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

王大成

月刊

1674-7232

life@scichina.org

010-64015399

100717

北京东黄城根北街16号

中国科学(生命科学)/Journal Science in China(Series C)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是中国科学院主办、中国科学杂志社出版的自然科学专业性学术刊物。《中国科学》任务是反映中国自然科学各学科中的最新科研成果,以促进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中国科学》以论文形式报道中国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方面具有创造性的、高水平的和有重要意义的科研成果。在国际学术界,《中国科学》作为代表中国最高水平的学术刊物也受到高度重视。国际上最具有权威的检索刊物SCI,多年来一直收录《中国科学》的论文。1999年《中国科学》夺得国家期刊奖的第一名。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立地顶天——南华衡医之教育范式

    王福俤
    1327-1330页

    铁科学(Ferrology):充满魅力的新型交叉学科

    王福俤
    1331-1344页
    查看更多>>摘要:铁是地球含量最为丰富的元素,为微生物、植物、动物和人类等生命体所必需,对生命维护至关重要;铁离子介导的氧化压力是生命起源的原始动力.铁是血红蛋白、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等众多关键蛋白和酶的活性成分.铁离子是氧化还原体系不可缺少的因子,在新陈代谢、生物催化、呼吸链电子传递、氧气运输、能量维持、免疫调控等方面都发挥重要作用.铁不仅是生命延续的必需元素,也是细胞程序性坏死-铁死亡的必要组分.铁稳态失衡是贫血、血色病、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众多疾病发生的关键病因.靶向调控铁离子稳态已成为防治众多重大疾病的有效策略,并有临床新药广泛使用.随着科学与技术的迅猛发展,铁离子对生命与健康的意义远比人类预测的更深远和复杂.近年铁死亡被广泛持续关注,成为全球生命医学十大热点之一.铁死亡和铁代谢的科学研究范式呈现出交叉性、多样化、多领域及集成式发展态势.因此,我们提出"铁科学(Ferrol-ogy)",它是一门以铁元素为生命核心要素的新兴交叉新学科.该学科体系主要探索铁离子驱动生命起源及生命全过程的科学规律,并系统性研究涵盖铁离子从"分子-细胞-个体-群体"多层次到"全生命周期、多维度、跨物种间"个性及共性规律.本文介绍与讨论了铁科学的定义、研究范畴及未来方向.铁科学的界定将引领铁相关研究的范式变革,相信这一新兴学科体系的构建将极大推动铁研究诸多领域交叉融合,并不断向广度及深度推进,为防控疾病维护人类健康提供科学支撑.

    铁科学铁稳态铁代谢铁死亡铁纳米材料

    线粒体蛋白酶与人类疾病

    郑斌娇张煜杨佳钰吕斌...
    1345-1360页
    查看更多>>摘要:线粒体是真核细胞的重要细胞器,在能量转换、细胞应激、脂质合成以及细胞凋亡中具有调节作用.许多线粒体蛋白酶参与蛋白质运输、加工激活和降解过程.其中,ATP依赖性的线粒体蛋白酶通过其AAA+结构域(ATP associated multiple activity domain,AAA domain)利用ATP水解来执行线粒体蛋白质质量控制和调节蛋白降解.线粒体蛋白酶活性的改变会导致线粒体功能障碍,从而导致多种人类疾病,包括心血管疾病、神经退行性疾病、衰老和肿瘤等.本文重点综述线粒体蛋白酶1(Lon protease 1,LONP1)、酪蛋白水解蛋白酶P(caseinolytic protease,ClpP)、m-AAA(IMM-embedded AAA face to matrix)和 i-AAA(IMM-embedded AAA face to intermembrane space)蛋白酶四种ATP依赖性线粒体蛋白酶及其功能,并阐述其与人类疾病的相关性和临床意义.

    线粒体线粒体蛋白酶线粒体蛋白质质量控制

    网格蛋白介导型胞吞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和抑制剂开发进展

    韩璐贺樟平杨紫雁陈志明...
    1361-1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网格蛋白介导型胞吞作用(clathrin-mediated endocytosis,CME)是代谢产物、激素、蛋白质和某些病毒进入细胞的主要途径.前期研究已报道超过50种胞吞辅助蛋白(endocytic accessory proteins,EAPs)参与到CME的进程中,但是其复杂的分子调控机制仍有待厘清.近年来显微成像技术及CME抑制剂的发展为更好地解析CME的分子机制提供了机会.本文重点介绍了哺乳动物细胞中CME的分阶段调控机制以及CME抑制剂的开发现状.

