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言静霞

双月刊

1001-7143

journals@china.com

010-62572403

100190

北京中关村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710室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Scientific and Technical PeriodicalsCSSCICHS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期刊编辑研究会主办的、面向全国的我国第一个综合研究科技期刊的刊物,被《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0年版确认为“信息与知识传播”类核心期刊。本刊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办刊宗旨,领先和团结广大科技工作者科技期刊编辑出版工作者,开展科技期刊研究,促进期刊事业繁荣,推动科技进步,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Hindawi期刊批量撤销论文分析

    高梦晗郭宸孜程门雪白雨虹...
    1169-117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Hindawi期刊批量撤销的论文的部分特征,以期为中国科技期刊处理对出版流程的系统性操纵提供参考.[方法]从Hindawi XML文集获取撤稿声明与被撤销论文.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分析被撤销论文的作者所属机构与被引用情况.[结果]Hindawi期刊在2022年11月16日至2024年3月20日共撤销11371篇论文.74.7%的被撤销论文发表于2022年,从投稿到接收平均经过46日,从投稿到发表平均经过77日,从发表到被撤销平均经过526日.同期发文量排名前50的中国机构参与发表18.6%的被撤销论文.[结论]批量撤销牵涉到对出版流程系统性操纵的论文,是出版商打击"论文工厂"的实践.尽管绝大部分被批量撤销的论文有来自中国的作者,但不能认为被撤销论文的作者对中国科研人员具有代表性.中国科技期刊应避免由编辑失职导致出版流程被操纵,科研机构应加强科研诚信教育以避免中国作者卷入类似事件.

    科技期刊特刊论文撤销学术不端科研诚信出版流程操纵

    虚拟数字人技术赋能科技期刊内容视频化传播的实践及策略

    闵甜孙涛谭春林赖富饶...
    1178-118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利用虚拟数字人技术开展科技期刊内容视频化传播的实践,分析视频内容生成环节的要点、传播路径及传播效果,探讨内容视频化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方法]通过文献法、数据调研法分析科技期刊利用虚拟数字人技术进行内容视频化传播的可行性及应用研究现状;以科技期刊发表的论文为对象,依托虚拟数字人技术,在微信平台进行科技期刊内容的视频化传播.[结果]虚拟数字人技术能有效实现期刊论文的低成本视频化推广,且传播效果显著,但也存在虚拟数字人形象同质化、生命周期短、表达智能程度不足等问题.[结论]为充分发挥虚拟数字人技术在科技期刊内容视频化传播中的优势,需要强化视频内容的生命力、紧跟新技术的迭代升级并加强编辑审核、构建编辑与人工智能技术的深度融合发展模式、培养新媒体人才等,进而实现期刊高质量发展,提升用户阅读体验.

    虚拟数字人科技期刊视频传播人工智能技术

    领军期刊引领子刊:eLight的创新发展之路

    郭宸孜张莹常唯高梦晗...
    1186-119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基于"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高起点新刊eLight的案例研究,总结普适性经验,为我国在新形势下创办英文科技新刊提供参考,助力我国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阵地.[方法]围绕新形势下新刊国际影响力建设渠道少、成本高,我国科技期刊话语权弱势以及科学家向心力不足的问题,梳理eLight创新实践,分析实践成效,提炼普适性经验.[结果]以领军期刊及集群等优质学术资源为龙头带动新刊建设,可以帮助新刊高效迅速建立国际影响力;围绕科技出版的国际形势与科学家核心需求发声,有助于建立期刊话语权;加强权责、制度与工作流程的创新和细化,开拓期刊与科学家互利资源,建立多维度评估体系,可助力拓展科学家关系.[结论]我国应充分利用领军期刊及集群等优势,发挥优质资源带动作用,加强我国科技期刊群体发声与价值观输出,营造科学家社区,促进出版资源集聚,提升我国科技期刊话语权,以实现高效的世界一流科技期刊阵地建设.

