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吴弦光、李建军

月刊

1006-9771

cjrtponline@263.net

010-67567673,87569723

100068

北京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身体活动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青少年的动作技能和平衡功能的效果: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张边疆杨剑
    1117-1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综述有关身体活动对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青少年动作技能和平衡功能效果影响的系统综述中的相关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CINAHL和中国知网中关于身体活动对IDD儿童青少年动作技能和平衡功能效果相关的系统综述.检索时限为2016年1月至2024年7月.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来自加拿大、中国、美国和塞尔维亚,涉及3 315例IDD儿童青少年,年龄3~18岁,涵盖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唐氏综合征和其他发展性障碍.纳入文献主要来源于物理治疗、儿童青少年精神病学、运动学和健康心理学等领域期刊.干预措施分为平衡训练和协调性练习、有氧运动、力量训练、运动技能训练和球类活动、结构化组合身体活动干预5类.干预方案一般为每次30~240 min,每周1~7次,持续4~32周.平衡训练和协调性练习有助于改善唐氏综合征和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静态和动态平衡.有氧运动能改善AS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反应时间、体能和运动技能.力量训练能提升IDD儿童青少年的肌肉力量、稳定性和运动协调能力.运动技能训练和球类活动有助于改善ASD和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协调性和精细运动技能.结构化组合活动干预可改善ASD和智力障碍儿童青少年的平衡和协调性.结论 身体活动干预对IDD儿童的动作技能和平衡功能产生积极影响,体现在运动技能、平衡功能、肌肉力量、稳定性和运动协调能力方面.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动作技能平衡功能系统综述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效应: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颜景飞戴圣婷
    1125-113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综述关于身体活动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和行为健康影响的系统综述中的相关证据.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PsycINFO、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的心理和行为健康效应的系统综述,并分析其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10篇英文文献,涉及221 580例儿童青少年,来自澳大利亚、中国、加拿大、美国和西班牙.纳入文献主要来源于儿科学、儿童保育健康与发展、心理学等领域期刊.研究对象5~18岁,健康状况包括健康状态和非健康状态,其中非健康状态涉及神经发育障碍、抑郁和肥胖.干预类型包括学校体育课程、社区身体活动项目、家庭锻炼计划、课外运动项目、课外体育活动和减少久坐行为干预.干预方式主要包括有氧运动、力量训练和游戏活动.干预频率为每次15~120 min,每周2~6次,干预强度为低~高,持续6~81周.健康结局主要体现为儿童青少年的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力和学习能力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减轻,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提升,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度提高,肥胖率降低和生活方式改善.结论 身体活动有助于儿童青少年改善注意力、执行功能、记忆力和学习能力,减轻焦虑和抑郁症状,提升自尊心和自我效能感,改善社会适应能力和生活满意度,降低肥胖率,形成积极的生活方式.

    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心理行为健康系统综述

    身体活动改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和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睡眠功能的系统综述

    杨同念任杰肖辉范小艳...
    1133-11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系统评估身体活动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和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睡眠功能的效果.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PsycINFO、Web of Science和SPORTDiscus数据库相关文献进行系统综述,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4年8月.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来自中国、德国、土耳其和美国,涉及311例参与者,研究设计均为随机对照试验,来源于心理学、医学和运动科学等领域期刊.研究对象年龄4~12岁,主要健康状况包括注意力不集中、多动/冲动、混合型等.纳入研究PEDro量表评分5~8分,整体研究质量中等~良好.干预类型主要包括体育课程、适应性身体活动和运动康复.干预时间每次30~60 min,每周1~3次,持续2~12周,干预强度为中等~高.身体活动能改善ADHD和ASD儿童睡眠质量、缩短睡眠潜伏期和提高睡眠效率.定期参与体育课程或团体体育活动能改善儿童睡眠质量和效率,同时改善社交能力和情绪调节.适应性身体活动能有效改善ASD儿童睡眠行为,并有助于调节情绪和缓解焦虑.运动康复能改善ADHD儿童睡眠质量,减少夜间觉醒次数.结论 身体活动能改善ADHD和ASD儿童睡眠质量,提高睡眠效率,缩短睡眠潜伏期,提升儿童整体生活质量.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身体活动睡眠功能系统综述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疾病运动干预的文献计量分析

    李璇窦鹏王炫超江海媚...
    1140-1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内外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疾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方法 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疾病的研究,采用CiteSpace 6.2.R3对期刊进行双图叠加分析,绘制国家、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结果 共纳入233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71篇,英文162篇.该领域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居首,韩国近期发文量突增.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学院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英文文献量发文最多的为Marmara University(马尔马拉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香港理工大学).英文文献涉及临床医学、运动医学、神经学和心理学.中英文文献共同高频关键词有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和施罗斯疗法等.中文最新突现词为体态健康,英文最新突现词为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和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结论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疾病运动干预相关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疾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4个方面.未来可研究运动疗法改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呼吸功能的运动剂量和效果,及中医运动疗法的干预效果.未来工作应着重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循证的中/西医运动防治体系,推进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强跨学科和国际合作,并关注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的开发和评估.

