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

石耀霖

双月刊

2095-6134

journal@ucas.ac.cn

010-88256013

100049

北京玉泉路19号(甲)

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Journal Jounal of University of Chinese Academy of SciencesCSCD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科学院大学学报》是由中国科学院主管、中国科学院大学主办的自然科学类综合性学术期刊,主要刊登中国科学院各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大学、其他高等学校和研究机构的科研人员、教师和研究生在基础科学和技术科学领域的优秀论文。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一个二元多项式的Mahler测度

    张安豪唐国平
    145-150页
    查看更多>>摘要:将一个二元多项式 P(x,y)=(x2+1)y2+2(x2+x)y+x(x2+1)的 Mahler 测度表达成一些Bloch-Wigner双对数函数的线性和,进而得到其与x-3的L函数特殊值的有理倍数关系:m(P(x,y))=5/2L'(x-3,-1)。

    Mahler测度Bloch-Wigner双对数函数L函数特殊值

    稳健的个体化亚组分析

    张晓灵任明旸张三国
    151-164页
    查看更多>>摘要:异质群体的亚组分析是实现个体化医疗和个性化营销的关键所在。基于回归的方法是亚组分析的主要流派之一,这种范式将预测变量分为具有异质效应和同质效应的两部分,并根据异质变量是否相同将样本分为不同的亚组。然而,现有的基于回归的亚组分析方法大多有两大局限性:第一,它们仍然认为亚组内的样本是同质的,没有充分考虑个体效应;第二,没有考虑到同质变量中常见污染现象,这将导致模型结果出现较大偏差。为应对这些挑战,提出一种稳健的个体化亚组分析方法。使用多向分离惩罚函数估计模型异质部分的个体化效应,并使用γ散度得到同质部分的稳健估计。还提出一种高效的交替迭代的两步算法,这一方法结合了坐标下降法和交替方向乘子法。数值模拟和对皮肤黑色素瘤数据的分析进一步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亚组分析多向分离惩罚稳健回归变量选择

    基于IDDES方法的受限撞击流反应器流动及混合特性

    金琳娜曹玉会
    165-175页
    查看更多>>摘要:采用基于SSTk-ω模型的IDDES方法对CIJR内部的流动及混合过程进行数值模拟研究,较完整地识别了流场不同区域的大尺度涡结构,探讨了涡结构的生成和演化机制。讨论涡结构对相平均温度场和热通量场的影响,揭示了混合机理。研究结果表明:2股射流向圆顶区的交替偏转导致动量不相等,射流剪切层的自持振荡伴随涡旋的周期性运动,因此驻点出现周期性偏移现象。下游发展区K-H不稳定性的发展卷起大尺度展向涡。撞击区的流向涡对混合的促进作用局限在腔室轴线附近,下游发展区的展向涡能够激发大规模的热量输运,从而有效强化混合。

    撞击流反应器IDDES方法涡结构流动特征混合特性

    内圆柱旋转的Taylor-Couette系统中冷水热对流的数值模拟

    仝家炜曹玉会
    176-187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内圆柱旋转的具有径向温度梯度的竖直环形腔中对104≤Ra≤106,Re≤150范围内不同密度倒置参数下冷水的热对流开展三维数值模拟研究。环形腔的内外半径比η=0。5,高宽比Γ=8。研究结果表明,在离心力和浮力的共同作用下冷水系统中产生了丰富的三维流态,且与常规Oberbeck-Boussinesq流体的流动特征有明显差异。此外,旋转系统中离心作用导致的流态转变能够显著增强腔体中部的局部传热,进而极大地提高系统整体传热性能。在较高转速条件下,Ra的增加有时会导致系统传热性能呈现非单调变化趋势。

    密度倒置Taylor-Couette流动数值模拟传热

    星暴矮星系NGC 5253周围的中性氢气体分布

    沃佳怡蔡肇伟左沛陈天禄...
    188-194页
    查看更多>>摘要:中性氢(HI)气体是恒星形成的基本物质,驱动着星系的演化。对于星暴矮星系NGC 5253,过去的研究利用射电干涉阵观测到的HI气体呈不对称分布,向东北方向延伸约7 kpc。这一延展结构可能表明NGC 5253与其附近的旋涡星系M 83之间存在动力学联系。为研究这两个星系之间可能存在的HI气体连接,从绿岸望远镜获得了射电L波段对NGC 5253周围的HI成图数据,探测到NGC 5253和M 83之间可能存在的7个HI气体云团。这些HI气体云团候选体主要分布在东北方向,由NGC 5253延展至距离超过60kpc外。这些气体云团可能在触发矮星系NGC 5253剧烈的恒星形成活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星系相互作用恒星形成中性氢气体NGC5253

