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

邱蔚六

双月刊

1672-3244

cjoms@omschina.org.cn

021-33183312;63121780;23271699-5290

200011

上海市制造局路639号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Journal China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卫生部主管、中华口腔医学会主办、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承办的权威性专业学术期刊,于2003年3月正式创刊。国内统一刊号CN 11-4980/R,ISSN 1672-3244。由著名口腔颌面外科专家、口腔医学教育家、中国口腔医学界第一位工程院院士邱蔚六教授担任主编,著名口腔医学专家王大章教授、张震康教授、刘宝林教授、李金荣教授、张志愿教授、俞光岩教授担任副主编,郑家伟教授担任常务副主编,国内外70余位专家学者担任编委。杂志辟有临床及基础研究论著,综述、讲座,学术争鸣,临床总结、短篇报道等栏目,及时报道和反映我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理论、新知识,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开辟继续教育园地,以繁荣和发展我国的口腔颌面外科学事业。杂志为季刊,标准A4开本,每期64页,铜版纸彩色印刷,每本定价6.00元,全年定价24.00元(邮购者全年30.00元)。联系地址:上海市制造局路639号《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编辑部。联系人:费斐。电话:021-33083812,63121780,63138341-5271。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晚期或复发性口腔(口咽)癌的救治性外科治疗中国专家共识

    何悦祝奉硕马春跃贺捷...
    521-528页
    查看更多>>摘要:口腔(口咽)癌是头颈部恶性肿瘤中发生率最高的一种类型,相当数量的患者就诊时已为临床晚期,多需外科结合放化疗等综合手段治疗.许多患者在接受首次外科或放化疗后,会出现局部复发或转移,再次治疗更为困难,且预后不良.如何合理有效地治疗这些晚期或复发性口腔(口咽)癌患者已成为临床关注的焦点,然而针对如何开展救治性外科治疗,尚无依据可循,非规范诊疗也比较常见.本文整合现有循证医学证据,同时经全国口腔颌面头颈外科领域专家研讨商议,在晚期或复发性口腔(口咽)癌救治性外科治疗的定义、适应证、围术期评估、手术分级、辅助治疗、功能康复等领域达成共识,供全国口腔颌面外科及头颈外科医师参考.

    口腔癌口咽癌救治性外科专家共识

    舌鳞状细胞癌来源的C.sputigena的分离、鉴定及全基因组分析

    关智辉李茹于晓芸王莉莉...
    529-53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分离及鉴定舌鳞状细胞癌(tongue squamous cell carcinoma,TSCC)来源的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C.sputigena),从基因组水平分析其耐药和毒力特征.方法:对TSCC患者的癌组织黏膜的细菌进行分离培养,获得菌株n105及n106.通过菌落形态、革兰染色、16SrRNA序列分析及进化树构建鉴定菌种,采用纸片扩散法检测菌株对4种抗菌药物(克拉霉素、对甲硝唑、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的敏感性,采用第三代测序技术对菌株n106进行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菌株n105及n106 16S rRNA序列经BLAST比对及构建Neighbour-Joining进化树,鉴定为C.sputi-gena.药敏实验表明,C.sputigena菌株n105及n106对克拉霉素敏感,对甲硝唑、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均耐药.全基因组测序结果发现,C.sputigena菌株n106的基因组长度为2.86 Mb,鸟嘌呤-胞嘧啶含量为38.36%,编码2609个基因.预测毒力基因为tufA、app、clpV、cpsA、acpXL和fHbp,耐药基因为blaCSP-1和erm(F).结论:TSCC来源的C.sputigena对甲硝唑、青霉素和左氧氟沙星耐药,携带多种毒力及耐药基因,具备潜在致病特征.从微生物角度为早期防控和治疗TSCC提供了新的策略.

