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期刊导航|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期刊信息/Journal information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中国药理学会

孙瑞元

月刊

1009-2501

cjcpt96@163.com

0553-5738350,5739333

241001

安徽省芜湖市弋矶山医院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Journal Chinese Journal of Clinical Pharmacology and TherapeuticsCSCDCSTPCD北大核心
查看更多>>本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药理学会主办学术性刊物,以从事新药开发,临床药理学、药物治疗学研究的高中级医疗、科研及教学人员为读者对象。旨在报道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方面新进展及新成果。
正式出版
收录年代

    疫苗佐剂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

    张丽卢畅安明惠王萌萌...
    785-791页
    查看更多>>摘要:疫苗是预防传染性疾病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对预防及控制传染病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而佐剂作为疫苗的辅助成分,在疫苗研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理想的佐剂不仅可以增强免疫反应,使机体获得最佳的保护性免疫,还具有减少免疫物质用量、降低疫苗生产成本等重要作用.为满足新型疫苗的需求,已经研发了许多新型佐剂.但目前临床上仍缺乏一种安全、有效、易制备、纯度高、适用于多种疫苗的佐剂.本文根据佐剂的类别,通过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The 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英文检索关键词包括Adjuvants、Vac-cine、Vaccine Adjuvant、aluminum salts、MF59、AS03、Toll-like receptor agonist 等及其他相关检索词;中文检索词包括佐剂、疫苗佐剂、铝盐佐剂、弗氏佐剂、AS01等及其他相关检索词),总结常用的传统铝盐佐剂和较为新型的脂质体类、核酸类等佐剂的作用机制以及各自的特点,旨在为佐剂的研制和应用提供参考.

    疫苗佐剂作用机制免疫

    参芪扶正注射液增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anti-PD-L1抗肿瘤作用及机制研究

    周智华常静雯严元元漆亚男...
    792-799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究参芪扶正注射液(Shenqifuzheng injection,SFI)联合PD-L1抗体对肿瘤免疫微环境的影响及其疗效研究.方法:构建B16F10-LUC黑色素瘤皮下移植瘤模型,采用免疫组化技术标记抗体 Ki67、CD31、CD8、CD16、CD163、FOXP3、LY6C、LY6G检测肿瘤组织中CD8+T细胞、Treg细胞、NK细胞、MDSCs细胞、中心粒细胞的表达情况,进一步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脾脏组织中CD11c+、IA/IE+、CD80+细胞的比值,以及肿瘤组织中CD8+T、CD4+T、Treg的比值.结果:免疫组化结果显示,相较于对照组,给药组可以显著抑制肿瘤血管生成、肿瘤细胞增殖,降低免疫抑制细胞因子CD4+T细胞、Treg细胞、MDSCs细胞、中性粒细胞的表达水平,促进CD8、NK的浸润(P<0.05,P<0.01).流式结果显示,给药组明显提升了肿瘤组织CD8+T细胞,脾脏中DC细胞的表达水平,抑制CD4+T、Treg细胞的浸润(P<0.05,P<0.01).肿瘤体积大小结果显示,给药组明显抑制肿瘤的生长,单用PD-L1抗体抑瘤率优于单用SFI组,联合用药优于单用PD-L1抗体组(P<0.01).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PD-L1抗体可以发挥协同抗肿瘤的作用,且可能与增强DC细胞浸润,促进T细胞活化有关,免疫组化结果提示对肿瘤免疫微环境也具有很好的改善.

    肿瘤免疫微环境参芪扶正注射液免疫细胞

    金雀根通过阻断TRPM7抑制Erastin诱导的软骨细胞铁死亡

    朱仁弟屈彪周仁鹏胡伟...
    800-80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金雀根(Caragana sinica root,CSR)对Erastin诱导的软骨细胞铁死亡模型中铁死亡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培养C28/I2软骨细胞系,构建Erastin诱导铁死亡的细胞模型.采用MTT法检测细胞活力;Calcein/PI染色观察细胞活性;通过试剂盒检测细胞乳酸脱氢酶(LDH)及总谷胱甘肽(GSH)水平;荧光探针BODIPY 581/591 C11标记检测活性氧(ROS)水平;Rh123和JC-1染色观察线粒体膜电位(ΔΨm)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铁死亡相关蛋白(ACSL4、GPX4)和TRPM7蛋白的表达.结果:Erastin处理可降低软骨细胞活力,增加细胞毒性,诱发氧化应激,破坏ΔΨm,并上调ACSL4蛋白表达,同时下调GPX4蛋白表达,诱导软骨细胞铁死亡.相反,金雀根可以使细胞活力恢复,降低氧化应激反应,从而抑制软骨细胞铁死亡.此外,金雀根能降低Erastin引起的TRPM7蛋白表达水平的升高.结论:Erastin诱发了 C28/I2软骨细胞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线粒体损伤及铁死亡;金雀根可能通过阻断TRPM7抑制软骨细胞铁死亡,从而发挥保护软骨细胞的作用.

