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孙瑞元

月刊

1009-2501

cjcpt96@163.com

0553-5738350,5739333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学术性刊物,以从事新药开发,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高中级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旨在报道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方面新进展及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早产儿感染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后的阿米卡星治疗和管理

    胡文娟杨巧玲王学彬谭波宇...
    1401-14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了解阿米卡星(AMK)治疗早产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CRKP)肺炎的疗效和安全性,并建立早产儿阿米卡星使用的管理流程.方法:2019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接受阿米卡星治疗的CRKP感染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对纳入的感染性指标和安全性指标采用参数数据配对t检验,评估阿米卡星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建立早产儿阿米卡星使用的管理流程.结果:纳入8例CRKP感染病例,主要诊断为肺炎和脓毒症.8名早产儿在阿米卡星治疗前进行阿米卡星耳毒性基因线粒体基因 MT-RNR1(MT-RNR1 1494C>T 和 MT-RNR11555A>G)筛查,均未发现基因变异,接受硫酸阿米卡星注射液治疗7 d后,感染指标均有所改善(P<0.01).用药前后未发现患儿出现临床耳毒性和肾毒性.结论:氨基糖苷类药物仍是早产儿疑似感染尤其是耐药菌感染经验性治疗的主要抗生素选择之一.虽然存在耳毒性和肾毒性风险,我们提供了新生儿使用阿米卡星治疗的管理流程和建议,以降低阿米卡星的耳毒性和肾毒性风险.

    阿米卡星氨基糖苷类耳毒性肾毒性早产儿耐碳青霉烯类肺炎克雷伯菌

    西红花苷-Ⅰ抗抑郁药效的物质基础研究

    阿楠肖繁宋亚恒于泓...
    1409-14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研究西红花苷-Ⅰ发挥快速抗抑郁药效的体内物质基础,为阐释西红花苷-Ⅰ的PK-PD不相关机理、探索西红花苷-Ⅰ抗抑郁分子机理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CUMS)、慢性社交挫败应激模型(CSDS)小鼠,通过考察糖水偏好、社交系数、悬尾不动时间、游泳不动时间等抑郁样行为评价西红花苷-Ⅰ和西红花苷元的抗抑郁药效;采用LPS诱导的炎症模型,考察西红花苷-Ⅰ对主要炎症因子的调节作用;采用基于HPLC-qTOF/MS、LC/MS-MS测定技术的非靶向代谢组学和靶向递质组测定方法,研究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对血液循环系统和肠内容物中小分子、神经递质的调节作用.结果:西红花苷-Ⅰ及其苷元具有快速、高效抗抑郁作用,显著改善了 CSDS小鼠社交系数、游泳不动时间和尾悬不动时间三项行为学指标.西红花苷-Ⅰ对LPS诱导的炎症无明显抑制作用;三种典型的抗炎药物成分芍药苷、水飞蓟宾、异甘草酸镁可显著抑制LPS诱导的炎症因子IL-6和TNF-α的增加,但不能改善CSDS模型小鼠社交回避及绝望样行为.CUMS、CSDS小鼠血浆与肠内容物中小分子代谢出现明显异常,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血浆和肠内容物代谢表型趋向正常.其中血浆和肠内容物中多种内源性小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5-羟色胺(5-HT)、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以及γ-氨基丁酸(γ-GABA)等神经递质出现异常变化,西红花苷元对上述内源性分子、嘌呤代谢相关化合物、神经递质等具有调节作用.结论:西红花苷元具有与西红花苷-Ⅰ相似的快速抗抑郁作用,西红花苷-Ⅰ抗抑郁作用与其体内主要代谢物西红花苷元有关,西红花苷元抗抑郁药效与其调节抑郁模型小鼠循环系统、肠道中内源性小分子、神经递质有关,与炎症因子无关.

    抑郁西红花苷-Ⅰ西红花苷元慢性社交挫败压力应激模型慢性不可预知应激模型

    利拉鲁肽通过β-arrestin2/STING/TBK1通路改善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障碍