    中国北方温性草地最大叶面积指数的时空变化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

    冯一鸣张娜乐荣武闫志辉...
    195-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鉴于不同类型草地叶面积指数(LAI)的时空变化特征不尽相同,且不同变化趋势的LAI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尽相同,利用长时间序列LAI和气象数据,结合草地分类数据,获得1981-2017年中国北方不同类型温性草地最大LAI的时空变化特征,并重点探讨不同变化趋势的LAI对气温和降水量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中国北方温性草地年均最大LAI的多年均值为(0。76±1。07)m2/m2,东高西低;其中,草甸草原最高((2。73±1。20)m2/m2),草原化荒漠最低((0。13±0。17)m2/m2)。总体上,年均最大LAI呈显著增加趋势;呈显著增加的面积占32。52%,显著降低的面积占6。31%;所有类型草地最大LAI显著增加的面积均大于显著降低的面积。年均最大LAI与1-8月总降水量和7-8月平均气温的年际变化均呈正相关。最大LAI显著降低和显著增加均主要受7-8月均温显著升高的影响。7-8月均温上升速率在影响LAI变化上存在转折阈值;对所占面积较大的草地类型,该阈值约为0。042~0。043 ℃/a。当气温上升速率低于该阈值时,LAI才随气温上升而增加;反之,LAI随气温上升而降低。这些研究结果可对气候变化背景下的草地利用、保护和恢复提供重要的科学依据。

    叶面积指数温性草地类型时空变化降水量夏季气温

    构造活动与地表作用耦合下的河流演化过程及动力学机制——以青海湖和倒淌河为例

    苗宇张怀石耀霖
    212-221页
    查看更多>>摘要:新生代以来,青海湖在河流侵蚀与构造活动耦合下由外流湖泊转化为内流湖泊,但其动力学成因一直悬而未决。倒淌河作为青海湖由外流转换为内流的关键通道,其动力学演化历史记录着这一重要的构造与地貌转变地质事件。基于最新开发的地貌演化有限体积法数值计算程序,模拟山脉隆升与河流下切共同作用下的河流倒淌形成与演化过程,定量分析隆升速率和河流下切系数对不同的流域演化模式的影响,探讨倒淌河演化的动力学机制,为认识倒淌河流域形成过程与青海湖形成成因提供支撑。结果表明,倒淌河流域的水系重组和倒淌河流向的转变主要受到由 日月山断层活化引起的山脉快速隆升与河流下切影响;日月山隆升速率是影响倒淌河流域能否发生水系重组的控制因素;当河流被隆升的山脉阻挡而倒淌时,河流下切系数是控制流域重组速率的因素。

    青海湖倒淌河山脉隆升速率河流下切系数数值模拟

    增强地热系统停止运行后温度恢复过程的数值模拟

    刘汉青胡才博赵桂萍
    222-230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增强地热系统(EGS)运行过程中,干热岩(HDR)人工储层的温度会迅速下降,外界的热量补充速度远远跟不上系统热量提取的速度,同时也会对人工储层的流体压力产生巨大的影响,EGS停止运行以后人工储层温度和压力场会逐渐的恢复到初始状态。前人对干热岩开采过程中的温度场和流体压力场变化做了大量研究,但很少关注停止开采以后人工储层的温度恢复过程和流体压力场变化,而停止开采以后的温度场恢复过程对于新的地热井选址和废弃地热井的重新利用具有重要意义。利用数值模拟软件COMSOL Multiphysics建立双井EGS运行过程和停止运行之后两个阶段的二维热-孔隙流体耦合数值模型,模型考虑了放射性生热的贡献和不同热导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在EGS运行期间,热对流是热量交换的主要方式,人工储层温度下降过程很快,19a后EGS已经到达运行寿命,68 a后HDR人工储层已经失去开采价值。而地热开采停止以后,人工储层温度的自然恢复过程长达万年,热传导是主要的热量传递和温度恢复方式,热导率越高,人工储层温度恢复越快。

    干热岩温度恢复热传导热导率

    基于不确定度的多智能体信用分配方法

    杨光开陈皓张茗奕尹奇跃...
    231-2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近年来,部分可观测条件下多智能体协同受到广泛关注。中心化训练分布式执行作为处理这类任务的通用范式面临信用分配这一核心问题。值分解是该范式中的代表性方法,通过混合网络将联合状态动作值函数分解为多个局部观察动作值函数以实现信用分配,在很多问题中表现很好。然而这些方法维持对混合网络参数的单一点估计,因缺乏不确定度表示而难以有效应对环境中的随机因素导致只能收敛到次优策略。为缓解这一问题,对混合网络进行贝叶斯分析,提出一种基于不确定度的多智能体信用分配方法,通过显式地量化参数的不确定度来指导信用分配。考虑到智能体之间复杂的交互,利用贝叶斯超网络隐式地建模参数任意复杂的后验分布,以避免先验地指定分布类型而陷于局部最优解。在星际争霸微操环境中的多个地图上与代表性算法的性能进行对比与分析,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多智能体协同深度强化学习信用分配贝叶斯超网络

    基于相位偏移的压缩感知无源多目标定位方法

    盛金锋李宁郭艳陈承...
    24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无源定位作为一种新兴的定位技术,是安防监控、入侵检测和接触跟踪等被动传感领域的研究热点。其通过分析无源目标对无线链路的阴影效应来定位目标。相位是无线信号的一个重要特性,比信号强度更具细粒度。为提升定位性能,利用无线链路相位信息,提出基于相位偏移的压缩感知无源多目标定位方法。该方法将接收信号相位偏移值作为观测数据,结合变分贝叶斯推理,恢复目标位置稀疏向量。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在6。5 m×6。5 m的监测区域中,基于接收信号强度的定位方法平均定位误差为0。579 0 m,而该方法的平均定位误差为0。254 7 m,定位精度提升超过1倍,且该方法具有较强的鲁棒性。

    无源定位压缩感知相位偏移变分贝叶斯推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