    金雀根软骨细胞Erastin铁死亡TRPM7

    依帕司他对放射性肺炎小鼠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保护作用

    李泽朋顾文强陈晓王银华...
    809-818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依帕司他(Epa)对放射性肺炎(RP)小鼠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C57BL/6小鼠随机对照(CON)组、放射(IR)组、IR联合10 mg/kg Epa处理组及IR联合20 mg/kg Epa处理组,每组各16只.采用6MVX线直线加速器全胸单次照射15 Gy建立放射性肺炎模型.照射后连续灌胃给药6~8周.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线粒体结构.ELISA检测血浆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水平.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醛糖还原酶(AR)的表达.比色法检测肺组织丙二醛(MDA)及4-羟基壬烯醛(4-HNE)含量.制备肺组织单细胞悬液,使用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实时定量 PCR 检测 AR、IL-6、TNF-α 和TGF-β1 mRNA 的表达.Western blot 法检测 AR、IL-6、TNF-α、TGF-β1、BAX、Bcl2、Cleaved Caspase-3、8-氧鸟嘌呤 DNA糖基化酶1(OGG1)及沉默信号调节因子3(SIRT3)的蛋白水平.结果:与CON组相比,IR组肺泡水肿,肺泡间隔增厚并伴大量炎症细胞浸润;炎症因子IL-6、TNF-α和TGF-β1的水平明显升高(P<0.01);Bcl2的表达明显下调而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明显上调(P<0.05,P<0.01).与IR组相比,Epa连续给药6~8周后,小鼠肺组织炎症损伤明显减轻,炎症因子IL-6、TNF-α和TGF-β1的水平明显降低(P<0.05,P<0.01),细胞凋亡程度明显减轻(Bcl2的表达上调而BAX、Cleaved Caspase-3的表达下调).与CON组相比,IR组AR的表达明显升高,ROS、MDA及4-HNE的水平明显增加(P<0.01),OGG1和SIRT3的表达明显降低(P<0.01),线粒体损伤明显加剧.而与IR组相比,Epa连续给药6~8周后,IR组AR的表达明显下调(P<0.05,P<0.01),ROS、MDA及4-HNE的水平明显降低,OGG1和SIRT3的表达明显增加,线粒体损伤明显减轻(P<0.05,P<0.01).结论:Epa对放射性肺炎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可能与其抑制AR的表达,减轻线粒体氧化应激损伤,抑制炎症反应和细胞凋亡有关.

    依帕司他放射性肺炎醛糖还原酶线粒体氧化应激小鼠

    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临床特征分析

    刘伟何琴何怡然
    819-825页
    查看更多>>摘要:目的:探讨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临床特点.方法:通过检索中英文数据从建库起至2023年4月28日,收集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的病例报告.结果:20例患者被纳入,中位年龄为50岁(4,88).低血糖发生在给药后1h~23d,血糖的中位值为2.25 mmol/L(0.22,3.3),曲马多的中位日剂量为300 mg(1.53,14 000).临床主要表现为昏迷(12例),多器官功能衰竭(7例),心肺骤停(7例),癫痫发作(4例),嗜睡(3例)和出汗(3例)等.6例患者报告了曲马多血药浓度,中位值为3.56 mg/L(0.47,9.4).20例患者停用曲马多,给予对症支持治疗后,16例患者恢复,1例患者中度脑功能障碍,3例患者死亡.结论:曲马多诱导的低血糖可发生在给药后1 h~23 d,临床可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症状和神经低血糖症状,以神经低血糖症状为主.停用曲马多后大部分患者低血糖可恢复正常,严重者可死亡.

    曲马多低血糖止痛药阿片类不良反应

    椎管内应用艾司氯胺酮的临床研究进展

    孙玉峰杨小林丁颖吕艳蓉...
    826-830页
    查看更多>>摘要:艾司氯胺酮在国内上市不久,是一种静脉全麻药,在临床上广泛应用于各种全身麻醉和抗抑郁治疗.研究发现艾司氯胺酮可安全用于椎管内,在亚麻醉剂量下即可以产生镇痛、镇静和抗抑郁作用.本文综述了艾司氯胺酮在椎管内作用的机制、安全性、不良反应和各种临床应用,为进一步深入研究提供相应的参考.

    艾司氯胺酮椎管内镇痛抗抑郁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治疗胃癌的物质基础和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晓威王楠代梦格刘瑞娟...
    831-840页
    查看更多>>摘要:胃癌是消化系统的常见恶性肿瘤之一,好发于中老年人群.中医认为胃癌是由津亏热结、癌毒胶结于胃腹而形成的一种瘤瘕,在临床中常用清热解毒类药物进行治疗.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具有清热解毒、活血化瘀、消痈散结、抗炎止痛的作用,可治疗胃癌.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可通过诱导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抑制血管生成、改善免疫微环境、下调端粒酶活性等途径起到抗胃癌的作用.本文对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配伍后活性成分抗胃癌的机制进行综述,为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的临床用药和抗胃癌新药研发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

    白花蛇舌草半枝莲药对胃癌药理机制

    征稿启事

    封2,封3页