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

马廉亭

月刊

1009-153X

zglcsjwk@163.com

027-68878533

430070

武汉市武昌武珞路627号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内

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NeurosurgeryCSTPCD
查看更多>>《中国临床神经外科杂志》是广州军区联勤部卫生部主管、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主办的、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神经外科专业性学术期刊。创刊于1996年6月,其国际标准刊号为ISSN1009-153X,国内统一刊号为CN42-1603/R。原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委员会吴阶平副委员长曾为该刊题写刊名。该刊现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同时也被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等多家数据库收录;曾荣获全军第三届优秀医学期刊二等奖,首届《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等;该刊编辑部曾被湖北省科学技术期刊编辑学会评为学会先进集体。该刊及时反映国内外神经外科的新进展,介绍我国神经外科的新技术、新经验、新成就,促进相互交流、相互学习、共同提高,并严格遵循“重在创新、重在临床应用”及“求实、公正、严谨的办刊方针,使之真正成为我国神经外科的学术园地,推动我国神经外科的发展。该刊是大16开本,现为月刊,每期64页码,每月25日出版发行。该刊设有论著、实验研究、经验介绍、新技术、学术讲座、综述、短篇报告等栏目,以神经外科医师为主要读者对象,同时从事神经内科临床工作者以及从事神经科学基础研究人员也是重要读者。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症状性Rathke囊肿的疗效分析

    蒲天佑韩国强刘窗溪伍敏...
    1-3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症状性Rathke囊肿的临床特征及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至2021年8月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53例症状性RCCs的临床资料.结果 头痛、头晕44例,视觉诱发电位异常43例,视力下降27例,视野缺损23例,垂体激素功能紊乱29例.MRI显示囊肿最大直径10~38 mm,平均(15.2±0.8)mm;其中≤15 mm有36例,>15 mm有17例;囊肿主体位于鞍内25例,鞍内-鞍上28例.囊肿全切除30例,大部分切除或仅行囊肿开窗引流23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25例,垂体功能低下14例,颅神经损伤7例,脑脊液鼻漏4例.出院后随访3~60个月,平均(13.5±5.6)个月;复发6例(11.3%),复发时间13~52个月,平均(21.5±4.9)月;2例再次手术治疗,4例随访观察.结论 症状性RCCs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且缺乏特异性,MRI是术前评估的主要方法.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疗效良好.

    Rathke囊肿影像学特点临床特征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疗效

    扩大经鼻-经鞍结节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鞍上Rathke's囊肿的疗效分析

    李倩武丹洋宋东昊杨绍成...
    4-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鞍上Rathke's囊肿(RCCs)的临床特点及扩大经鼻-经鞍结节入路神经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0月至2021年8月收治的11例鞍上RCCs的临床资料,均行扩大经鼻-鞍结节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结果 根据影像学特征及神经内镜下探查分型:鞍上型7例,脚间池型2例,垂体柄型1例,混合型1例.入院血清泌乳素增高5例、头痛10例、视力受损5例、月经紊乱2例,术后均改善.术后随访0.5~30个月,出现迟发性脑脊液鼻漏1例、蝶窦脓肿1例,无囊肿复发.结论 鞍上RCCs易出现症状,根据术前头颅MRI和术中神经内镜表现进行分型,有利于术中对囊周结构的保护,并制定有效手术方案.在掌握颅底重建技术基础上,经鼻-鞍结节扩大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鞍上RCCs是安全的、有效的,而且创伤较小.

