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卓大宏

月刊

1001-1242

rehabi@263.net

010-64218095

100029

北京市和平街北口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运动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康复。先后为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1996年1月成为光盘国家工程中心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夹脊电针结合跑台训练对坐骨神经离断损伤大鼠胫骨重建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影响

    王艳支金草赵乐乐裴飞...
    1401-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夹脊电针结合跑台训练对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损伤后的胫骨骨密度、血管体积和数量、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为夹脊电针结合跑台训练促进坐骨神经离断损伤大鼠胫骨重建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将1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夹脊电针组、跑台组、夹脊电针+跑台组(以下简称结合组),每组36只;再按术后干预2、4、8周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12只.行坐骨神经离断损伤缝合术进行造模.正常对照组无任何干预;模型对照组造模后无干预;夹脊电针组、跑台组和结合组于术后第3天分别开始进行夹脊电针、跑台训练以及二者结合治疗.采用Micro-CT扫描并分析胫骨骨密度;血管造影分析胫骨近端血管的数量和体积;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胫骨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ELISA测定胫骨骨髓中VEGF浓度.结果:在干预2、4、8周后,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胫骨骨密度、近端血管体积和数量、骨组织VEGF mRNA和蛋白表达以及骨髓中VEGF浓度均低于同一时间点的正常对照组(P<0.05).而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夹脊电针组、跑台组和结合组大鼠的胫骨骨密度、近端血管体积和数量、骨组织VEGF mRNA及蛋白表达和骨髓中VEGF浓度均显著高于同一时间点的模型对照组(P<0.05),且在各时间点以结合组表达更优(P<0.05).结论:夹脊电针结合跑台训练可能通过上调胫骨及骨髓中VEGF的表达,改善胫骨骨密度.

    夹脊电针跑台训练周围神经损伤胫骨重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外源性重组膜联蛋白A6对小鼠离心运动后骨骼肌早期质膜损伤修复的影响

    韩艳丽许寿生周越吴迎...
    1409-141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外源性重组人源膜联蛋白A6(recombinant human Annexin A6,rhANX A6)干预对离心运动损伤模型小鼠骨骼肌早期质膜损伤的影响及其代谢特点.方法:将56只8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安静对照组(C)、运动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组(EP)和运动注射rhANX A6组(ER),其中运动组根据运动后不同取材时间点分为EP2、EP6、EP12和ER2、ER6、ER12,每组各8只.运动前2h根据小鼠体重对EP组和ER组分别腹腔注射1倍浓度PBS缓冲液和rhANX A6(0.8mg/kg).运用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膜联蛋白A6(Annexin A6,ANX A6)及骨骼肌中ANX A6的含量,运用伊文思蓝染色(Evans blue dye,EBD)观察各组小鼠骨骼肌质膜的损伤情况.结果:①EP组各时相、ER12h血清CK活力值显著高于C组(P<0.01);同一时间点对比,EP组各时相均显著高于ER组(P<0.05).②EP组及ER组各时相EBD阳性区域平均荧光强度均显著高于C组(P<0.01);EP组各时相均显著高于ER组(P<0.01).③ER组各时相及EP6h、EP12h血清ANX A6含量显著高于C组(P<0.01);12h时相ER组显著高于EP组(P<0.05).④ER组及EP组各时相骨骼肌ANX A6显著高于C组(P<0.05);ER组各时相均显著高于EP组(P<0.05).结论:小鼠离心运动前2h注射外源性rhANX A6可显著改善运动后骨骼肌早期质膜损伤,推测rhANX A6直接参与了离心运动诱导的骨骼肌早期质膜损伤修复.

