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矿业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矿业
中国矿业

月刊

1004-4051

magazine@chinamining.org

010-68332570

100044

北京市西直门北大街45号时代之光名苑2号楼901

中国矿业/Journal China Mining Magazine北大核心CSTPCD
查看更多>>本刊为专业技术性期刊。宣传党和国家有关矿业开发的法规及法律,反映我国矿产勘察与矿业生产建设的科研成果。读者对象矿产勘查与矿山建设方面的专家和工程技术人员、各级领导和管理干部。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美国锂矿产业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影响

    吴初国吴琪仇巍巍张必欣...
    1-7页
    查看更多>>摘要:电动车的普及推动了锂矿资源需求的增长,特别是在电池制造领域。美国作为锂矿开采的先驱国家,曾在 20世纪占据全球生产领先地位,但 1998年之后,其在全球锂矿产业中的影响力有所下降。近年来,美国政府通过了《国家锂电蓝图 2021-2030》和《通胀削减法案》等政策文件,显著加强了对锂矿产业的支持,力图恢复其在全球锂矿产业中的地位。特别是随着萨克帕斯、流纹岩岭和福特卡迪等关键锂矿项目的推进,美国锂矿产能有望在2026年实现8倍增长。这些项目不仅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还吸引了如全球最大的锂矿生产商雅宝公司等国际投资者的参与。面对美国推动的锂矿产业"去中国化"趋势,作为全球锂矿产业链的重要一环,中国需要采取战略性措施来应对,包括应加强盐湖型锂矿资源的技术研发和国内锂矿资源的勘探开采,减少对外部资源的依赖;同时需维护锂矿产业链的全球化和开放性,加强全球供应链的互联互通,确保供应链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此外,应增加对本土以外锂矿的投资,以减少对锂成品的直接进口,从而在全球锂矿资源市场中保持竞争力。通过这些措施,中国不仅能巩固自身的产业优势,还将为全球锂矿资源市场的稳定和发展做出贡献。在全球锂矿资源竞争加剧的背景下,中国的战略布局至关重要,既要应对国际市场变化,也要坚持自身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创新,确保在全球新能源市场中的领先地位。

    锂矿资源锂矿产业电动车资源产业美国

    巴西矿业投资的机遇与挑战

    王靓靓张伟波于瑞张福良...
    8-15页
    查看更多>>摘要:巴西矿产资源丰富,铁矿、铝土矿、铌钽、锡、锰等为其优势矿产,开发潜力巨大,与我国矿产资源需求格局高度互补,中巴矿业投资合作对于我国资源安全保障具有重要意义。巴西地质勘查工作程度总体水平居拉丁美洲各国之首,2023年,矿业勘查投入达到历史高位,其中,外资投入占比过半,中资企业也加快了与巴西矿业合作的步伐。巴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高,优势矿产资源年产量全球占比位居前列。在域内域外多重力量助推下,中资企业在巴西矿业投资环境机遇与挑战并存:中巴政治互信持续升温、人民币结算破局、矿业政策相对稳定等使得矿业投资迎来机遇;金融环境欠佳、关键矿产资源战略持续深化、产业链本土化进程加剧、积极参与国际矿产联盟态势显现等使得矿业投资面临一定挑战。因此,本文建议深化中巴矿业战略合作;充分利用政策利好契机,布局我国紧缺战略性矿种投资;强化风险管控意识,提高风险预警能力;输出我国优势产能,回应巴西矿业产业链本土化发展诉求。

    巴西矿业投资矿产资源投资机遇产业链

    基于风光储配置模型的废弃矿井重力储能参数优化研究

    包兴芮刘钦节杨卿干修雅馨...
    16-26页
    查看更多>>摘要: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中煤炭比例居高不下,向清洁、低碳能源转型的任务艰巨,而风电、光电等新能源稳定性差,就地消纳困难,亟需大规模储能基础设施建设。同时,高质量发展和"双碳"目标下废弃矿井的数量日益增多,为提高废弃矿井空间资源利用率和可再生能源发电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出以废弃矿井重力储能为基础的风光储联合发电系统。综合考虑矿区能源系统负荷特点,风电、光电等可再生能源条件,以及废弃矿井大规模物理储能优势,构建风光重力储能联合发电系统。以系统总净现成本值(NPC)最低为目标函数,提出风光重力储能联合发电系统参数优化模型,并以重力储能电站充放电功率、系统与电网交互容量、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率为约束条件,对光伏电站、风力电站、重力储能电站等容量进行决策优化。基于淮南潘一矿区实际工程背景,利用HOMER仿真模拟软件进行案例分析,结果表明:算例在循环充放控制策略下最优,所得风光重力储能参数的总净现成本值最低,年可再生能源发电率最高,能够有效提高风光互补特性及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为风光重力储能联合发电系统的参数优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废弃矿井重力储能多能互补容量优化规划仿真模拟

