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半月刊

1005-8478

jxwk1994@sina.com,jiaoxingtougao@163.com

0538-6213228

271000

山东省泰安市环山路217-1号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Journal Orthopedic Journal of China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国家级现代综合骨科学术期刊。坚持面向临床、面向基层、普及与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办刊方针,并强调信息权威性、理论前沿性、实践创新性。重点介绍脊柱四肢骨创伤、骨疾病、骨肿瘤、先后天畸形等各种原因引起的肢体残疾矫治与康复的新成果、新进展、新经验。现已被十余种数据库及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骶髂损伤固定的研究进展

    贾德位李仲张立峰
    434-439页
    查看更多>>摘要:骶髂损伤是骨盆损伤中的一部分,多由高能量创伤引起,常造成骨盆环的不稳定.目前多采取手术治疗,实现复位和固定,以允许患者早期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手术有多种内固定方式,分别为骶髂螺钉、前路骶髂关节钢板、骶骨棒、张力带钢板、可调试微创接骨板、TightRope、S2AI螺钉、后路钉棒、前路钉棒、Curvafix.每种方式各有特点,众多研究者从生物力学、临床效果、术后并发症等多角度对各种方式进行了对比研究,然而哪种方式更合适仍是骨科医生面临的挑战性问题.本文对国内外骶髂关节脱位固定方式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师提供参考.

    骶髂关节脱位固定方式研究进展

    本刊网站新增继续医学教育版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439页

    基于Notch通道右归丸对大鼠退变椎间盘的影响

    马涉刘侃杨敬言黄仁俊...
    440-4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右归丸对大鼠退变腰椎间盘结构的潜在干预机制.[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为健康大鼠,不做特殊处理;退变组采用纤维环穿刺法建立大鼠椎间盘退变模型.药物组在退变组基础上予右归丸灌胃2周.ELISA检测血清炎症因子IL-10、MIF、TNF-α水平;Western blot检测椎间盘组织中Ⅱ型胶原、Notch 1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退变组和药物组的大鼠血清白细胞介素-10(interleukin-10,IL-10)[(22.3±2.8)pg/mlvs(30.9±1.7)pg/ml vs(53.2±7.5)pg/ml,P<0.001]、巨噬细胞移动抑制因子(macrophage migration inhibitory factor,MIF)[(0.3±0.0)pg/ml vs(1.3±0.3)pg/ml vs(0.6±0.2)pg/ml,P<0.001]、肿瘤坏死因子 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12.5±3.0)pg/ml vs(52.6±1.5)pg/ml vs(34.9±3.2)pg/ml,P<0.001]含量均显著增加;此外,组织 Notchl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0.1±0.0)vs(0.8±0.1)vs(0.4±0.0),P<0.001],但是,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0.9±0.1)vs(0.2±0.0)vs(0.6±0.3),P<0.001]显著降低.与退变组相比,药物组的大鼠血清炎症因子IL-10含量显著增加(P<0.05),但MIF、TNF-α含量显著减少(P<0.05),Ⅱ型胶原蛋白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右归丸能够抑制椎间盘退变大鼠的炎症反应,减少细胞外基质降解,从而缓解大鼠椎间盘退变,其机制可能与调控Notch信号通路相关.

    椎间盘退行性变右归丸Notch通路炎症反应温阳法

    骨质疏松椎体骨折单侧椎弓根外经皮后凸成形术

    袁延胜苏保辉栾素娴
    446-4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的手术操作技术和初步临床疗效.[方法]对26例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患者,行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术.穿刺针沿穿刺点向椎弓根外缘逐步穿刺,调整穿刺针,透视正位像上穿刺针尖位于椎弓根外缘,侧位像穿刺针尖位于椎弓根中线,平行于上终板进针约1 cm.置入环锯,旋入约2cm后取出,沿穿刺工作套管置入球囊,缓慢扩张球囊至塌陷椎体高度恢复,撤出球囊,用骨水泥注入器在透视下低压将骨水泥推入椎体,进行椎体填充.[结果]26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骨水泥渗漏1例,切口红肿感染1例,皮缘坏死2例,切口血肿3例.随访时间6个月~3年,所有患者疼痛均明显缓解,恢复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仅2例发现其他椎体新发骨折外,再次给予PKP治疗,恢复满意.所有患者均未发生死亡或其他严重并发症.[结论]单侧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椎体骨折,操作可行,可缩短手术时间,疗效可靠.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经椎弓根外入路经皮后凸成形术

