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视域下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路径研究

    孙靓
    112-113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马克思主义宗教观的视域出发,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根基,以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为研究对象,对天津市部分高校大学生的国家安全意识现状开展调研并进行科学统计分析,阐明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的现状,论述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面临的挑战、取得的成效以及存在的问题,以此为基础,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根基,针对性地从培育目标、培育内容、培育方式和培育场域角度提出新时代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行之有效的路径.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大学生国家安全意识培育路径

    新时代学生军训基地长效育人机制研究

    王小宁牛兴玮
    114-116页
    查看更多>>摘要:分析高等学校军训基地育人机制,加强军训基地软实力建设,有利于依托军训基地开展的学生军事训练工作进一步科学化、系统化.文章从硬件环境、文化环境、教育环境、技术环境、运维环境、研创环境 6 个维度阐释军训基地育人的环境要素.同时从人员、物资、地域与制度四个方面提出基地内涵式发展的建议,最后本文也结合全民国防教育针对基地长效育人做出初步展望.

    学生军训军训基地育人环境

    甘肃甘南各民族"三交"史融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探索研究——以甘肃民族师范学院为例

    徐艳丽辛向前
    117-119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通过概述甘肃甘南各民族"三交"史,揭示其历史渊源和文化内涵,探讨了各民族"三交"史对铸牢教育的意义,包括促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培养、丰富教学内容,以及校本化建设的实现.在方法论方面,本研究采用历史梳理、专题研究和个案研究相结合的方法,对各民族"三交"史进行整合和深入分析.进一步,通过实践路径分析,强调以党的民族理论为指导、教育教学内容为参照、突出地方资源特色、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以及校本化课程建设为目标的重要性.

    甘肃甘南"三交"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实战化背景下的士官学员职业教育教学方法改进

    赵尚谢程
    120-121页
    查看更多>>摘要:让士官感受、贴近、达成实战化是士官职业教育的终极目标,也是教员与学员共同努力的方向.目前来说,实战化的教学不仅呼应着士官学员的需求,也响应着时代的号召,更是应对波云诡谲的世界大环境的有力举措.文中针对士官学员日常训练、操课以及教员上课、演训过程中存在的共性、个性问题,提出了改进实战化教学方法的举措,让士官学员在训练中更贴近实战化,操课氛围更加浓厚、教员的授课方法更具科学性,学员学习知识兴趣更加高昂.

    实战化士官学员改进教学方法

    基于以典育人视域下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现状及方法探析

    成璐张宏亮孙嘉星
    12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典故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概括表达,更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中体现.其语言简练内容充实,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与深刻的价值取向,对于启迪心智、价值引领具有独特价值.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教育领域的讲话及文章中多次引经据典,引导青年学子成长成才,为以典育人作出生动的示范.以典育人具有典故覆盖时间范围久、涉及体裁广泛、运用技巧多样等特征,主要精神内涵包括崇德向善、惜时劝学、开拓创新、实践奋斗.基于以典育人视域,目前思政教育存在着教学形式单一,难以激发学生兴趣;理论艰深晦涩,难以达到一定实效等问题.我们可以在:吸收传统文化,塑造健全人格;丰富教学形式,提高学习效果;坚持示范带动,发挥表率作用;巧用文化语言,激发学习兴趣等诸多方面进行努力.作为思政教育工作者,我们要学习好以典育人教育方法,利用好习近平用典资源,激励广大青年自觉投入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深刻实践中.

    以典育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探析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及引导探究

    汲秋宇李晓璇刘兴来李达...
    125-1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络舆情是社会舆情在网络空间的映射,是社会舆情的直接反应.随着全媒体时代的到来,网络舆情的出现像是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的价值观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考察了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引导策略,力求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科学、理性地面对网络舆情,进而为校园和谐稳定做出积极贡献.

    全媒体时代网络舆情大学生价值观影响引导

    "三全育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研究——以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为例

    杜晓霞
    127-128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政课改革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内在要求.本文以我院思政课现状为研究基点,在肯定我院思政课建设整体有所提升的基础上,就存在的三个问题及存在问题原因进行了深层剖析,最终提出了更新育人理念,构筑育人合力,强化教师教学质量意识,落实落细教学环节和转变学生观念,增强主体能动性的思政课改革举措.

    三全育人高校思政课改革创新

    三线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路径探索——以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颉琼
    129-1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的二十大将教育、科技、人才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深刻阐述了精神文明的内涵和重要作用,对精神文明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三线精神内容可简要表述为"艰苦创业、无私奉献、团结协作、勇于创新",它是我们延续革命精神、增强党性修养、坚定理想信念、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三抓三促"、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精神动力,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瑰宝,将三线精神融入高等院校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本文以甘肃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为例阐述了三线精神融入高职院校的路径.

    三线精神高职院校路径

    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现状与培育路径研究——基于西藏大学学生的调查研究

    康玉环周淑珂
    131-133页
    查看更多>>摘要: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期,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具有丰富内涵的中华民族共同体理念.大学生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现状出发,以西藏大学为例,采用问卷调查法,分析大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的必要性,探讨并为高校大学生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提供相应的建议,以此在新时代构建更加牢固的中华民族共同体.

    西藏大学学生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培育路径

    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策略探究

    雷沙沙屈婉蓉
    134-135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高校课程思政建设初见成效,新媒体的应用开创了课程思政建设全新局面,高校要顺应新媒体时代发展形势,积极加强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将思政教育融入高校专业教育和教学管理中,致力于发挥新媒体优势.本文分析了新媒体对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积极影响,指出新媒体时代高校课程思政教学形式,在此基础上,重点论述新媒体背景下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有效策略,旨在达成立德树人目标,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新媒体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