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孙瑞元

月刊

1009-2501

cjcpt96@163.com

0553-5738350,5739333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学术性刊物,以从事新药开发,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高中级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旨在报道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方面新进展及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专刊寄语

    陈智鸿
    361页

    福多司坦对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OPD患者诱导痰成分的影响分析

    李占波杜开锋姜志龙高佳萌...
    362-36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观察化痰药物福多司坦对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诱导痰细胞组分和肺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收治的53例稳定期COPD患者,分为福多司坦组及安慰剂组,安慰剂组采取常规治疗,福多司坦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福多司坦。两组治疗6个月,治疗前后详细记录患者临床症状[圣乔治呼吸问卷(SGRQ评分)、慢阻肺患者自我评估测试问卷(CAT评分)和改良版英国医学研究委员会呼吸困难问卷(MMRC评分),咳嗽、咳痰评分(BCSS评分)]、肺功能指标、诱导痰细胞学等相关检查结果,分析并比较。结果:(1)两组治疗后和基线相比,肺功能指标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用力肺活量(FVC)、两者的比值(FEV1/FVC),均得到改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两组组间比较肺功能各项指标除肺一氧化碳弥散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DL-CO%pre)具有差异外(福多司坦组DLCO%pre高于安慰剂组),其余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2)两组治疗后,福多司坦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安慰剂组。与基线各组分细胞数相比,福多司坦组诱导痰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计数明显降低(P<0。05)。结论:稳定期中性粒细胞为主型COPD患者接受福多司坦治疗,可以改善肺功能,降低诱导痰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总数,从而改善气道炎症。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诱导痰肺功能福多司坦

    诱导痰检测在慢性气道病中的应用及发展前景

    高佳萌沈瑶薛丽萍陈智鸿...
    370-376页
    查看更多>>摘要:诱导痰检测是一种可反映气道炎症性质及程度的非侵袭性检测手段,在慢性气道疾病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均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概述了诱导痰技术的发展历史,介绍了诱导痰技术的原理与操作方法,评估了其安全性,归纳了三大主要检测内容,详实地阐述了该技术在各慢性气道疾病中的作用,如反映气道炎症类型、预测药物疗效及与转录组学结合进行疾病机制研究等,并简要梳理了其创新性,做出未来愿景。

    诱导痰技术慢性气道病应用进展发展前景

    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生物靶向治疗

    白昊东沙炳先Ambedkar Kumar Yadav徐镶怀...
    377-382页
    查看更多>>摘要:慢性阻塞性肺病是最常见的慢性气道疾病,主要基于支气管舒张剂和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的治疗现状无法满足所有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已有不同研究将针对特定细胞因子及其受体的生物制剂尝试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来缓解呼吸道症状或降低急性加重风险,但均未能给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带来明显的临床获益。今后还需更多的研究来进一步确定生物靶向治疗对慢性阻塞性肺病的疗效。

    慢性阻塞性肺病靶向治疗细胞因子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24年征订启事

    382页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黏液高分泌机制及治疗

    张婷孙嵘杨涌刘伟春...
    383-391页
    查看更多>>摘要:气道黏液高分泌是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重要病理生理和临床表现之一。文献报道,存在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的慢阻肺患者急性加重更频繁,肺功能下降更严重,住院和病死率也更高。因此,了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发病机制,寻求有效的治疗方法显得尤为关键。本文重点讨论了气道黏液的结构和意义,并重点讲述了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黏液高分泌的机制。此外,本文还总结了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的药物和非药物治疗,药物治疗包括传统药物治疗、针对发病机制的一些新的靶向药物治疗及中医药治疗,非药物治疗包括戒烟、物理治疗及支气管镜治疗,希望能为慢阻肺疾病的黏液高分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与方向。

    慢性气道黏液高分泌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机制治疗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和危险因素分析与治疗