    本刊网站新增骨关节健康教育版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编辑部
    450页

    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缝合全层肩袖撕裂

    陈星朋赵东岳彭显博尹伟龙...
    45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介绍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缝合全层肩袖撕裂的手术技术和初步临床效果.[方法]2022年1月—2022年6月,30例全层肩袖撕裂患者接受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治疗.先于软骨外缘置入内排锚钉,再于足印区前后置入外排锚钉,利用外排锚钉缝线先行组织复位,然后取剩余内外排缝线双滑轮技术打结,不断分配缝线张力,避免传统缝合方法组织的牵拉作用,最终形成"W"线网覆盖肩袖组织.[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94.3±21.4)min,随访时间平均(14.8±3.1)个月,与术前相比,末次随访时 VAS 评分[(4.6±0.9),(1.1±0.8),P<0.001]、Constant-Murley 肩关节评分[(42.6±5.5),(76.4±3.7),P<0.001]、UCLA肩关节评分[(12.6±2.0),(28.8±1.8),P<0.001]均显著改善.肩关节前屈、外展及外旋角度较术前显著改善(P<0.05).未出现术后肩关节僵硬.影像显示肩袖愈合良好,连续性好.[结论]关节镜下新型减张技术治疗全层肩袖撕裂简单可行,早期临床效果满意.

    关节镜术全层肩袖撕裂新型减张修复

    腰椎减压术治疗腰膝综合征的疗效

    刘侃马涉于栋顾树明...
    455-4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腰椎减压手术治疗腰膝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10月-2023年1月腰椎减压治疗35例腰膝综合征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所有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脑脊液漏、过敏反应、胃肠道不适等症状出现.全部患者平均随访(5.2±1.6)个月.随术前,术后1周,术后1、3个月的时间推移,患者下肢放射痛VAS 评分[(6.2±1.0),(2.4±0.7),(1.1±0.7),(0.5±0.7),P<0.001]、膝关节周围疼痛 VAS 评分[(5.1±1.1),(2.1±1.1),(1.2±0.7),(0.9±0.9),P<0.001]、WOMAC 评分[(51.1±9.5),(31.5±6.6),(16.9±4.0),(10.3±3.7),P<0.001]均显著降低,而JOA评分[(9.2±2.1),(21.3±1.8),(23.5± 1.7),(24.6±1.9),P<0.001]和 Lysholm 评分[(55.8±9.8),(72.3±7.3),(77.9±6.2),(85.3±3.9),P<0.001]均显著增加.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椎管面积显著增加[(151.9±37.2)mm2,(180.3±34.9)mm2,P=0.002].[结论]腰膝综合征行腰椎减压手术治疗后,患者下肢放射痛、膝关节周围疼痛明显减轻,腰椎及膝关节功能、椎管面积显著改善.

    腰膝综合征经皮椎间孔镜技术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腰椎后路椎间融合术

    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李冬月苏庆军张希诺陶鲁铭...
    459-4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单侧双通道内镜(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y,UBE)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sequestrated lum-bar disc herniation,SLDH)的安全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7月-2021年10月应用UBE治疗的27例S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俯卧位全麻下UBE摘除脱垂游离的髓核组织,评价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27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平均(88.5±12.8)min,术中均未发生血管、神经损伤、类脊髓高压反应等相关并发症,硬脊膜撕裂1例.随访时间平均(19.2±4.0)个月.随着术前、术后6个月和末次随访的时间推移,腰痛VAS评分[(3.2±1.8),(0.8±0.5),(0.2±0.2),P<0.001]、腿痛 VAS 评分[(7.8±1.1),(1.0±0.4),(0.4±0.4),P<0.001]和 ODI 评分[(74.4±5.3),(17.8±1.3),(10.7±1.3),P<0.001]显著减少,JOA评分[(14.5±2.7),(22.6±3.1),(25.9±2.8),P<0.001]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复发1例,按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优良率96.3%.影像学方面,随时间推移椎管占位率[(56.4±13.3)%,(8.9±3.0)%,(8.9±3.0)%,P<0.001]显著下降,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和腰椎前凸角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单侧双通道内镜治疗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安全有效,临床效果满意.

