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卓大宏

月刊

1001-1242

rehabi@263.net

010-64218095

100029

北京市和平街北口中日友好医院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Rehabilitation Medicine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杂志是中国康复医学会主办的国家级专业核心期刊。国内外公开发行。内容主要涉及运动系统和相关高级神经中枢的功能障碍,以及心肺功能障碍的康复。先后为中国科技期刊管理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光盘数据库收录。1996年1月成为光盘国家工程中心北京清华信息系统工程公司联合主办的《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的首批入编期刊。1998年被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选为上网科技期刊,可即时全文入载国际互联网。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规律性有氧运动对大脑中动脉栓塞大鼠NLRP3/caspase-1/GSDMD轴及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

    程静杨一涵刘燕平陈白...
    1241-124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规律性有氧运动对MCAO/R大鼠学习记忆功能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36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IS组)、有氧运动组(AE组)及模型组(IC组).IC组及AE组大鼠制备MCAO/R模型,IS组进行相同动脉分离即可.成模后AE组大鼠接受14d跑步机训练,IS组、IC组大鼠仅需在相同的持续时间于跑台自由活动.对各组大鼠进行神经功能评分;应用小动物磁共振T2WI扫描观察干预前后各组大鼠脑梗死灶;应用新物体识别实验检测各组大鼠干预前后的识别记忆能力;采用HE染色对缺血侧海马CA1区神经元损害情况进行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检测缺血侧海马CA1区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应用Western Blot检测缺血侧海马NOD样受体蛋白 3(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 1,caspase-1)、消皮素D(gasdermin D,GSDMD)蛋白表达情况;应用Elisa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白细胞介素1β(IL-1β)、白细胞介素18(IL-18)水平;应用免疫荧光共标记实验检测缺血侧海马IBA1与NLRP3、caspase-1、GS-DMD的荧光表达及共定位情况.结果:干预前,与IS组相比,IC组神经功能评分显著升高(P<0.05),并可见明显高信号梗死灶(P<0.05),新物体辨别率显著下降(P<0.05),而AE组与IC组神经功能评分、脑梗死体积百分比及新物体辨别率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14d后,与IC组相比,AE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显著降低(P<0.05)、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小(P<0.05)、物体辨别能力显著提高(P<0.05)、缺血侧海马CA1区病理情况改善、小胶质细胞活化水平降低(P<0.05)、IL-1β、IL-18含量下降(P<0.05),NLRP3、caspase-1、GSDMD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除此之外,与IC组相比,AE组大鼠缺血侧海马CA1区NLRP3、GSDMD、CA3区caspase-1累计光密度显著性下降,IBA1、NLRP3与IBA1、GSDMD双阳性细胞数量明显减少.结论:规律有氧运动可提高MCAO/R大鼠的识别记忆功能,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小胶质细胞焦亡和活化来实现的.

    有氧运动学习记忆小胶质细胞焦亡缺血性脑损伤神经炎症

    高强度间歇运动降低2型糖尿病小鼠海马神经元坏死性凋亡及炎症反应的研究

    张源源钱帅伟寇现娟
    1250-125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高强度间歇运动(high intensity interval exercise,HIIT)对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 mellitus,T2DM)小鼠海马神经元坏死性凋亡及神经炎症的影响.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高脂饲养10周后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streptozotocin,STZ),制备T2DM小鼠模型.小鼠分组如下:健康对照组(CON,n=10),T2DM模型组(T2DM,n=10),T2DM运动组(HIIT,n=10).HIIT组小鼠进行7周跑台训练.实验结束后,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和碘化丙啶(propidium iodide,PI)染色,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坏死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各组小鼠Nod样受体蛋白3(the NOD-like receptor protein 3,NLRP3)水平;应用qRT-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检测各组小鼠海马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mRNA表达.Western Blot观察各组小鼠海马组织坏死性凋亡及炎症因子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与CON组相比,T2DM组小鼠海马LDH释放水平显著增加(P<0.0001),PI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增加;NLRP3荧光强度增加(P<0.0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及炎症因子iNOS、IL-6、TNF-α、IL-1β表达明显增加(P<0.05).7周HIIT干预后,与T2DM组相比,HIIT组小鼠海马LDH释放水平显著降低(P<0.0001),PI染色阳性细胞数量减少,坏死性凋亡相关蛋白表达水平降低;NLRP3荧光强度降低(P<0.05)、NLRP3、caspase-1、Cleaved caspase-1蛋白及促炎因子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T2DM小鼠海马组织中存在坏死性凋亡,HIIT可抑制T2DM小鼠海马坏死性凋亡,降低海马组织炎症反应.