    鞍上Rathke's囊肿神经内镜手术扩大经鼻-鞍结节入路疗效

    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分析

    谢森韩轶鹏毛更生朱伟杰...
    8-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巨大(最大径>4 cm)无功能垂体腺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2月至2015年6月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治疗的24例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的临床资料.术中使用MRI指导手术切除肿瘤.结果 肿瘤最大直径4~5 cm有18例,>5 cm有6例.术中MRI扫描1次15例,2次6例,3次2例,4次1例;平均(1.5±0.8)次/例.肿瘤全切除18例,次全切除6例.术中发现脑脊液鼻漏2例,术后出现脑脊液鼻漏1例、一过性尿崩6例;未出现颅内感染、颅内血肿.术后随访3~60个月,平均45个月;术后视力及视野改善19例,头痛缓解11例;新发垂体功能低下3例,嗅觉功能障碍4例,肿瘤复发2例.结论 术中MRI指导下经鼻蝶入路神经内镜手术是治疗巨大无功能垂体腺瘤安全有效的方式,能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手术安全性高、并发症少.

    垂体腺瘤神经内镜经鼻蝶入路术中MRI疗效

    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舌咽神经痛的疗效分析

    王晶姜成荣种玉龙陆天宇...
    12-15,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原发性舌咽神经痛(GPN)的技术要点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21年10月MVD治疗的50例原发性GPN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神经3D-TOF-MRA检查及丁卡因试验诊断GPN,术中对舌咽神经、迷走神经进行减压,未行神经根切断术.结果 根据术前MRI及术中所见,除1例(2%)外,其余49例可见舌咽神经和(或)迷走神经的根部与血管有接触或压迫,其中椎动脉参与压迫14例(28%),小脑后下动脉和(或)其分支压迫28例(56%),小脑前下动脉6例(12%),静脉1例(2%).术后即刻治愈47例(94%),明显改善1例,无效2例.术后随访7~105个月,平均(46.7±28.8)个月,中位数48.5个月;1例明显改善,随访55个月无明显改变;1例即刻无效,术后1周延迟治愈;1例即刻治愈术后2个月再次出现疼痛,但程度较术前明显改善;1例术后出现咽部异物感,随访28个月未改善;1例术后出现短暂性吞咽困难,随访6个月症状消失.结论 术前影像学检查及丁卡因试验对原发性GPN的诊断非常重要.舌咽神经联合迷走神经MVD是治疗原发性GPN的安全有效的方法,不建议行舌咽神经及迷走神经根切断术.

    原发性舌咽神经痛显微血管减压术疗效

    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颅内多发动脉瘤的一期手术中的应用

    梁玉红张文芳陈锋周毅...
    16-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神经电生理监测(NPM)技术在颅内多发动脉瘤(MIA)一期手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2年6月NPM辅助下一期手术治疗的30例MIA的临床资料.术前行颅脑CT平扫、CTA和/或DSA检查确诊,术中动态监测体感诱发电位(SEP)、运动诱发电位(MEP)、脑干听觉诱发电位(BAEP)和脑电图(EEG).结果 30例共发现69个动脉瘤,其中23例有2个动脉瘤,5例有3个动脉瘤,2例有4个动脉瘤;动脉瘤直径<0.5 cm有11个,0.5~1.5 cm有28个,1.5~2.5 cm有25个,≥2.5 cm有5个.术后复查CTA示69个动脉瘤均完全夹闭,载瘤动脉通畅.25例术中NPM指标正常;5例在临时阻断时指标异常,采取干预措施后,3例监测波形恢复正常,术后肢体功能无异常;2例下肢SEP未恢复至基线水平,术后下肢肌力4级.术后随访3个月,2例术中NPM指标正常者术后存在肢体运动功能障碍,1例左上肢肌力2级、左下肢肌力3级,GOS评分3分;另1例左侧上、下肢肌力均为3级,GOS评分4分;其余28例中,GOS评分3分4例,4分6例,5分18例.结论 一期手术治疗MIA时,术中NPM技术对相关缺血事件具有预警作用,及时处理能够避免和降低手术操作导致的神经功能损伤.