    离心运动重组人源膜联蛋白A6骨骼肌损伤质膜修复

    跑台运动通过下调p38MAPK信号抑制细胞焦亡改善2型糖尿病小鼠心肌纤维化的研究

    朱悦张蒙张源源牛梦竹...
    1417-142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8周跑台运动对T2DM小鼠心肌细胞纤维化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8只m/m小鼠为对照组,32只db/db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模型组、运动干预组、单纯抑制剂组和运动联合抑制剂干预组,每周定期监测小鼠空腹血糖.8周后,检测小鼠血脂:TG和TC;采用Masson染色观察小鼠心肌纤维化程度、免疫荧光染色观察Collagen Ⅰ、α-SMA的表达情况.用Western Blot检测纤维化、炎症、焦亡、p38MAPK等相关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模型组空腹血糖、TG和TC(P<0.0001)及Collagen Ⅲ(P<0.05)、TGF-β1(P<0.01)的表达较对照组均显著上升;Masson染色显示,相比模型组,其余各组心肌细胞排列紊乱、结构模糊等问题明显改善,组织间质和血管周围蓝色胶原纤维明显减少,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其余各组Collagen Ⅰ和α-SMA表达量明显降低,纤维化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下降;运动干预组炎症及焦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较模型组显著降低.与模型组相较,运动干预组及单纯抑制剂组p38MAPK磷酸化水平显著降低(P<0.05、P<0.01),然而,联合干预后其磷酸化水平未进一步下降;与模型组相比,单纯抑制剂组NLRP3、GSDMD-N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同时联合干预进一步抑制小鼠Caspase-l(P<0.05)、Cleaved-Caspase-1(P<0.05)、GSDMD-N(P<0.001)的表达.结论:8周跑台运动可以明显改善db/db小鼠心肌纤维化,其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p38MAPK磷酸化水平,减轻心肌细胞焦亡现象,从而改善db/db小鼠心肌纤维化,跑台运动联合SB203580可更进一步减轻焦亡反应.

    db/db小鼠跑台运动p38MAPK焦亡心肌纤维化

    神经病理性疼痛差异表达基因的筛选及生物学功能分析

    沈鹏柴欣萍李昱彤梁颖...
    1430-1435,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通过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正常人与坐骨神经痛患者数据,从而筛选出神经病理性疼痛(neuropathic pain,NP)的潜在差异基因.方法:从基因表达数据库下载芯片数据GSE150408.用R软件的limma包筛选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使用clusterProfiler包进行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富集分析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分析,通过STRING数据库进行DEGs蛋白互作网络分析.结果:共筛选得到424个DEGs,包括233个上调基因和191个下调基因.GO富集分析表明DEGs主要分布在囊泡、分泌性颗粒、第三粒等细胞组分;参与防御反应、免疫调节过程、细胞激活、白细胞激活等生物学过程,同时发挥免疫受体激活、补体激活、MAP激酶磷酸化等分子功能.KEGG通路分析表明DEGs主要集中在癌症中的转录失调等通路;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最显著富集的基因集为细胞内吞作用,疱疹病毒感染等.蛋白互作网络中上调蛋白FCGR1A的度值最高,下调蛋白SPTBN2的度值最高,这2个蛋白是关键节点.结论:NP的外周血液具有炎症和免疫特征,AZU1、BPI、FCGR1A、SPTBN2等4个基因是参与NP的关键基因.

    神经病理性疼痛差异表达基因生物信息学

    不同治疗时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脑功能连接的影响

    彭源张熙斌梅伟文吕艺宸...
    1436-144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非受累侧前运动皮质区(premotor cortex,PMC)为刺激靶点,比较不同治疗时程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ated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rTMS)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脑功能连接的影响.方法:将60例缺血性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随机分到6周rTMS组、4周rTMS组和2周rTMS组以及对照组,每组15例.在治疗前后采用上肢Brunnstrom分期、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 of upper extremity,FMA-UE)和Wolf运动功能评分(Wolf motor function test,WMFT)进行行为学评定,另外以非受累侧PMC为种子点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进行功能连接分析.结果:治疗后,2周rTMS组的FMA-UE和WMFT的评分与4周及6周rTMS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4周rT-MS 组的 FMA-UE和WMFT的评分与6周rTMS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非受累侧PMC区为种子点的功能连接分析显示,rTMS治疗后非受累侧PMC与同侧中央前回、对侧颞中回和楔前叶功能连接增强(P<0.05).结论:研究结果表明,以非受累侧半球PMC为靶点的低频rTMS治疗可有效促进偏瘫上肢运动功能的恢复,其中与2周rTMS干预和6周rTMS干预相比,4周rTMS干预具有最佳的时间-效益比,这可能与其增强双侧半球间、非受累半球内皮质-皮质间的功能连接有关.

