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吴弦光、李建军

月刊

1006-9771

cjrtponline@263.net

010-67567673,87569723

100068

北京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肩部控制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及上肢功能的效果

    胡永林马颖窦超陆安民...
    8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肩部控制训练基础上联合神经松动术治疗脑卒中偏瘫患者肩痛的效果.方法 2020年1月至2021年11月,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43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1)和治疗组(n = 22).对照组采用肩部控制训练,治疗组加用神经松动术.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疼痛数字表法(NRS)和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进行评定.结果 对照组脱落1例,治疗组脱落2例.两组治疗后NRS和FMA-UE评分显著改善(|t|>7.898,P<0.001),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t|>2.337,P<0.05).结论 肩部控制训练联合神经松动术能显著缓解脑卒中偏瘫患者的肩痛,改善其上肢运动功能.

    脑卒中偏瘫肩痛神经松动术肩部控制训练

    M1区联合背外侧前额叶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患者脑电图θ振幅的效果

    刘冬徐子涵李江鞠萍...
    87-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索左侧M1区联合背外侧前额叶(DLPFC)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脊髓损伤后神经病理性疼痛(NP)的效果及脑电图θ频段振幅的变化.方法 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青岛大学附属医院脊髓损伤后NP患者50例,随机分为M1区刺激组(n = 25)和M1区DLPFC联合刺激组(联合刺激组,n = 25).M1区刺激组接受左侧M1区10 Hz rTMS,联合刺激组接受左侧M1区DLPFC联合rTMS,共3周.干预前后,采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SF-MPQ)、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进行评估,脑电图θ频段振幅评估大脑电生理活动变化.结果 M1区刺激组脱落4例,联合刺激组脱落2例.干预后,两组SF-MPQ总分及各子量表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降低(|t|>2.523,P<0.05),M1区刺激组前额区和额区θ频段平均振幅显著下降(|t|>5.243,P<0.001),联合刺激组前额区、额区、中央区和顶区θ频段平均振幅显著下降(|t|>4.630,P<0.001);联合刺激组SF-MPQ总分及各子量表评分,HAMD评分和HAMA评分均低于M1刺激组(|t|>2.270,Z =-1.973,P<0.05),联合刺激组前额区、额区、中央区、顶区θ频段平均振幅均低于M1区刺激组(P<0.05).结论 高频rTMS是脊髓损伤后NP患者的有效镇痛手段,可以改善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降低θ频段振幅.与M1区rTMS刺激相比,M1区DLPFC联合rTMS疗效更显著.

    脊髓损伤神经病理性疼痛重复经颅磁刺激脑电图θ频段振幅

    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行双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差异

    魏梦力钟亚平周易文桂辉贤...
    95-10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步态活动时双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差异.方法 2023年4月至6月,于武汉体育学院附属医院招募单侧前交叉韧带重建患者男性12例、女性8例,采集步行时双侧下肢肌肉的肌电,采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健、患侧腿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肌肉相对权重.结果 男性健侧腿解析出6类肌肉协同元,患侧腿解析出5类肌肉协同元,缺乏以胫骨前肌为主要参与肌肉的协同元2;女性健、患侧腿则均解析出6类肌肉协同元.相比于健侧腿,男性参与患侧腿活动的各类肌肉协同元的峰值激活用时均无显著变化(P>0.05);女性的协同元3、协同元5的峰值激活用时增加(P<0.05).男性患侧腿协同元1的股直肌相对权重降低(P<0.05);女性患侧腿协同元2的股外侧肌相对权重升高(P<0.05),股二头肌相对权重降低(P<0.05),协同元3的股直肌的相对权重降低(P<0.05),协同元6的股二头肌相对权重降低(P<0.05).结论 步行期间,男性患侧腿冻结主导踝关节背屈功能的肌肉协同元参与以增强踝关节稳定性,降低承重反应期股直肌的相对权重以弱化膝关节落地缓冲功能;女性主导患侧腿承重反应期、支撑相中期动作的协同元激活延迟,增强承重反应期股外侧肌的相对权重,降低承重反应期股直肌、股二头肌与支撑相中期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以限制膝关节屈曲活动.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步行肌肉协同运动控制