    2型糖尿病坏死性凋亡神经炎症高强度间歇运动

    左侧M1区间歇短阵脉冲刺激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属性的影响

    杨青徐硕陈蒙晔邓盼墨...
    1259-126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间歇短阵脉冲刺激(intermittent theta burst stimulation,iTBS)这一新型无创神经调控技术对脑卒中患者脑功能网络拓扑结构的总体调控作用.方法:本研究纳入存在运动和语言障碍的脑卒中患者16例,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数据,分析受试者接受单次左侧M1区iTBS前、后,全脑功能网络集群系数、特征路径长度、局部和全局效率、"小世界"属性、同配性和层级性等拓扑属性的变化.结果:经上述iTBS干预后,受试者脑功能网络的集群系数、局部效率、标准化的层级系数显著下降,全局效率下降接近显著,"小世界"属性σ值升高接近显著,其他拓扑参数未见显著变化.结论:本研究初步揭示了左侧M1区iTBS对于脑卒中患者功能网络的全局拓扑结构可能发生调控作用.

    脑卒中间歇短阵脉冲刺激脑连接组学脑功能网络静息态脑功能连接

    多维疗法在产后康复中的应用

    韩璐阳魏文扬郑孟凯朱骁潇...
    1269-1274,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多维疗法在产妇产后康复中的作用.方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150例产妇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对照组接受常规产康宣教与指导,试验组在此基础上行产后康复多维疗法(postpartum rehabilitation multidimensional therapy,PRMT)干预,分别测量两组干预前后体重滞留、体态变化、体脂分布、盆底肌表面肌电压和腹直肌分离间距(IRD)、尿失禁生存质量问卷(I-QOL)、盆底功能影响问卷简表(PFIQ-7)及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EPDS)评分等观察干预效果,并通过自制问卷调研产妇使用PRMT满意度.结果:干预40天后,试验组体重(BW)、腰围(WC)、体质量指数(BMI)和腰臀比(WHR)均显著降低(P<0.01),且BMI、WC、WHR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试验组体脂百分比(PBF)、内脏脂肪面积(VFA)、体脂肪量(BFM)、脂肪指数(FMI)均显著下降(P<0.01),且PBF、BFM、FMI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盆底Ⅰ、Ⅱ类肌电压、评估总得分、I-QOL评分均明显升高(P<0.01),PFIQ-7评分明显下降(P<0.01),且Ⅰ、Ⅱ类肌电压、评估总得分和Ⅰ-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静息和屈曲状态下各位点处IRD均明显缩小(P<0.05或P<0.01),且静息状态下脐上缘、脐下缘和屈曲状态下脐下缘处IRD均显著小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EPDS评分显著下降(P<0.01),且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57例产妇完成满意度调研问卷,约八成对PRMT过程满意并表示PRMT提升了其再生育意愿.结论:PRMT对产妇产后体重滞留、体态变化、体脂分布、盆底功能损伤、腹直肌分离及心理抑郁情绪具良好改善作用,有助提升女性接受再生育意愿.

