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孙瑞元

月刊

1009-2501

cjcpt96@163.com

0553-5738350,5739333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学术性刊物,以从事新药开发,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高中级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旨在报道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方面新进展及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黄芪甲苷Ⅳ干预低糖介导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黄仕文邵晓寒张雪朱欣怡...
    1201-121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黄芪甲苷Ⅳ(astragaloside Ⅳ,As-Ⅳ)干预低糖介导的肿瘤免疫抑制微环境作用及其分子机制研究。方法:采用MTT实验检测As-Ⅳ在体外低糖微环境下对CD4+T细胞增殖率;采用ELISA实验和qPCR实验检测白细胞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CD40L和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采用 Western blot 法检测 CD4+T细胞葡萄糖转运蛋白(Glut-1)、糖酵解关键酶[糖激酶(HK)、磷酸果糖激酶1(PFK1)、丙酮酸激酶(PK)]、AKT/mTOR信号和AKT/GSK3β信号通路活性的表达;采用分子对接和加入AKT抑制剂实验进行验证;采用B16-PKM2-OE建立低糖肿瘤微环境动物模型进行验证。结果:MTT结果显示,As-Ⅳ能够促进低糖微环境下CD4+T细胞的增殖(P<0。05);ELISA实验和qPCR实验检测结果显示,As-Ⅳ可以提高肿瘤组织中IL-2、IFN-γ、CD40L水平,降低TGF-β1 的水平(P<0。05);Western blot 法检测结果显示,As-Ⅳ能够促进CD4+T细胞细胞膜表面Glut-1蛋白表达,同时呈浓度依赖性上调糖酵解关键酶表达,激活AKT/mTOR信号和AKT/GSK-3β信号;分子对接技术和加入AKT抑制剂实验结果提示As-Ⅳ激活AKT/mTOR信号和AKT/GSK-3β信号;动物实验结果显示As-Ⅳ通过激活低糖微环境下CD4+T细胞增殖与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结论:As-Ⅳ通过激活AKT/Glut信号促进低糖微环境下CD4+T细胞增殖与活化发挥抗肿瘤作用。

    肿瘤浸润淋巴细胞黄芪甲苷Ⅳ低糖肿瘤微环境免疫抑制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胆汁引流大鼠华法林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影响

    陈阳王欣怡李波霞卫治理...
    1212-121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华法林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动力学的影响及其对华法林药效增强作用的机制。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4组,WN组:单用华法林健康大鼠组;WCN组:华法林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健康大鼠组;WO组:胆道引流术后单用华法林组;WCO:胆道引流术后华法林联用头孢哌酮舒巴坦大鼠组。测定不同时间点华法林血药浓度,同时尾静脉采血测定国际标准化比值(INR)。采用非房室模型计算药代动力学参数。Western blotting测定WN组和WCN组回肠组织中P-糖蛋白(P-gp)的表达水平。结果:与WN组比较,WCN组的AUC0-t、Cmax和Ka显著增加,CL/F显著减少,INR值明显增加,而WO组与WCO组药代动力学参数及INR值无统计学差异。WO组的AUC0-t、Cmax相较于WN组显著降低,t1/2显著延长。WCO组的AUC0-t、Cmax相较于WCN组亦显著降低,t1/2显著延长。WCN组在6 h后的INR显著高于WCO组。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WCN组回肠P-gp的表达水平较WN组降低了 62。1%(P<0。01)。结论:头孢哌酮舒巴坦可通过抑制肠道P-gp表达显著影响华法林的药代动力学,并增强其药效;胆汁引流显著影响华法林大鼠药代动力学,胆汁引流后二者无明显药物相互作用。

    华法林药代动力学头孢哌酮舒巴坦药效动力学胆道引流

    橙皮素通过ROS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吉非替尼耐药NCI-H1975细胞发生凋亡