    颅内多发动脉瘤神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一期手术

    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MVD中的应用

    张婧宋启民程彦昊车峰远...
    19-21,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多模式神经电生理监测在面肌痉挛(HFS)显微血管减压术(MVD)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至2022年3月MVD治疗的80例HFS的临床资料.术中应用异常肌电反应(AMR)、面神经运动诱发电位(FMEP)及自由肌电图(EMG)监测指导手术.结果 术后1周治愈55例,明显缓解15例,部分缓解7例,无效3例;术后半年治愈57例,明显缓解10例,部分缓解9例,无效4例.术后1周治疗有效率为96.3%,术后半年治疗有效率为95.0%.术中AMR消失70例,存在10例;术中AMR消失病人术后1周(74.3%)、术后半年(78.6%)治愈率明显高于术中AMR存在的病人(分别为30.0%、20.0%;P<0.05).80例术中均稳定引出FMEP,其中72例FMEP无变化;6例出现一过性波幅降低和(或)潜伏期延长,暂停手术操作后恢复;2例出现波幅降低且暂停手术操作无改善,术后出现面瘫.80例在分离和探查面神经REZ时均出现EMG不同程度的反应,其中一过性反应71例;持续出现的面神经爆发肌电图反应9例,暂停手术操作后缓解.结论 术中AMR +FMEP+EMG多模式电生理监测技术对MVD判断责任血管、提高治愈率、保护面神经功能及避免并发症具有重要作用.

    面肌痉挛显微血管减压术神经电生理监测疗效

    机械取栓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疗效

    徐浩祥申亚峰薛德友焦德让...
    22-2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至2022年10月机械取栓治疗的16例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临床资料.根据TICI评分评估取栓后动脉再通情况,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术后90d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评估预后状况.结果 16例均使用TrevoProVue取栓支架进行取栓,术后TICI分级3级14 例,2b级2例,血管再通率为100%.出院时NIHSS评分[(26.06±11.48)分]较入院时[(31.89±7.08)分]明显降低(P<0.05).术后90 d,mRS评分0~2分4例(25%),3~5分12例,其中5例术后7d内死亡.结论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病死率及致残率很高,机械取栓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但预后的影响因素较多,病人的预后仍有待改善.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机械取栓术疗效

    双能CT早期鉴别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血管内治疗后脑出血的临床应用

    吴长松陈海新李斌钟剑烽...
    25-27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双能CT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病人血管内治疗后继发脑出血的诊断中价值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2年5月接受血管内治疗的148例急性缺血性卒中的临床资料.术后即刻行头颅双能去碘CT扫描检查诊断脑出血;术后48~72 h内行CT平扫或MRI检查随访,以此结果为标准评价双能CT诊断AIS病人术后早期脑出血及造影剂外渗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和准确率.结果 148例中,29例双能CT平扫未见脑内高密度影,术后48~72 h复查无出血;119例CT平扫有高密度影,双能CT诊断为单纯碘造影剂外渗69例,其中4例复查有脑出血,阴性预测率为94.2%;双能CT诊断造影剂渗漏合并脑内出血50例中,43例有脑出血,阳性预测率为100.0%;7例复查未见出血,假阳性率为14.0%;预测总准确率为 92.6%.结论 AIS血管内介入术后双能CT检查对于早期鉴别脑出血与碘对比剂外渗有重要的诊断价值,有助于临床及时调整治疗方案,降低病死率及致残率.