    重复经颅刺激缺血性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前运动皮质区功能连接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在成年人单-双任务范式平衡测试前额皮层脑功能活动测量中的应用

    王惠卢茜陈陆蕊张学宁...
    1443-14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应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unctional near-infrared spectroscopy,fNIRS)观察健康成年人在进行感觉统合测试(sensory organization test,SOT)伴或不伴听觉认知任务时的平衡表现及背外侧前额叶(dorsolateral prefrontal cortex,DLPFC)激活差异.方法:招募健康受试者11例,分别进行单双任务测试.单任务测试时仅进行SOT,双任务测试为SOT+听觉Stroop测试;测试同时,运用fNIRS测量大脑的血氧浓度,分析单、双任务下前额皮层氧合血红蛋白(oxyhemoglobin,HbO2)浓度变化的差异,以对比激活情况.同时观察的平衡测试指标为SOT得分.结果:受试者在单、双任务平衡测试中SOT得分无显著差异(P=0.152).对比休息状态,受试者执行6种SOT双任务及单任务SOT6时,DLPFC区域平均HbO2浓度变化量有显著升高;当对比双任务与单任务的差异时,SOT1、SOT2、SOT3和SOT5的双任务DLPFC区的HbO2浓度变化对比单任务时具有显著性增高(P<0.05),SOT4和SOT6则无显著差异.结论:健康成年人在进行SOT时同时进行听觉认知测试,其平衡表现虽与单独进行SOT无差异,但通过fNIRS技术可以观察到DLPFC区域脑激活差异.单、双任务对比下,DLPFC区域脑激活的显著差异说明在双任务环境下维持姿势的稳定需要更多的认知资源;同时也说明DLPFC在姿势—认知双任务中的重要作用.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平衡听觉双任务范式前额皮层血氧变化

    不同侧切角度和触地模式下膝关节内部应力的有限元分析

    孙媛刘陆帅马运超
    1449-1455,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已验证的膝关节有限元模型,分析不同侧切角度和触地模式下的膝关节生物力学特征,为足球运动员预防侧切运动损伤和损伤后制定康复训练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集15名男子足球运动员(均为国家二级运动员水平及以上)在6m/s±10%的速度下以前、后触地模式进行45°、90°、135°的侧切运动,通过Visual 3D软件计算膝关节运动学、动力学数据,基于已验证的膝关节模型分别对6种触地动作中地面反作用力峰值时刻做数值仿真.结果:①侧切角度与膝关节屈曲峰值角度正相关(P≤0.05),即侧切角度增大时,膝关节屈曲峰值角度随之增大,垂直地面反作用力随侧切角度呈现出显著性的相反趋势(P≤0.05);②前足触地和后足触地在运动学和动力学上存在显著差异(P≤0.05).前足触地模式下,膝关节屈曲角度、外翻和内旋峰值角度较大,伴随着较大的向上地面反作用力;③侧切触地时刻,半月板Von Mises应力和股骨软骨接触应力分布情况呈现出与侧切角度和触地模式相关的特征.在90°后足触地模式中,内侧半月板体部外缘和内侧股骨软骨出现了明显的应力集中,这可能预示着在此条件下膝关节损伤风险的增加.结论:后足触地模式进行90°角度侧切可能导致膝关节内部应力失衡,特别是在内侧半月板外缘产生显著的应力集中,提示存在较大损伤风险.

    足球侧切膝关节损伤半月板撕裂康复

    支具面罩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疗效的短期研究

    黎景波曹海燕梁玲毓邓小倩...
    1456-146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支具面罩治疗面部增生性瘢痕的疗效.方法:招募面部增生性瘢痕患者63例(286处瘢痕),分为支具面罩组28例(152处瘢痕)、布类面罩组26例(100处瘢痕)和对照组9例(34处瘢痕).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患者均接受8周的压力治疗,对照组无压力治疗干预.治疗前后分别使用色谱仪进行瘢痕色泽评估(亮度、红色和黄色),使用超声测量仪进行瘢痕厚度评估,同时,进行温哥华瘢痕量表评估(VSS);治疗8周后进行患者满意度评估.结果:①组内前后比较:对照组瘢痕红色和黄色增高,厚度和VSS评分增加,瘢痕亮度降低(P<0.05);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瘢痕亮度和黄色增高,厚度和VSS评分增加,瘢痕红色降低(P<0.05).②3组间比较,瘢痕亮度(L)、红色(a)、厚度、VSS评分的差值间比较均存在差异(P<0.05),瘢痕黄色(b)的差值间比较无差异.差值比较,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均与对照组存在差异(P<0.01),但支具面罩组和布类面罩组间无差异(P>0.05).③使用满意度比较:支具面罩组与布类面罩组的总体满意度分别为75%和69.2%;支具面罩组的舒适度和外形满意度较布类面罩组高,但价格满意度较布类面罩组差.结论:本短期疗效研究显示,支具面罩和布类面罩均可改善面部增生性瘢痕亮度和红色的色泽,抑制瘢痕增生的厚度;患者使用支具面罩和布类面罩后的总体满意度较高.