    庄敏谢钱龙檀灵芳庄捷...
    1220-123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橙皮素(hesperetin,HST)对人吉非替尼耐药NCI-H1975肺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CCK-8法检测HST对NCI-H1975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Annexin V-FITC/PI双染法检测HST诱导NCI-H1975细胞发生凋亡;采用流式细胞仪观察HST及HST+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L-cysteine,NAC)联合对NCI-H1975细胞活性氧(ROS)水平的影响;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HST、NAC+HST及Salubrinal+HST 对 NCI-H1975 细胞Bcl-2、Bax、Cleaved Caspase-3、p-eIF2α、eIF2α 和 CHOP蛋白表达情况;通过构建裸鼠移植瘤模型研究HST体内抑瘤作用;采用HE染色观察HST对荷瘤鼠心、肝、肾和移植瘤组织病理学形态的影响;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HST对移植瘤组织p-eIF2α蛋白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37。5 μmol/L HST作用24 h能明显抑制NCI-H1975细胞活性(P<0。05),NAC可减弱HST的抑制作用;浓度大于150 μmol/L时可提高细胞内ROS水平(P<0。05)、诱导细胞凋亡(P<0。05)、Caspase3 活性增加(P<0。01),与HST 300 μmol/L 组 比较,NAC+HST 300 μmol/L 组ROS水平、细胞凋亡率及Caspase3活性明显下降(P<0。01);HST呈浓度依赖性上调Bax、Cleaved Caspase-3、CHOP 和 p-eIF2α 表达、下调 Bcl-2 表达(P<0。01),与 HST 300 μmol/L 组比较,Sal+HST 300 μmol/L 组 Bax、Cleaved Caspase-3 表达下降,Bcl-2 表达升高;NAC+HST 300 μmol/L 组和 Sal+HST 300 μmol/L组p-eIF2α和CHOP表达明显下调(P<0。01)。体内实验显示HST能明显抑制移植瘤的生长,上调p-eIF2α蛋白表达(P<0。05),对裸鼠生长状态、体质量及重要脏器(心、肝、肾)无明显不良影响。结论:HST在体内外均可抑制吉非替尼耐药NCI-H1975肺腺癌细胞的增殖,其机制可能与HST通过ROS介导内质网应激诱导NCI-H1975细胞凋亡有关。

    橙皮素NCI-H1975细胞活性氧内质网应激凋亡

    基于TLR4/NF-κB信号通路研究蜂毒肽对急性肺损伤小鼠的作用及机制

    俞家旺俞婷婷高华新柯洁...
    1232-123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蜂毒肽对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的保护作用和机制。方法:小鼠单次气管内注射LPS(5 mg/kg)建立急性肺损伤模型。测定小鼠肺系数及肺组织湿干质量(W/D)比值,肺组织进行HE染色,检测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炎性细胞计数及相关炎症因子的表达水平,检测血清SOD、MDA和GSH活性,免疫组化和Western blot 检测肺组织中 TLR4、NF-κB p65 和 p-NF-κB p65的表达水平。结果:蜂毒肽对LPS诱导的ALI有保护作用,其显著降低了 ALI小鼠的肺系数以及肺W/D比(P<0。05,P<0。01),减少了 BALF中炎性细胞数量和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P<0。05,P<0。01),改善了肺病理改变。相比模型组,蜂毒肽组小鼠血清中MDA水平显著降低(P<0。01),SOD、GSH活性明显升高(P<0。05,P<0。01)。此外,蜂毒肽可显著降低TLR4表达,并抑制NF-κB p65磷酸化,减轻炎症反应(P<0。01)。结论:蜂毒肽显著改善了 LPS诱导的ALI,蜂毒肽发挥的这种保护主要与其抑制TLR4/NF-κB信号通路,减轻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有关。

    急性肺损伤LPS蜂毒肽氧化应激炎症

    2024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1239页

    白藜芦醇激活自噬抑制焦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

    张小良高赛红杨迎春汪庆钰...
    1240-124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白藜芦醇(Res)可能通过激活自噬抑制焦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方法:100只SD大鼠采用线栓法制备大脑中动脉栓塞/再灌注(MCAO/I)模型,手术失败大鼠剔除,按照随机原则分为7组:假手术(Sham)组、模型对照(Model)组、白藜芦醇预处理(Res)组、3-甲基腺嘌呤(3-MA)组、白藜芦醇+3-甲基腺嘌呤(Res+3-MA)组、Z-YVAD 组、Res+Z-YVAD 组,每组 12 只。采用Longa评分、TTC染色及测量脑梗死体积评估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及脑损伤;免疫组化、免疫荧光及免疫印迹法检测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P62及焦亡相关蛋白 NLRP3、caspase-1、GSDMD、IL-1β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预处理可以改善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减小脑梗死体积,上调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下调P62及焦亡相关蛋白NL-RP3、caspase-1、GSDMD、IL-1β 的表达。自噬抑制剂3-MA可以完全逆转Res的上述作用。加入焦亡抑制剂Z-YVAD后,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LC3-Ⅱ及P62 变化不明显,NLRP3、caspase-1、GSDMD、IL-1β的表达明显减少,大鼠神经功能缺损加重,脑梗死体积增大。结论:Res可能通过激活自噬抑制焦亡减轻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能与P62蛋白的调控有关。