    网格蛋白胞吞作用显微镜成像抑制剂

    增强子靶标基因的预测方法研究

    徐晓强崔婷张涵尚德思...
    1370-1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增强子是作为基因组顺式调节元件的功能性DNA片段,通过与靶基因启动子的相互作用调节基因表达.识别增强子和靶标基因的相互作用对理解基因调控、细胞分化和疾病发展的机制有重要意义.然而,通过实验方法鉴定增强子靶标基因(enhancer-target gene,ETG)在时间、人力和金钱方面都花费太多.因此,越来越多的研究工作集中在开发计算方法来解决这一问题.本文对用于ETG预测的计算方法进行系统的总结,以促进其应用.最后,探讨了该领域提出的现有解决方案存在的限制和挑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

    增强子基因表达增强子和靶标基因计算方法

    人脑类器官在神经退行性疾病中的应用与展望

    颜弘烨王慧敏张文雕姜佳美...
    1383-1396页
    查看更多>>摘要:人脑类器官是指体外培养的,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人脑细胞类型组成、空间结构、生理功能等特征的三维类组织培养物.目前,人脑类器官已广泛应用于人脑发育、基因功能、疾病机制、药物筛选等方面的研究.本文聚焦于神经退行性疾病,概述了人脑类器官在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病、肌萎缩侧索硬化症、亨廷顿病研究中的应用,并对其面临的挑战与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神经退行性疾病人脑类器官神经免疫脑类器官类器官移植类器官组装体类器官芯片

    硫化氢在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防治中的研究进展

    周桂娟唐小卿
    1397-1423页
    查看更多>>摘要: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作为一种重要的内源性气体信号分子或气体递质,在调节中枢神经系统内环境稳态和细胞信号传导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生理作用,被认为是新兴的神经保护剂和神经调节剂.20余年来,越来越多的科学家投入到H2S神经保护和神经调节作用的研究中,力图更深入地认识H2S对中枢神经系统的生物学效应及其机制,以H2S为匙,从而更好地打开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的治疗迷局.本文从内源性H2S的产生与代谢过程、生物学效应和H2S在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等方面进行回顾,重点阐述了H2S在神经退行性疾病等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中的保护作用及其分子靶点,同时介绍了本课题组所做的相关工作,以期为H2S和中枢神经系统重大疾病领域的研究者提供参考.

    硫化氢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神经保护神经调节

    肿瘤微环境响应型NO递送系统及其用于肿瘤联合治疗的研究进展

    彭冬冬杨旭喻翠云魏华...
    1424-1438页
    查看更多>>摘要:NO气体治疗是近年来飞速发展的一种新兴的肿瘤治疗方式,因其"绿色"的优点而备受纳米医学的关注.NO气体分子可以作为肿瘤细胞毒性剂和凋亡诱导剂,其治疗效果主要与NO的局部浓度和分布有关.因此,如何维持合适的NO浓度、控制NO的胞内释放、实现NO的精准递送和减少NO的全身毒性,是实现高效NO气体治疗亟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此外,NO分子还能破坏线粒体并减少ATP的产生,进而能增敏包括化疗在内的其他治疗方法,实现高效的协同治疗.基于这一研究热点,本综述重点介绍了多种刺激响应型NO纳米递送系统,并归纳总结了 NO气体治疗与其他抗肿瘤疗法的联合使用策略.

    NO气体治疗肿瘤微环境响应纳米载体联合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生育力保护研究进展

    万姣黄优优杨景黄魁...
    1439-1454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恶性肿瘤发病年龄的年轻化和女性生育年龄的普遍推迟,生育力保护已成为临床制定肿瘤患者治疗方案时常需权衡和解决的难题,评估恶性肿瘤患者具体情况并制定生育力保护方案,已成为现代妇科肿瘤工作的重要内容.本文总结了妇科肿瘤手术、化疗、放疗对生育力的影响,不同类型妇科肿瘤(宫颈癌、内膜癌、卵巢癌)及不同群体(成年、儿童、特殊人群)治疗过程中生育力保护的新进展新理念,并探讨了可于保护女性生育力的新技术方法及伦理要点.

    妇科恶性肿瘤生育力保护辅助生殖技术

    基于微卫星状态的结直肠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肖帅陈锡光祖旭宇
    1455-14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是发病和死亡病例数最多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联合化疗是CRC的一线治疗方法,但近年大量研究证实免疫治疗在CRC治疗手段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微卫星状态(microsatellite status,MSs)是CRC亚型分类的关键标志物之一,也是以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为代表的免疫治疗策略制定的决定性依据之一.虽然免疫治疗在微卫星不稳定(microsatellite instability,MSI)的CRC患者中的重要治疗价值已得到强有力的证实,但传统观念认为大部分微卫星稳定(microsatellite stable,MSS)的CRC患者无法从免疫治疗中获益,而且部分MSI患者虽然对免疫治疗有初反应性但无法持久.鉴于此,对基于MSs状态的CRC患者免疫治疗研究已成为国际研究热点.本文旨在总结基于不同MSs状态特别是MSS型的CRC免疫治疗进展,并展望其未来发展方向.

    结直肠癌微卫星状态免疫治疗程序性死亡蛋白1/程序性死亡配体1微卫星不稳定/微卫星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