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论文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论文
中国科技论文

李志民

月刊

2095-2783

lwzxbj@cutech.edu.cn

010-62514378,62514339

100080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35号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中国科技论文/Journal Sciencepaper Online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国际标准刊号ISSN 1673-7180,国内标准刊号:CN11-5484/N)是由教育部主管,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主办的学术刊物,主要报道工程与技术科学领域内具有重要意义和创新性的最新成果。由《中国科技论文在线》学报编辑部出版,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自2006年8月创刊以来,已被“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剑桥文摘》、波兰《哥白尼索引》(IC)、美国《乌利希期刊指南》(UPD)等国内外多家权威性文摘期刊收录。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龙天然气田富氦地质条件与成藏模式

    范立勇赵伟波康锐惠洁...
    951-961页
    查看更多>>摘要:鄂尔多斯盆地具备富氦天然气地质条件,氦气资源潜力大,但对黄龙天然气田(以下简称黄龙气田)氦气地质条件、成藏过程和机制缺乏深入分析.基于文献调研、岩心录井、测井分析、天然气组分和同位素测试,评价了黄龙气田地质条件并建立了氦气成藏模式.结果表明:黄龙气田氦气含量整体呈现南高北低,南部氦气含量峰值为0.226%,北部氦气含量峰值为0.168%,氦气含量向东逐渐降低,向西降低较快;区内存在结晶变质基底和高铀钍元素丰度的泥岩层、铝土岩层,推测为潜在氦源岩层;基底断裂与分布广泛的逆断层及构造裂缝为氦气运移优势通道;丰富的地层水和孔隙水为氦气运移提供了载体;发育有泥岩、泥质碳酸盐岩、泥质硬石膏等封闭性良好的盖层,还存在具有高剩余压力的区域性盖层;氦气成藏模式为地下水脱氦聚集.

    鄂尔多斯盆地黄龙气田氦气天然气成藏模式

    射孔完井近井地带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规律研究

    陈涛平孙文
    962-968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确定射孔完井近井地带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规律,应用等效剪切控制体物理模型,研究注入强度、聚合物溶液浓度、聚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渗流距离等对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聚合物溶液的无量纲视黏度(实测值与初始值之比)随渗流距离的增加整体呈对数递减,聚合物溶液流经射孔完井近井地带时,其黏度损失主要发生在射孔孔壁附近.通过对实验数据的拟合,得出真实反映无量纲视黏度与渗流距离内在客观规律的关系式,揭示出剪切降解造成的聚合物溶液黏度损失的大小是由渗流过程中能量损失(压降)的大小决定的,该拟合关系式也可用于剪切作用下油层远处聚合物溶液黏度的预测.

    射孔完井近井地带聚合物溶液剪切降黏渗流规律

    基于GA-BP神经网络的月生活需水预测——以黄河流域为例

    沈紫菡陈星许钦蔡晶...
    969-976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水利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为了更精准地反映未来需水情势,探索月尺度需水的预测方法十分必要,有利于有效规划和管理供水系统以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以黄河流域9个省区为例,对月生活用水规律进行分析,通过奇异谱分析(singular spectrum analysis,SSA)法对用水规律进行验证,引入遗传算法对BP神经网络预测模型进行改进,分别建立基于时间序列的单变量模型和基于影响因子的多变量模型,并将预测结果与BP神经网络模型预测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改进预测模型对各省区2020年月生活需水量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基本在5%以内,精度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对水资源精细化管理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月尺度生活用水需水预测奇异谱分析机器学习BP神经网络遗传算法

    基于PI-BBI的高铁沿线秒级风速质量控制算法研究

    张颖超曹跃叶小岭杨凡...
    977-98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高铁超声波测风仪碍于安装环境限制易受外部干扰产生秒级异常风速,而现有的基本质量控制方法与气象领域分钟级时距质量控制算法无法准确识别秒级异常风速,导致监测风速不能很好地满足高铁秒级风速监测预警需求.为了解决该问题,基于高铁沿线风速监测异常值数据特征,提出一种基于PI-BBI的秒级风速监测数据质量控制算法.该方法首先利用基于物理信息的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对风速异常值进行预测,并得到预测误差;接着通过改进的指数加权移动平均法对预测误差进行平滑;最后使用孤立森林检测平滑误差序列中的异常值,从而能够识别原始风速序列中的异常值.实验结果显示,该质量控制算法能有效改善高铁沿线风速监测数据的质量,从而提高监测预警的准确性.