    考虑闭坑后抽水蓄能的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

    杨凌越杨科刘飞跃
    27-36页
    查看更多>>摘要:由于经济、环境及相关政策影响,我国废弃矿井数量与日俱增,将关停的废弃露天矿重新设计改造成抽水蓄能电站可以提高储能能力、调节地区电网负荷、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并推动废弃矿区生态修复和资源型城市转型。以抚顺市西露天矿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我国废弃矿井及新能源分布现状的阐释,结合辽宁省电网调峰现状,论证西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的必要性;根据西露天矿相关工程背景及地质勘探结果,对西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上下水库选址设计和输水系统工程布置进行研究;抽水蓄能电站的建设会改变废弃矿坑的水位,从而影响矿坑的边坡稳定性。构建西露天矿下水库剖面模型并将其导入Geo-studio软件中,采用极限平衡法结合稳态渗流场分析-395 m、-350 m、-250 m水位下考虑水力效应的矿坑边坡稳定性。研究结果表明:抚顺市西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建设在技术上可行,在经济上合理,可以很好地满足辽宁省电网调峰调频需求,缓解电网运行压力大等问题;拟定西露天矿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 1 200 MW,满发小时数为 5 h,矿坑东侧区域为下水库,南花园湖为上水库,且上下水库的调节库容大致相等。输水线路布置在西露天矿坑南侧的花岗片麻岩内部;西露天矿坑边坡潜在的滑移风险可能发生在特定水位下的几个区域。为保证抽水蓄能电站投入使用后的库岸边坡稳定性,还需要采取进一步的防渗加固工作。

    废弃矿井抽水蓄能稳态渗流极限平衡法边坡稳定性

    废弃矿井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水气两相渗流特性研究

    张纯旺金智新冯国瑞高瑞...
    37-45页
    查看更多>>摘要:在"双碳"目标实现与煤炭深化供给侧改革的大背景下,大量资源枯竭及产能落后的煤矿被逐步淘汰,我国废弃矿井的数量不断增加。覆岩裂隙对于采空区内流体的运移具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为了揭示废弃矿井长期闭坑过程中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内水气两相渗流规律,本文采用数字图像处理技术对物理相似模型覆岩裂隙网络进行了识别及提取,统计分析了纵向破断裂隙和层间离层裂隙的几何参数特征,建立了覆岩裂隙网络几何模型,采用两相流理论探究了覆岩裂隙网络内瓦斯上浮和离层水下渗的流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采空区覆岩裂隙整体呈现"梯形"状,纵向破断裂隙与层间离层裂隙纵横交错、互相贯通,两种类型裂隙的开度、面积、周长均随频数的增加呈现指数递减的分布趋势,迹长呈对数正态分布、角度呈正态分布。数值模拟再现了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内进水、驱气、出水的过程,揭示了采空区两侧裂隙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机理,由于渗流速度的非均衡性,导致高位层间离层裂隙存在瓦斯滞留区,裂隙两端被封堵、交叉点处存在偏流等现象。研究成果对于废弃矿井遗留资源二次开发利用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废弃矿井采空区覆岩裂隙网络渗流特性

    安徽省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综合调查、开发利用现状及展望

    蒋健明韩锋丁海余苇...
    46-58页
    查看更多>>摘要:随着去产能政策和能源供给侧改革的深入推进,安徽省两淮煤田先后关闭了大量资源枯竭、经济亏损、产能落后的煤炭矿井。本文在综合调查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剩余资源潜力的基础上,梳理了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分析了当前面临的主要问题。研究结果表明:截至 2023年底,两淮煤田 63处废弃煤炭矿井剩余煤炭资源约 24。33亿t、煤层气约 102。83亿m3、可利用地下空间约 7 383。80万m3、天然焦约 3。45亿t,此外还有丰富的矿井水、地热和土地等其他可利用资源,具有良好的资源开发利用潜力。虽然目前两淮煤田在废弃煤炭矿井煤层气、矿井水、土地和共伴生矿产等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已取得了一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价值,但仍然面临基础资料缺失、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开发利用模式单一和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针对上述主要问题,本文从信息化建设、基础理论研究和探索资源开发利用模式三个方面提出了建议与展望,以期加快开发利用两淮煤田废弃煤炭矿井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

