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军转民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军转民
中国军转民

苏宁

月刊

1008-5874

chinajzm@126.com;bianjibu@chinajzm.com

010-82803380

100088

北京海淀区花园路7号新时代大厦7层

中国军转民/Journal Defense Industry Conversion in China
查看更多>>宣传国防科技工业军转民方针政策、成就、经验,报道军转民技术与产品,推动军工技术向民用转移和军民两用技术产业化。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加强党建工作思想教育引导毕业生党员高质量就业

    施春燕
    173-174页
    查看更多>>摘要:毕业生的党建工作是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毕业生党员进入社会后的言行不仅反映了其所在高校的整体党建水平,也关系到其自身未来就业与发展的前景.因此,重视高校毕业生的党建工作,努力培养出综合水平较高的毕业生党员,让他们在发挥党员应有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从而提升自身的就业竞争力,实现其更高质量的就业,为国家建设积蓄后备力量.

    党建工作高校毕业生就业

    基于红色文化资源的高校学生教育研究

    宋丽丽李涵云佘诗荣
    175-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红色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最鲜亮的底色,在我国960多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大地上红色文化资源星罗棋布",是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活教材",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大连外国语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百川梦工场"作为学校重点培育的工作室,充分发挥专业优势和地理优势,将辽宁红色文化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之中,不断推进高校思政教育理论入脑入心、思政教育实践走深走实,构建了"课堂教育—红色文化资源—实践教育"的三全育人模式.

    红色文化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育人大连外国语大学"百川梦工场"

    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三重维度

    唐辉
    178-179页
    查看更多>>摘要: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具有丰富精深的内涵和育人价值.推进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思政课教学成为当下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工作的重要任务.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民办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不仅丰富了思政课教学的内容,还扩展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宣传渠道.文章从思政教师、课堂教学、实践教学三个维度分析了伟大建党精神融入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的路径.

    伟大建党精神民办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三重维度

    高校思政课讲好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三个着力点

    王一茗
    180-18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斗争精神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史中,是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所积累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思政课教学中的重要资源.在高校思政课中讲好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发挥育人实效,是新时代大学生发扬斗争精神、增强斗争本领的必要渠道,也是高校思政课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现实诉求.思政课教师要紧扣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的学理性,深挖斗争精神内涵,突出育人旨归;要围绕斗争精神价值,强调落地落实;要服务斗争精神实践,强调守正创新,将思政课"讲深""讲透"讲活".

    高校思政课中国共产党斗争精神

    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

    王媛媛
    182-183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教育领域不断变革,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于人才培养过程的教学主张逐渐盛行.高校必须树立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从多个角度去探索思想政治与专业内容的结合点,将其有机融入课堂教学中,并结合实践教学丰富思想政治教学资源.本文首先对高职学前教育专业群课程思政实践的现状和价值展开分析,然后提出了几点有效的实践策略.

    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群课程思政

    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建设探析

    翁贤锋
    184-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思想政治理论课对青年大学生的成长至关重要,要发挥好这一课程的功能,加强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建设是一个重要方面.随着意识形态斗争形势的 日益复杂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建设也面临着严峻挑战.要改变这一现状,应从加强对教师话语权建设的领导,夯实教师话语权建设的理论支撑,调动教师话语权建设的积极性、强化话语对象的教学主体地位等方面去努力,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课程教学的主导权和话语权.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话语权建设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融入生命道德教育研究

    谢楚豪
    187-188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在高等教育深度变革的时代背景下,各个学科的教育都出现了明显的变动和调整.在高校所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更是需要充分认识到生命道德教育工作的重要性,结合学生发展的实际情况,将二者的优势进行高度融合,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此,本篇文章在综合了相关调查和研究之后完成,结合生命道德教育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必要性展开分析,并浅析具体的融合和发展策略.

    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生命道德教育

    基于内化视角的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价值、内容与实施路径

    于炜杰
    189-191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内化要以职教特征为切入点,有效引导学生从理解到认同,再到最后对劳动价值的遵循.当前,高校对劳动教育中思政元素挖掘力度不足,对思政教育价值认识还存在一定的误区,缺乏劳动教育机制的构建,弱化劳动教育的育人效果.高校需将教师与学生主体二者的内化要素功能充分发挥出来,搭建劳动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的平台,创设融合介体,构建校内外三全育人体系,融入思政教育"知-行-情"过程,提高劳动教育的实效.

    内化高校思政教育融合劳动教育

    以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助推高校党建工作

    战惠
    192-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中国共产党一百多年波澜壮阔的奋斗历程中,辽宁人民始终与党中央同向同行,为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贡献了重要力量.在辽宁这块热土上,留存着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这是辽宁人民自强不息、积极进取精神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方式.本文在阐释辽宁红色文化资源相关概念、辽宁红色文化与党建工作关系的基础上,分析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对开展高校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着重探索辽宁红色文化资源助推高校党建工作的有效途径,以期提升高校党建工作的实效性.

    辽宁红色文化资源高校党建工作

    协同育人背景下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探索

    张一诺罗雪莲
    19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高校教育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要与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紧密联系,但目前我国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文章从政府、高校、就业单位三方协同育人模式的内涵进行剖析,从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的概念框架的四个维度对高校目前实践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从搭建协同培养合作平台、优化课程内容、完善指导计划、协同开展课程组织和教学等方面提出策略,提升实践课程育人效果.

    协同育人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