    高速铁路异常风速质量控制物理信息预测误差

    基于深度学习的页岩气压裂缝网预测方法

    李兵吴建军孟令鹏赵海峰...
    987-1001页
    查看更多>>摘要:压裂评估是水力压裂的一项重要内容,而压裂后缝网参数的获取是压裂评估的关键.针对目前常用裂缝诊断方法(微地震监测技术、测斜仪裂缝监测技术和分布式光纤监测技术)存在成本高、操作难及易受影响等问题,基于在非线性回归方面具有显著优势的深度学习算法,从施工压裂曲线入手,综合考虑获取目标参数的各种理论模型和经验方程,对压裂曲线进行量化,选择相关参数作为输入,以微地震监测的缝网参数(缝网长度、宽度及高度)作为目标参数,通过深度学习算法(BP神经网络)构建其与目标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平均相对误差在12%以内.此外,结果还受输入参数的种类和数量、网络结构及超参数的影响.

    页岩压裂曲线量化BP神经网络缝网参数反演压裂评估

    非均质鲕粒灰岩储层酸化增产酸液优选实验研究

    曲彦颖刘国涛许冬进吴应松...
    1002-1010页
    查看更多>>摘要:江汉油田潜江组鲕粒灰岩储层具有埋藏浅、层薄、上下水层发育、非均质强的特点,其现场改造难度较大.为了优选适用于该储层的改造工艺和最佳工艺参数,开展了常规酸、缓速酸2种不同酸液体系的静态溶蚀实验与酸化驱替实验,并结合CT扫描结果分析,明确了鲕粒灰岩与不同酸液体系的作用规律以及在不同注入速度下渗透率变化的定量表征和酸蚀蚓孔的三维成像.同时根据酸岩反应动力学实验与酸蚀导流能力实验结果,理论预测不同酸液体系酸岩反应有效作用距离,优选出最佳酸液体系和注入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常规酸与缓速酸的最佳质量分数分别为20%、10%;驱替速率对岩心酸化后渗透率增加倍数并无明显影响,但对酸蚀形成的蚓孔结构影响较大,驱替速率增加使得蚓孔的连通性更佳,且对岩石骨架破坏较小;通过酸液有效作用距离预测计算得到,在相同大排量酸液注入的情况下,缓速酸较常规酸的有效作用距离预测值增加11.87 m.最后针对该储层特点优选出大排量注入"10%缓速酸+0.3%缓蚀剂"酸液体系可以有效增加酸液作用距离,增强改造效果.

    鲕粒灰岩酸化增产工作液渗透率蚓孔缓释有效作用距离

    混凝土梁尾波信号环境噪声对照补偿法

    郑罡薛文琪宋林正张智宇...
    1011-101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推进超声尾波技术在混凝土结构检测中的应用,研究了环境干扰引起的混凝土梁超声尾波信号特征噪声并提出噪声补偿方法.开展了自然环境下的混凝土梁超声试验,提出平移缩放旋转多特征算法,将尾波信号的波速、频率、幅值特征以时间平移、时轴缩放、向量旋转3种参数形式进行分析.通过两试件超声对照试验,对尾波环境噪声进行补偿,并与尾波干涉法信号降噪结果进行对比,验证本文方法的有效性.结果表明:温度是尾波环境噪声的主要来源,湿度为次要来源;本文方法对尾波信号的降噪效果可达到91%以上,显著优于尾波干涉法;通过对照试件特征参数的噪声补偿可达到90%水平.研究结果可为提高尾波信号稳定性提供研究方法与试验基础.