    王小川王汉超姚宇李丽...
    392-400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2型糖尿病(T2DM)的临床特点,分析与其相关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收集遂宁市中心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2020年3月至2023年1月的住院AECOPD患者479例,经排除标准筛选后,最终纳入患者为275例。其中AECOPD组患者为215例,AECOPD合并T2DM组患者为60例。收集变量包括人口学资料、合并症、血常规、感染指标、随机血糖、血气分析和肺功能等指标。基本描述分类资料采用率及构成比表示,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偏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对于非正态分布计量资料采用非参数检验,分类变量采用卡方检验。等级变量数据采用秩和检验。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AE-COPD患者合并T2DM的独立相关因素。最后,采用nomogram、效验曲线、ROC曲线和DCA曲线对Logistic回归结果进行验证和可视化。设P<0。05为具有统计学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的体质量指数(BMI)、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心房颤动(Af)、肺功能(GOLD stage)、血中性粒细胞(NS)数、血淋巴细胞(LYM)数、动脉血气(PaCO2)、谷丙转氨酶(ALT)和随机血糖值(RBG)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采用上述10个变量构建二元Lo-gistic 回归方程(C-index=0。847),结果显示BMI(OR=1。309)、Af(OR=8。188)、LYM 数(OR=0。474)、PaCO2(OR=1。082)和 RBG(OR=1。434)与 AECOPD 患者合并T2DM独立相关(P均<0。05)。Nomogram及相关曲线对Logistic回归结果进行验证和可视化。效应曲线MAE为0。021和ROC曲线AUC为0。847,提示该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一致性和准确性。DCA曲线显示nomogram的风险阈值在0。01~0。99时该模型的预测净获益>0,提示有较好的临床预测价值。结论:本研究结果显示增高的BMI、PaCO2和随机血糖,降低的血LYM数,及Af是AECOPD合并T2DM的独立相关的临床特征。该结果提示AECOPD合并T2DM的免疫功能受损更严重,更容易伴发Af,是导致这部分患者预后不良的潜在因素。同时,该结论需要在多中心大样本的研究中进一步验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2型糖尿病危险因素体质量指数心房颤动糖皮质激素

    一种治疗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的新药:那伐芬特罗

    刘育如吴雯雯王刚
    401-405页
    查看更多>>摘要:那伐芬特罗(navafenterol)是一单分子且同时具备毒蕈碱受体拮抗和β2受体激动效应的新型化合物,正开发用于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和哮喘等慢性阻塞气道疾病。该药可显著改善肺功能,且安全性和耐受性良好,常见治疗后不良事件包括头痛、鼻咽炎、头晕等,有可能成为慢性阻塞性气道疾病下一代支气管扩张剂。本文就那伐芬特罗的基础和临床研究现状等进行介绍。

    navafenterol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支气管扩张剂毒蕈碱受体拮抗剂β2受体激动剂

    吸入性生物制剂在哮喘疾病中的开发进展及前景

    李光辉黄静朱敏赵芮...
    406-414页
    查看更多>>摘要:全球超过3亿人饱受哮喘困扰,且发病率逐年增加,作为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哮喘激发机制复杂,异质性强,是一类免疫介导的炎症疾病。随着基于生理、病理等机制深入研究,陆续推出的治疗性小分子和激素药物已实现对大多数患者的控制和治疗,但仍有5%~10%的患者为难控制、难治疗性哮喘,即重度哮喘。近十年来,得益于生物医药的迅猛发展,蛋白、抗体类药物凭借高有效性、高特异性、高安全性成为关键的重度哮喘治疗药物,然而由于生物制剂通常经注射给药,不可无创、快速地递送药物直接入肺迅速吸收起效,故而临床中亟需起效快、便捷、经济、安全的吸入式生物制剂。本综述通过对哮喘发病机制的阐释,概括现行的小分子、激素类和生物类治疗药物,并总结吸入式哮喘生物制剂的研发历程,对其未来前景进行分析,旨在加深对大分子吸入药物研究方向的认知,更新该领域前沿动态,以期为更多吸入式生物制剂的开发提供参考。

    哮喘给药途径吸入给药生物制剂

    成人重度哮喘的免疫学特征和生物靶向治疗现状及展望

    孙傲王镜銮刘文娟任敦强...
    415-422页
    查看更多>>摘要:重度哮喘是哮喘患者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因素,可造成巨大的社会和经济压力。近年来,随着对哮喘病理机制的深入了解,生物靶向治疗逐渐成为重度哮喘治疗的新选择。这些疗法通过精确抑制或调节炎症级联反应中的关键分子,从而有效缓解症状、改善肺功能,并降低急性发作的风险。它们标志着在重度哮喘治疗方面的范式转变。本文系统地探讨重度哮喘的免疫学特征,并对生物靶向治疗的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全面评述,旨在为重度哮喘患者的个体化治疗提供科学、有益的参考依据。

    重度哮喘免疫学特征生物靶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