    白黎芦醇缺血再灌注损伤自噬焦亡

    双环醇抗脓毒症诱导的小鼠暴发性肝炎作用及机制研究

    陈丽君方伟
    1249-125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双环醇(Bicyclol)对脓毒症所致暴发性肝炎(FH)的防治作用及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脂多糖(LPS)/D-半乳糖(D-Gal)建立小鼠FH模型,灌胃给予Bicyclol处理,观察小鼠24 h内生存率;化学显色法检测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和谷丙转氨酶(ALT)活性、肝组织过氧化氢酶(CAT)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谷胱甘肽(GSH)和丙二醛(MDA)水平;HE和TUNEL染色评估肝脏病理学变化;ELISA法检测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Western blotting检测肝组织核转录因子kappa B 抑制蛋白 α(IKBα)、磷酸化 IκBα(p-IKBα)、核转录因子kappa B(NF-κB)、核红细胞2相关因子2(Nrf2)、NAD(P)H:醌氧化还原酶1(NQO1)和血红素加氧酶1(HO1)蛋白表达。结果:Bicyclol预处理提高FH小鼠生存率,降低ALT和AST活性,减轻肝组织病变,降低Suzuki评分(P<0。05,P<0。01)。同时,降低TNF-α、IL-1β、IL-6和MDA水平,升高GSH水平以及CAT和SOD酶活力,下调p-IκBα和胞核NF-κB表达,增加IκBα、胞核Nrf2、NQO 1和HO1表达(P<0。05,P<0。01)。此外,Bicyclol治疗处理也显著降低FH小鼠血清ALT和AST活性(P<0。05,P<0。01)。结论:Bicyclol 对 LPS/D-Gal 所致的 FH 具有显著防治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F-κB信号介导的炎症反应以及激活Nrf2/NQO1/HO1信号通路缓解氧化应激有关。

    暴发性肝炎脓毒症双环醇炎症氧化应激

    美洲大蠊提取物对前列腺癌细胞的抑制作用及相关机制研究

    段赛竹许凤陈海燕成家茂...
    1260-126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美洲大蠊提取物(PA-CⅡ-3)抗前列腺癌的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对数生长期的PC3细胞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在实验组细胞中依次加入1 000、1 200、1 400、1 600、1 800、2 000 μg/mL的PA-CⅡ-3溶液进行干预,采用CCK-8法筛取合适的药物浓度和作用时间。然后以1 400 μg/mL的PA-CⅡ-3溶液对PC3细胞持续干预72 h,采用CCK-8法和平板集落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采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分别采用Real-time qPCR法和Western blot法检测锌α2糖蛋白(ZAG)的mRNA和蛋白表达情况。结果:PA-CⅡ-3干预后,PC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能力均受到显著抑制(P<0。05,P<0。01),并促进了 PC3细胞中ZAG的mRNA和蛋白表达(P<0。05)。结论:PA-CⅡ-3可能通过抑制PC3细胞的增殖和迁移及上调ZAG发挥抗前列腺癌作用。

    美洲大蠊提取物前列腺癌锌α2糖蛋白细胞增殖细胞迁移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年征订启事

    1266页

    酶联免疫法检测司库奇尤单抗血药浓度及在银屑病患者中的应用

    戴友爱朱扣柱王燕卢周...
    1267-1271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测定人血浆司库奇尤单抗(SEC)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方法,并将其应用于临床治疗药物监测。方法:以抗司库奇尤单抗抗体为捕获抗体,以生物素标记抗司库奇尤单抗抗体为检测抗体建立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从标准曲线与定量范围、精密度与准确度和稳定性等进行方法学系统验证。19例经SEC标准剂量治疗的银屑病患者,采集治疗24周后稳态谷浓度血样,测定药物浓度。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与严重程度指数评估疾病状态。结果:SEC浓度在1。25~80。00 μg/mL范围内具有较好的浓度-响应关系,批内、批间精密度和准确度均≤15。0%,在1。25~1 000 μg/mL范围内无钩状效应。19例患者维持期SEC中位谷浓度为33。56μg/mL[4 分位范围(IQR):32。55~45。98 μg/mL],经体重校正后个体间变异为52。00%。银屑病缓解期患者SEC中位谷浓度水平与活动期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92)。结论:本研究建立并验证了一种SEC血药浓度检测的分析方法,可用于临床样本的检测。SEC治疗稳态谷浓度个体间变异较大,SEC浓度与疗效的相关性仍需进一步研究。

    司库奇尤单抗治疗药物监测ELISA银屑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