    产后居家康复盆底功能损伤腹直肌分离体重滞留产后心理抑郁

    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病发病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李超君鲁翠红李莉李燕芳...
    1275-128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therosclerotic cardiovascular disease,ASCVD)发病风险的相关性,为肌少症不同时期干预降低ASCVD发生风险提供依据.方法:研究对象取自2021年1月—2022年6月在北京市中关村医院完成"65岁及以上老年人体检项目"的1072例老年人,其中男性408例,女性664人例.对受试者进行信息采集、体格检查、生化检测、身体成分测试和功能体适能测试.根据握力、5次起坐试验时间和四肢骨骼肌质量指数(appendicular skeletal muscle mass index,ASMI)综合判定肌少症分级,将研究对象分为肌少症可能组、肌少症前期组、肌少症组和对照组.比较四组受试者的临床特点,并采用二元 logistic回归分析肌少症不同分级与10年ASCVD发病风险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肌少症患病率为10.6%,肌少症可能和肌少症前期检出率分别为16.1%和15.1%.男性肌少症前期[OR:95%C1=3.63(1.03-12.78),P=0.04]和肌少症组[OR:95%C1=8.90(1.15-68.86),P=0.04]与 ASCVD 10 年发病高风险相关,女性肌少症组[OR:95%C1=5.05(1.49-17.13),P=0.009]与ASCVD 10年发病高风险明显相关.结论:男、女肌少症患者和男性肌肉质量下降人群的10年ASCVD发病风险较高,且肌少症严重程度和ASCVD发病风险正相关,这对于早期预防心血管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肌少症10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风险肌肉质量

    足内在肌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膝关节功能的影响

    王巍王策南燕李新...
    1282-128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足内在肌强化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患者膝关节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将参与研究的膝骨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患者TKA后接受膝关节系统康复治疗,研究组在系统康复治疗的基础上增加足内在肌强化训练.在TKA术前及术后第12周分别采用骨关节炎指数评分(WOMAC)及膝关节活动度评估肢体功能、采用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及跌倒效能量表(MFES)评估平衡功能、采用便携式智能化步态分析设备进行步态分析.结果:接受康复治疗12周后,研究组患者在MFES评分、BBS评分及WOMAC评分上优于对照组(P<0.05),且研究组手术侧肢体单腿支撑时间、步速、步长较对照组有明显改善(P<0.05).结论:TKA术后12周足内在肌强化训练可以改善患者身体功能、平衡能力和步态.

    全膝关节置换术足内在肌训练步态分析膝骨关节炎康复

    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的脑性瘫痪患儿步行功能和步态的影响

    杨安琪尹宏伟李海峰徐莉...
    1288-129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对痉挛型双瘫患儿步行功能及步态的影响.方法:招募2022年8月至2023年1月间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儿童医院康复科的痉挛型双瘫儿童21例作为治疗组,采用配对设计,年龄、性别、功能状态匹配的21例作为对照组.两组均给予8周,5次/周常规的运动康复训练(运动疗法、悬吊训练、等速肌力训练),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增加下肢外骨骼机器人步行训练.在治疗前、治疗8周后对两组患儿进行6min步行试验(6MWT)、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88项版本(GMFM-88)D区及E区测试,并采用IDEEA运动捕捉系统评估患儿步态,得到步速、步频、步幅、支撑相时间等步态参数.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6min步行距离(6MWD)、GMFM-88 D区评分、E区评分、步速、步频、步幅、双侧支撑相占比均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儿6MWD、GMFM-88 D区评分、E区评分、步速、步频、步幅均增加,双侧支撑相占比降低.组间比较治疗后上述指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组间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6MWD差值(PP<0.01),GMFM-88 D区评分差值(P<0.01)、E区评分差值(P<0.01)、步速差值(P<0.05)、步幅差值(P<0.05)、双侧支撑相占比差值(P<0.01)均有显著性差异,治疗组改善优于对照组.结论:外骨骼机器人训练结合常规康复治疗能够有效改善痉挛型脑瘫患儿的步行功能和步态.

