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中国康复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

黄晓琳

双月刊

1001-2001

kfk@tjh.tjmu.edu.cn

027-83662686

430030

武汉解放大道1095号同济医院

中国康复/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康复》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论述全面康复的学术性期刊,旨在加强学术交流,提高我国康复水平,发展我国康复事业,全面介绍国内外康复医学及全面康复的现状、最新成果、新理论、新进展、新方法、新技术,促进学术探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针刺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观察

    杨柳顾玉玲高松年刘巧云...
    451-45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针刺联合镜像疗法(MT)对脑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4组,对照组(A组)、针刺组(B组)、镜像组(C组)、联合组(D组),每组20人.4组患者均进行常规综合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B组增加针刺治疗,C组增加MT,D组增加针刺治疗和MT.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评估4组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的上肢部分(FMA-UE)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Wolf上肢运动功能(WMFT)评分.结果:治疗后,4组FMA-UE评分、MBI评分、WMFT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所升高(P<0.01),上述3项评分:D组明显高于A、B、C组(P<0.05),B组高于A组(P<0.05),C组高于A组(P<0.05),B、C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刺联合镜像疗法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比单一使用针刺或镜像疗法更有利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

    针刺镜像疗法脑卒中运动功能

    衰弱和神经心理缺陷

    Canevelli M陈陆蕊陈灿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
    455页

    基于虚拟现实技术的颈部康复训练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研究

    韩雪卢小红刘换俞霭晏...
    456-4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基于虚拟现实(VR)技术的颈部运动评估及康复训练系统对颈型颈椎病患者颈痛和运动功能的疗效.方法:收集2023年3月~11月我院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30例,2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进行颈部主动康复训练,研究组进行虚拟现实颈部康复训练,每周5次,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采用疼痛数字评价量表(NRS)、颈部残疾指数量表(NDI)进行评定,采用VR技术的颈部运动评估系统测量患者颈椎关节活动度.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的NRS、ND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研究组更低于对照组(P<0.05);2组患者的颈椎活动度(前屈、后伸、左屈、右屈、左旋、右旋)均大于治疗前(P<0.05),研究组更大于对照组(P<0.05).结论:基于VR技术的颈部运动评估及康复训练系统可改善颈型颈椎病患者的颈椎运动功能,增加颈椎关节活动度,减少疼痛.

    颈型颈椎病虚拟现实康复训练疼痛

    运动和辅助氧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影响

    Neunhauserer D武睿迪陈灿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
    460页

    手功能机器人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患者手功能的疗效

    刘智岚贺桂萍袁景王年...
    461-46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手功能机器人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复杂性区域性疼痛综合征(CRPS)患者的康复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CRPSI型患者4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21例和研究组19例,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研究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及手功能机器人镜像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6周后采用CRPS严重性评分(CSS)综合评价疾病严重程度,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疼痛程度,握力体重指数评价抓握能力,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MA-UE)手部评分评估手功能,以及水置换法测量患手水肿体积的观察指标变化.结果:治疗6周后,2组的CSS、VAS评分、患手水肿体积均低于治疗前(P<0.01),研究组握力体重指数、FMA-UE手部评分均高于治疗前(P<0.05);治疗后研究组CSS总分、患手水肿体积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握力体重指数、FMA-UE手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功能机器人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后CRPS患者的手功能的恢复有良好的改善作用.

    镜像疗法机器人脑卒中复杂性区域性疼痛

    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与膈肌功能影响的临床研究

    宋佳苧苏强徐磊于灿灿...
    465-4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对脑卒中患者肺功能与膈肌功能改善的疗效,为促进脑卒中患者呼吸康复提供依据.方法:选取118例脑卒中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呼吸训练(腹式缩唇呼吸训练、叩击排痰训练、胸廓松动训练),研究组给予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共4周.比较2组患者干预前后的肺功能与膈肌功能的变化,包括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量(FEV1)、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与呼气流量峰值(PEF)、最大吸气压(MIP)、吸气末膈肌厚度(DTei)、呼气末膈肌厚度(DTee)、膈肌增厚率(DTF)与膈肌活动度.结果:干预4周后,2组患者FVC、FEV1、FEVi/FVC、PEF、MIP值均高于干预前,且研究组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DTei、DTF值与膈肌活动度均大于治疗前,且研究组大于对照组(均P<0.05),但2组患者治疗后DTee的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较常规呼吸训练改善脑卒中患者肺功能和膈肌功能效果更为显著.

    脑卒中渐进抗阻吸气肌训练膈肌功能肺功能

    高强度功能性训练对心代谢健康的影响

    Smith L陈陆蕊陈灿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
    469页

    气管切开的慢性意识障碍患者吞咽功能结局影响因素分析

    陆蓉蓉何志杰吴军发白玉龙...
    470-47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影响严重脑损伤所致意识障碍伴气管切开的患者吞咽功能恢复的因素.方法:本研究回顾性收集脑损伤后存在气管切开的意识障碍患者的病史资料.包括入院时的人口统计学特征、昏迷恢复量表修订版(CRS-R)评分、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改良染料试验(MEBDT)结果、气切置管时间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本研究最终纳入141例受试者,并在1年时进行随访,根据随访1年时的FOIS评估,将患者分为吞咽功能差(FOIS分级1~3级)71例和吞咽功能好(FOIS分级4~7级)70例,收集气管拔管情况、GCS评分和FOIS评分.138例受试者的结果纳入最终分析.应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各因素与吞咽功能恢复的相关性.结果:吞咽功能好组拔管率高于吞咽功能差组(P<0.01),吞咽功能好组GCS≥8分的比率高于吞咽功能差组(P<0.05).根据Logistic回归分析,MEBDT、1年内拔除气切套管、1年时的GCS评分对1年时吞咽功能恢复影响显著(P<0.05,0.01).结论:在严重脑损伤所致的气管切开伴吞咽障碍的意识障碍患者中,与吞咽功能恢复较好相关的因素包括初始MEBDT结果、1年内拔除气切套管和1年时的GCS评分.

    吞咽障碍意识障碍气管切开获得性脑损伤

    手指屈肌的血流限制训练与高强度抗阻训练

    Javorsky T卢冲陈灿WHO康复培训与研究合作中心(武汉)...
    474页

    体外冲击波疗法对肩袖修复术后关节僵硬的疗效研究

    范登煌鲍王筱毛琳许志生...
    475-4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功能恢复阶段活动受限患者的疗效.方法:选取肩袖修复术后继发肩关节僵硬患者97例,分为常规康复组49例和冲击波组48例,常规康复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冲击波组接受常规康复及体外冲击波治疗.2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4周、8周后采用Constant-Murley肩关节功能评分量表(CMS)、视觉模拟评定表(VAS)和被动关节活动范围(PROM)测量评估肩关节功能.结果:治疗4周、8周后,2组CMS评分及PROM均高于治疗前(P<0.01),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前(P<0.01),冲击波组CMS评分及PROM高于常规康复组(P<0.01),VAS评分低于常规康复组(P<0.01).治疗8周后,2组CMS评分及PROM均高于治疗4周后(P<0.01),2组VAS评分均低于治疗4周后(P<0.01).结论:对于关节镜下肩袖修复术后继发肩关节僵硬患者,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体外冲击波治疗能够改善患者的肩关节功能,并在减轻疼痛方面疗效显著.

    肩袖损伤关节僵硬冲击波治疗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