的下为截骨标志的"肩对肩"THA,测量术后骨盆正位片下肢长度、尖肩距、截骨距、股骨头旋转中心(center of rotation,COR)纵向及水平偏移度、髋臼外展角及前倾角,并与人工智能辅助规划系统(AI-HIP)进行验证.[结果]4具尸体术后均达到双下肢等长.术后影像学与AIHIP规划的尖肩距、截骨距、股骨头旋转中心纵向偏移度及旋转中心水平偏移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影像学测量的髋臼外展角[(32.5±3.1)°vs(41.3±2.5)°,P=0.005]显著小于AIHIP规划的髋臼外展角,术后影像学测量的髋臼前倾角[(25.3±9.4)° vs(18.8±2.5)°,P=0.030]显著大于AIHIP规划的髋臼前倾角.术中测量的尖肩距显著大于术后影像测量[(26.3±2.6)mm vs(15.5±1.5)mm,P<0.001]和术前AIHIP规划[(26.3±2.6)mm vs(17.0±2.2)mm,P<0.001].[结论]尸体手术对AIHIP的验证表明,股骨侧"肩对肩"解剖标记定位法能够保证股骨侧假体准确置入合适位置,有效恢复下肢长度,尽管不同时间点测量的部分参数有差异.

    全髋关节置换尸体手术人工智能规划解剖标志测量

    自制导向器由后向前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

    邓永张季永李小波赵平...
    1502-150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自制导向器由后向前固定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撕脱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结果.[方法]2020年6月-2022年6月使用自制导向器由后向前固定治疗PCL撕脱骨折患者16例.镜下检查及清理,经PCL与股骨内髁间进入后内侧室,建立后内侧入口,置入导向器,尖端位于胫骨结节外侧缘,经内侧入口置入套筒,定位于PCL骨折块下方,由后向前建立胫骨隧道.用缝合钩经PCL实质部偏前缘引入高强度缝线,通过PDS线引出胫骨隧道,袢钢板悬吊固定.[结果]1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血管、神经损伤,患者均获(9.7±2.8)个月随访.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IKDC 评分[(51.3±5.6)vs(91.4±3.1),P<0.001]、Lysholm 评分[(46.3±3.4)vs(89.7±3.3),P<0.001]均显著改善.骨折均愈合良好,膝关节稳定,屈伸活动良好.[结论]自制导向器由后向前固定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隧道建立精准,操作方便简单,可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

    后交叉韧带撕脱骨折胫骨隧道自制导向器关节镜

    本刊网站新增继续医学教育版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506页

    智能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骨盆骨折

    王学霖吴征杰曾焰辉李灿辉...
    1507-15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智能机器人辅助骨盆复位后经皮固定骨盆骨折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2022年6月-2023年1月,15例骨盆骨折患者均接受了智能机器人辅助经皮固定治疗.术前采集患者骨盆CT资料,固定示踪器,将术中CT数据与术前CT图像配准后,分别在骨盆两侧置入相应的Schantz钉,通过规划设计复位路径后,机械臂自动运转将患侧骨盆移动到目标位置,实现骨盆闭合复位.最后根据骨盆类型采用空心螺钉、INFIX内固定等方式固定.[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未出现神经血管损伤、切口感染等并发症.手术时间平均(339.9±11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140.4±102.6)ml.残留移位平均(6.6±3.4)mm.Matta评分优良率为86.7%.[结论]机器人智能复位能够实现大多数移位性骨盆骨折的闭合复位,其操作安全、疗效显著,具有临床推广意义,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骨盆骨折机器人闭合复位经皮螺钉固定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网站增设在线发表栏目的公告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510页

    带蒂髂骨瓣空心钉固定青壮年股骨颈移位骨折

    苑芳昌管西亮李勇胡鹏...
    1511-15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带蒂髂骨瓣空心钉固定青壮年股骨颈移位骨折的中期临床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0年9月采用带蒂髂骨瓣空心钉固定治疗的19例中青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资料.[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29.3±9.8)min,切口长度(16.7±1.7)cm,术中出血量(50.5±6.7)ml,住院时间(10.1±1.0)d.随访时间(60.1±7.8)个月,完全负重时间为(12.2±4.3)周.与术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VAS评分[(3.1±1.8)vs(1.5±2.3),P=0.015]、髋屈伸 ROM[(113.3±7.3)° vs(129.2±8.3)°,P=0.018]、髋内-外旋 ROM[(76.3±3.2)° vs(89.5±2.7)°,P<0.001]、Harris评分[(79.4±2.3)vs(90.6±4.6),P=0.024]均显著改善.影像方面,骨折临床愈合时间平均(4.5±6.7)个月,与术后1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Garden指数无显著变化(P>0.05),但Tönnis评级显著进展(P<0.05),骨折愈合超过2年后2例出现股骨头坏死(Garden Ⅳ型).[结论]青壮年移位型股骨颈骨折采用带蒂髂骨瓣空心钉固定,中期临床疗效满意.

    股骨颈骨折骨缺损骨瓣空心螺钉

    本刊网站新增骨关节健康教育版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1514页

    3D打印个性规划桥接系统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

    陆继鹏吴中雄耿承奎陈卓远...
    1515-15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3D打印辅助桥接系统个性化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1月-2021年9月采用3D打印辅助桥接系统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46例患者的资料,评价临床和影像学效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78.3±16.2)min,术中出血量平均(210.2±113.3)ml,住院时间平均(13.1±5.0)d.随访12个月以上,与术后3个月相比,末次随访时疼痛VAS评分[(7.5±1.1),(2.1±0.9),(1.4±0.5),P<0.001]显著减少,Harris评分[(77.3±3.5),(87.5±3.2),P<0.001]和髋伸-屈ROM[(89.9±6.4)°,(124.3±7.9)°,P<0.001]显著增加.影像学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骨折对位显著改善[优/良/可/差,(0/2/3/41),(15/24/6/1),(14/25/5/2),P<0.001],颈干角[(93.7±3.9)°,(128.3±5.4)°,(126.2±5.2)°,P<0.001]显著增加,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结论]3D打印结合桥接系统固定股骨粗隆间骨折近期效果满意,有利于个性化治疗.

    股骨粗隆间骨折3D打印桥接系统内固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