    废弃煤炭矿井两淮煤田煤炭资源开发利用煤层气资源

    煤矿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方法研究:以湖南谭家山煤矿为例

    贺转利彭承梁彭祖武黄江杰...
    59-66页
    查看更多>>摘要:谭家山煤矿是一个开采近百年的老矿山,至2015年申请破产时,地表生态破坏严重,亟需进行生态保护修复。针对谭家山煤矿现状,申请了湘潭市谭家山煤矿区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工程试点项目。在该项目中,针对矿区不同工程地质条件下的具体生态环境问题,采用了"山、水、林、田、湖"全要素治理的思路,有效解决了矿区生态退化程度,治理了矿区生态损毁区,对矿区生态环境起到了很好的保护修复效果。尤其在包括河道溪沟整治技术、露天采矿场高陡边坡处置技术、渗漏山塘与湿地修复技术、塌陷坑治理技术、废弃工业广场整治技术等方面,形成了较好的经验模式,为类似矿山生态保护修复提供借鉴。

    煤矿生态保护修复工程技术露天采矿谭家山煤矿

    黔中汪家寨铝土矿区绿色勘查实践及成效

    陈东廷刘添益达伟郑明弘...
    67-76页
    查看更多>>摘要:绿色勘查作为新时代地质勘查工作的重要内容和必须选项,是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践行贵州省"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战略方针、实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方法和有效途径。研究新一轮找矿突破战略行动项目在绿色勘查实践及取得的成效,以期为今后的绿色勘查工作提供更多的经验和做法。本文介绍了贵州省清镇市汪家寨铝土矿普查项目绿色勘查工作在勘查设计阶段提前谋划、合理规避对生态环境影响及破坏程度高的工作手段,执行过程中最大程度降低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恢复治理时因地制宜、边勘查边治理、充分尊重和吸纳当地村民意愿等方面的具体做法和所获成效,总结了地质勘查工作对生态环境影响最小化控制的绿色勘查做法和经验,认为钻探工程因地制宜适当调整孔位、合理选择设备、优化搬迁方式和路线、严格控制用地面积、施工过程中加强防护、施工后及时恢复治理是践行绿色勘查的有效途径;摒弃传统落后老式钻机,采用新型便捷式模块化钻机是实现绿色勘查的有效方法;无人机测量技术是地质勘查地形测量实现绿色勘查的可选方法之一。

    绿色勘查铝土矿模块化钻机生态环境地质勘查贵州省

    静态GNSS与HNCORS在矿区生态修复测量中的应用分析

    陈林曹幼元黄长军
    77-84页
    查看更多>>摘要:矿产资源为我国经济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但矿山的开发和利用严重破坏了矿区周边的生态环境,矿区生态修复主要解决矿山开采活动所产生的生态环境问题,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修复工程是指按照山水林田湖草是生命共同体的理念,遵循自然生态系统演替规律和内在机理,对受损、退化、服务功能下降的生态系统进行整体保护、系统修复、综合治理的过程和活动,而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修复测量成为了生态工程领域中的关键环节,精确测量为整个生态修复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数据支持,从而确保修复工作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本文将静态GNSS和HNCORS在矿区生态修复测量中的应用进行比较和分析,静态GNSS测量技术以其高精度和全天候性,广泛应用于生态工程测量中,为精确获取地理信息提供了可靠手段;而HNCORS测量技术则以其实时性和数据更新频率优势,提高了测量效率和实时性,适用于快速反馈环境监测数据的需求。通过工程实践精度比较,表明HNCORS通过似大地水准面模型优化,不受静态GNSS控制测量不利因素影响,精度能满足矿山首级控制测量及后序工程测量应用。

    静态GNSSHNCORS矿区生态修复测量

    露天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因子提取与环境恢复治理分区综合评价研究

    谢武平何益君曾蔚张俊...
    85-91页
    查看更多>>摘要:为进一步探究露天煤矿矿山的现存风险因素,以及后续的环境恢复治理路径,以西南地区渝南煤矿废弃露天煤矿矿山为研究案例,基于无人机倾斜摄影方法获取该矿山的基本影像信息,建立矿山区域三维模型图,综合应用ArcGIS、FLAC3D等软件对该矿山区域地质条件进行综合分析,明确该矿山的坡度、坡高、边坡稳定性、土地压占损毁情况、危岩分布和边坡类型分布情况。通过专家访谈法建立露天煤矿环境恢复治理分区综合评价模型,结合评价因子数据对恢复治理分区进行综合评价。结果显示:矿区土地占压与损毁严重,因此,在后续的工作中,应当对压占现有土壤的矿渣和岩石等材料进行转运,而后结合土壤污染情况实施针对性土壤治理措施。该区域存在较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需要进行岩土工程治理。这主要是由于矿山开采放炮引起的震动,导致了不稳定的高陡岩质边坡。

    露天煤矿地质环境因子提取综合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