    脊柱弯曲异常儿童青少年运动干预文献计量学

    近20年国际视力障碍领域定向行走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谌小猛滕腾董晶王麟...
    1151-11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国际视力障碍领域定向行走研究的热点和发展趋势.方法 检索2004年1月至2024年3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关于视力障碍领域定向行走主题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3 R1进行分析.结果 共纳入197篇文献.国际视力障碍领域定向行走的文献数量呈增长趋势.Robert Wall Emerson、Kim Dae Shik、Nora Griffin-Shirley和Giulio E Lancioni的发文量位居前列.美国在视力障碍领域定向行走方面具有较高的研究产出和影响力.navigation(寻路)、assistive technology(辅助技术)、cognitive maps(认知地图)、older adults(老年人)、design(设计)、experience(经历)、children(儿童)、perception(感知)和acuity(敏锐度)是核心关键词.热点主题主要集中在低视力者的交通出行与康复、定向行走辅助技术发展、视力障碍多重残疾的定向行走研究、视力障碍者空间认知建构和基于多感官线索的寻路研究5个方面.学者从最初关注视力障碍人士基本生活需求和辅助技术的简单应用,到重视个人经历和实际需求,再到探索如何利用辅助技术提升生活质量和定向行走能力.结论 定向行走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包括出行与康复、辅助技术、空间认知以及视力障碍多重残疾者等方面.未来应促进跨学科的研究和合作,并专注于定向行走辅助技术的开发和创新.

    视力障碍定向行走文献计量分析

    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与核心胜任力研究

    萧敦武王玉帛李晨纪雨菲...
    1160-1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调研国内外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情况,分析康复治疗相关职业核心胜任力,对完善我国康复治疗职业体系提出建议.方法 根据联合国区域划分原则、国家/地区人类发展指数情况,搜集国际劳工组织(ILO)、全球17个区域代表性国家/地区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情况,采用康复胜任力架构(RCF)分析康复治疗相关职业、技师的核心胜任力.结果 获取到ILO、15个国家/地区的职业分类或类似文件;除中国将康复治疗人员归为技师外,上述文件均将物理治疗师、言语治疗师等康复治疗亚专业职业设立为正式的全日制职业;ILO、14个国家/地区还将康复治疗亚专业职业明确为专业性职业.技师的核心胜任力仅涉及RCF极少数胜任力和活动,康复治疗亚专业职业的核心胜任力涵盖了RCF绝大部分胜任力和活动;康复治疗各亚专业职业核心胜任力涉及到的RCF胜任力和活动存在差异.结论 康复治疗人员与技师、康复治疗各亚专业职业之间核心胜任力不同,中国应将康复治疗各亚专业职业设立为正式的全日制职业.中国康复治疗相关教育正逐步与国际接轨,应开展康复治疗职业资格准入立法工作,逐步推动康复治疗人员成为专业性职业.

    康复治疗人员职业分类胜任力专业性职业

    赌博障碍的心理行为特征与健康相关服务体系

    干政刘炼
    1172-117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赌博障碍的心理行为特征,以构建相关的健康服务体系.方法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分析赌博障碍的心理行为特征和功能影响.系统分析世界卫生组织心理健康政策文件与赌博障碍的健康相关服务内容,包括《2013-2030精神卫生综合行动计划》《mhGAP干预指南2.0版》《联合国精神健康与人权行动计划》《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基于《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构建赌博障碍的健康服务体系.结果 赌博障碍的主要特征包括控制受损、逐渐加大赌注(耐受性增加)、多次失败的戒赌尝试、利用赌博逃避现实压力,以及赌博行为对个人生活、家庭和社交功能的持续负面影响;功能上表现为注意力、决策力和情绪功能下降,导致工作效率和社交关系恶化.环境是影响行为的重要因素: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可以促进赌博障碍的康复,而赌博场所和经济社会压力等则会加剧成瘾行为.针对赌博障碍的主要健康相关服务包括预防、干预、康复与健康促进,健康服务体系覆盖领导与治理、资金保障、心理健康工作者培养、服务提供、医疗产品与技术应用、卫生信息系统支持6个领域.结论 赌博障碍主要表现为注意力、决策力和情绪功能障碍,工作效率低下和社交关系障碍,环境因素发挥着重要的作用.针对赌博障碍的健康相关服务涉及预防、干预、康复与健康促进4个环节.健康服务体系覆盖领导力与治理、资金保障、心理健康工作者培养、服务提供、医疗产品与技术应用、卫生信息系统支持6个领域.