    领军期刊高起点新刊世界一流科技期刊eLight创新发展

    新媒体创新MDT式学术内容大众传播——《协和医学杂志》的实践探索

    刘洋于梦非李娜赵娜...
    1196-120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索医学科技期刊新媒体在内容传播中的创新模式,为编辑同仁提供运营思路及方式借鉴.[方法]应用案例分析法,以《协和医学杂志》新媒体为研究对象,从内容生产团队、产品形态、传播推广3个方面介绍其基于医学诊疗中的多学科协作(Multi-Disciplinary Team,MDT)模式创新开展MDT式学术内容大众传播的成功实践.[结果]《协和医学杂志》新媒体融合权威学者、职业编者、资深记者、潜在作者等多学科精英,组建MDT式内容生产团队;融合AI、视听、图文、动画等多学科技术,打造MDT式内容产品形态;融合刊、网、微、媒等多媒介优势,开拓MDT式传播推广渠道,在学术内容大众传播创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中成效显著.[结论]医学科技期刊新媒体主动创新,注重融合资源,积极借鉴MDT模式,可助力学术内容大众传播,形成内容共创、形式共融、渠道共享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媒体创新多学科协作融合发展共创价值大众传播

    我国中文科技期刊短视频传播现状与策略研究——以"卓越"中文期刊微信视频号为例

    卫夏雯张昕祝叶华刘晶晶...
    1204-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中文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现状,分析其传播特点与运营情况,为中文科技期刊新媒体建设提供借鉴.[方法]以"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入选中文科技期刊为研究对象,以清博指数为研究工具,通过提取期刊微信视频号传播力指数,分析我国中文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运营情况,探讨短视频传播效果与能力.[结果]结合数据分析与典型案例调研,得出:中文科技期刊已经意识到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期刊宣传、推广和品牌塑造的重要性;发布的作品总量整体不高、传播范围有限;内容选题和策划比较传统,大多数期刊没有结合新媒体优势、期刊定位和专业特色进行主题策划.[结论]中文科技期刊应重视短视频平台的建设,加大对视频类媒体平台的布局与投入力度,明确内容定位,发挥专业特色,提高服务能力,拓宽服务对象范围.

    中文科技期刊微信视频号社交媒体传播力

    "卓越行动计划"地学期刊现状分析和发展建议

    王丽丽杨永强董立杜鹃...
    1212-122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以下简称"卓越行动计划")资助期内我国地学领域期刊的发展现状,探索其发展建议和对策,以期为我国加快建设国际一流科技期刊提供参考与借鉴.[方法]选取20种入选"卓越行动计划"的地学期刊作为研究对象,通过Web of Science数据库、InCites平台和期刊官方网站获取期刊基本信息、数据库收录情况、开放获取状态、学科领域分布、编委组成、论文作者的国家/地区分布、引文影响力等数据,进而从学科分布、国际化程度、引文影响力等维度对这些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入选"卓越行动计划"的绝大多数地学期刊的稿源和编委国际化程度相对较低,引文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中国,尚未达到国际平均水平.针对提升期刊的国际影响力,提出以下发展建议和对策:发挥高校学科优势办刊、建设国际化编委团队、加强国际传播、创新出版模式以及发展学术期刊集群等.[结论]"卓越行动计划"中绝大多数地学期刊的引文影响力主要集中在中国,其对欧美国家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因此需要针对中国地学科研领先和特有的领域进行国际传播和合作,以提升这些期刊的国际影响力.

    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地学期刊现状分析国际影响力发展建议

    科技期刊发展特征及其与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状态分析——以长江干流流域英文科技期刊为例

    张辉洁刘世华金晶季小存...
    1221-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科技创新是区域经济创新的重要标志和动力.科技论文是区域科技创新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之一.区域科技期刊是服务区域科技创新发展的重要切口.通过分析长江干流流域不同区域英文科技期刊发展特征及其与区域科技创新协同发展状态,提出区域科技期刊发展建议.[方法]按照期刊主办或实际承办单位地理位置划分,梳理申报2013-2023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或(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且入围答辩名单的英文科技期刊,并基于JCR、InCites等数据库,分析区域期刊发展特征以及科技论文发表特征.[结果]长江干流流域,分布于9个省和直辖市的共218种英文科技期刊入围"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提升计划"或(及)"中国科技期刊卓越行动计划"答辩名单,134种期刊获得项目资助,195种期刊获得ISSN,79种期刊被SCIE或ESCI收录,覆盖17个ESI学科.长江干流流域下游区域较中上游区域英文科技期刊数量多,且学科覆盖面广.2018-2023年,长江干流流域科技论文发文量近30万篇/年,不同学科领域论文数量差异较大.临床医学、工程学、材料科学、物理学等优势学科领域期刊数量多,科技论文发文量大.在部分区域特色学科领域,尽管科技论文发文量大,但期刊数量有限.[结论]长江干流流域英文科技期刊整体发展落后于区域科技创新发展,在区域优势学科领域与科技创新发展有一定协同性,但长江中上游区域特色学科领域期刊与科技创新发展协同性较差.科技期刊发展应立足区域优势学科与特色学科,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导向,融入区域科技创新发展体系.各区域应出台区域科技期刊发展政策,构建融合发展体系,强化人才共育意识,引导区域科技期刊特色化发展.

