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和转接工作研究

    李媛媛
    148-149页
    查看更多>>摘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和转接工作,是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深入的重要体现,本文通过阐述并分析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管理和转接工作中产生的一系列问题,探索从构建"一落实、二确认、三反馈、四报告"工作机制;构建"一对一"组织关系落实跟踪制度;加强大学生党员的教育阵地建设;建立高校党务工作定期培训制度;坚持党建引领,提供就业服务等方面提出对策研究.

    毕业生党员组织关系转接研究

    论中国式现代化的唯物史观底蕴

    马琳玥
    150-152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式现代化,既深刻体现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社会主义本质,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对于现代化理论的丰富与创新,也突显着唯物史观强大的真理伟力与光芒.中国式现代化的具体阐述中都蕴藏着深厚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础,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等都是唯物史观在当代的应用与发展.唯物史观涵养中国式现代化道路,要求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不断推动唯物史观与中国式现代化的理论创新,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

    唯物史观中国式现代化理论创新

    会宁"双地"资源挖掘及创意提升

    周思远
    153-155页
    查看更多>>摘要:会宁是长征的会师地,流传下来包括长征精神在内的许多红色精神.本文通过对现有书籍和已有研究的分析,深度挖掘史料,探访革命旧址,提出新的方向重新讲述发生在海宁的红色故事,沿着挖掘红色历史、探究红色精神的脉络,展示了运用新媒体等方式进行创意提升和宣扬红色精神的有效手段.

    会宁红色资源新媒体

    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探索

    蒋小军
    156-157页
    查看更多>>摘要:党史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德育功能与教育价值,将党史文化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行相互结合,可以创新高校思政教育形式、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帮助学生建立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在其中如何将党史文化更好地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了当前阶段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改革所需要考虑的重点问题.本文在简要分析党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应用价值基础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融入党史文化的策略与路径进行探究分析,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改革形成有价值的依据支持.

    党史文化德育功能思政教育实效融入路径教育价值

    基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党建创新研究

    刘敏
    158-160页
    查看更多>>摘要: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以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为实践基础,在党建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基于此,首先解读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内涵,从多样性、一致性、发展性三个方面探讨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特征,继而阐释了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党建价值,包括政治导向价值、精神鼓舞价值、行为规范价值,并构建了基于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党建创新路径.

    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建党精神党建

    高校"四史"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路径探索

    马敬
    161-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文从把握"四史"教育的育人内涵来着手以明确"四史"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价值和方向,通过对"四史"教育第二课堂现状的分析,针对性地提出"四史"教育第二课堂建设的建议.

    "四史"教育第二课堂建设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一体化的探索和实践

    沈峰
    163-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职教育承载着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思想政治理论课作为高职院校的必修课程,承担着塑造健全人格、培养正确道德价值观念的重大责任.近年来,"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为新型的教育理念和实践策略,正在构建一个更加开放和动态的教学生态系统,对于构建高效课堂具有重要作用.鉴于此,本文主要探究如何在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实现"教、学、评"一体化.

    高职教育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评"一体化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路径

    刘橦白云萍
    165-167页
    查看更多>>摘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就是要引导各族人民牢固树立休戚与共、荣辱与共、生死与共、命运与共的共同体理念.[1]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各族人民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从自在到自觉再到自信的发展过程,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入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内容,对高职院校大学生增强"五个认同",树立"四个与共"意识具有重要意义,高职院校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深入挖掘民族团结人物故事、创新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党史学习参与度、打造专题教学,提升党史教学实效性、树立大历史观,大力宣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高职院校"中共党史"课教学

    军校大学英语教学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四维""三环"

    何苏宁万慧洪姗
    168-170页
    查看更多>>摘要:大学英语是院校人才培养的核心基础课程,对培养既具国际视野又具家国情怀的新型军事人才具有重要支撑作用.本文从词汇教学、篇章教学、课程思政和军事转型四个维度,分别从三个环节入手探讨如何在大学英语教学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三进入".

    大学英语教学党的二十大精神四维三环

    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探索

    沙婷婷卜俊兰
    171-172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是适应数字化时代教育需求的重要路径之一.本文围绕教师数字素养提升的价值、现状和路径进行了探讨.首先,分析提升教师数字素养对教师成长为"四有"好教师、契合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融合趋势、满足数字时代学习者需求变化等方面的价值意义.其次,深入解读了当前教育数字化转型的现状,包括顶层设计待完善、教师对数字化转型认识不足、技术应用与育人功能平衡问题、教师设计能力不足等方面.最后,从国家、高校和教师自身三方面入手,着力在赛、教、研、改四方面增强思政课教师数字化课程建设能力、建立并完善数字化教学能力评估标准等路径,以提升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数字素养.

    高校思政课教师数字素养提升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