    孙红韩超雷道赟刘金明...
    1419-1426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对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C57BL/6J雄性老年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N组),利拉鲁肽组(L组),模型组(M组),模型组+利拉鲁肽组(ML组),每组12只.M组和ML组采用七氟醚麻醉联合剖腹探查术构建模型.L组、ML组于腹腔注射利拉鲁肽300 μg/kg,1次/d,连续14 d.术后采用旷场实验、Y迷宫实验、条件恐惧实验检测小鼠认知功能.采用Western blot和ELISA法检测海马胰高血糖素样肽-1受体(GLP1R)、β-抑制素2(β-arrestin2)、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TANK结合激酶1(TBK1)、IL-1β、IL-6的表达;免疫荧光观察Iba1阳性细胞的数量.结果:与N组比较,M组术后自发交替率、僵直时间百分比、海马组织GLP1R 表达减少(P<0.05),β-arrestin2、STING、P-TBK1、IL-6、IL-1β及Iba1阳性细胞数量表达增高(P<0.05).与M组比较,ML组术后自发交替率、僵直时间百分比和GLP1R表达增高(P<0.05),β-ar-restin2、P-TBK1、IL-6、IL-1β、Iba1 阳性细胞数量明显降低(P<0.05).结论:利拉鲁肽可能通过抑制β-arrestin2/STING/TBK1通路改善老年小鼠术后认知功能损伤.

    利拉鲁肽术后认知功能障碍GLP1R神经炎症

    维生素D水平与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失禁之间的相关性

    李淑云邹婧怡王珍王梦珂...
    1427-1434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女性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尿失禁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7月在兰州大学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的366例女性T2DM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D]浓度分为维生素D缺乏(<20 ng/mL),不足(20~30 ng/mL)和充足(>30 ng/mL),比较3组尿失禁及其严重程度的患病率.校正逻辑回归分析维生素D水平与尿失禁及其亚型的相关性.结果:366名患者中,有174名(47.5%)T2DM合并尿失禁.尿失禁组25(OH)D水平显著低于无尿失禁组(11.9 ng/mL vs.17.8 ng/mL,P<0.01).维生素D缺乏组尿失禁及中、重度尿失禁患病率显著高于不足和充足组(P均<0.05).校正逻辑回归分析显示与维生素D充足相比,维生素D缺乏与任何尿失禁及急迫性尿失禁风险增加有关(P<0.05),维生素D不足与尿失禁无关.年龄,BMI,产次和低25(OH)D水平是女性T2DM合并尿失禁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女性T2DM合并尿失禁风险显著相关,适当补充维生素D可能对尿失禁有一定的益处.

    维生素D尿失禁2型糖尿病女性

    2024年本刊一些常用词汇可直接用缩写

    1434页

    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首次131Ⅰ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

    陶绍能葛俊亮杨继文陈晓磊...
    1435-144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首次131Ⅰ治疗后疗效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皖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核医学科116例DTC患者术后首次131Ⅰ治疗的临床资料,分析其疗效并对可能影响疗效的因素分别进行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对多因素Logistic分析有意义的刺激性甲状腺球蛋白(psTg)和甲状腺球蛋白(Tg)/促甲状腺激素(TSH)比值(TTR)建立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其诊断满意(ER)效能.结果:DTC患者术后首次131Ⅰ治疗后3~9个月随访,达到ER者有69.0%(80/116).单因素分析发现ER与诊断不满意(NER)组在年龄、性别、TSH、TgVR、肿瘤最大直径、淋巴结有无转移、肿瘤双侧性、多灶性及临床分期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131Ⅰ剂量、抑制性甲状腺球蛋白(nsTg)、psTg、TgV和TTR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psTg和TTR为DTC术后首次131Ⅰ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psTg OR 为 5.950(95%CI 1.437~24.639,P<0.05),TTROR为 4.137(95%CI 1.073~15.947,P<0.05).ROC曲线分析预测DTC术后首次131Ⅰ治疗疗效的最佳临界值psTg为8.935 μg/L,灵敏度为80.6%,特异性为83.6%,Yuden指数为0.64.而TTR预测DTC术后首次131Ⅰ治疗疗效的最佳临界值为125.72 ng/mIU,灵敏度、特异性分别为80.6%、91.2%,Yuden指数为0.618.psTg和TTR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9、0.833.DTC患者随访3~9个月后,psTg<8.935 μg/L 患者达到 ER 的有 90.5%(67/74).psTg>8.935 μg/L 患者达到 ER 的有 30.95%(13/42).相应的 TTR<125.72 ng/mIU 达到 ER 的有90.2%(65/72).TTR>125.72 ng/mIU 达到 ER 的有34.1%(15/44).结论:DTC术后首次131Ⅰ治疗疗效显著.psTg和TTR为DTC术后首次131Ⅰ治疗的独立危险因素,具有重要的疗效预测价值.

    分化型甲状腺癌碘放射性同位素甲状腺球蛋白治疗结果影响因素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