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吴弦光、李建军

月刊

1006-9771

cjrtponline@263.net

010-67567673,87569723

100068

北京丰台区角门北路10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Theory and Practic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的办刊方针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与普及相结合,以宣传全面康复为宗旨,反映康复医学等方面的重大进展,促进学术交流。同时,不断增加社区康复内容。杂志以专题为特色,具有较好的可读性。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言语清晰度的相关性

    罗薇何怡张庆苏
    818-82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言语清晰度(SI)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2020年11月至2023年10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住院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67例,采用SI测试和Frenchay构音障碍评价(FDA)进行评定,SI≤65%为低SI组,SI>65%为高SI组.结果 除颌位置外,高SI组FDA各项评分均低于低SI组(Z>1.543,P<0.05).FDA各项评分均与SI呈负相关(r<-0.343,P<0.001),其中与唇运动、舌运动和喉控制3项评分的相关性最大(r<-0.6).结论 脑卒中后构音障碍患者构音器官运动功能与SI相关,特别是唇、舌、喉的功能.

    脑卒中构音障碍构音器官运动功能言语清晰度

    作业技能再学习策略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何爱群黎景波何茂莉叶思媚...
    823-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作业技能再学习策略对脑卒中偏瘫手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疗效.方法 2022年2月至2023年8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74例随机分成对照组(n=37)和试验组(n=37).对照组每天接受常规康复治疗,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作业技能再学习训练.治疗前和治疗3周后分别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运动活动日记(MAL)-使用数量(AOU)、MAL-活动质量(QOM),改良Bathel指数(MBI),脑卒中影响量表(SIS)-手功能(Hand)、SIS-ADL进行评定.结果 治疗后,两组各项评估指标均改善(|t|>3.597,P<0.05),试验组FMA-UE、FTHUE-HK、MAL-AOU、MAL-QOM评分优于对照组(|t|>2.352,P<0.05).结论 作业技能再学习策略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偏瘫上肢的运动和活动功能,并促进偏瘫上肢在日常生活中的使用.

    脑卒中作业技能再学习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随机对照试验

    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陈晨孟兆祥杨康张敏杰...
    831-83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选择苏北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镜像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增加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rTMS组增加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增加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与低频rTMS治疗,共4周.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定量表(WMFT)评分和前臂伸肌群、屈肌群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患侧/健侧比值;比较rTMS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结果 对照组4例、镜像组7例、rTMS组5例、联合组6例脱落.4组FMA-UE、WMFT评分和前臂伸肌、屈肌群RMS比的组内效应(F>996.656,P<0.001)、组间效应(F>20.333,P<0.001)和交互效应(F>72.796,P<0.001)均显著,且联合组最优.治疗后,rTMS组和联合组MEP的振幅均增加(|t|>3.842,P<0.05),联合组明显高于rTMS组(t=-3.060,P<0.01).结论 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

    脑卒中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重复经颅磁刺激手功能随机对照试验

    山东省六市九医院脑卒中危险因素的病例对照研究

    任晓民魏慧岳寿伟尹森...
    839-8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山东省六市九医院脑卒中患病的危险因素,比较半岛地区和内陆地区居民脑卒中患病危险因素的异同.方法 选取2022年12月至2023年10月在9所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康复医学专科联盟医院脑卒中患者作为病例组,以同时期在相关医院进行健康体检的人群作为对照组,两组研究对象样本数相同,按照年龄和性别进行匹配,并收集社会人口学信息和既往疾病史,分析脑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 最终纳入438例.居住在内陆(OR=2.07,95%CI 1.26~3.40,P=0.04)、吸烟(P=0.007)、饮酒(OR=6.67,95%CI 1.16~38.37,P=0.019)、抑郁(OR=2.16,95%CI 1.03~4.53,P=0.042)、高血压(OR=4.15,95%CI 2.34~7.39,P<0.001)是发生脑卒中的危险因素.对半岛和内陆居民进行分层分析,吸烟(OR=3.35,95%CI 1.11~10.10,P=0.013)和高血压(OR=2.79,95%CI 1.12~6.95,P=0.004)是半岛地区居民脑卒中可能的危险因素,肥胖(腰围超标)(OR=1.08,95%CI 1.03~1.13,P=0.001)、抑郁(OR=4.27,95%CI 1.38~13.23,P=0.013)和高血压(OR=4.8,95%CI 2.21~10.43,P<0.001)是内陆地区居民脑卒中可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高血压是山东省六市九医院脑卒中患病最可能的危险因素,此外,居住在内陆、吸烟、饮酒也可能会使脑卒中的患病风险增加.半岛地区和内陆地区居民脑卒中可能的危险因素存在差异.