    急性缺血性卒中血管内介入治疗双能CT脑出血造影剂外渗

    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后炎性反应及血脑屏障通透性的影响

    邱会斌姜金利李鹏强单春格...
    28-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金丝桃苷对大鼠颅脑损伤(TBI)后炎性反应和血脑屏障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选取60只成年SPF级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低剂量金丝桃苷组、高剂量金丝桃苷组、脂多糖(LPS)组、高剂量金丝桃苷+LPS组,每组10只.采用改良Feeney自由落体法建立TBI大鼠模型.低剂量、高剂量金丝桃苷组大鼠造模后以金丝桃苷药液灌胃,剂量分别为60、120 mg/kg;LPS组大鼠造模后以LPS药液灌胃,剂量为0.4 mg/kg;金丝桃苷+LPS组大鼠造模后以高剂量金丝桃苷和LPS药液灌胃;每天灌胃1次,持续14 d.灌胃结束后24 h,采用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评估神经功能,采用跳台实验检测认知功能;采用伊文思蓝(EB)定量法检测大鼠血脑屏障通透性;透射电镜观察大鼠血脑屏障结构损伤;采用ELA-SA检测大鼠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17(IL-17)、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采用免疫印迹法检测脑组织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TBI后,大鼠mNSS评分、跳台潜伏期显著降低(P<0.05),跳台犯错次数、脑组织EB含量、血清及脑组织炎性介质(TNF-α、IL-17、iNOS)水平、脑组织TNF-α和caspase-3蛋白表达及p-NF-κB p65/NF-κB p65显著升高(P<0.05);LPS明显加重TBI大鼠神经损伤(P<0.05),明显增高炎性介质水平(P<0.05),明显增高TNF-α/NF-κB/caspase-3蛋白表达水平(P<0.05);金丝桃苷明显改善TBI大鼠脑损伤(P<0.05),而且呈剂量依赖性(P<0.05),高剂量金丝桃苷明显逆转LPS的作用(P<0.05).结论 金丝桃苷可通过抑制TNF-α/NF-κB/caspase-3信号通路、抑制炎性反应,进而减轻TBI大鼠血脑屏障损伤,改善大鼠神经功能.

    颅脑损伤炎性反应血脑屏障金丝桃苷TNF-α/NF-κB/caspase-3大鼠

    沉默lncRNA SLC16A1-AS1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龙银波李贺扬金治宾
    35-41,4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 探讨沉默长链非编码RNA(lncRNA)SLC16A1-AS1对脑胶质瘤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PCR检测2021年5月至2023年1月手术切除的62例脑胶质瘤组织lncRNA SLC16A1-AS1、微小RNA(miR)-584-5p以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1(MAPK1)mRNA,免疫印迹法检测MAPK1蛋白表达;以瘤旁组织(距离肿瘤边缘>2 cm)作为正常脑组织.从胶质瘤组织中分离、培养胶质瘤细胞,进行CD133、Neatin免疫荧光染色鉴定;转染不同质粒沉默lncRNA SLC16A1-AS1、上调或下调miR-584-5p表达;应用CCK-8法、划痕实验、Transwell实验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凋亡情况;免疫印迹法检测细胞MAPK1、细胞周期素D1(CyclinD1)、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caspase-3蛋白表达;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lncRNA SLC16A1-AS1、miR-584-5p和MAPK1的靶向关系.结果 胶质瘤组织lncRNA SLC16A1-AS1、MAPK1呈高表达(P<0.05),miR-584-5p呈低表达(P<0.05).免疫荧光染色显示,分离培养的细胞CD133、Nestin均呈阳性表达.沉默lncRNA SLC16A1-AS1表达,明显抑制体外培养的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侵袭(P<0.05),促进细胞凋亡(P<0.05),明显下调细胞CyclinD1、MMP-2、MMP-9蛋白表达(P<0.05),明显上调miR-584-5p、caspase-3表达.抑制miR-584-5p明显逆转沉默lncRNA SLC16A1-AS1对体外培养的价胶质瘤细胞的作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lncRNA SLC16A1-AS1与miR-584-5p/MAPK1存在靶向调节关系.结论 胶质瘤组织lncRNA SLC16A1-AS1呈高表达,沉默lncRNA SLC16A1-AS1可以上调miR-584-5p表达,抑制MAPK1表达,进而抑制胶质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脑胶质瘤长链非编码RNASLC16A1-AS1微小RNA-584-5p细胞外蛋白调节激酶1细胞增殖细胞凋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