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抗生素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抗生素杂志

赵文杰

月刊

1001-8689

siiacjap@126.com

028-84216021

610052

成都市成华区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华冠路168号

中国抗生素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Antibiotic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

    张甜甜刘志武黄喜凤陈琳...
    208-21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感染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为临床有效防控CRKP感染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兰州大学第一医院2020年1月-2021年12月检出肺炎克雷伯菌的住院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取该时段检出CRKP的住院患者113例作为CRKP组,同期检出碳青霉烯类敏感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susceptible Klebsiella pneumoniae,CSKP)的住院患者113例作为CSKP组,收集两组患者临床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CRKP菌株的耐药率均高于CSKP菌株的耐药率;113株CRKP对甲氧苄啶/磺胺甲恶唑和阿米卡星耐药率相对稍低(70.80%和75.22%);对氨曲南、庆大霉素、左氧氟沙星和四环素的耐药率分别为99.12%、84.96%、87.61%和87.61%,对其余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高达100%;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神经系统疾病、低白蛋白血症、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有创呼吸机辅助通气天数、免疫抑制剂使用史、感染前联合使用抗菌药物为CRKP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而激素使用史是CRKP感染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CRKP对临床常用抗菌药物呈高度耐药,耐药形势严峻.研究分析CRKP感染的危险因素,针对性采取防控措施,从而减少CRKP感染的发生.

    医院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危险因素

    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定量蛋白质组学分析

    徐本锦侯竹如刘玲严荣荣...
    215-2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基于蛋白质组学,深入揭示1株引起食物中毒事件的肠炎沙门菌21A的分子特征,从而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方法 利用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对肠炎沙门菌株21A进行分析,使用TimsTOF Pro仪器在数据非依赖采集模式下采集质谱数据,利用MSstats软件完成肽段与蛋白的定量以及差异蛋白统计,并对差异表达蛋白的生物学功能进行GO、KOG功能富集、KEGG通路富集分析与CAZY注释、互作分析.结果 菌株21A中共鉴定出3183种蛋白质,其中差异蛋白300种.GO分析表明,差异蛋白主要与催化、结合、细胞内过程和代谢有关;KOG和KEGG分析显示,差异蛋白主要富集在6种代谢通路中;CAZY分析发现,37.96%的蛋白质为糖苷水解酶.结论 本研究揭示了肠炎沙门菌株21A的蛋白质组学特征,该菌株在入侵和感染过程中采用多种生存策略,包括增强毒力因子表达,增加脂质降解和诱导铁获取等.对代谢相关蛋白质的深入分析,有助于深入了解该菌的传播与感染机制,更好地防控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肠炎沙门菌蛋白质组学食物中毒感染代谢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临床特征及药敏结果分析

    王奇卢润禹肖珂陆锦辉...
    227-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分析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特征及体外药物敏感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医院2018-2021年收治的138例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对患者临床表现、基础病情和实验室检查等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138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墨汁染色检测阳性率为73.9%,CrAg检测阳性率为100%,42例患者存在免疫功能抑制疾病,49例伴有其他基础疾病,另外47名患者无基础疾病.患者多伴有头痛、发热、呕吐、四肢乏力和意识障碍等症状.脑脊液生化检查显示糖和氯化物减低,脑脊液蛋白升高.138株隐球菌对5-氟胞嘧啶、两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的MIC范围分别为≤4~≥16μg/mL、≤0.5~1 μg/mL、1~16 μg/mL、≤0.125~0.5 μg/mL、≤0.06~0.5 μg/mL.5种抗真菌药物中5-氟胞嘧啶敏感性为95.60%,氟康唑敏感性为94.93%,伊曲康唑敏感性65.22%,两性霉素B和伏立康唑的敏感性均为100%.结论 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多伴有基础疾病(含免疫功能抑制疾病);CrAg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墨汁染色检测;非HIV隐球菌性脑膜炎患者分离菌株对不同抗真菌药物敏感性有差异,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

    隐球菌隐球菌性脑膜炎药敏试验抗真菌药脑脊液

    黄芩苷与盐酸小檗碱自沉淀理化性质及抑菌作用机制研究

    蒋庆佳徐杨杜叶刘日慧...
    232-240,封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以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产生的自沉淀为研究对象,探究其理化性质,对其抑菌作用及其机制展开研究,为中药自沉淀现象产生的物质深入研究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差示热量扫描法、红外光谱扫描和紫外光谱扫描测定黄芩苷和盐酸小檗碱的自沉淀理化性质;采用牛津杯法探索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及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采用二倍稀释法进一步研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小抑菌浓度(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并通过测定菌体的生长曲线、胞外核酸相对含量、胞外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和电导率研究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及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抗菌机制,分析对比黄芩苷、盐酸小檗碱反应前后抑菌作用机制是否发生改变.结果 差示热量扫描法结果显示盐酸小檗碱与黄芩苷反应前后存在热量变化,该自沉淀是一种不同于盐酸小檗碱、黄芩苷的新物质或复合物,其官能团、紫外吸收均发生了变化.盐酸小檗碱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0.9375 mg/mL,MBC为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0.9375 mg/mL,MBC为7.5 mg/mL.黄芩苷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1.875 mg/mL,MBC为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15 mg/mL.自沉淀对大肠埃希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3.75 mg/mL;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MIC为3.75 mg/mL,MBC为3.75 mg/mL.3种物质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菌体生长均有显著的抑制效果,但作用机制有所差异.结论 3种物质对大肠埃希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显示出较好的抑菌活性,由强到弱为盐酸小檗碱、黄芩苷、自沉淀,均通过对细菌细胞膜造成损伤改变其通透性,影响细菌生长,从而起到抑制细菌生长的目的.三种物质虽能使菌体内容物大量渗出,但对胞内物质泄出作用存在差异,研究成果为进一步探究中药自沉淀提供参考.

    自沉淀黄芩苷盐酸小檗碱抑菌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