    支具面罩增生性瘢痕面部瘢痕布类面罩压力治疗

    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下肢肌肉收缩模式影响的研究

    何晓阔陈善佳林晓雷蕾...
    1462-146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单次不同刺激时间下,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FES)对脑卒中恢复期患者患侧下肢肌肉收缩模式的影响.方法:纳入30例脑卒中康复期患者,分为电刺激组和伪刺激组.4组电极片按顺序分别放置于患侧胫前肌、股四头肌、腓肠肌和胭绳肌的运动点,患者戴机状态下进行步行训练.在治疗前、行走5min、10min、15min后共4个时间节点,采集上述关键肌的肌电信号(sEMG).通过肌肉主动收缩时sEMG信号变化,计算伸膝及踝背伸时拮抗肌的协同收缩率(CI)和中位频率(MDF).采用自觉疲劳程度判断分级法(RPE)评定患者在不同训练时长的疲劳感.结果:电刺激组FES治疗5min和10min,踝背伸时腓肠肌的CI和伸膝时腘绳肌的CI低于治疗前和伪刺激组(P<0.05),但在15min后伸膝及踝背伸时拮抗肌的CI增高,尤其是伸膝时腘绳肌CI与治疗前无显著性差异(P>0.05).电刺激组胫前肌、腓肠肌、股直肌、腘绳肌的MDF在电刺激5min、10min和15min时较治疗前和伪刺激组均明显降低,随着刺激时间延长,MDF值越低(P<0.05),而伪刺激组仅在伪刺激15min时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RPE提示所有患者在行走前及戴机行走5min没有疲劳感,但戴机行走10min、15min后出现明显疲劳,且电刺激组疲劳人数(40%,80%)占比要高于伪刺激组(20%,40%).结论:基于行走模式的功能性电刺激5-10min可明显改善患者下肢肌肉的协调运动,但15min刺激后伸膝及踝背伸活动时肌肉协同性下降,尤其是股直肌与胭绳肌的协调改善作用下降.为避免脑卒中患者疲劳的加重而影响FES治疗效果,电刺激戴机行走的时间建议不超过15min.

    脑卒中步行功能性电刺激表面肌电肌肉疲劳

    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不同负荷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的影响

    郭艳雪韩冰吕政张建博...
    1468-147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10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工作记忆损害患者不同负荷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表现的影响.方法:纳入29例左侧大脑卒中后工作记忆障碍患者随机分为rTMS组(14例)和对照组(15例),对照组进行假刺激,rTMS组给予10Hz rTMS.分别在干预前和4周后进行数字和空间N-back任务测试、数字广度顺序(DSF)和逆序(DSB)的工作记忆评估,并进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和功能性独立量表(FIM)的评估.结果:两组DSF、数字1、2-back和空间1、2-back任务正确率、MoCA及子测试中注意、记忆、执行功能、FIM总分,以及rTMS组DSB的干预前后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干预后DSB,数字1、2-back、空间2-back、FIM、MoCA总分以及子测试中记忆、执行功能的组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线性混合效应模型分析中,相较于对照组,rTMS组数字N-back任务改善更易受负荷影响(P<0.05).控制年龄等混杂因素以及不同内容工作记忆任务的影响,数字1、2-back任务正确率的改善与FIM的改善呈正相关(P<0.05),数字2-back任务和MoCA总分、执行功能的改善呈正相关(P<0.05).结论:rTMS可显著增强脑卒中患者言语和空间工作记忆操作能力,并在认知需求更高的言语工作记忆任务操作(2-back)中改善更为明显.另外,rTMS带来较高负荷言语工作记忆的改善与脑卒中患者认知及自理和生存能力的改善相关.

    重复经颅磁刺激工作记忆脑卒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