    赌博障碍心理行为特征健康相关服务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

    田沛范荣富王洪岩彭明丽...
    1179-11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病原菌分布、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调查2020年1月至2023年12月期间北京博爱医院63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并发尿路感染分为对照组(n=551,未并发尿路感染)和观察组(n=83,并发尿路感染).统计尿路感染发病率、病原菌分布情况、主要致病菌对不同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比较两组临床特点,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尿路感染的发生率为13.09%(83/634).观察组尿液样本中共分离出127株病原菌,其中革兰氏阴性菌80株(62.99%),革兰氏阳性菌26株(20.47%),真菌21株(16.54%).主要革兰氏阴性致病菌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其对第二、三代头孢,复方新诺明和左氧氟沙星等耐药率较高,对碳青霉烯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氨基糖苷类等中等耐药,对替加环素、多黏菌素等高度敏感.主要革兰氏阳性致病菌为屎肠球菌和粪肠球菌,其对红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率较高,对利奈唑胺、达托霉素、替考拉宁及万古霉素等高度敏感.检出的致病真菌对常用抗真菌药物均无明显耐药.观察组女性、糖尿病、留置导尿管、神经源性膀胱占比高于对照组(χ2>5.043,P<0.05).女性、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和神经源性膀胱是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尿路感染患者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菌为主,其次为革兰氏阳性菌和真菌,且革兰氏阴性菌呈多重耐药.女性、糖尿病、留置导尿管和神经源性膀胱是缺血性脑卒中并发尿路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缺血性脑卒中尿路感染菌群分布临床特点危险因素

    踝关节智能牵伸对脊髓损伤患者下肢痉挛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高明明恽晓萍赵舒羽辛然...
    1187-119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踝关节智能柔性牵伸在下肢痉挛脊髓损伤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2021年6月至2024年5月,北京博爱医院脊髓损伤患者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14例.两组均接受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予以手法牵伸治疗,试验组给予踝关节智能牵伸系统训练,共8周.治疗前后分别采用改良Ashworth评定量表(MAS)、踝关节背屈角、临床痉挛指数、腓肠肌内侧头表面肌电最大均方根值和足大趾振动觉阈值(VPT)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试验组MAS分级(χ2=10.378,P=0.035)、踝关节背屈角(Z=-3.306,P<0.001)、临床痉挛指数(t=4.101,P=0.001)和腓肠肌内侧头被动背屈时的最大均方根值(Z=-3.296,P<0.001)均改善,试验组MAS分级(χ2=11.418,P=0.022)、踝关节背屈角(Z=-1.986,P=0.047)、腓肠肌内侧头被动背屈时的最大均方根值(Z=-2.297,P=0.021)均优于对照组.足大趾VPT虽有所改善,但组内和组间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踝关节智能柔性牵伸可改善脊髓损伤患者下肢肌痉挛,有改善足部本体感觉的趋势.

    脊髓损伤下肢康复机器人痉挛随机对照试验

    音乐治疗基础上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对失眠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蔡丝妍范颖洁田慧芳夏春亚...
    1193-120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联合音乐治疗对失眠患者的疗效.方法 2023年7月至2024年4月,苏州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失眠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35)和观察组(n=35).两组均予音乐治疗,观察组予tDCS,对照组予假tDCS,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SQI)总分和亚分、17项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中文版压力知觉量表(CPSS)进行评定,测量静息态脑电相对功率,采用经颅多普勒测量脑各支动脉平均血流速度(Vm).结果 对照组脱落5例,观察组脱落4例.治疗后,观察组PSQI总分和亚分、HAMD-17、HAMA和CPSS评分均明显下降(|t|>3.503,P<0.01),除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和CPSS评分外,其他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2.304,P<0.05);观察组δ、θ频段相对功率增加,α、β和γ频段相对功率显著降低(|t|>6.468,P<0.001),且均优于对照组(|t|>2.395,P<0.05);观察组各支动脉Vm均显著提高(|t|>4.624,P<0.001),且均优于对照组(|t|>2.147,P<0.05).结论 在音乐治疗基础上联合tDCS有助于进一步改善失眠患者的睡眠质量和脑电活动,提高脑血流速度,减少不良情绪.

    失眠经颅直流电刺激音乐治疗抑郁焦虑脑电图经颅多普勒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