    长江干流流域区域科技期刊协同发展学科分布科技论文

    我国开放获取出版期刊著作权协议存在问题与改进建议

    王元杰王晓菲潘月红薛春璐...
    1232-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析开放科学环境下中国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期刊的著作权协议存在的问题,提出完善中国OA期刊著作权协议的建议.[方法]针对国内主办的中文(包括双语)OA期刊和英文OA期刊(包括国际出版商合作出版期刊),利用文献调研法开展著作权协议调查,获取期刊著作权政策,总结著作权协议中可能存在的漏洞;通过线下调研方式完善调研内容,并通过咨询出版和知识产权专家等,提出开放科学环境下完善中国OA期刊著作权协议的对策建议.[结果]OA期刊著作权协议存在未与作者签订著作权转让/许可协议、协议生效和失效方式不合理、著作权转让/许可范围不明确、著作权人签字不完整、未明确转让/许可费用等基本问题.还存在转让/许可权利类型混乱、许可协议未明确专有使用权,以及未明确能否再次许可给第三方等问题.[结论]OA期刊应进一步完善著作权协议,避免可能存在的纠纷.在未来,建议开展著作权培训,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产品进行著作权使用的监测和追踪,进一步完善著作权保护相关的法律和维权途径等,从期刊和国家两方面共同推进开放科学环境下OA论文著作权保护,推进OA发展.

    著作权保护开放科学开放获取著作权协议再许可权

    以预印本为中心的盖茨基金会2025 OA政策研究及启示

    张智雄李婕邵田
    1240-12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2024年3月,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以下简称"盖茨基金会")发布了《2025开放获取政策》.该政策决定自2025年1月1日起,受其资助的项目研究成果必须以预印本的形式及时发布,并且将停止对文章处理费(Article Processing Charges,APC)的支持.分析政策出台的主要动机,解析政策的主要内容,解读政策出台的时代意义,提出对我国推进开放获取(Open Access,OA)工作和科技期刊OA发展的启示和建议.[方法]结合国际科学界在OA方面的新动向,综合分析盖茨基金会OA政策的内容,以及国际学术界对此政策的观点.[结果]盖茨基金会发布的《2025开放获取政策》意味着盖茨基金会充分肯定预印本在学术交流中的价值和作用,否定基于APC的OA模式.越来越多科研团队也认识到基于APC的OA存在着重大问题,国际科学界正在致力于寻找更加合理的、学界参与的OA新路径.[结论]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APC支付国,需要认清OA的初衷,努力构建公正合理的OA新模式.我国科技期刊仍须探索新的OA业务模式,保持APC的合理性与透明性,严格把控论文质量,积极融入开放学术交流体系,以促进我国OA事业的健康发展.

    预印本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开放获取政策文章处理费

    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思考——以STM Trends 2028为背景

    武晓耕刘碧颖沙冰溶
    1246-12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以《国际科技出版趋势2028》(STM Trends 2028)为参考,展望中国科技期刊发展走向,力求与西方期刊研究者形成学术层面的对话与交流.[方法]采用对比分析法、案例分析法和总结归纳法,探讨STM Trends 2028形成趋势判断的原因,从中国期刊界的视角对STM Trends 2028的内容进行印证和回应,并分析STM Trends 2028的不足.[结果]西方科技期刊界由于过于关注商业利润,已经开始与学术界形成裂缝,中国科技期刊界须有所警醒,避免重蹈覆辙;在人工智能应用等方面,西方科技期刊界与国内同行判断一致,都认为人工智能将是科技期刊的重要发展方向;西方科技期刊界对于政府的作用重视不够,但对于中国科技期刊而言,政府是非常重要的支持力量.[结论]中国科技期刊界要辩证看待西方经验,既要学习他们的成功经验,也要在实践中发现他们的不足,同时还要梳理中国科技期刊的特点,进而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科技期刊发展道路.

    中国科技期刊STMTrends2028发展趋势人工智能商业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