    外骨骼机器人痉挛型双瘫步行功能步态脑性瘫痪

    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变化

    魏梦力钟亚平吴倩桂辉贤...
    1295-1303,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下肢肌肉协同模式变化,以揭示人体中枢系统调节下肢动作以适应疲劳积累的机制.方法:11例男性跑者接受恒定速度跑疲劳干预,并全程采集干预过程时其下肢肌电数据.运用非负矩阵分解算法提取不同干预时刻受试下肢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肌肉相对权重等分析指标.结果:①在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方面,在整个跑步疲劳干预过程中,共解析出6类肌肉协同元主导人体下肢关节活动,每位受试者平均会从中随机调动4-5类肌肉协同元参与跑步活动,且随着疲劳积累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无显著变化(P>0.05).②在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变化方面,协同元1的峰值激活用时在33%、100%时刻显著降低(P<0.05).③在肌肉相对权重变化方面,协同元1的半腱肌的相对权重在33%、67%、100%时刻显著降低(P<0.05).协同元2的股直肌的相对权重在33%时刻显著降低(P<0.05).协同元4的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在67%时刻显著降低(P<0.05),但在100%时刻显著回升(P<0.05).结论:跑步疲劳进程中人体中枢系统会调控下肢肌肉协同模式,以适应疲劳累积,降低下肢损伤风险.该调控过程具体表现:稳定下肢肌肉协同元参与数量,减少早期支撑阶段的肌肉协同元峰值激活用时,动态调节跑步早期支撑阶段的股直肌与半腱肌,中期摆动阶段股二头肌的相对权重.

    跑步运动疲劳无线表面肌电神经肌肉控制

    不同强度的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梗死早期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

    傅彩峰高朝刘梦姣吕少萍...
    1304-130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强度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high-frequency 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imulation,HF-rTMS)对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60例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HF-rTMS 80%RMT组、100%RMT组和假刺激组,每组各20例.三组患者均给予基础治疗(药物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在此基础上分别给予不同强度的HF-rTMS治疗.记录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Fugl-Meyer assement-upper extremity,FMA-UE)和改良Barthel 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分值,检测运动诱发电位(motor evoked potential,MEP)潜伏期,计算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entral motor conduction time,CMCT),测量患侧大脑中动脉(middle cere-bral artery,MCA)血流速度.结果:治疗前,3组患者的FMA-UE评分、MBI评分、MEP潜伏期、CMCT及MCA血流速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3组患者的上述指标均较治疗前提高,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中80%RMT组、100%RMT组指标改善均较假刺激组显著(P<0.05);除MBI外,100%RMT组各项指标改善最为显著(P<0.05).结论:HF-rTMS可以改善脑梗死恢复早期患者上肢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100%RMT HF-rTMS在提高功能、运动神经兴奋性,改善脑血流等方面较80%RMT更有优势.

    脑梗死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上肢功能

    2型糖尿病患者心肺耐量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孟晴翟宏伟刘娜高民...
    1310-131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心肺耐量,分析心肺耐量的影响因素.方法: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对接受心肺运动试验(CPET)评估的169例T2DM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峰值摄氧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peak VO2%),分为心肺耐量正常组及心肺耐量减低组.采用单因素分析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筛选心肺耐量减低的影响因素.结果:共纳入病例169例,其中心肺耐量正常组48例,减低组121例.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体重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糖化血红蛋白、胰岛素抵抗指数、体育锻炼习惯是T2DM心肺运动耐量的影响因素(OR=1.278、5.159、3.876、2.911、2.586、0.086,P<0.05).结论:T2DM患者普遍存在心肺耐量减低;体重指数、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胰岛素抵抗指数、高血压病史、冠心病病史是心肺耐量减低的独立危险因素,规律体育锻炼是保护因素.

    2型糖尿病心肺运动试验心肺耐量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