    生痰二氧化碳嗜纤维菌舌鳞状细胞癌基因组学耐药毒力基因

    本刊关于使用大型语言模型(large language models,LLMs)工具的规定

    535页

    LPS及IL-1β对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中HBD-2和HBD-3表达的影响

    汪洋宣静王海燕黄艺...
    536-5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在大肠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和重组人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β)刺激下,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替代品中的人β防御素2(Human-beta-defensin-2,HBD-2)和人β防御素3(Human-beta-de-fensin-3,HBD-3)的表达,评估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治疗感染性口腔疾病的可能性.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反转录PCR(RT-qPCR)和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评估在LPS和IL-1β刺激下,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替代品中HBD-2和HBD-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LPS和IL-1β均可刺激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中HBD-2和HBD-3基因及蛋白的表达,培养24 h后呈现出剂量依赖性增加的趋势(P<0.05).在100 ng/mL的LPS刺激下,HBD-2基因表达增加约2.7倍,而HBD-3基因表达增加约5倍;在20 ng/mL的IL-1β刺激下,HBD-2基因表达增加约1.6倍,而HBD-3基因表达增加约4.8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LPS和IL-1β均可显著诱导HBD-2和HBD-3蛋白的分泌.结论: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替代品在一定程度上具备抵御入侵微生物的防御功能,应用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可为感染性口腔疾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组织工程化口腔黏膜HBD-2HBD-3免疫防御

    本刊对文稿附图的要求

    540页

    三级淋巴结构与头颈部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薛俊青张莺胡宇华李江...
    541-54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头颈部鳞癌(head and neck squamous cell carcinoma,HNSCC)中三级淋巴结构(tertiary lymphoid structure,TLS)与临床病理特征、肿瘤程序性死亡配体(programmed death ligand 1,PD-L1)表达、CD8阳性浸润细胞数及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选择2017年5月—2022年9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病理科诊断为HNSCC的患者72例.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CD20、CD3、CD21、PNAd、PD-L1和CD8表达.通过综合阳性评分,评估PD-L1表达水平;通过Caseviewer软件,计算CD8阳性细胞的浸润度和浸润比例.采用SPSS 25.0软件包统计分析TLS状态与临床病理特征、PD-L1表达、肿瘤免疫微环境和患者预后的相关性.结果:72例HNSCC患者中,TLS阳性率为41.7%(30/72).年龄<58岁的患者,TLS阳性率显著高于≥58岁的患者(P=0.004),TLS状态与其他临床病理特征均无显著相关性.PD-L1高表达组,TLS阳性率显著高于PD-L1低表达组(60.7%:29.5%,P=0.014).TLS阳性HNSCC病例的CD8阳性细胞浸润度和浸润比例,显著高于TLS阴性HNSCC病例.PD-L1高表达组和TLS阳性患者具有更高的总生存率.结论:HNSCC中,TLS阳性率与PD-L1表达、CD8阳性细胞浸润度和浸润比例呈显著正相关,且TLS阳性组患者预后显著优于TLS阴性组患者,提示TLS与HNSCC肿瘤免疫微环境、肿瘤免疫治疗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

    三级淋巴结构头颈部鳞癌临床病理特征免疫治疗肿瘤微环境预后

    浓缩生长因子联合自体骨和Bio-Oss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骨修复中的效果评价

    孙守福潘昱帆唐渔王伟...
    547-55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评价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应用浓缩生长因子(concentrate growth factors,CGF)联合自体骨和Bio-Oss修复牙槽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0年9月—2021年12月在上海市同仁医院拔除下颌第三磨牙的患者66例,将其分为空白组(n=22)、试验组A(自体骨、Bio-Oss和口腔修复膜,n=23)、试验组B(自体骨、Bio-Oss、CGF凝胶+CGF膜,n=21).采用术后症状严重度量表(PoSSe)评估术后1周3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并测量术后3、6、12个月时第二磨牙远中牙周袋探诊深度(probe depth,PD)、骨吸收的垂直距离和水平距离.采用SPSS 19.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CGF可以显著减少拔牙后疼痛时间(P<0.05).试验组B的PD在术后3、6、12个月时显著小于空白组(P<0.05),12个月时显著小于试验组A(P<0.05);术后3、6个月,试验组B的骨缺损吸收垂直高度显著低于试验组A(P<0.05).骨缺损吸收水平距离方面,术后3、6、12个月,2个试验组的结果均显著低于空白组(P<0.05);术后3个月,试验组B显著低于试验组A(P<0.05);术后6、12个月,2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自体骨和Bio-Oss在下颌第三磨牙拔除后牙槽骨的修复中可取得良好效果,但CGF联合自体骨、Bio-Oss有更好的临床疗效,更值得推荐.

