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

2096-2223

中国科学数据(中英文网络版)/Journal China Scientific DataCSCDCSTPCD北大核心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陕西神木弃耕1-49年的苜蓿地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数据集

    张倩樊军贾沐霖
    137-143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半干旱地区,弃耕苜蓿地的面积在持续增加。明确长期弃耕苜蓿地的土壤含水量、土壤容重、土壤孔隙度、土壤饱和导水率、土壤pH值、土壤氨态氮、土壤硝态氮、土壤有效磷、土壤有机碳、土壤全氮、Margalef指数、Pielou指数、Simpson指数和Shannon-Wiener指数的变化,对半干旱地区植被恢复具有重要意义。本数据集收集于陕西神木侵蚀与环境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神木站"),分别于 2003年(1-30 年)、2014年(12-41年)和 2022年(20-49 年)对不同弃耕时间的紫花苜蓿地进行了调查,调查获得土壤理化特性和植物物种多样性数据。本数据集在野外调查、室内测定、数据计算、数据入库、质量控制方面均严格按照国际观测技术标准进行,所获取数据质量高,数据可为半干旱地区苜蓿地演替过程等方面研究提供数据基础。

    神木站1-49年弃耕苜蓿地土壤理化特性植物物种多样性

    2021-2022年鄱阳湖丰水期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空间分布数据集

    蒋名亮杨海刘贺徐力刚...
    144-151页
    查看更多>>摘要:鄱阳湖是长江流域最大的通江湖泊,对维持长江流域生态功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然而随着气候变化和人类活动的共同影响,其富营养化程度逐年增加,生态功能逐渐恶化。为研究鄱阳湖富营养化的时空变化特征,保护鄱阳湖水资源、水环境安全,于2021年和2022年夏季藻类生长高峰期基于野外采样规范均匀采集了鄱阳湖湖体72个点位的水样,在实验室严格按照国标和行业标准规定的方法完成了采样点水体富营养化指标总氮、总磷、高锰酸盐指数和叶绿素的测定,形成了鄱阳湖2021-2022年丰水期水体富营养化指标空间分布数据集。本数据集产品可准确表征鄱阳湖丰水期水体污染状况、富营养化状态及其在空间上的分布特征,对鄱阳湖流域污染管控,长江流域水环境保护具有重要的数据支撑意义。

    鄱阳湖水体富营养化时空数据

    2004-2010年上海崇明东滩湿地生态系统CO2通量数据集

    郭海强谢潇欧阳祖涛顾永剑...
    152-162页
    查看更多>>摘要:作为微气象学的经典方法之一,涡度相关技术已成为观测陆地生态系统与大气间CO2、水热通量交换的主要手段。本数据集为上海长江河口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上海崇明东滩湿地于2004年9月至2010年12月期间观测累积的通量数据,时间分辨率为半小时,数据项包括气温(T_air)、相对湿度(RH)、土温(T_soil)、光合有效辐射(PAR)、总辐射(Solar)、净辐射(Rn)、降雨量(Precip)、感热通量(Hs)、潜热通量(LE)和二氧化碳净交换量(NEECO2)等。本研究观测的生态系统为典型亚热带滨海盐沼类型,优势植物为芦苇和互花米草。本数据集的观测系统架设、设备维护和数据质量控制及处理等均按照FLUXNET规范,数据可靠性高,可为中国滨海盐沼的碳收支、蓝碳估算及生物入侵影响评估等相关研究提供扎实的数据支持。

    涡度相关系统盐沼碳水通量

    2021-2022年广东南岭站日尺度气象数据集

    谭兆伟周平徐卫黄明敏...
    163-171页
    查看更多>>摘要:南岭森林生态系统的山地森林及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是我国 25个重点生态功能区之一,覆盖包括亚热带常绿阔叶林、针阔叶常绿混交林、山顶常绿阔叶矮林等多种森林植被类型。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作为南岭山地最典型植被类型,对其群落气象要素进行监测有助于探索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机理。本研究依托广东南岭森林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简称"南岭站")在广东南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开展定位研究。本研究将南岭站 2021-2022年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内连续采集的 10 min平均风速、降水量、气温、气压、太阳辐射(总辐射、反射辐射、紫外辐射、净辐射、光合有效辐射)、相对湿度的原始数据,经过数据处理、质量控制和评估,以日尺度公开。本数据集的建立和公开共享,可为进一步认识南岭山地森林生态系统提供数据支撑,为森林生态系统修复和保护提供理论参考。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南岭山地气象要素数据集

    2021年山东长岛毗邻海域底层渔业生物监测数据集

    李娜张雨轩栾青杉韦超...
    172-184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岸岛屿毗邻海域作为陆架边缘海中最具代表性的区域之一,是重要的海-陆过渡区域。在自然环境变动与人类活动的双重影响下,其生态系统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长岛毗邻海域具有典型的海岛生态环境特征,为渤黄海渔业种类的洄游通道和关键栖息地,对该海域生态系统食物网结构和能流过程具有重要意义。2021 年 3 月至 12 月,山东长岛近海渔业资源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在长岛毗邻海域开展 10航次,每航次 10站的底层渔业生物逐月调查与样品测定。通过对渔获物的生物学测定数据进行计算,获得相对重要性指数(index of relative importance,IRI)、物种更替率、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atch per unit effort,CPUE)以及包含Margalef丰富度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和Pielou均匀度指数(J')在内的生物多样性指数,构成了本数据集。基于多人全样本交叉复核完成审查与校对过程,确保数据集的规范性与准确性。本数据集可为渤黄海底层渔业生物时空格局和海岛生态系统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底层渔业生物长岛毗邻海域群落结构海岛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