    单侧双通道内镜椎间盘切除术脱垂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

    全膝置换术止血带与控制性低血压的比较

    李兴龙刘家伟丁亚程建军...
    463-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比较止血带与控制性低血压在全膝关节置换中应用的早期结果.[方法]2022年9月-2023年1月125例膝骨性关节炎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两组,其中,60例使用止血带(TQ组),65例使用控制性低血压(CH组).比较两组早期临床及检验资料.[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TQ组术中失血量[(60.2±12.7)mlvs(89.1±16.5)ml,P<0.001]显著少于 CH 组,但前者术后引流量[(160.1±39.4)ml vs(128.0±37.5)ml,P<0.001]、隐性失血量[(550.2± 277.7)ml vs(420.4±273.1)ml,P=0.009]、总失血量[(770.5±275.1)ml vs(637.4±271.2)ml,P=0.007]显著多于后者.两组术后膝关节ROM 和 HSS 评分均显著增加(P<0.05),术后 5 d 及 1 个月,TQ 组膝关节 ROM[(95.5±6.4)° vs(100.5±7.1)°,P<0.001;(106.2±8.3)° vs(109.4±7.6)°,P=0.025]和 HSS 评分[(67.7±5.9)vs(72.3±6.9),P<0.001;(81.1±4.6)vs(83.3±4.5),P=0.010]均显著少于 CH 组.检验方面,两组患者术前Hb、Het、APTT、PT、Fib、D-D、CRP、IL-6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Q组术后第1 d Hb、Hct、APTT、PT和术后第3dHb、Hct、APTT显著低于CH组(P<0.05),而术后第1 d前者的D-D、CRP、IL-6和术后第3 d Fib、D-D、CRP、IL-6均显著高于后者(P<0.05).[结论]全膝置换采用控制性低血压可减少总失血量,缓解术后高凝状态,减少炎症反应,促进膝关节功能的早期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止血带控制性低血压早期康复

    复发性髌骨脱位胫骨结节截骨移位内侧髌股韧带重建

    何伟江潮朱伟左华...
    468-4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联合双隧道等长重建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5月-2022年5月本院收治的20例复发性髌骨脱位的患者资料,均行双隧道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截骨移位.评估临床及影像结果.[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65.3±6.7)min,随访时间平均(12.2±0.7)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12个月患者Lysholm评分[(53.7±9.9),(86.5±6.0),P<0.001]、Kujala评分[(55.5±6.3),(83.7±7.9),P<0.001]、IKDC评分[(54.6±8.7),(86.7±6.9),P<0.001]均显著增加.至末次随访时,所有患者均无再脱位发生.影像方面,与术前相比,术后 12 个月,患者髌骨适合角(patellofemoral congruence angle,PCA)[(28.2±4.4)°,(13.3±2.6)°,P<0.001]、髌骨倾斜角(patella title angle,PTA)[(23.1±4.8)°,(8.9±2.9)°,P<0.001]、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沟距离(tibial tubercle-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22.1±1.74)mm,(11.9±1.9)mm,P<0.001]、股四头肌角(quadricep angle,Q 角)[(23.1±2.4)°,(15.1±2.6)°,P<0.001]均显著减小,但髌股关节软骨厚度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双隧道等长重建MPFL联合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疗效显著.

    复发性髌骨脱位胫骨结节截骨移位术内侧髌股韧带等长重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