    下颌第三磨牙骨缺损浓缩生长因子Bio-Oss牙周袋探诊深度PoSSe

    35例成人中重度牙周炎患者牙槽骨再生正畸的疗效评价

    郭秋曼于洪波夏韫晖王博...
    553-55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定量评估伴下前牙区中重度牙周炎成人错畸形患者的牙槽骨再生正畸疗效.方法: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口腔颅颌面科2017年1月起就诊的连续病例中选择下前牙区中重度牙周炎且接受牙槽骨再生正畸治疗的35例成人患者的102颗下切牙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牙周专科检查及锥形束CT(cone-beam CT,CBCT)评价不同观察时间点术区的牙周软硬组织状况.采用SAS 9.1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所有患者治疗结束面型及咬合关系良好,牙周炎症得到控制,术区未见牙根吸收.根尖水平骨增量效果好,1/2与3/4根长水平的唇侧骨厚度及唇、舌侧牙槽骨高度在治疗过程中维持稳定.结论:牙槽骨再生正畸技术治疗伴中重度牙周炎成人错畸形,具有良好的临床应用前景.

    牙槽骨再生正畸成人中重度牙周炎牙槽骨缺损锥形束CT

    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在口腔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康复中的应用效果评价

    赵小妹黄晨胡龙威沈超群...
    558-562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在口腔癌患者术后口腔功能康复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2023年1-3月收治的40例口腔癌患者作为对照组,2023年4-6月收治的40例口腔癌患者作为试验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试验组给予医护患一体化护理.随访3个月,比较2组患者口腔功能和心理健康情况.采用SPSS 23.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试验组吞咽功能、言语功能得分分别为(2.20±0.90)和(76.50±9.7)分,开口度为(39±2.2)mm,对照组分别为(2.70±0.7)分、(64.57±8.2)分和(38±4.3)mm,2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口腔卫生检查合格率、洁牙合格率、冲牙合格率分别为87.5%(35/40)、97.5%(39/40)和92.5%(37/40),对照组分别为67.5%(27/40)、57.5%(23/40)和75.0%(30/40),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试验组焦虑、抑郁得分分别为(42.10±3.37)、(40.33±3.56)分,对照组分别为(45.26±3.27)、(46.39±3.10)分,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可促进口腔癌患者口腔功能康复,提高口腔健康状态,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术后营养状况.

    口腔癌医护患一体化模式口腔功能焦虑抑郁

    淋巴结产量及淋巴结比率在cN0口腔鳞癌中的预后价值分析

    安星妃章礼玉彭晖王倩...
    563-5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淋巴结产量(lymph node yield,LNY)和淋巴结比率(lymph node ratio,LNR)在临床淋巴结阴性(cN0)口腔鳞癌(or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OSCC)患者中的预后价值.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8年1月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cN0 OSCC患者151例,分为病理淋巴结阴性(pN0)、病理淋巴结阳性(pN+)2组,分析淋巴结转移的影响因素,以及影响复发和总体生存时间(OS)的因素.其中,颈淋巴清扫术后的LNY是基于文献推荐值16,LNR采用人工受试者(ROC)曲线计算出最佳截断值,分别将患者分为2组.单因素分析采用卡方检验,复发、总体生存时间的多因素分析分别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Cox回归模型进行分析.采用非参数Kaplan-Meier生存曲线比较OS、疾病特异生存时间(DSS)的生存差异.采用SPSS 26.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51例cN0 OSCC 患者中,pN0 组 109 例(72.2%),pN+组 42 例(27.8%).pN0 组的 5 年 OS、DSS 显著高于 pN+组(P<0.05).在pN0组,LNY是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浸润深度(depth of invasion,DOI)、LNY是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OS和DSS生存曲线显示,LNY<16的患者5年生存率(OS为65%、DSS为53%)显著低于LNY≥16的患者(OS为80%、DSS为82%)(P<0.05),可将该部分患者进行危险分层.pN+组中,LNR为复发、总体生存的独立危险因子.对LNR进行生存分析发现,LNR≤0.075的患者,5年生存率(OS为80%、DSS为80%)显著高于LNR>0.075的患者(OS为25%、DSS为33%)(P<0.05).结论:在cN0的OSCC患者中,pN0、pN+患者预后存在显著差异,与复发、生存相关.在pN0患者中,复发的患者存在生存差异,LNY是影响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在pN+患者中,LNR是患者复发、生存的独立预后因子,该指标可能更有助于改善这些患者的预后分层能力.

    口腔鳞癌淋巴结产量淋巴结比率预后TNM分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