    2018年浙江古田山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林冠结构与地形数据集

    王宁宁米湘成童光蓉任海保...
    185-196页
    查看更多>>摘要:林冠结构与地形因子共同影响着森林重要物种资源及生境的时空变化,而针对我国地带性森林生态系统高精度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集极为缺乏。基于近地面遥感平台获取的激光雷达数据,可以获取精确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本研究以位于钱江源国家公园核心保护区的 24 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为研究对象,对该区域 2018年基于近地面遥感技术获取的激光雷达点云数据进行计算分析及质量控制,获取该样地的林冠结构和地形数据。通过实时动态测量(RTK)的地面数据对数字高程模型(DEM)进行精度检验和验证,表明DEM的高程中误差为 0。07米,数据具有较高精度。古田山 24公顷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动态监测样地为典型的中亚热带低海拔常绿阔叶林,本数据集可以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生物多样性监测和研究提供数据支撑。

    近地面遥感激光雷达林冠结构地形森林动态监测样地钱江源国家公园

    辽河口湿地2016-2021年土壤监测数据集

    苏星月李海福苏芳莉
    197-206页
    查看更多>>摘要:辽河口湿地属北方滨海河口湿地类型,主要建群物种为芦苇和盐地碱蓬,土壤类型以滨海盐沼土为主。本数据集由辽宁盘锦湿地生态系统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 2016-2021 年的持续定位观测积累形成,主要数据观测指标包括土壤容重、饱和导水率、土壤含水量、pH、氧化还原电位、钙离子、钾离子、镁离子、钠离子、碳酸根、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硫酸根离子、全氮、亚硝态氮、全磷、有效磷、全钾、有机质、有机碳、重金属离子等理化性质。观测数据中除氧化还原电位为便携式仪器在观测点原位观测,其余指标均在固定观测点采集土壤后,带回实验室按照标准实验方法分析测定。本数据集的建立为完善区域湿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体系,建立土壤质量环境监测网络提供基础数据,有助于探明区域湿地生态系统的变化规律、生态过程、演变趋势与驱动机理,为解决北方滨海湿地及区域环境研究中基础性及关键性问题及社会公共服务提供长期数据支撑。

    滨海湿地土壤监测土壤理化性质

    2013-2020年海河流域农田水热碳通量及气象要素观测数据集

    徐自为刘绍民肖青柏军华...
    207-216页
    查看更多>>摘要:本研究以海河流域官厅水库旁农田生态系统为研究对象,采用蒸渗仪、涡动相关仪、大孔径闪烁仪和自动气象站/气象要素梯度等观测系统,开展农田生态系统多尺度通量和气象要素的长期定位观测。本数据集由多尺度通量(米,百米,公里级)和气象要素数据组成,观测项目包括生态系统净碳交换量、潜热通量/蒸散发、感热通量、空气温度、空气相对湿度、风速、风向、向下/上短波辐射、向下/上长波辐射、净辐射、大气压、降水、红外辐射温度、光合有效辐射、土壤温度、土壤水分、土壤热通量、平均土壤温度等。本数据集经过了严格的处理和质量控制,可用于研究水库消涨对周边生态系统碳水等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带来的影响,也可为相关遥感模型或过程模型等研究提供有力的数据基础。

    涡动相关仪自动气象站大孔径闪烁仪蒸渗仪农田

    2019-2021年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分布数据集

    张敏孔凡洲杨锐韩笑天...
    217-229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和南海,海洋资源丰富,对国家经济发展有着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藻类及藻类产生的藻毒素造成的水体安全问题日益严重,中国近海有害藻华的发生频率和规模不断增加。本数据集汇总整理了2019-2021年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调查数据,包括 3429条微藻数据、33 240条微藻分子物种数据、489条浮游植物中藻毒素数据、76 条海水中藻毒素数据和 440 条经济物种体内藻毒素数据。提供数据的各研究团队通过项目内部和国际互校确保检测数据的准确性。为展示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的分布情况,提供了 115幅微藻分布图和 29 幅藻毒素分布图。本数据集可以为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和藻毒素的时空分布规律研究、有害藻华的预防预警及防治等提供数据支撑。

    中国近海有毒有害微藻藻毒素有害藻华

    渭河干流甘肃段河岸线空间变化数据集(2008、2015、2022年)

    刘天山张耀南敏玉芳韩立欣...
    230-242页
    查看更多>>摘要:渭河作为黄河的最大支流,流量和含沙量对黄河均具有重要影响。开展河岸线时空演变监测是掌握流域内河道水文变化的重要基础。本研究以渭河干流甘肃段 2008年、2015年和 2022年三期的高分和资源卫星影像数据为底图,通过影像正射校正、配准、融合、镶嵌和裁剪等处理,结合影像的图像特征,采用交互解译的方法提取渭河甘肃段河岸线边界,主要包括渭河管理范围线、渭河临水边界线、渭河外缘边界线。同时利用高精度无人机航测影像数据与影像底图数据上典型区域和重要标志物相结合,以保证河岸线提取的可靠性。本数据集可为渭河干流水文动态监测和驱动机制研究提供数据支撑,并为后续河湖岸线保护和河道生态治理提供科学决策依据。

    渭河干流河岸线岸线保护河道生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