    脑卒中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

    不同感觉策略下老年人平衡控制的皮质激活特征

    董平阚超杰郭川庄任...
    848-85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老年人在不同感觉策略下的平衡控制能力和大脑皮质激活特征.方法 2023年1月至5月,在常州市不定向招募健康青年人(对照组,n=19)和老年人(试验组,n=20).两组佩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帽并在平衡仪上完成3种不同感觉策略下的平衡控制任务.试验A为40 s闭眼稳定平面站立,试验B为40 s睁眼不稳定平面站立,试验C为40 s闭眼不稳定平面站立,试验前后分别进行40 s睁眼稳定平面站立.测量并比较两组的总稳定性指数(OSI)和感兴趣区(ROI)的皮质激活β值,其中ROI包括左侧运动前区(LPMC)、右侧运动前区(RPMC)、左侧感觉运动区(LSMC)、右侧感觉运动区(RSMC)、左侧前额叶区(LPFC)和右侧前额叶区(RPFC).结果 两组在试验A和试验B中的OSI和各ROI的β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试验C中,试验组的OSI较低(Z=-2.056,P<0.05),两组RSMC(t=2.623,PFDR<0.05)、LPMC(Z=-2.360,PFDR<0.05)和LPFC(t=3.202,PFDR<0.05)的β值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在视觉和本体感觉同时受限时,老年人平衡控制能力下降,大脑相关脑区激活增加.

    老年人感觉策略平衡皮质激活功能性近红外光谱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对老年膝骨关节炎患者步行时关节负荷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沈培鑫罗心车欣恒刘延浩...
    854-8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究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对膝内侧间室骨关节炎老年患者步行时膝外展力矩和股内侧肌-内侧腓肠肌(VM-MG)共激活指数的影响.方法 2022年3月至5月,在济南社区招募膝骨关节炎老年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16)和训练组(n=16).训练组接受PNF治疗,对照组自行居家运动,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红外运动捕捉系统同步三维测力台和肌电图系统测量患者平地步行时的膝外展力矩和肌肉共激活指数.结果 对照组3例脱落,训练组2例脱落.治疗后,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和VM-MG共激活指数均较治疗前改善(|t|>2.460,P<0.05),且训练组膝外展力矩第一峰值、第二峰值均较对照组改善(|t|>2.454,P<0.05).结论 PNF有助于促进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关节内外间室负荷的均匀分布.

    膝骨关节炎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关节力矩共激活步行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基于脑-骨轴理论

    丹禹钦苏佳宁丁懿王雪妍...
    861-8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观察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对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恐动症的影响,并基于脑-骨轴分析其可能机制.方法 选取2022年9月至2023年12月于山东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康复医院就诊的56例老年慢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n=28)和试验组(n=28).对照组采用常规运动疗法,试验组采用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Tampa恐动症量表(TSK)、日本骨科协会治疗评估(JOA)和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进行评定,检查骨密度,测定血清骨保护素(OPG)、去甲肾上腺素(NE)和皮质类固醇(Cor)浓度,表面肌电图测量弱链接侧竖脊肌中值频率(MF).结果 对照组脱落2例,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定评分显著改善(|t|>14.168,P<0.001),血清NE、OPG和Cor水平改善(|t|>2.103,P<0.05),骨密度增加(|t|>2.726,P<0.05),竖脊肌MF显著增加(|t|>14.736,P<0.001);且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2.154,P<0.05).结论 悬吊推拿运动技术可改善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疼痛和恐动症,可能通过调节脑-骨轴相关激素和神经递质水平,促进患者身心功能恢复.

    老年腰椎间盘突出症恐动症悬吊推拿运动技术脑-骨轴随机对照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