    混凝土超声尾波环境影响信号处理

    隐伏式缓倾顺层边坡滑移弯曲破坏机制及影响因素研究

    胡新红胡惠华马德青
    1018-1026页
    查看更多>>摘要:针对隐伏式缓倾顺层边坡在降雨条件下易发生滑移弯曲破坏的问题,运用静力学分析法和能量分析法,在地质概化模型基础上建立了岩层发生滑移弯曲破坏的弯曲破坏段长度和临界坡长计算公式,以朱雀洞滑坡为算例对弯曲破坏段长度方程的合理性进行了验证,并对此类隐伏式缓倾顺层边坡发生滑移弯曲破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层间内摩擦角、岩层倾角对弯曲段长度影响最大,地下水沿层间上升长度、岩层厚度、坡长、层间黏聚力和岩体综合弹性模量影响较小;对于给定的隐伏式缓倾顺层边坡,地下水在坡体内的空间关系是隐伏式缓倾顺层边坡产生滑移弯曲破坏的重要外在因素.同时,对隐伏式缓倾顺层软质岩边坡岩体抗弯刚度的取值进行了讨论,引入岩体弹性模量调整系数,并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公式.

    降雨条件隐伏式缓倾顺层边坡滑移弯曲影响因素抗弯刚度

    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小半径匝道车辆行驶轨迹特征分析

    邓皓天王程瑜朱兴林徐进...
    1027-1036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明确高速公路互通立交小半径匝道的车辆行驶轨迹特征和驾驶模式,使用无人机在四川省2处高速公路互通立交上空进行高空拍摄,利用视频分析方法采集了小半径匝道上汽车行驶的轨迹数据、速度及行驶轨迹坐标等.通过分析行驶轨迹与车道线的占用关系,得到了不同车型轨迹与不同行驶阶段之间的关系,明确了不同小半径匝道下的行驶轨迹偏好,并分析了运行速度对不同类型车辆行驶轨迹的影响.采用三点定位法计算得到轨迹曲率,分析了小半径匝道的曲率特征,确定了轨迹曲率与匝道曲率之间的差异及其轨迹横摆特点.结果表明:匝道行驶的车辆中,小客车在小半径匝道缓和曲线段的轨迹线束宽幅宽于重型汽车,在圆曲线段对车道线的侵占较为明显;将行驶过程中车辆的驾驶偏好分为3类,A型喇叭口外环匝道上外侧压弯的小客车和重型汽车运行速度较高,对角象限双环式匝道上内侧切弯的小客车和正常行驶的重型汽车运行速度较高;小客车和重型货车在2种小半径匝道上的轨迹曲率整体大于道路设计曲率,对角象限双环式匝道上车辆轨迹改变的幅度和频率较高.

    交通工程互通立交小半径匝道行驶轨迹轨迹曲率驾驶行为

    基于综合指数法的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性能评价

    赵京赵相卿李波郭晟...
    1037-1047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了实现废旧轮胎的资源化利用、将废旧轮胎回收粉碎后用于公路工程的建设,制备了不同胶粉活化度的高掺量双螺杆挤出法(twin-screw extrusion process,TSEP)活化胶粉/SBS复合改性沥青试样,对其常规性能进行测试,采用动态剪切流变仪(dynamic shear rheometer,DSR)对复合改性沥青进行高温温度扫描、多应力蠕变恢复(multi-stress creep recovery,MSCR)试验及线性振幅扫描(linear amplitude scanning,LAS)试验,探究胶粉活化度和掺量对复合改性沥青高温流变特性、高温抗车辙性能及中温抗疲劳性能的影响,同时采用综合指数法综合评价高掺量TSEP 活化胶粉复配 SBS 改性沥青性能.结果表明:高掺量TSEP 活化胶粉复配 SBS 改性沥青的常规指标均得到改善,尤其是ERP-B/SBSCMA黏度最低,相较于其他5种改性沥青具有更好的施工和易性;随胶粉活化度的提高,其复合改性沥青的高温抗车辙性能有所下降.33%胶粉掺量的ERP-B/SBSCMA的高温性能优于20%胶粉掺量的ERP-B/SBSCMA-20;随着温度的升高,车辙因子提高了9%~40%;抗疲劳性能也有所提高.ERP-B的活化程度适中,其复合SBS改性沥青具有良好的常规性能、高温抗变形性能及中温抗疲劳性能.

    道路工程复合改性沥青废旧胶粉双螺杆挤出综合指数法动态剪切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