    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对儿童青少年肱骨髁上骨折伴尺神经损伤的效果

    罗丽华王雨生李剑锋董继革...
    105-11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对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青少年的肘关节功能障碍与尺神经损伤的效果.方法 2016年1月至2021年12月在中国中医科学院望京医院治疗的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术后的儿童青少年49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4)和治疗组(n = 25).对照组采用蜡敷治疗和针灸治疗,治疗组采用药物熏蒸、关节松动术及肌电生物反馈治疗,治疗12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肘关节评定表(HSS)和英国医学研究院神经外伤学会报告(MCRR)进行评估.结果 治疗后,两组HSS评分均显著升高(|t|>8.345,P<0.001),治疗组HSS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 = 4.536,P<0.001),治疗组治疗前后HSS评分差值高于对照组(t = 3.717,P<0.05).治疗组尺神经恢复优良率高于对照组(χ2 = 5.975,P<0.05).结论 术后早期综合康复可改善并发尺神经损伤的肱骨髁上骨折儿童青少年的肘关节功能,促进尺神经恢复.

    儿童青少年肱骨髁上骨折尺神经损伤肘关节功能障碍早期综合康复

    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短期膝关节功能及其影响因素

    王子豪李昕华蒋慧萍郭赛男...
    111-1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查患者全膝关节置换术出院后短期膝关节功能状况,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2022年12月至2023年4月,将在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行全膝关节置换术即将出院的患者140例作为调查对象.基于文献回顾选定潜在的影响因素,出院前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康复锻炼依从性量表、康复锻炼自我效能量表(SER)、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关节活动度进行调查,出院后1个月采用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进行评定.结果 共随访130例.患者出院后1个月HSS评分40~82分,平均(70.89±6.26)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B =-0.423,95%CI-0.622~-0.224,P<0.001)及出院前VAS(B =-1.016,95%CI-1.198~-0.113,P = 0.028)、康复锻炼依从性(B = 0.267,95%CI 0.121~0.413,P<0.001)、SER(B = 0.478,95%CI 0.315~0.642,P<0.001)、膝关节屈曲挛缩角度(B =-0.251,95%CI-0.414~-0.088,P = 0.003)可影响患者在出院后1个月HSS评分(R2 = 0.615,F =17.106,P<0.001).结论 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在出院后短期膝关节功能恢复基本良好,但仍有很大上升空间,临床医护人员需针对其影响因素设计并实施相应的干预措施,提高患者术后短期功能.

    全膝关节置换术关节功能短期康复康复现状影响因素

    教育情境下辅助技术应用:政策架构与核心领域

    郝传萍
    119-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研究国内外关于残疾儿童辅助技术服务相关政策与核心领域,探讨教育情境下特殊儿童辅助技术的应用.方法 基于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国内关于辅助技术服务相关政策和理论架构,采用WHO辅助技术服务体系6大要素和5P服务模式的要素理论,以及国际国内辅助技术分类和目录清单,分析教育情境中辅助技术的政策架构和核心领域.结果《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给出教育情景中辅助技术的定义和分类,以《残疾人权利公约》(CRPD)为核心、《残疾儿童辅助技术》策略构成了国际政策的核心,教育情景下辅助技术应用的核心领域,依据WHO辅助技术服务体系的领导力与治理能力、筹资、健康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医药技术和健康信息系统6大要素,建立由伙伴、政策、产品、从业人员、服务提供5个相关领域构成的5P模式的以人为本的辅助技术生态系统,重点关注促进获得和使用辅助技术的相关人员、相关政策、相关产品、相关从业人员和相关服务.结论 教育情境中辅助技术的应用政策与核心领域以ICF为基础,以CRPD为核心,以《残疾儿童辅助技术》策略而形成,其主旨在于科学界定教育情境中辅助技术的定义,从权利的视角,全面、高效、以残疾儿童为中心发展和推动残疾儿童辅助技术服务,为保障残疾儿童享受平等、优质的教育提供可用、可访问、可负担、可适应、可接受和有质量的辅助技术服务,提升残疾儿童教育质量,提高生活质量和福祉.可通过5P模式,建立以人为本的辅助技术生态系统,创新发展残疾儿童辅助技术服务.

    残疾儿童辅助技术教育情境服务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